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浪费那么多钱。
一通碎碎念,说完了这些后,才说那我走了啊。
两位老人相继走后,应叠的父亲低沉过很长一段时间。
应叠当时年纪小,再加上常年在外训练和比赛,对于死亡的概念,并没有深刻的体会。
应妈妈那时候一直陪在应父的身旁。
陪他重新起航。
人活着。
没有什么比健康快乐更重要的事情了。
这也是应爸应妈,对应叠最为真实的期待。
作者有话要说:
应妈妈真的超级好!
第45章
应叠的比赛很顺利。
但没有拿到冠军, 只拿了一个季军。毕竟是第一次参加双人比赛,跟人家常年参加双人比赛的运动员比起来,还是差那么点默契的。
对于应叠来说, 她很满意了。
只是心里有点担心, 并没有拿到北归所期待的冠军,不知道她会不会不开心。
应叠没敢及时告诉她。
想着当面跟她说,会不会好一些。
比赛一结束,应叠就迫不及待地赶回莫城。
这次的比赛在S市, 飞机最快一个半小时就抵达。
应叠细数着时间。
从没有一次的回程,让她如此期待。
她已经有半个多月没有见到小北归了。
不知道她最近过得怎么样, 有没有好好吃饭。
两人刚分开的时候, 北归每天还会给她发信息, 说她吃了什么。但最近, 好像都没有什么消息了。
她会不会是因为自己没有及时回复她,而生气了呀。
这么一想,应叠想要回莫城的心情更急了。
-
应妈妈和北归都不知道应叠要回来。
应叠也不知道北归的奶奶受伤住院的事情,她抵达莫城机场后,立马打车回家。
她推开家门, 并没有瞧见北归的身影。
这才, 应叠拨通了她的电话。
在嘟嘟嘟几声后, 北归接通了电话。
她有些迟疑地开口:“大姐姐?”
应叠比完赛后, 接着立马赶飞机, 下飞机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回家。
已经累得眼皮在打架。
但在听到北归的声音后,她立马来了精神:“嗯,你不在家吗?”
“你比完赛回来了啊!”北归有些激动。是真的有好些时日,没有听到大姐姐的声音了。
应叠回:“嗯, 刚到的家。在家没有看到你咧。”
北归急忙说道:“我、我马上就回家!”
应叠等不及她回来。
她想要去接她。
“你在哪里啊?”她问。
北归顿了顿后,才说:“我现在在医院呢。”
应叠蹙眉:“在医院?你怎么了?是耳朵又不舒服了么?”
北归接过话:“不是我啦……”
应叠打断她说的话:“你在哪个医院。”
北归:“我回去就可以的。”
应叠重复:“你在哪个医院,我过去找你。”
不容置疑的语气,北归很快交代了自己的位置。
没过一会,应叠就到了。
北归站在医院的门口等她,应叠下了出租车,第一件做事情的事情,就朝她飞奔而去。
想也没想地一把将她拥进了怀里。
应叠的主动,让北归吓了一跳。
她缩在她怀里,一动不敢动。
“对不起。是我来晚了。”
北归还以为她知道了奶奶的事情,还安抚她说:“奶奶现在没事啦。多亏你妈妈她及时赶过来。”
什么?
应叠没太听明白。
“你说什么,奶奶她怎么了?”
北归疑惑:“你不是因为知道了奶奶住院,才匆忙赶过来的吗?”
应叠摇摇头。
“奶奶是怎么了?”应叠面露担忧。
北归把来龙去脉跟应叠说了,包括应妈妈还特地从老家赶过来。
应叠不知道她不在的这段时间里,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
心里有些难过。
在小北归最需要自己的时候,她不在她的身边。
但北归却觉得她很幸运,“大姐姐,能够遇见你,还有你的家人,我已经觉得,很幸福了。”
北归眼圈又红了。
应叠摸了摸她的脑袋:“会没事的,我们一起进去看看奶奶吧。”
北归重重点头:“嗯!”
