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就说过,两人的行李很多,许信打包的时候都用了很长时间,好在因为邮来这里之前许信有分类在箱子外面备注内含物,所以找起来并不困难。两人最先把行李堆放在一起,用水和准备淘汰掉的衣服将屋子的每个角落都擦了灰。而后拆出需要的行李,分别摆放好,全部收拾好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了,看着已经初具雏形的房间,两人长出口气一起默契的脱掉了沾灰的外套直接倒在了铺好的床上。
歇了一会儿,许信搂过一旁的沈思涵,让她枕在自己的胳膊上慢慢合上了眼睛轻声道:“一跟你躺在一起就下意识的犯困,还没吃午饭就已经想午睡了,怎么办?”
“那可不行,你女朋友我帮你干了那么多活儿,你还得犒劳我呢,请我吃好吃的去。”沈思涵也累得眼皮发沉,但还是捧着许信的脸硬撑着精神亲了几口道:“走吧,加满油了……”
已经找到了工作,就不用担心兜里的钱花一分少一分了,两人吃过想吃的午饭,手牵着手在商场里面慢慢散步,终于感觉回到了正常的生活轨道上了。走进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时,许信下意识的搂住沈思涵的腰,不让别人撞到她,而沈思涵也很坦然,安心的享受着许信的看护。
来到这个一片陌生的深圳,最好的地方莫过于无论在哪里做什么,都不怕会遇见熟人了。
所以沈思涵也放开了自己,敢在人群里踮起脚偷亲许信了。两人终于在经历过了那么多的事之后成了真正的情侣。可以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不怕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了。
许信被沈思涵偷袭了一口,下意识的愣在了原地。胸口似乎有热热的暖流缓缓流过,让她感觉陌生。但不得不说,这种感觉,超棒。
第四十一章
许信发现自己好像总是在尝试自己没有尝试过的职业,就像这次来了奶茶店打工一样,每次都是全新的开始,需要学一些以前根本接触不到的知识。然而每换一份工作,都会让许信意识到以前的人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话是百分之百没错的。不存在没法出头的行业,只是有成功不了的废人。每个行业真正的做起来时,你就会发现行业水深的程度完全取决于你有多深的悟性。
就像她跑来奶茶店干活,也是把这份工作想得太简单了。最初还以为就是弄点水冲一冲,放点儿东西进去泡一泡,不就可以了么?
然而到了岗位上她才发现,每一样饮品的制作都有着其独特的流程。南方人在这一点上的讲究,跟北方的饮品店相较,就好比南方的早茶和北方的早餐一样差别巨大。不仅流程繁复,每个配料的制作工艺也都不一样,细致到一度两度的温度,也看重一克两克的甜度。
特别是许信工作的这家店面,上面的老板是个台湾人,他所要求做出来的奶茶要像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一样深入浅出。每道原茶都要经过不同时长的烹煮,气味火候哪一样都不能差,经理和店长的作用就是茶的品控,每天做好的茶都要经过店长的品鉴,茶的涩味不能没有,也不能过重。
在北方,你在饮品店喝到的奶茶,茶水很多都是随便用开水泡一下,甚至很多不正规的小店就是用开水在糊弄顾客,其余的一律用各种口味的添加剂代替,想喝什么味儿的都有,但那种虽也叫奶茶却跟茶毫无关系。
许信需要从头学起,了解每款茶的特性,记住每款茶的名称,甚至考核的时候还要能够背诵得出来茶的产地和典故。
红茶、绿茶、乌龙茶、四季青和普洱茶这五种茶是最能被人们所接受的做奶茶的基础茶水。其中红茶和绿茶的销量最好,以其茶香浓郁又不厚重,尾调爽口而被人们所喜爱。这些都还只是最简单的基础知识。
但对于许信来说,记住这些理论知识真的没什么难的。真正的动起手来才会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和到底适不适合这个行业。因为每天煮茶的时间很紧,通常是要几个茶同时进行,时间长短不一样,温度要求不一样,加冰不加冰,加多少冰也不一样。经常是忙了这边,那边想不起来到了85度就要关火的茶,这边关了火,又忘记了那边的茶加不加冰。就这种情况下,一个星期许信就要把这林林种种的事全部学会并且能够不出错的熟练操作。
期间因为操作过急,许信还一度被开水烫伤了手腕。幸好及时用凉水冲洗,后来又去药店买了镇痛去疤的药膏连着涂了半个月才没留下烫伤的疤痕。
