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夜,萧铭泽和秦珏在秦川匆匆地看了一场雪,可是到最后他还是没有顺利地向楚国借到兵。燕国的那些追兵很快就要追到楚燕边界了,萧铭泽在秦川那里也没有久留,他顺着碧阿江一路南去,最后又在南边各国辗转到了蜀地。
蜀地潮湿,与燕国不同。而且那里经常有水患,人烟稀少。萧铭泽就是算准了这一点,才到那里去了,因为再往南边就是楚国以及南边各国的领地,所以燕国大军不会追到那里去。
萧氏在燕国已经败落了,此刻的萧铭泽也犹如一条丧家之犬一般四处逃窜,所以燕王便不在有顾虑,放弃了这唯一的漏网之鱼。
或许那时候他还不知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是什么意思。萧铭泽和他的两千军士在蜀中修养生息。
蜀地经常发大水很难治疗,俗话说得好,穷山恶水出刁民。那里的人没有去出过,也不属于任何一国管辖,虽然蜀地应在楚国国域中,但楚国从未管过这里。
近些年,老楚王病重,秦珏逐渐掌握了实权,如果不是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萧铭泽也不会在蜀地扎根。
***
又是三年……萧铭泽这些年休养生息,在蜀地招兵买马。蜀地开垦起来皆是良田,楚国有些人逐渐注意到了他,而在这时萧铭泽联络了他叔叔在燕国旧部。
萧氏在燕国扎根,世袭几代根深蒂固。燕王虽然表面上把萧氏铲除干净了,但萧氏旧部还扎根于燕国之中。萧铭泽知道早晚有一天会用到这些旧部,所以在燕国的那些年,尽管他玩世不恭,但也经常跟着萧烈一起去各种场面宴席上见世面。
除了萧铭泽的父亲,萧烈在燕国的萧氏旧部里颇得威信。
萧铭泽还记得,萧氏遭灭顶之灾的时候,萧烈断后将那些追兵全部挡在了城门内。他杀得满身都是鲜血,他用沙哑的嗓音喊着“萧铭泽!你是萧氏最后的希望,你要记住此时的仇恨,你要回来!早晚有一天要回来——”
要回来报仇!
萧铭泽这三年想的都是这个,如今他已经把局布好了。他知道秦珏新做了楚王,而且他在自己登基第三天向诸国宣城他在楚国称帝,所以他宴请众王来楚国作客。
萧铭泽没想到十几年前那个唯唯诺诺的小孩子,竟然向天下宣称自己称帝。现在他是楚国的开国皇帝了。
而其他之国也不是傻子,他们都知道楚国之行就是“鸿门宴”,但那些王侯不去的话,那就证明秦珏这个皇帝不被人认同,楚国除了有广域的疆土之外,还有数十万大军,若是不去的话,楚国正好有理由去攻打周边各国。
秦珏之心昭然若揭,他已经把他的野心摆在了天下人的面前。他从小就知道没有权力的人会是什么下场,所以他要将权力通通再拢在自己的手里,他要让天下都要为他俯首称臣。这并非是他一时的妄念,这种念头从他在燕国的时候就有了。
那时候他就在想,如果他在燕国没有遇到萧铭泽的话他就一定会受尽欺辱,他便不会有回到楚国称帝的机会。萧铭泽有恩于他,所以这次他借着自己称帝的名头为萧铭泽创造了一个机会——
一个给他亲手手刃灭族仇人的机会。
***
当今世上,燕国兵力与楚国兵力旗鼓相当。早在十几年前,楚国被燕国压着打的时候,楚国便知道没有兵力就等于空谈。先楚王也不是没有脑子,他很早的时候就在扩展兵力,一直养兵蓄锐。
可是他做得太过了,他无视了楚国世袭贵族与权臣,无视了百姓的疾苦。楚国每年都会大肆征兵,曾经严重的时候,一整座城里除了老弱妇孺之外没有一个年轻的男子。这让楚国的百姓叫苦连天,而且那点粮食都用征来去喂那些兵,楚国赋税不减,很多百姓死于饥寒。
这种现象一直到了秦珏登基后为止了。
秦珏登基两年,这两年他留着那些楚国的兵,不过没有再征过兵了,他初登基的时候还将百姓赋税减了一半,或许楚国的百姓被压得太久了。帝王忽然对他们如此宽容,他们反而更加拥戴帝王。
秦珏称帝是为了震慑其他各国,所以楚国上下没有人反对。秦珏的母家南灵襄氏一族又是有名的儒生士族,最讲礼数仁德,有这几个条件的加持,秦珏才给各国国主递了请函。
秦珏一直喜欢有才的人,而在这些有才的人之中有一个人却十分得秦珏的宠信——武陵。初时他只是秦珏身边的谋士,而秦珏在登基后却尊奉他为国师。
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皇位,他现在所得到的一切都是用何种手段得到了。
武陵身为一个巫祝却能坐到国师的位置确实不简单。不过武陵对秦珏说过,用何种手段得到权力确实不重要,因为他是帝星,注定是要做皇帝的。
第118章 帝星④
可是,就当他宴请群王来楚国参加他的封帝大典的时候,武陵忽然深夜求见说是有重要的事要找他。
秦珏十分相信武陵的能力,此刻的深夜,来求见必是有要紧的事,秦珏见此便召见了他,而武陵见到秦珏第一个所说的便是——在明天的封帝大典上,会出现一个命中克他的人,因为那个人也是帝星。
武陵之所以跟随秦珏就是因为看中他是帝星,帝星指的并不是在楚国称帝,而是在将来他会将所有的零零散散的国家全部打下来,组成他们楚国的疆域。而他便是这世上唯一的皇帝。
所谓帝星便是这个意思。
武陵家族中世世代代都是巫祝出身,尤其是到了他这一代,他学习到的巫祝的预言显得格外出色,每一次他所献出的计谋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可是这一次他唯一没有算到的是,在这世上还有一个帝星。这就说明在秦珏要统一个国疆域的时候,那个人会出来阻止他。
而两个帝星的下场不用说也知道——权力与国土之争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秦珏若是明天找不出那个帝星并杀了他,那么以后一定会成为大祸患的。
秦珏听了武陵的这一番话之后,紧锁起眉头来……明天要参加他封帝大典的人有很多,若真的有那种以后会威胁到他地位的人,他也不知道是谁。
总不能把各国的王全部圈禁在楚国杀之而后快吧?
