让老里长夫妻俩乐得见牙不见眼。
作者闲话:武汉加油!小区封闭了,咳咳,江湖今天可以出门采购,明天不可以出门了,后天可以……好严格,额呵呵呵,小区现在连进车都少了,晚上安静得不得了!
第四百四十四章 丁家村告急
第二天又请全村人吃了一顿饭,算是给丁田接风洗尘,也是丁家村的人再见丁田的时候,说话的,叙旧的,不一而足。
第三天开始,丁田在全村里送年礼,其实东西不多,如今丁家村的人都富裕了,但是他们在乎的一份心意。
丁田又见到了丁侃,如今丁侃家也起来了,盖了整整三进的青砖大瓦房不说,二儿子都成亲了,不过没住在村里,而是因为上差方便,去了县城居住。
丁侃乐得一个劲儿的搓手:“田儿今天不走了吧?我让你嫂子杀了两只小公鸡,炖蘑菇吃!”
“不走了,就在你家吃了。”丁田看到丁侃日子好过了,也为他高兴。
这样的丁田,几乎每一顿饭都不在家吃,都是去谁谁谁家用了,在家吃的只是他带来的那些人。
不过丁田高兴啊,他有些雏鸟情节,丁家村可是他睁开眼睛后,第一个待着的地方,很是怀念这里。
或许是吃的不如王府那样精致,也不如京中那些美味,但是吃的就是那个气氛。
看着一张张朴实的脸庞,纯真的笑容,丁田觉得还是老家好,老家的人都想着他,念着他。
就连曾经不对付的四伯娘,如今也老实了。
倒是丁墨家,如今也是富户一个,竟然迎娶了一个县城里油坊老板的闺女为妻。
“恭喜墨哥了啊!”丁田一拱手。
“嘿嘿,知道你小子要来,我让你嫂子做了赶考大鹅。”丁墨笑的颇为得意:“你嫂子的手艺,没的说!”
丁墨的妻子很是爽利,果然是城里出来的商家女子,就是大气,端了一大盆子炖的干干的大鹅肉,里面还放了咸葱叶子,没放盐,这咸葱叶子就够咸的了。
“您吃,家里别的没有,这个大鹅可是养了三年的大公鹅,大白米饭,再来两盅烧刀子。”墨嫂爽朗一笑:“喝多了就在家里住下吧。”
“是啊,你一来,你嫂子连酒都让我喝一盅了!”丁墨哈哈大笑,虽然丁田回来的时候,那仪仗,那官服,一看就威严得很。
但是丁田在老家,却是换上了婶子们给做的棉袍子,棉裤,棉靴子,腰上勒着一个大裤腰带,皮帽子一戴,好像又恢复了以前的样子,在丁家村里满村子的乱蹿了两天,众人跟他隐隐的隔阂就没了。
小孩儿们也敢朝他要糖吃了。
在丁墨家吃到了半夜才散开,丁墨现在也是一家之主了,媳妇儿也有了,孩子也生了,几年没见,都是个大人了。
丁田在老家猫冬等过年,有不少人是知道的,于是又有一群曾经的旧相识来看他,因为快要过年了,衙门里没什么事情,一个个都发达了,不过还是那样的淳朴,提着肥鸡大鸭子的过来看丁田,还有人扛了一个猪肘子过来,吃的不一定多么的精致,但是肯定是家乡味儿!
这一叙旧,就到了腊月二十三。
小年了,祭灶,杀大公鸡,丁田这一房就他一个人,幸好,王大福他们都跟来了,就住在老宅子里,到也有些人气。
丁田按照往年的惯例,挑了一只大红公鸡宰了,有是祭灶神,又是抹蜜糖的,好一顿折腾。
随后喝了一碗粥,吞了一盘煎饺,就跑去了二叔家,没办法,他们的去祠堂祭祖。
丁氏祠堂因为丁田的关系,如今是香火鼎盛的,而且丁家村好歹也是出了几个秀才的地方,这祭祀礼仪上就比别的村子要讲究许多。
按照规矩,祭献的时候,要上香,高香的那种;还要秀才读祝文,辞藻华丽,语言优美;然后是妇女们奉献饭羹、奉茶、献帛、献酒、献馔盒、献胙肉等祭祀的食物,再由老者献嘏辞(福辞)、焚祝文、叩拜等。
弄得还挺像那么回事。
就是在焚帛烧钱纸时,主祭的老里长,在神前献上一杯酒,然后由充当礼生的村长,将这杯酒送至焚帛处,将酒酹在上面,酹时将酒滴成一“心”字,以示祭者献上钱帛之虔诚。
以前他们也就是放个鞭炮热闹一下,但是丁田带了仪仗回来,简直是太有用了!
因为在祭祀的时候,几次鸣锣击鼓,都是丁田的仪仗在伴奏,还有会吹个曲儿的王大福,也充当了一次乐器班的班主角色,这个热闹啊,就别提了!
