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金一千两, 银二两千,物品若干,另外还赏了贾瑜京城外田庄一座。
这倒是叫大家十分惊奇,倒正好贾瑜也一起跟着进宫谢恩了。
其实他们不知,这赏赐银钱还是贵妃娘娘主动和皇上提的。
天启帝九个儿子,站住了五个,另有十三个公主。如今最小的皇子是九皇子今年十一岁,最小的公主八岁。
这么些年来元春所生的皇子还是头一个顺利降生的孩子,可不是非常在意,极为欢喜。
在元春发动时皇帝便亲自去坐镇了,直到生下来。
元春强忍着疲惫,在皇上问她想要什么赏赐时,试探地提了句“贾瑜”。
皇上立马打消了她的念头:
“贾瑜是你亲弟,又是本科的状元,少年英才,朕是打算重用的,此次派去云州便是一次考验,爱妃若不放心,多赠些财帛之物便是。”
元春无奈只得打消劝皇上收回圣命的主意,笑道:
“臣妾可没那许多财帛相赠,便是我们家也是如此的,当初为了给臣妾修园子,维护脸面,可没少向亲戚们借债,上次我母亲进宫时询问,仍有大半未曾归还呢!”
听到她的话,皇上极为惊讶:
“当真如此艰难?贾家如何也是老牌勋贵了,如何过得这样窘迫了?”
元春极为不好意思,却仍选择实话实说,这是她弟弟贾瑜上次来时暗示过她的,和人哭穷,不能为了面子便说大话免得后面难以下台。
挑捡几件知道的家里大事说给皇上听,皇上听后也觉得无言。
最终才有了单给贾瑜的皇庄赏赐,这是叫他手头宽裕些,免得就这样去云州当真还要为生计发愁。
八公主透过贾瑜的表妹熙莲给他送过一次信,被贾瑜再次拒绝后又通过三皇子送过一次,见贾瑜仍未点头方才歇了心思。
只是三皇子却觉得失了面子,有些不愉。
对此贾瑜都顾不上了。
这段时间他趁机将五个皇子都见了一面,得到苍老板的摇头,五个都没有真龙之气?贾瑜有些怀疑了。
他倒是没怀疑苍老板会出错,他怀疑的是莫非下任皇帝会是他贾家的外甥,刚出生的十皇子?
因为现有的皇子们,除了刚出生没几天的十皇子,他都见过了,都得到了否定的答案,所以由不得他这样怀疑。
苍老板没有说话,他没见过贾元春,不知道她有没有凤命,也没接触过十皇子,自然无法给予贾瑜答案。
王夫人这些日子是从早上睁开眼忙到晚上睡觉。
即要忙宝玉的婚事,又要替贾瑜张罗着收拾东西,生怕下人做的不周全,到时少了东西叫贾瑜用得不方便。
看得贾瑜是又窝心,又心疼:
“娘只把个总便是,清儿等人收拾完了你再叫人瞧上一遍就是了,哪里用得着亲自去收捡?”年纪也不小了,别累狠了,等事情过了再病倒了。
王夫人不舍地看着他:
“不亲自做娘放心不下,也觉得心里难受。你这刚回来没多久又要去那么远的地方上任,还不知道任上情形如何,娘一想这心啊……”
“瞧娘说的,好似儿子去那虎狼之地一般!您就把心放肚子里吧,等着儿子将来给您挣个一等夫人的诰命回来!”
“好,娘等着!”
“那一定得好好吃饭,睡觉保重自己才行啊?”
“好,娘都听你的,为了将来穿得动我儿子给我挣来的一等夫人霞帔,娘一定会保重自己的,你放心吧。”
“咳!你个臭小子,把你老子放在哪里了?”
“哧!”王夫人见到刚进门一脸羞色的贾政,再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贾瑜倒是不惧,贾政向来对他宽容,父子俩时常还会开个玩笑,一点小事不至于动怒。
笑着给他请安。
王夫人道:
“行了,儿子出息,你也少说他几句吧。等去了云州,你想再每日见着还不能呢。”
贾政也有些沉默:
“去了云州别急着一展抱负,先弄清楚当地情况再说,还有我给你的师爷还算是有些主意,你凡事拿不定主意的可以向他请教,但不能过多依仗他人,免得被拿捏了去!”
贾瑜正色:
“儿子谨记父亲教诲!”
贾政点点头:
“你行事稳重,为父还是放心的,只是云州民风难测,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做危险事之前一定要想想自己年迈的爹娘!”
说得王夫人眼中又开始有泪了。
贾瑜忙应下,用这半年多学到的撒娇手段哄了母亲展颜。
贾政说完大儿子的事,又开始说小儿子,想到宝玉不禁皱眉:
“宝玉是什么情况?快成亲了,看他那样子竟没一点喜色,他不愿意不成?”