毕竟他现在才登基不久,许多事情还没有定下来,若是他真的这么做了,那么除了楚国所有的国家都会联合起来一起攻打他。
秦珏默默沉思了许久,他又开口问道:“除此之外,国师还知道有关于这人其他的事情吗?”
武陵想了许久,他继续说道:“臣夜观天象的时候发现这名日后会危害陛下的帝星与陛下命星距离十分之近,臣想这人要不然就是陛下认识的人,要么就是在陛下身边的人。”
认识的人……
明天来的人,除了燕国国主之外,他都没有见过。可是当初他在燕国做质子的时候,跟那位燕王见面的次数掰着手指头都数的过来,若说他们二人亲近这是不可能的。
“那除此之外……他还有什么特征没有?”
听到秦珏这样问之后,武陵又回答道:“臣只知道此人生来非富即贵,不过现在家中没落,几番在生死之中挣扎。此人很快便要脱离这种困境,或许他的所作所为一开始对陛下有益,但最后一定会损害到陛下的。毕竟这世上,只能有一个帝星。”
听到武陵这描述,秦珏的心里忽然咯噔了一下……
他很快便想到那个人是谁了,只是他不敢相信……以前他是很相信武陵的决策的,可是唯独这个他不敢相信,也不愿意去相信。
不会的……在秦珏的心里萧铭泽只不过想报仇而已,为了报他当年之恩,秦珏愿意给他这样一个报仇的机会。可是萧铭泽最后会夺了他的江山,变成帝星……这,他实在是不敢相信。
不可能的,不会的……秦珏相信萧铭泽不会这样做的。
武陵可能想不到秦珏心中已经知道了他口中所说的另一位“帝星”是谁了。只是……他没有告诉武陵,因为他不相信……凭着他们年少相识的经历,还有这些年秦珏对萧铭泽的接济,秦珏不相信他是这样的人。
而且……在所有事情都尘埃落定之后,他还抱着那个年少的幻想,记着当初的誓言。他曾经千里迢迢夜赴秦川短暂地陪萧铭泽看过雪,他记得此生共白首的誓言。
所以他不相信……
武陵走时,秦珏告诉他,他会另想办法找出那个会威胁到他称帝的人,让他先不要将此事声张出去,以免打草惊蛇。
自然了,武陵会遵从秦珏的命令。只是,他一向惯会察言观色,当他告诉秦珏那帝星的家世时,他隐隐见到了秦珏的眉心微动了一下。而在那时他就起了疑心——秦珏是不是已经知道了什么?
***
翌日,各国国主依约来到楚国参加秦珏的封帝大典。而燕国国主直接率领了一万铁骑驻扎在碧阿江头,碧阿江的北面是秦川,再往南就是楚国疆域。
燕王此举就是为了告诉秦珏,他差一步就要踏进楚国的疆土了。这样也是为了警告他不要轻举妄动。
秦珏早知道燕王多疑,而且当年他以借刀杀人之法除掉了他那两个蠢笨如猪的儿子,燕王早就对他有疑心了。只是没过多久楚国世族就派人来和谈接回了秦珏,这件事他没有深究过。如今事情已经过去那么久了,再想要查恐怕是难了。
***
秦珏穿着一身凤凰玄服,楚国以凤凰为尊,他戴着象征帝王的冕旒缓缓地走向了高台。他看到台下那些人向他低下了头,向他行跪拜礼。
这一刻他等了太久了,或许在他很小的时候,见到萧铭泽的时候这个念头就是萌发了,而到现在,他想了那么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他行完祭天大典之后,其他各国国主拿着点燃的香往前一一祭拜。而当到了燕王的时候,他差一步就要走到祭坛的青铜香炉面前了,可是此刻在他手里的香却忽然断了……
燕王见状忽然转头看向站在祭坛中央的秦珏:“楚皇啊,这香它自己断了,这上天的意思恐怕是不想让你成为皇帝吧?”