许信自觉自己没有小瞧过任何一个行业,但她也从没想过在一个小小的奶茶店里面需要学习那么多的专业知识。但同时,也感觉庆幸,好在老板是这种吹毛求疵的人,让她在打工的同时还学了一门手艺,以她在店里学到的东西,就算回到老家没什么合适的工作,自己开一个小小的饮品店都是绰绰有余了。
所以开头许信才说,没有做不好的行业,只有成功不了的废人。如果哪个行业都能做到像这个奶茶店一样把所有要做的事细细的究到根源上,恐怕都会成为行业中的翘楚吧。
但所谓奸商奸商无奸不商的道理,许信也是在这帮台湾人的身上见识到的。
原来许信所在的奶茶店追本溯源是直属于一家茶饮原料公司的,公司的主要经营项目其实并不是卖奶茶,而是销售自己的茶叶原料和各种奶茶中所用的各种成品和半成品配料包括开奶茶店需要用到的各种器械柜台等等。公司的老板、经理都是台湾人,合作的伙伴里也有台湾人。
可能是原料问题比较复杂,利润点也没达到老板的预期,又或者仅仅是人性中的贪婪作祟,老板就把主意打到了加盟商的身上。没错,原本只有一家门店的公司为了吸引人傻钱多的加盟商出现,又新开了两家分店。老板整日动不动就要领人来店里实地考察一番,品茶,介绍,期间也拉了不少人进来,有时间的时候就跟员工一起培训。可等曲终人散了之后,背地里又会把许信她们这些员工召集起来重新下发一套茶的sop制作流程,要她们按照后发的标准来。这样,就没有任何一个加盟商能做到比总店的生意还要好。等她们交了加盟费,买了器材原料回去,也做了这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培训之后,公司就不再管其余的事项了。至于之后这帮人能做到什么程度,多长时间倒闭那就不是公司需要担心的问题了,反正还会有下一批待宰的羔羊自动走进圈套里来。
要说南方和北方差距大,那是十分巨大的,不只是环境气候和饮食习惯这些,就连人的本质都不一样。许信在深圳工作所接触到的基本都是南方人,甚至还有像她们老板经理这样跨海而来的台湾人。给她感觉最明显的就是,这些人全都工于心计,喜欢斤斤计较。上到四十来岁的老板,下到十七八岁的员工,没有一个心思单纯的。
除了正常的工作时间外,大部分的本地的年纪大些的南方人都喜欢穿着不特别讲究的旧衣服,趿拉着拖鞋游走于街道巷弄商场和门店,喜欢在外地人的面前讲客家话潮汕话和粤语,喜欢看人因为他们的穿着和出手阔绰程度反差巨大而一脸震惊的样子。
店员们和店长在听说许信来自中国最东边的北方小城之后都感觉震惊,这还是他们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接触到东北人。但众人也对许信说话时的毫无口音表示了怀疑,都纷纷说着‘马路牙子上卡秃噜皮了’和‘你瞅啥’的这种老梗,还想听许信这个东北人亲口演示。到后来,许信像是完全成了店里的镇店之宝一样,每每跟这群南方人说起什么旧事都能逗得一群人笑到肚子痛。她们都说东北人的幽默是骨子里天生的,但许信却没什么感觉,只感觉这群人笑点真的很低而且很奇怪。
店里面年纪最大的就是店长,比许信要年长六七岁,但因为长着一张娃娃脸皮肤白皙又身材瘦小,让人根本看不出她已经是两个娃的妈了。然后就是许信了,26岁但长了张看上去就像刚毕业的脸,混迹在一群平均年龄在20岁又爱打扮的小姑娘堆里,外表上完全看不出来有什么年龄上的差距。这让沈思涵深切感觉到了自己的地位受到了莫名的威胁。
走在南方的街头,很少能看见胖子,可能跟南方人爱养生有关,也跟当地的饮食习惯有关。而南方街头也很少能看见长相不尽如人意的女生,普遍都是各有各的美,身材又苗条,许信店里这几位小妹妹也是一样,虽然眉眼间还有些未褪尽的孩子气,但因为平时喜欢打扮,一举手一投足却也带了些不成熟的女人味儿。可能这也是沈思涵感觉许信在这儿工作很‘危险’的原因之一,甚至她还会动不动的悄悄跑到许信店外的路对面站在那里看许信平时的工作状态。
在历经了一个月的时间培训完了店内的所有流程之后,许信就正式上岗了,每个岗位都要做,从后厨的煮茶煮珍珠调制烧仙草做布丁,到中间的摇茶师,配料师,还有准备基础配料打扫卫生倒垃圾的打杂人员,再到前台接待和收银员,每一项工作都有着不同的要求,整套流程做下来让许信感觉自己现在已经是无所不能了,甚至自信心都有些莫名的膨胀了。但其实在所有员工当中她做的并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快的,可是没关系,毕竟她要达到的目的又不是成为十佳员工,还不是挣个钱混口饭吃而已,那么追求极致干嘛,不过是让自己徒增烦恼罢了。