“不能吧,婚事问过他的意见,他自己亲自点头了我才和亲家商量婚期彩礼的。”
绝口不提威胁宝玉的事。
一家三口正在说宝玉的事,便见老太太身边的大丫头琥珀来传话,老太太叫老爷、太太过去商量事情,说大爷在也请大爷过去。
三口人也不知道是什么事,忙去老太太院子,请安后只见老太太一脸疲色地叫三人坐下。
“老太太可有哪里有适?要不要儿子请太医过府?”贾政忙关心道。
老太太脸色稍霁:
“我一个老太婆能有什么事,只是这两个玉儿不叫我省心。”
“宝玉都要成亲了,往后便是大人了,老太太也能少操些心。”贾政干巴巴安慰老太太,这话他自己都不大信。
老太太叹气:
“倒是希望如此。眼下宝玉和宝丫头成亲,我倒是没有意见,只是之前你妹夫有来信给我说给两个玉定亲,我虽然没有直接应下,却也有这打算,如今这些年过去,他们两个从小一起长大有了感情,现在宝玉要娶宝丫头,可叫玉儿如何是好?这孩子是个心实的,本就身子不好,这几日怕是听到风声,病得更重了,这万一有个好歹,可叫我如何面对你死去的妹妹和妹夫?”
说完老太太开始抹起眼泪来。
王夫人僵住,贾政也头大不知道该如何劝说。
贾瑜拿出帕子坐到老太太身边替他擦眼泪。
老太太接过帕子自己擦:“还是我乖孙孝顺!他们都指望不上。”
贾瑜笑:
“老太太且息怒,我爹娘都不是嘴巧的,见老太太伤心是急在心却不知道如何表达。”
“嗯,祖母相信你的话,倒是难得你和宝玉不像你爹娘那般,都是灵巧的。”
老太太原本就疼孙子,尤其这个最有出息的,自然更看中几分。
“至于宝玉和林表妹的事……确实不小,这个大家可以商量着来,但宝玉婚事已在筹备确实不能再有变数。”
王夫人听到贾瑜帮老太太出主意,隐晦地给他使了个眼色,生怕他把自己搭进去,被老太太塞个媳妇进来。
贾瑜自然也防备着,他是同情林妹妹,却没想过要自己娶她。
自己都没有心,怎么可能给人家幸福,真娶了才是害了人家呢。
老太太倒没糊涂到想叫贾瑜娶黛玉。
就如原书黛玉死后老太太所说那般,总有亲疏近,她再疼黛玉事关子孙前程也得让步。
如何会叫府里最有出息的孙子娶了没多少帮助的黛玉。
只是想着他的主意最多,倒是可以商量一下。
老太太想了想道:
“左右宝玉也不会出仕了,我想着要不就叫宝钗和玉儿一起嫁进来算了,同一天进门,同样坐大,关起门来自家不说,外人也不知道。”
凭黛玉的性子和身子骨几乎不会外出,这样外人只会知道宝二奶奶只有宝钗一人,这也全了他们的感情,只是薛家那里要解释好才行。
不想这话一出,王夫人还未反对,贾政倒是先变脸:
“这如何使得?不行的!”
第37章
贾母眼睛一瞪, 不待她开口,贾政继续道:
“大梁律法严明,妻便是妻, 妾便是妾,不像前朝还有平妻之说,别说官员之家,便是平民百姓也不允许妻妾混乱的。”
贾母气弱:
“哪个会闲着没事管到平民百姓头上?又怎么可能会没有呢,只是人家自己不声张而已, 左右宝玉又不做官,便是有什么又能如何,哪个会盯着他?”
“他是不做官,但他有个做官的父亲和前途远大的天才哥哥及育有皇子的贵妃姐姐……”
不需要深说,老太太便知道这事不成了。
她再疼宝玉也不会叫他影响了家族的未来,影响到家族目前最有出息的子孙。
想提府上用了林家的银钱一事,看看性子方正的儿子,再瞧瞧即将远行上任的最有出息的孙子, 贾母咽了回去,只道:
“罢, 罢,一切罪孽都由我这老太婆来担着,等我死后去向你妹妹、妹夫赔罪吧!”
“老太太!”贾政、王夫人都站起身。
贾瑜也忙站了起来,想了想还是没忍住:
“老太太,您有没有问过林表妹将来有什么期望?”
