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前进的路线远离海岸,四面都是一望无际的海洋,看不见丝毫土壤。
自然也不会受到水下监控器的侵扰。
但在大洋中间遨游也并非全然安全,最惊险的一次莫过于一艘吃□□的货轮从他们的头顶上方呼啸而过。
尽管他们跟货轮的实际距离还有很远,但带给他们的视觉冲击已经足够强烈了。
历经了一天的迁徙,池渊拖家带口地在附近的大陆架登陆。
他们中午吃的是毛鳞鱼,是一种在近海常见的中小型鱼类。
近海毛鳞鱼的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丰富,是老少咸宜的一道美食。
只是为了赶时间,也为了避免在浅海逗留,他们这一顿午餐都没有给毛鳞鱼去鳞。
鳞片或多或少破坏了毛鳞鱼的口感,饶是如此,毛鳞鱼的味道依旧很不错。
于归洋想着,等以后有机会了,一定要再尝一尝毛鳞鱼。
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回来了。
值得一提的是,毛鳞鱼还是一种善于“计划生育”的鱼种。
它们的计划生育当然做不到控制产卵量,但它们有一种更加野蛮却也更加有效的方法。
每当毛鳞鱼泛滥之际,它们就会大量吞食自己的幼鱼,从而起到调节数量的作用。
如此硬核控制种群数量的例子无独有偶,最令人熟知的就是所谓的旅鼠“自杀”了。
首先要澄清的是,旅鼠大规模死亡并不是自杀行为,它们对自杀不感兴趣。
真相是旅鼠因为繁殖过多,种群的数量远远超出了领地生态的负荷,随着种群的扩大,旅鼠们的生存变得愈发艰难。
为了争夺生存的资源,旅鼠们相互厮杀,抢夺领地。
竞争失败的一方被迫迁徙,而它们的起点就在寒冷的北极圈。
北极圈是最接近北极的领域,终年冰雪不化。
再往下就是北温带。
北极圈往北温带过度的这一片区域,秋冬季节海水可能结成薄冰,春夏两季又融化,使得陆地支离破碎。
旅鼠迁徙的过程中就要经过这些水域,于是就出现了我们熟知的“旅鼠自杀”现象。
但实际上,旅鼠是会游泳的,它们娇小的身躯内堆积着不少御寒用的脂肪。
这些脂肪帮助它们浮向海面。
而它们绝大多数都死在了迁徙的途中,或许是因为饥饿,或许是因为凶猛的海洋生物,又或许是被人类所捕捉。
据说,我们如今所看到的旅鼠集体自杀的纪录片,实则是摄影组利用食物,带领着迁徙的旅鼠来到了悬崖边上。
单纯的旅鼠以为跟着人类就有食物可以吃,但直到来到悬崖,它们才意识到似乎哪里不对。
绝大多数旅鼠不愿意从悬崖上跳入海中,猛烈的冲击力足以让它们身受重伤。
如果时间允许,它们当然更愿意选择找一条下山的路,从平地踏入海水之中。
摄影组在等待两天后,不耐烦地将它们赶下了悬崖,将这一幕拍摄成了感动千万人的纪录片。
成千上万的旅鼠从悬崖上跳下去,小小的旅鼠和恶劣的环境、高耸入云的悬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画面张力十足,文案感人肺腑。
旅鼠为了族群的延续而跳海自杀,也成了一个以弱小的生命为代价的谎言。
仅仅为了一己私欲,摄影组就能干出这么丧尽天良的事。
所以,哪怕于归洋曾经是人类,他也绝不吝啬以最坏的恶意揣度同类。
尽管到近海捕猎毛鳞鱼的计划可能会无限期地延后,但他一点都不觉得可惜。
一来,是为了他们的安全考虑,在他还未清楚地了解人类是否知晓人鱼的存在,以及对人鱼的态度之前,他都会尽可能不让人鱼被人类发现。
别的人鱼他管不到也没有心思去管。
至少,他和池渊,要一直在海洋中苟下去。
二来,即便他们不去近海面,也一样有美味佳肴可以享用。
大自然的馈赠无处不在,有些东西不用去捕猎也可以轻易得到。
譬如这些海胆。
他捡起一颗海胆细细打量。
刚才他就发现了,这一片海域盛产海胆,品种繁多。