秦珏听到他这样说后笑了一下:“若是上天不允许我为帝,那么燕王便不会顺利的到达楚国了。”
燕王听到他说这话忽然愣了一下,果然了这个人早就不像十几年前那个软柿子了。
话音刚落,秦珏便又亲自点了三炷香递给了燕王:“刚才只不过是燕王没有拿稳而已,上天并不会怪罪您,这三炷香是我亲自点的,这次绝对不会再断了,您的一万铁骑还在碧阿江头等着您呢,您不会让他们迎着您的棺椁回去吧?”
燕王听到秦珏这话之后额上忽然冒出了涔涔冷汗,他干笑了一下:“自然不会,楚皇言重了。”
虽然这次他带了一万铁骑驻扎在碧阿江头,但也不能保证这个秦珏不会在这里对他下手。
祭天大典之后,秦珏正式在楚国称帝了。他站在高高的祭坛上,各国国主向他俯首称臣。这一刻他体会到了为什么有的人为什么会对权力那么痴迷了?
因为只有权力才不会背叛自己。
就当各国国主想要回到自己国家的前一天晚上,楚国都城凤都城门忽然被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攻破,那时各国国主纷纷逃窜,想要逃回自己的国家。
而这时,秦珏站在高高的城墙上看着下面发生的一切,他吩咐过人不许做无畏反抗,就让那队兵打进来就好了。这场戏是他送给萧铭泽的一个礼物。
而也正是这天晚上,萧铭泽带领着他三年前从燕国带出来的萧氏士兵两人人拦住了燕王。
那天晚上,他亲手拔出了自己磨砺了三年的剑狠狠地将燕王的头颅砍下。他报仇了……三年了,他终于报了萧氏一族的血海深仇。
秦珏十分懂得做事的分寸,他派兵去护送其他国主回国,唯独没有护着燕王。而他们楚国对外的说法则是——楚国皇帝未料到登基大典上有叛贼来犯,所以措手不及,不过他当晚派了除了禁军去护送各国的国主回国。
所有人都安全回去了,除了燕王……
有人说,他的头颅被叛军砍下,就扔在碧阿江头,他身首异处,最后还是被他等待在那里的铁骑发现的。
燕国铁骑大受震撼,可是他们国主死了,随行之人没有谋士。一群习武之人手足无措,他们在震惊与悲痛万分之中带着燕王的尸首打算先回燕国。
燕国知道此事之后,王室中人,尤其是手握权势的皇子特地写了一封旨书,让那一万铁骑在楚国边界的碧阿江前等着,他不日登基之后就要亲自带兵到楚国讨一个说法来。
那一万大军遵从了皇子的旨意在碧阿江头等了半个月,老燕王的尸身都已经腐坏了,可是他们还是没有等到他们的新燕王来这里支援他们。相反,老燕王带这一万铁骑来这里的时候,只是为了防着楚国对他下手,谁也不会料到会有叛贼袭击楚国都城。
所有人都平安回去了,只有燕王比较倒霉死在了楚国的叛贼的剑下。而且其他各国的国主都是被秦珏的兵护送回去的,在他们心里是因为秦珏此行他们才能捡回一条命,所以除了燕国之外,没有人对楚国不满,也没有人想要去楚国讨说法。
毕竟叛贼攻打楚国,楚国凤都之中的将士也伤亡惨重,就算要追究也只能追究楚国守城将士办事不力的罪名。燕王的死与楚国没有丝毫关系。
这一切的一切都在秦珏的算计之中,或许……有人已经猜到了楚国的防备向来森严,而就在祭天大典的那天忽然出了差错,这会不会是有人故意为之……
可是,有人这样猜又怎么了?楚国这次也死了人,秦珏身为楚国皇帝怎么可能引入叛贼来杀他们自己人呢?所以这也说不通,仅凭这一点,他就能摆脱嫌疑。
可是那群人终究不懂秦珏,秦珏早就想杀了燕王,这也是萧铭泽的心愿。为了这场计划,他筹谋了太久了,他就是这种为了达到目的连自己的臣民都算计的人。
第119章 帝星⑤
老燕王被楚国的叛贼杀了之前并没有立下任何立谁位新王的诏书。所以现在登上王位的新王名不正言不顺。
老燕王带去楚国的那一万铁骑都是他的亲信。燕国的新王软弱无能,胆小怕事。他怕那一万铁骑回来之后会威胁到他好不容易得来了的王位,所以他便一直在找借口拖延着。
那一万铁骑吃完了先前带去的所有的军粮,现在燕国新帝把他们晾在这里,弃他们于不顾。他们不能坐以待毙,那一万铁骑的首领裴醒在这一条忽然想明白了。
93/117 首页 上一页 91 92 93 94 95 9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