贾母的哽咽停了:
“这还用问她么?她一个年轻姑娘家脸皮嫩如何肯说?再说婚姻大事自由长辈做主……”老太太一停,显然明白贾瑜的暗示了。
缓缓点了点头:
“你说的对,我一会儿便去问问她的意思,若是愿意,贾家旁枝也有不少适龄杰出子弟, 到时成亲了仍能在我身边,若是执意……”
老太太压下叹息,若地执意,她也管不得了。
贾瑜也觉得自己做到了一个年纪相仿的嫡亲表兄能做的最大努力了,再插手太多自己怕是脱不开身了,他可不想和这里的仙界扯上什么关系,到时莫名被算计连苍都得被牵连了。
宝玉的婚事还算是热闹,只是到底有些美中不足,新郎的脸上喜色较少,神情总有些焦躁不安。
知道内情的人都清楚原因。
黛玉和老太太谈过后并没有答应定亲,而是选择了同妙玉做伴,皈依佛门戴发修行。
并特意选择在宝玉成亲这个时辰出家。
贾母倒也没拒绝她,含泪为她请了京城有名的文济师太来主持。
出家、出家,从此往后世上再没黛玉此人,有的只是绝尘一个戴发修行的僧人。
紫娟和雪雁都是忠仆,一起跟随出家伺候绝尘。
看着最后一次以外孙女的身份向她拜别的黛玉,贾母哭得是直不起身来:
“我的玉儿啊,外祖母对不起你,对不起你娘啊!”
黛玉倒是真正想开了,忍着泪水:
“往后还要住在栊翠庵里,老太太想见只管叫人传唤便是。只是出家人不便轻易接触红尘,还请老太太见谅!”
贾母心疼得难受,鸳鸯几人忙扶着抚胸口,尤氏忙道:
“老太太,林表妹这里礼成了,赶紧过那头去吧,太太和凤丫头怕是支撑不过来,还得您老坐镇呢!”
贾母擦了眼泪,任由丫头们重新洗漱上妆,道:
“这都是孽债啊!”
嘴上如此说着,人还是利索地上轿去了新房处。
宝钗脸上带着新嫁娘的羞意坐在新房,和同辈的姐妹们说话。
探春笑道:
“这往后啊再不能叫宝姐姐了,得叫二嫂子了!”
惜春等人都笑了。
宝钗不好意思一瞬,便玩笑道:
“你还不是也快了,听姨母……太太说已经给你瞧好人家了,就等我过门后帮你张罗呢,你可是急了?”
探春倒没被臊跑,脸通红眼中带着喜意,人却笑道:
“瞧瞧,这才刚进门就拿起嫂子的款来了,嘴也伶俐多了,可见往常都是装得!”
自小一起长大倒是开得起玩笑来,只迎春脸上笑着心里却若得很。
探春有个好哥哥,亲自嘱托太太给她找婆家,才十五,眼见亲事就要定下来了,还有湘云也是,刚定亲这边有事都没过来,哪像她,都十八了,没人管她能否成亲。
心里焦急烦躁,这脸上的笑都快维持不住了。
探春发现了,抽空拉了她出来:
“二姐姐可是为了……一事?”
未嫁姑娘家总不好意思直接说出婆家二字。
迎春叹息:
“想,也不想。与其未来不知道落入什么样的人家,过什么样的日子,还不如就在家里一辈子了。”
“这可不是痴话?哪有姑娘家会留上一辈子的?你也别急,我听说我大哥也同太太说了,看能不能想法子说通大太太和大老爷,给你也找个人家,太太应下了,想来也不远了。你是知道我们太太的,最是仁慈,她应下便不会寻那糊涂人家,且把心放肚子里吧!”
府上下人最是伶俐,能有卖好讨赏的机会自然不会错过,贾瑜替迎春、探春在王夫人面前说项当天便有人报与探春知道。
一是为了讨赏,再也是为了叫她记得太太和贾瑜的人情。
这不探春这几个月来本就比往常要孝顺,如今更是见天地长在太太身边,王夫人索性好人做到底,叫她跟着王熙凤学学管家,可把探春喜坏了,每天晚上熬夜做鞋子,争取在贾瑜上任时能多带两双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迎春也终于在自己丫头的劝说下,不好意思地带着给贾瑜做好的两件衣衫悄悄送了过来。
这倒叫贾瑜有些不好意思了。
自己一个爷们还要偏姐妹们的东西,心里有些过意不去,只是衣裳都做好了又不能拒收。
好在有个好娘在,不会叫他为难,王夫人事后找了个名目叫人送了两匹姑娘家喜欢的料子给迎春送去。
宝钗终于嫁了过来,薛姨妈也真正放心了,同王夫人更姐妹情深,再不藏一个心眼了。
未等新人三朝回门,贾瑜便要走马上任了,薛姨妈顾不得传统不传统的,忙以姨妈的身份过来相送,亲自交给贾瑜一个小盒子。
27/83 首页 上一页 25 26 27 28 29 3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