尤其是丁田,一身大红的官服,威风凛凛的站在那里摆造型,香烟缭绕之中,他差点以为自己成仙了。
倒是祭祀的物品,有了很大的改观。
因为丁田是有爵位的人了,所以这供给祖宗们的供品,也从鸡鸭鹅,上升到了一头大肥猪,两只大肥羊的级别。
没有牛,因为要侯爵才能用牛来祭祀祖宗。
但是这些东西在祭祀过后,却是要分给所有人的,因为祖宗吃过了,就该轮到儿孙们了。
以前只是一些鸡鸭鹅的,便是一人分一块,那也太抠搜了,都是给老里长、村长以及看守祠堂的人吃。
现在一头大肥猪,两头大肥羊,这三个人也吃不了,于是分给了全村人一起享用。
丁田是本村最出息的人,于是他先选,他就要了一对猪耳朵:“回头好下酒吃!”
众人都被他逗乐了,他这么大的官儿,那么有钱,还差那一对儿猪耳朵么?
只不过是谦虚一下,丁田要是直接抽走了猪里嵴,也没人敢说什么。
分了大肥猪,分了大肥羊,估计家家都能分二斤肉回去。
最后是各家都在炸的肉丸子,也叫“炸肉”,是各家供给祖宗的菜肴,一家一二大碗肉丸子,供在祖宗跟前,各家的肉丸子味道各异,但是都舍得用肉炸丸子,不是以前的素馅丸子了,孩子们都爱吃,一人抓一个,吃的满嘴油。
热闹了一天才算散去,各回各家吃晚饭。
晚饭吃过之后,丁田跟两位叔叔在炕上坐着喝茶,顺便说一说家里的事情。
当年丁田说过的,堂妹出嫁,十八岁,磨得二叔跟三叔都答应了,现在二堂妹,十七岁了,一直没有定亲,现在么,需要他这个大堂哥来拿个主意。
“那三叔是怎么想的?”丁田当然要问一下人家闺女的父亲了。
“徐县令……给他家大公子来说过亲,你看?”丁三叔其实想的是,徐家也挺好,家风清正,有是读书人家,徐县令还是当地的父母官。
“哦,是徐家大公子。”丁田是知道的,那孩子叫徐子旭,比他小两三岁呢。
如今也长大了,还没定亲么?
“是,这不,一直在等你二堂妹。”三叔有点不好意思的道:“他们俩还挺喜欢对方的。”
其实,是俩年轻人看对了眼儿。
徐子旭在家跟徐县令磨了好久,徐县令又知道丁田今年回来过年,这才同丁三叔说了一下,行不行的,得看丁田的意思。
如今徐家虽然是县太爷家,可真说起来,还是丁田身份高一些,人家都混到爵位了好么!
说起来都是他们徐家高攀了。
丁田已经没有父母了,堂兄弟姐妹,就跟自己的亲兄弟姐妹没什么两样了。
以前丁田在府城的时候,可能徐县令还没那个意思,但是如今丁田在京城,又是天子近臣,看看杜大人,如今都是知府了,估计日后巡抚和督抚,都得是他。
而徐县令很想再上一层楼。
这不仅需要他的政绩,更需要一定的人脉。
他一个基层出来的账房先生,有功名又能如何?
还不得积极的依靠上头的人?宁王殿下那里门槛太高,他爬不上去,但是丁田这里可以啊!
老同事了,又是知根知底的,丁家女孩儿的教养不错,丁茶花可是手脚伶俐的一个闺女。
加上丁家这些年来的生活是蒸蒸日上,家中子嗣也都出息了,
所以这门亲事,他是仔细想过之后,又见儿子喜欢,这才萌生了结亲的念头。
“挺好,徐家家风不错。”丁田点了点头:“等二堂妹出嫁的时候,我给她添妆。”
二堂妹丁茶花脸一红,跑了出去,钻进了西厢房不出来了。
“哈哈哈……还害羞了。”丁三叔拍着炕延笑:“害什么羞啊?你这孩子!”
丁田也乐了:“小姑娘都害羞呢。”
“对了,田儿啊,你大堂弟的婚事,是考了进士之后再说,还是现在看看?”丁二叔又有事情问丁田了:“如今家里的这些事情,还得你拿个主意……。”
家里是发达了,可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诱惑,不止是孩子们的婚事被人盯上了,他们这样的半老头子都有人主动上门,给他们说纳妾之事。
气的兄弟俩将那些人好一顿骂,农夫而已,纳什么妾?
律法有规定,白丁四十无子,方可纳一妾室,传递香火。
他们俩儿子女儿一个不少,媳妇儿肚子里不是揣着一个,就是刚生下来,他们不缺孩子,纳个什么妾纳妾?
