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样,但萧誉总归是有自己的地盘了,往后若是出了什么事情,自己也好有个容身之所。
不过,秦雪川还听说秦渊只是把那块地方赏赐给了萧誉,但并没有放萧誉去那边戍守的旨意。
既然没有旨意,那么皇帝的意思是还要留萧誉在凤都之中。萧誉离不开凤都,他还是皇帝握在手里的人质。
秦雪川想了想,即使萧誉真的救了太子,但功劳也不至于拿一块封地啊。虽然那块地又小又穷,但还是惹人眼红……皇帝这样做肯定有他的道理,他一定在谋算着什么。
不仅是皇帝有筹谋,临川王也有。据秦雪川所知,萧誉的父亲临川王也是个狠人,而且他们父子二人的心性都是一路的,临川王早有反意,而萧誉隐藏实力至今或许也在等待着一个机会的到来。
都说父子的心性是最像的,萧誉跟临川王是这样,秦洛川跟皇帝也是这样。他们斗来斗去都只不过是为了“权力”二字。
也是,在这个时代有哪个男儿不爱权力的呢?而且还像他这种一出生就在皇天贵胄的人,更是离不开权力。
在皇宫里没有权力只能为人鱼肉,而在凤都里没有权只能被人随意践踏,在乱世里没有权力的人会成为别人争抢权力的垫脚石。
秦雪川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冬猎一事尚有许多疑点,他已经派阿英去调查了。
此刻正当正午,秦雪川喝完了药打算午睡,而此时外面青鱼进来回话:“殿下,外面有一自称是常谏之的人要求见您。”
秦雪川听到这个名字有些耳熟,他愣了一会儿才想起来:对了,这个常谏之是左武卫大将军的儿子。他曾听说自己卧病不起的那几日,这个人也来看他了多次。
秦雪川想到这里,抬头看向青鱼:“替本宫更衣,本宫在大殿见他。”
“是,奴婢遵命。”
第35章 常谏之
虽然快初春了,但秦雪川怕冷,所以他的身上还披着厚厚的裘衣。
他传了常谏之进了。那是一个跟萧誉差不多大的人,他的眉峰似剑,身上并未有少年的稚气感。显然,用“少年”这个词来形容他好似并不合适。
常谏之进到大殿中先向他行了个礼:“参见太子殿下。”
秦雪川看着他微微笑了一下:“快起身。听说本宫病的时候,你时常来看望本宫。”
常谏之道:“臣看望殿下也是应该的,殿下忘了,您外出打猎的那天,臣也在侧。”
听到他这么一说,秦雪川忽然想起来了……原来那天头戴着红色汗巾在林中策马奔腾的人竟是他。
秦雪川还听闻,他失踪的那天除了他自己,还有秦洛川,萧誉和常谏之也一起不见了。后来据秦洛川所说他也遇到了刺客,幸好他有侍卫护着,才无恙脱身。
而萧誉则是去救他了,至于这个常谏之嘛……大理寺的人传他问过话,说他只是因为天黑走失了方向。后来又传那些随侍的人,证明他此话不假。
皇帝已经下令彻查刺客这件事了,如果他本人有什么不妥的话,现在自然无法安然无恙站在他的面前。
秦雪川与他寒暄了两句后,直入主题:“本宫记得常小将军就是管理内宫禁军的人是不是?”
常谏之答道:“是!”
秦雪川笑了一下:“你的父亲是左武卫大将军和临川王一起在边关捍卫楚国疆土,你在内宫为皇家尽心,你们常家攘外安内,可算是大功臣。”
常谏之听到秦雪川这样说后,又立刻跪下:“太子此言,臣万万不敢当!”
秦雪川朝着摆了一下手:“你还是快点起来吧,这样动不动就跪本宫看着就心累。”
常谏之答道:“多谢太子殿下。”
说完,秦雪川朝着他挥了一下手,示意道:“你,坐在本宫前面来。”
常谏之听到这话又连忙跪地:“殿下……臣不敢。”
小说里对这个常谏之的描写是威武不屈的男子汉,没想到他这也不敢那也不敢,当真无趣极了。
秦雪川见他有些不听话,脸色立刻变了,他冷声道:“这是本宫的命令,你不得有违!”
常谏之听到他这样说后,连忙道:“是,殿下!臣遵命!”