-
应叠有些意外应太后竟然会从老家赶过来,要知道,她经营的那家族企业,可从没有休息过。就连她在外面比赛,邀请她去,都没见她有所行动。
这次,竟然破了例。
虽然应叠很想抱怨偏心,但因为是北归的奶奶出了意外,她心里没有任何怨言。
反而很感谢,她老妈的出现。
应太后知道应叠要回来,怕她饿,在她来的路上,她特地去买宵夜了。
刚好应叠到病房时,应太后的宵夜已经买回来了。
奶奶见到应叠很开心,还还一直反复地说,这次实在是太麻烦应妈妈之类的话。
但都被很客气地回了回去。
应妈妈说,都是一家人这么熟了,客气什么。
北归奶奶就说,但也还是怪麻烦的。
应妈妈以退为进,那您还是要这么客气的话,可就见外了。我们家仔仔那时候,还住你们家呢。也没有见你们家说什么呀。
而且,难得才碰上这么一件事。
您身体快快养好来,才是最重要的啊。
不得不说,应妈妈真是能说会道的。
最重要的话,说话还好听。
让人心头一热。
经历过这件事情后,北归心里对应叠和她的家人,更加喜欢了。
她以前对亲情其实没有多大的感觉,虽然知道奶奶很疼她,她也很喜欢自己的奶奶,但老一辈跟年轻人还是有很多无形的隔阂。
有时候北归感觉到的爱有多少,负担与之相同。
但是应叠和应妈妈的出现,给了她,亲人之间相互包容相互照顾的感觉。让小北归变得鲜活起来。
-
很快到了五月。
北归的奶奶出院。
大伯和大伯母一家特地从老家赶过来,要接奶奶回老家住一阵。
奶奶恢复得很好,住院期间是由专业的护工在照料着,虽然子女都不在身边贴身照顾,但该有的陪伴都没落下。
北归的父母没办法赶回来,但住院一切费用,他们都汇在卡里,只要得空,就给家里来电。
虽然每次聊的内容,都很重复,但也还是牵挂着的。
北归原本心里是有埋怨,但因为身旁的大人都对她很照顾,而且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让奶奶的身体恢复。
再加上马上就要高考了,她也没有心思去想旁的。
应妈妈在莫城呆了好些天才回的老家,期间她也很关心奶奶的恢复状况,到奶奶出院那天,她也特地赶来了。
还是开着车来的。
说是方便接奶奶回家。
北归一家人心里积攒着无法言喻的感谢。
北归的大伯母还跟应妈妈开玩笑说,要是谁家跟大姐你做了亲家啊,那真的是做梦都要笑醒呢。
应妈妈笑着说,哎呀,我也看人的。
不是对谁都这般。
这话说到底,还是偏爱小北归。
大伯母听出来这意思,顺着话说,要不然大姐你认我们小北归做干女儿呗。
一家人可亲。
应妈妈摆摆手,哪用得着认作干女儿啊,这小北归就跟我自己亲闺女似的。
大人们之间的交谈,总让人晕头转向的。
反正应叠跟北归就跟听不懂似的。
让她们大人去说。
应叠心里也不想应太后去认北归这个干女儿,毕竟她心里是喜欢她的。这要是北归真成了她们家的干女儿,这以后,别说是跟她谈恋爱了,就连告白可能都要酝酿一下。
说到告白,高考就快来了。
应叠的计划是在高考结束,中间好几次,她忍不住都要开口了。
尤其是在她告诉北归,自己没有如她愿,拿到冠军。她跟她道歉。
但北归却摇摇头说,其实拿什么名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愿意跟我分享的那种心情。
“真的吗?”应叠问,“你不生气?”