听的丁田哈哈大笑:“您二老可要坚持住啊!别让人用美人计勾搭了去。”
“哪儿能啊?你二婶跟你三婶儿,第二天就去县城,堵着那人家的门口骂了一天,再也没有人来咱们家说纳妾的事儿了。”丁二叔还挺洋洋得意:“让那帮人丢了个大脸!咱家也消停了。”
“是啊,尤其是在你升官了之后。”丁三叔也道:“家里的日子更好过了。”
他们在老家热闹的过着小年儿,外面却气氛紧张了起来。
因为边疆传来消息说,这帮蛮族竟然绕过了边关重镇,大雪天的,损失了一半的人马,越过了防线。
他们的大部队没动,可几个小部落自行组成的小股人马,只想打一杆子就跑,抢了东西就熘,也不敢跟大青的正规军接触,
像是马匪一样,绕了很远的路,竟然绕过了关卡,进了关卡背后的地方,这些地方那些人不熟悉,但是他们知道牛角山啊!
这帮家伙,摸到了牛角山,见到了牛角县……不过县城城高墙厚,他们这帮骑着马的游牧民族轻骑兵根本不可能攻城。
那么只能去往村庄了,而离县城最近的村庄,富裕又有钱,还有存粮的,也就剩下的丁家村了。
且他们上头的少族长说了,丁家村出了个官儿,正是几年前,将他们打的落花流水的那个人!
于是,新仇旧恨,一股脑的冲上了心头,一群两天没吃东西的家伙,嗷嗷叫着,骑着战马,就冲向了丁家村。
可他们不知道啊,如今有一位荣归故里的丁大人,在丁家村过小年儿呢,还有一位宁王殿下,正带着一万多号人,在县城北边的先锋大营里代天子赏赐众位将士,过了小年之后,还要去丁家村过大年……。
作者闲话:最近一直在家,彻底体验了一把古代“大家闺秀”的生活,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连“外男”都不见一面(*^▽^*)
第四百四十五章 躲去哪里?
要过年了,当然要准备一下。
民间有谚云:“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去灌酒,年三十的早上贴门神。”
这过了小年儿,家家户户开始打扫房子,换洗被面等物。
到了二十五,大家都去磨豆腐,幸好丁家村自己有豆腐房,是丁墨家里开的,虽然说活儿累了点,但是十斤黄豆给一斤黄豆的费用,丁墨家赚的是个辛苦钱。
除此之外,平日里做豆腐,还能有一些别的收入,例如冻豆腐、豆腐干、干豆腐、腐竹、豆腐皮等等。
一群人乐呵呵的来磨豆腐,你家牵一头驴过来,他家牵一头驴过来,三五头驴子就够了。
从早上磨到晚上,一片的欢声笑语,热气腾腾的豆腐房也是年前最后一次磨豆腐。
热闹过了,二十六开始有人杀年猪,割肉的人排成队。
等到二十七就杀年鸡,各种大公鸡小公鸡,丁田没出门,他觉得有点血腥,倒是在家的大暖炕上发了盆豆芽。
又跑去宗祠里扫了扫地,上了好几根高香。
已经二十七了,王佐要来了,丁田美滋滋的算计了一下时间,嗯,快了。
在军营里过了小年,二十四收拾东西,二十五到县城,跟县城交接一下,因为过年还有一些赏赐要发下去。
二十六估计就整装待发,今天就该来了!
正美滋滋呢,就听见外面一阵慌乱,二叔疯了一般的闯了进来:“田儿,快走!蛮族骑兵来了!”
“什么?”丁田一愣:“蛮族的骑兵?”
“是啊,他们来了,快躲起来!”二叔十分害怕的道:“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蛮族骑兵竟然到了我们丁家村。”
丁家村自从县城扩建之后,早已经觉得安全了,而且安全了十年的光景啊!
加上北地如今每一场战役都是大胜,那火器轰隆隆的响,他们的底气也随之足了不少。
何况北地修建了雄关,县城都扩大了三倍,怎么会有敌人过来?
他们丁家村的围墙前年开始就没再修缮……北地的围墙乃是土垒起来的,一年不修缮,就颓败,两年不修缮,就脆了!
这大冬天的怎么修缮?
何况也来不及了啊!
“你们怎么知道的?”丁田紧张的穿起了自己的棉靴子,顺便问一问外面的情况。
“有人看到了,虽然过年,但是还有人在瞭望塔那里站岗的。”其实是因为他们担心丁田的安危,毕竟是当了官嘛,所以派人去村口大门那里站站岗,放放哨,加上有丁田带回来的人一起,反倒是最早发现了动静,因为人少,而对方是骑兵,看起来声势浩大,自然,要通知村里人赶紧想办法。
“那敌人?”丁田是上过战场的人,但是那个时候敌人多,他们人也不少。
而且那时是在军队里,这是在老家。
都是一些村汉,充其量就是举着粪叉子打,怎么跟人那刀枪剑戟的比?
310/314 首页 上一页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