果然,像他这样的人还得对他下命令他才听话。可能这就是古代常说的愚忠吧。
他和他的父亲都受皇帝器重,常谏之年纪轻轻就能统领内宫禁军,说明秦渊还是很信任他的。
“请殿下不必再称呼臣将军了,臣统领内宫禁军失职,致使殿下被刺客所伤,臣罪恶深重,所以已经向陛下请罪。陛下已经削了臣的职,今日起,臣已经是个闲人了。”
听到他这样说,秦雪川没有多惊讶。他刚才还在想呢,常谏之统领禁军,内宫琐事繁杂,他怎么有空抽身大晌午的就来看望他,原来是已经被撤职了。
秦雪川微蹙了一下眉头:“什么时候的事。”
常谏之道:“就是今日的是。臣觉得陛下的处罚对臣太轻,也是到东宫来向殿下负荆请罪!”说着他又起身跪了下去。
不行……这孩子要是再跪的话,秦雪川就要受不了了。
他再三说道:“都说过了不要跪,你别跪了……”
常谏之见他脸色不好,于是连忙道:“臣惹殿下生气,臣有罪,还请殿下赐罪!”
他还真是会为自己强加罪名啊,看他这样子智商也不怎么高的样子,为什么秦渊为什么会那么器重他?难道仅仅只是因为他们的愚忠?
既然如此的话,秦渊为何又撤了他的职呢?
秦雪川见他跪着,于是心累地起身亲自将他扶了起来:“本宫被刺客所伤自然是刺客的过错,再说了,如果真的有人筹谋想要害本宫,你想防又哪里是能防得了的?狠毒之人害人的办法有很多种,所以不是你的错。”
常谏之听到他这样说后,神情忽然黯淡下来:“殿下……多谢殿□□谅。”
秦雪川看他的样子不太像愧疚的样子,反而是有些心虚。常谏之属于那种不会隐藏自己表情的人,秦雪川有时候可以从别人的脸上看出他正在想什么。
在这个凤都,他只有三个人看不透——一个是皇帝秦渊,另一个是他的舅舅襄禄,再就是那个只会戴着面具做人的萧誉了。
秦雪川看着他笑道:“本宫虽然体谅你,但本宫还有句话还是要问一下你的。”
常谏之连忙道:“只有是殿下所问,臣一定知无不言。”
秦雪川听到这话,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说道:“本宫想知道本宫去林中打猎的那日,你真的只是因为天黑迷路才没有回来的吗?”
听到这话,常谏之忽然脸色大变,他不禁打了一个冷颤:“殿……殿下何以这样问?”
秦雪川接着说道:“你统领内宫禁军,虽然冬猎的禁军不归你管,但你也参与了晗谷皇营的布置,既然如此的话你应该熟知皇营的地形,那你又怎么会因为天黑而迷路呢?”
“殿……殿下……”他的嘴唇开始发抖。
秦雪川万万没有想到今天东宫里既然来了一个自曝的。他觉得那天刺杀他的刺客有两拨,一拨肯定与这个常谏之有关系,至于另一队……他还没有想到是什么人想要杀他。
秦雪川这时看着他:“你可知谋害储君是要诛九族的。”
常谏之听到后连忙跪下:“臣万死也不敢谋害殿下!”
秦雪川这时候朝着外面拍了一下手,阿英听到声音后就进来了,他将一块红色绣着暗纹的汗巾递到来了秦雪川的手里。
秦雪川命令阿英去调查刺客之事,所以阿英又返回了晗谷到秦雪川曾经经过的那条道路仔细探寻,最后在破损的皇营围墙边发现了这是条红色的汗巾。
那天,他见到头带汗巾的人只有常谏之一人。可是常谏之根本没有陷害他的理由,而且他任内宫要职,所以秦雪川并未轻举妄动,没想到今日常谏之竟然自己送上门了。
秦雪川拿着那条汗巾扔到了常谏之面前:“那你可认得此物?”
常谏之看到那条汗巾的时候差点瘫倒在地。因为这条红色的汗巾就是那天他进入林中打猎的时候戴在头上的那一个。
常谏之连忙跪地磕头:“求殿下饶恕臣的家人,臣愿以死谢罪!”
秦雪川冷声道:“谋害储君是诛九族的大罪。你们常家向来对我大楚忠心耿耿,此刻你为何做出如此糊涂的主意?”
常谏之听到秦雪川还愿意给他辩解的机会,于是接着说道:“臣万死也不敢设计陷害殿下,更不会派刺客去刺杀殿下。只是……只是……”说到这里的时候,他言辞模糊,有些支支吾吾的。
秦雪川这时厉声道:“只是什么?!”
常谏之又叩了一下头接着说道:“只是有人有人拿臣小妹的性命危险臣,那人说如果臣不在皇营圈场内破坏围墙,那他就会杀了臣的小妹。”
围墙?
秦雪川此刻想起来了,那些刺客追他的时候确实是把他往那个围墙破口处赶,这么说来拿捏住常谏之小妹的人就是这幕后主使。
“这么说来,你只是把皇营里的围墙破坏了?”