像他手中的这颗海胆,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海胆,名叫短刺海胆,俗称蓝礼服海胆。
蓝礼服海胆呈球状,中间是深蓝色,外面半包裹着长长的毛刺,看上去就像一颗长满刺的皮球。
但如果从上方往下看的话,会发现蓝色的区域从中心向四周延展,就像蓝色的礼服,被晶莹的宝石点缀着裙边。
蓝礼服海胆也因此得名。
沿着蓝礼服海胆的外壳掰开,里面的肉便无所遁形。
不过它在海胆家族中属于比较小的类型,一头蓝礼服海胆的直径只有六厘米不到,里面的肉更是少得可怜。
吃这种短刺海胆不为果腹,为的就是海胆肉那一点点绝妙的滋味。
如果是为了填饱肚子,那海胆肯定不是最好的选择。于归洋挑出短刺海胆内里的肉,说实话,这点肉还不够他塞牙缝的。
蓝礼服海胆因其独特的外形和绚丽的短刺,常常被海胆爱好者收藏饲养,作为观赏海胆。
不过再好看的海胆,对于归洋来说,不好吃就等于没用。
好在短刺海胆没让他失望。
正是贯彻了那句浓缩就是精华,短刺海胆的肉鲜到不可思议,甜味也很浓。
软嫩的肉质有点像在吃欢喜螺,但它却比螺好吃得多。
一咬下去,鲜香和甜味瞬间迸发,汁水溢满整个口腔。
但该说不说,这么点肉,他一口就吃没了。
扫兴。
于归洋又找了一头短刺海胆,掰了喂给池渊吃。
彼时,池渊还在盯着一头马粪海胆眉头紧锁,似乎想吃又不知道该从何下手。
海胆身上长满了刺,就跟个刺猬一样,基本上大型海洋生物都不爱吃它们。
但有一种海洋生物却是海胆的天敌,那就是海獭。
海獭是最小的海洋哺乳类动物,于归洋一直特别喜欢这种毛茸茸的家伙,可惜它们普遍分布在海岸栖地,离陆地太近了。
否则,他还真想逮一只回来。
尝尝是什么味道。
开个玩笑。
海獭那么可爱,他怎么忍心吃它呢?
他就尝尝,吃一半,放生一半,嘿嘿。
海獭之所以是海胆的天敌,是因为它们有着独特的开海胆技巧。
每当它们想吃海胆了,就游到岸边或者水下寻找两颗石头,一颗大的放在胸前,然后把海胆放在石头上,用小的去砸海胆。
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是的,这就是海獭版的胸口碎大石。
这不过它们的目的不是碎石头,而是砸碎这壳又硬,刺又多的海胆。
这些聪明的海胆杀手们,会把用过的石头藏在皮囊之中,留着下次再用。
不用担心石头太沉,会把它们拖入海底。
这些聪明的小家伙们游泳技术同样过硬,至少不会像于归洋一样,动不动就在海里转圈圈。
于归洋:你礼貌吗?
当然了,人鱼坚韧的皮肤可以完全不惧海胆身上的各种刺,而人鱼的力量也足够掰开海胆坚硬的壳。
不需要像海獭们一样表演一出胸口碎海胆。
于归洋耐心演示了一番开海胆的过程,池渊学会了,于是这附近的海胆都遭了殃。
于归洋尝了尝池渊给他开的马粪海胆。
他以前是吃过马粪海胆的,也知道马粪海胆最为人所称道的就是它的甘甜润滑的口感。
但这还是他变成人鱼以后,第一次生吃马粪海胆。
口味的变化,加上顶级的最新鲜的食材,加在一起竟然产生了新的变化。
最先被味蕾所感知的,就是马粪海胆的黄上的鲜味。
马粪海胆的黄就是它的生殖腺,动物腺体自带有鲜甜和肥美的口感,这一点可以参考他之前吃的蟹膏。
马粪海胆的黄,绝不比蟹膏的滋味差,可以说是不分伯仲。
但马粪海胆的肉,却要比螃蟹的肉高明许多。
螃蟹的肉口感绵密松散,内里的鲜味流于表面,随着咀嚼时间的延长会慢慢变淡。
可是马粪海胆的肉却十分紧实,每一次牙齿的咬合,都能带出新一轮的鲜甜滋味。
你以为仅此而已了吗?
当然不止!
一头马粪海胆的肉少之又少,放进嘴里只能咬上一两下便顶天了。
那种新奇的鲜甜感才刚刚降临,变了一变,不等他细细品尝它的味道便消失了,只留下满嘴的回甘和淡淡的遗憾。
素有“舌尖上的法式湿吻”之称的马粪海胆,把欲盖弥彰这一套玩得是炉火纯青。
这于归洋能忍?
当然不能!
而他不能忍的方式也十分简单粗暴,那就是把附近的马粪海胆都抓过来,一次性吃个痛快!