北归笑着说:“我有什么好生气呀。”
“我开心都还来不及呢。”
她很开心,应叠也开心。
应叠把自己的奖牌送给她。
北归也将自己获得英语演讲比赛的奖杯送给了她。
“就让我们都在各自的领域里,发光发亮吧。”北归在心里暗暗起誓。
也是在那一刻,北归下定了决心。
她要考莫大的外语系。
可能会去学英语,但也有可能是日语或者是德语都行。
只要是她感兴趣的,她都想去试试看。
应叠也说,她虽然要从莫大毕业了。
但可以去考研。
只要她能过笔试,面试以她的实力,绝对没有问题。
而且,在她毕业后到年底研究生考试的那几个月,她可以住在学校的体育馆里。
在刘导的身边当助教。
继续保持训练。
从那天到高考之际。
北归每天都会抽出半小时,跟着应叠一块运动。
刚开始,她的体能非常差。
可以说是那种走几步路都喘的,后来慢慢地,她也能跟上点应叠的节奏了。
开始运动后,北归感觉自己的耳朵的毛病,好像不会再低频地出现耳鸣地状况了。
她似乎找到了没有生病前的那种自然的状态了。
她立马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应叠。
应叠立马笑开了花,真的是打心眼里为北归感觉到开心。
奶奶回到大伯家后,每个礼拜北归都会跟她老人家通电话。
她反复地跟奶奶强调,她感觉自己的耳朵好像快要全部好起来了。已经不会再出现之前耳鸣,还会痛的情况了。
听声音也很清楚。
以前,北归很少会跟奶奶说这些话。
除非奶奶问起她。
但现在,她会主动跟奶奶分享自己当下的生活状态。
偶尔,她也会跟从没有谈过心的爸妈说一些话。
她似乎跟从前那么变扭的自己和解了。
开始试着去跟周围的人亲近。
去表达。
带着这样的状态。
六月来了。
六月。
离盛夏不远了。
心里带着期许的人儿,似乎听到了夏天风的声音。
便知——
她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高考终于要来了!!!
第46章
六月。
北归要高考。
应叠忙着毕业论文最后的答辩环节。
应叠毕业论文的主题, 是跟皮划艇有关的。
一开始,在确定这个题目时,她的导师觉得这个项目, 太冷门了, 恐怕资料不好找。
可以试试看篮球排球那些数据和资料比较多的项目。
会比较轻松和简单一些。
但应叠不太愿意。
她说,正是因为冷门,数据和资料少,才要去研究呀。
那些大众项目, 知道的人,已经够多了。
哪里都可以找到资料, 但是皮划艇知道的人, 却很少。
她想试着看看, 能不能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 整理出一些资料和数据,以便需要的人查到。
哪怕让别人听到皮划艇这个项目也好。
这是应叠的初心。
任何一个项目。
不管是热门还是小众,都应该有它的魅力。
虽然准备论文的过程很痛苦。
但当终稿查重,确定定稿那一刻,应叠忍不住哭了。
搞学术论文, 可太难了!
但却很有意义。
因为写论文, 她去查了很多资料。
也以学校现有皮划艇队队员的数据为参考, 将皮划艇的发展历史以及训练和比赛未来发展等等, 都以论文的形式呈现出来。
她也更加清楚。
皮划艇对于她的意义是什么。
应叠答辩在北归高考前。
她其实很想北归去现场看她答辩的。
但即便是高考前, 高三的学子们,还要做最后的复习冲刺。
应叠只好摆脱室友帮忙录制下现场。
当她被现场的答辩老师问,为什么选择皮划艇这个项目,作为论文方向的研究。这是一个,不太被大众知晓的项目。
应叠从容不迫的回答:
“首先, 作为一名皮划艇运动员,我很幸运,自己一直走在这条路上,从没有放弃。其次,我也感谢自己当初做的选择。虽然皮划艇是很小众的项目,但它却有独特的魅力。”
“以前,我是一个参加单人激流回旋皮艇项目的运动员,我习惯了,一个人的冲刺与惊险,习惯了孤军奋战。可能会有人会觉得,搞体育嘛,本来就是一个人战场。哪怕你是需要配合的集体项目,但在跟队友配合之前,也是要一个人先把技术练好啊。”
“但在临近毕业之前,我跟队友去参加了双人皮艇的项目。我发现,其实双人项目,跟我之前想象的不太一样。”
“在参加双人比赛前,我外出实习了一段时间。在那段时间里,我遇到了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她对我影响特别大。让我意识到了,其实,没有谁是孤军奋战的。”
“当然,她呢,在认识我之前,根本不知道皮划艇是什么。”
36/66 首页 上一页 34 35 36 37 38 3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