常谏之忙答道:“是……臣一个人可以以死抵罪,可是……可是臣的小妹是无辜的,还请殿下救救臣的小妹。”
秦雪川没想到,他一个大男儿会在他面前泪流满面,他的声调因为哭泣都变了。秦雪川也能理解,就像秦洛川对秦鸢一样,常谏之一定十分疼爱他的妹妹,如今他最爱的妹妹被别人捏在手心里,他自然是心急如焚。
“按你的意思来说,你的小妹还在那凶手之中。”
常谏之又答道:“是。”
秦雪川又问:“那人只让你把墙给破坏了,你也没见到那人长什么样子?”
“是,臣是发现自己营帐内的字条和小妹的珠钗才发现小妹出事的。臣信不过那字条,于是就派人回府打探,才发现小妹确实已经失踪多时了。请殿下恕罪!”
秦雪川听到他言辞恳切,又看到他方才的神情,觉得他这次说的不是假话,于是便道:“你倒是爱护你的妹妹。”
常谏之抬头回答他:“臣只有这么一个妹妹,家母去世的早,父亲常年在外征战,家里只有臣跟小妹相依为命。小妹素来体贴臣的心意,无论何事都会臣为先,臣希望她平安康健,更希望她来日能够嫁得一如意郎君。”
说到这里时,他的脸上已经挂满了泪痕。
秦雪川听到后不禁轻叹了一口气,他道:“本宫也有妹妹,自然本宫也体谅你对你小妹的心意。要想救你的小妹不难,你如果能听从本宫的话,为本宫所用,本宫答应你一定会救你的小妹出来。”
常谏之听到之后猛地抬头看向秦雪川,他感激涕零:“多谢太子殿下,臣自当为殿下竭尽全力,死而后已!”
第36章 告状
阿英办事得力,很快便找到了线索,经由秦雪川证实这件事确实也与常谏之脱不了干系。
他私下派人查探,发现常谏之确实有一个妹妹,小小年纪便十分懂事稳重,事事都为他们常家着想。而且他这位妹妹比秦鸢也大不了多少,传闻中也十分聪慧。
常谏之的妹妹叫常碧云,现在常碧云还在幕后主使的手心里握着呢。常家说多说少在边关也是有一点实权的。
常老将军又在外连年征战沙场,军营里也有不少将士是他的亲信。只要常家还有一点兵权,那么就是还有利用价值,那幕后主使可以用常碧云来要挟常谏之,那么也一定会用常碧云的性命去要挟常老将军为他做事。
秦雪川想那些派来的刺客分明想要置自己于死地,而且还有那几个刺客对他说的话……
如果他真的死了,那么整个凤都里获利最多的到底是谁呢?
秦洛川?
秦雪川心里明白,皇帝一开始就把秦洛川当成储君来培养,无论是文治书卷也好,还是习武骑射也罢,他都是诸位皇子中的佼佼者。而且皇帝还十分偏爱他。
如果自己死了,那么太子之位就一定是秦洛川的。
难道是皇帝要杀他?
秦雪川曾有这么一转念的想法,可是随即他便发现自己的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如果是皇帝想要杀他,那么他那里还能活得了?
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身在其中,皇权是何等的庞大,他虽然已经位列太子,但在皇权面前也不过像是蝼蚁一般。皇帝想要杀他,他就一定会死。
而且秦渊还要留着他的性命为秦洛川挡刀呢。
秦雪川这时候想起了小说里以前对秦雪川下过手的两个人,一个人是襄升。
襄升是南灵王襄禄安排进朝堂中的人,虽然此人为官不正,时常做出有损于百姓之事,但他却十分小心,不让别人抓住半点把柄。
所以,这也是他在凤都之中的为官之道。原著里因为他的谨慎小心,所以秦渊在世的时候也没有抓住他任何错处,后来直到秦洛川继位,秦洛川才料理了他。
可是他秦雪川下手的时候用的是毒,并非是刺客。而且襄升与兵权无关,自然用不着大费周章在冬猎皇营杀了自己。
即使秦雪川知道这个此刻还没对自己做出什么有害的事,但他心里清楚,这个襄升迟早要除。
还是另外一个人,那就是临川王安插在朝堂之中的暗桩,邹至。
邹至此人跟襄升是一路性子的人,他们两个都十分小心,而且做事低调,从来都不会犯什么错误。而这些奸佞全都是在秦洛川继位以后被拔除的。
邹至管的是礼部的事情。楚国自古便十分重视礼仪,所以冬猎时候的布置也是按照传统礼仪来置办的,邹至也参与其中,但是要说他安排刺客的话,那么幕后主使岂不是临川王?
先不说临川王此刻身在边关无法回都城,就算回了都城他也不认识常谏之这个人,更不会以常谏之的妹妹来要挟他谋害储君。
秦雪川想,要想查清楚此事还得要从常谏之身边熟悉的人开始查起,于是他交代了阿英去办这件事。
23/117 首页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2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