这片海域的马粪海胆,要是知道自己因为肉少而遭遇了灭顶之灾,不知道会不会后悔不多长一点肉。
不过多长一点肉,或许也只是让于归洋吃得更尽兴罢了。
只要他想吃,理由他可以有千万条,条条不重样。
马粪海胆被小人鱼包圆了,池渊只好吃其他的海胆。
他挑了个最大的。
于归洋分了一丝注意力给池渊,发现对方选上了一头魔鬼海胆,不由得摇头失笑。
果然是人鱼大哥的风格,连海胆都喜欢选大的。
魔鬼海胆也叫长刺海胆,浑身上下布满了长长的黑色的刺。
它的直径可达十公分,在海胆家族中,它算是比较大型的海胆了。
而且比起其他海胆,它显得格外渗人,因为它的中心位置有一颗红色的眼睛,整颗海胆看上去就像一个长满了刺的眼珠子,怪吓人的。
从它这副模样就可以看出来,它并不好惹。
是的,长刺海胆不适合食用,它的刺上含有毒素,而且肉也不好吃。
可没等于归洋阻止,池渊就把这头魔鬼海胆掰开,把里面的肉吃了。
吃完他皱眉道:“图茨。”
单从池渊的表情他就猜得出来,“图茨”的意思就是难吃。
于归洋乐了,在这附近找了一头北紫海胆,亲自开了壳递给池渊。
北紫海胆正如其名,是一种紫色的海胆,连刺都是紫色的,非常好看。
直径大约十公分左右,也是一种大型可食用海胆。
池渊把这一头海胆的肉和黄一分为二,分给了小人鱼。
于归洋哭笑不得,海胆的肉和黄就那么点,还不够一口吃的,这还分成两份,那就更少了。
北紫海胆虽少,酷哥的心意无价。
他张嘴吃掉了池渊喂给他的一半海胆。
唔,滑嫩的肉和黄刚一入口就仿佛在舌尖上跳跃。
如同奶油般柔腻丝滑的口感简直叫人舍不得吞下。
它的味道和马粪海胆很相似,都是难以言喻的鲜。
不同的是,北紫海胆清爽可口,马粪海胆则偏甜一些,更迎合大多数人的口味。
于归洋开始有些纠结了。
到底是吃马粪海胆还是吃北紫海胆呢?
小孩子才做选择。
他全都要!
很快啊,于归洋身边已经堆放了不下十个海胆的空壳。
海胆这东西不占肚子,滋味鲜美,就跟吃藤壶一样越吃越上瘾。
不过话说回来,光吃海胆可没法填饱肚子。
而且这附近的海胆都快被两条人鱼吃得差不多了。
池渊丢掉身上的海胆壳,准备去为小人鱼准备正式的晚餐。
嗯,你说那些海胆?
只不过是开胃菜罢了。
人鱼大哥要去捕猎,于归洋当然也要跟上。
倒不是为了监工,只是想陪着池渊一起捕猎,顺便自己挑一挑今天的晚餐。
因为如果不是他挑的话,人鱼大哥一定会准备好大一份,吃都吃不完。
为了杜绝浪费,也为了让池渊省点力,他的随行显然很有必要。
浅海的海鱼品种繁多,不过大多没什么特色。
简单来说就是不太好看。
于归洋本想着随便找几条鱼得了,结果一转眼看到了一条十分特别的鱼,顿时大感好奇,拉着池渊要去捕猎它。
只见这条鱼不到一米长,目测十斤左右。
它的身上布满了黑白相间的斑马条纹,很有特色。
这种鱼叫做舟师(鰤)鱼,名字听起来似乎有些陌生,它还别名叫引水鱼和领航鱼,看过《海底小纵队》或者《猪猪侠》的或许会有所了解。
舟师鱼是鲨鱼、鳐鱼、鲸鱼的先导者,常常会成群游在它们身边,帮助它们清理口腔,获取生存需要的食物。
它们和鲨鱼等都属于共生关系,和小丑鱼与海葵的共生关系十分相似,都属于外共生。
但也不是所有的领航鱼都会待在鲨鱼身边,譬如他们捕猎的这一条,就是跟海龟在一起活动的。
池渊和于归洋的出现吓跑了海龟,它逃离的速度比舟师鱼还要快。
龟兔赛跑要是在水里举行,兔子恐怕永远都追不上乌龟。
没了王八的干扰,倒是方便了他们的捕猎。
尽管这对他们来说毫无难度。
舟师鱼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当它兴奋的时候,身上的条纹会消失,只呈现亮银色。
譬如现在。
小飞象章鱼见了,也发出了亮银色的光。
这么一比,舟师鱼明显相形见绌。
于归洋一手抱着小飞象章鱼,一手抓着小猪章鱼,左手亮着银白色的光,右手散发着淡淡的橙色光芒,觉得自己中二感十足。
他干脆把他俩放到一起,你们就对着发光,看谁比谁更亮。
池渊看了于归洋一眼,虽然依旧沉默,但那眼神分明带着几分笑意。
于归洋忍不住嘟囔,让你非要捡小猪章鱼。
现在还不是要他来带?
多麻烦啊,不如配舟师鱼吃了算了。
小猪章鱼顶着懵懂的脸,无辜地看向于归洋。
啧,就这么点肉,塞牙缝都不够。
算了算了。
他浑然忘了自己刚刚才吃了一堆,连塞牙缝都不够的海胆。
双标无处不在。
29/168 首页 上一页 27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