沈思涵在这边的工作没那么忙,所以平日里也会跟店里新认识的小姐妹们在上班时间偷溜出来逛街,然后顺道假装不经意的去看一看许信。偶尔也会在身旁没人的情况下故意停在许信店外的人群里看上好一会儿,确认许信的工作状态没什么异常之后再离开。
有几次沈思涵偷偷跑到许信店外蹲守的时候还被许信发现了,但许信只是心中偷笑,表面却不动声色,装着没有看到对方的样子一本正经的工作着。
虽然偷偷蹲守看对方是否出轨这件事听起来好像很不地道,但许信其实并不反感沈思涵这样做。毕竟这样只能说明许信对于沈思涵来说有多重要,而平常沈思涵从来不会把自己有多在乎许信挂在嘴边,也从来不说爱不爱的话。许信也就只能从她的行为上判断,自己到底在她心里占据着怎样的位置了。
第四十二章
当许信慢慢融入了新的工作环境后,她和沈思涵的生活也慢慢步入了正轨,两人的工作时间大部分都是重合的,所以能待在一起的时间也慢慢变得多了起来,最初两人放了假,就安排行程,到处去走走看看玩一玩,后来随着工作的时间越来越久,闲下来的时候两人也不会选择东走西逛了,也不知道沈思涵的性格是不是也受了废宅许信的影响,更多的时间两人都选择了腻在床上,到了吃饭的时间再决定吃什么,是许信下厨,还是两个人一起动手。
在深圳生活,不必像在老家的时候一样分别准备四季要穿的衣服,只需要冬夏两季的衣服就能够解决大部分时间的生活所需了。甚至因为季节变化突然,经常能在街上看到穿短袖的人和穿羽绒服的家伙走在一起。所以两人只是过一段时间再一起出门逛逛街添置两件衣服而已。
工作的时间在生活中占了大半,但好在台湾老板在薪资待遇方面做到了遵纪守法,按照劳动法的要求,节假日期间许信她们工作都是有加班费领的,所以大家累是累了些,却都没什么怨言。沈思涵那边更是已经逐渐在店里混得如鱼得水了,不过偶尔回家的时候也会抱怨工作太轻松了,一点儿挑战性都没,害得她也没什么机会继续升官。只是后来又想了想,如果工作太具挑战,势必也会很累,慢慢也就习惯散漫了,反正她来公司也只是为了挣钱又不是想创造什么丰功伟绩,现在这样也没什么不好。
以前的许信总是动着想要跟沈思涵在一块儿工作的心思,但自从在北京两人真正在一起工作了之后她就发现了——其实,工作的时间就仅仅只能工作而已,她又不能像台监控摄像头一样整天24小时盯住沈思涵不动,所以两人凑在一起工作也并不能增加两人在一起的时间,通常都是各自去忙,互相之间能对视一下的时间都少得可怜。
所以现在的许信看开了,就算是她依然有着想跟沈思涵一直腻在一起的心思,但也不会再想着非要跟沈思涵做一样的工作了。毕竟两个人性格不同喜好也不是完全相同的,沈思涵能够接受的工作类型跟许信也是天差地别。
每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位置,所以许信一贯觉得如果工作干得憋气又窝火,那绝对是自己选错了方向,那么及时止损、马上辞职才将是最合适的解决办法,犹豫不决、举棋不定只会让自己继续吃一些无谓的苦,一点儿意义都没有。
好在奶茶店的工作累是累了一些,但干习惯了也就好了。而且最初许信还担心,自己一个北方人忽然掉进了南方人堆儿里会不会显得不那么合群?
然而后来她就发现完全是自己多虑了。南方人的脑袋里好像根本就没有抱团儿这个概念。因为他们都是绝对的利己主义者,所以对除了自己之外的人也没有想要给予信任的想法。这就导致店里的人凑在一起的时候你一言我一语的好像很热闹,互相之间关系也不错的样子。但实际上话题一过,每个人都能马上恢复到一脸冷漠,就像大家今天都是第一次见面一样。只有许信一个人在那里暗搓搓的尴尬着,心道你们刚刚笑得前仰后合的时候可没把对方当外人哪!怎么这一波儿这么一过就能马上变成回句话都让人心焦的程度呢?许信在这一点上适应了快一年也没习惯过来,看来她真的不适合跟南方人相处。
不过,她们之间这种情况到了分别跟许信相处的时候就有了很大的改观,可能因为许信是唯一一个有趣的东北人,也有可能是因为许信脑袋中的话题很多,只要她想说,对方都会很感兴趣。不过最可能的一点是,因为许信性格看起来完全不像个女生,但她却又是个货真价实的女生,让几个小姑娘放下了些像对男生那样的防备又不担心许信会对女生间的勾心斗角感兴趣,从而太过八卦。
所以相处时间长了,几个小丫头就开始聚在一起互相取上了昵称,毕竟总是连名带姓的叫人总感觉过分生疏又不礼貌。在客人面前连名带姓的叫又感觉像是泄露了对方隐私似的。用上昵称,既显亲近,又朗朗上口,于是大家就都有了各自的称呼。
小妹,是店里年纪最小,今年刚满十八岁的姑娘。整日里都扎着整齐利落马尾辫,偶尔在工作的途中会有一些碎发从鬓角散落下来,每次她都是跑到后厨房间摘下帽子和小皮筋重新扎起。这丫头年纪虽小,但手脚麻利得很,而且在店里员工中属于工龄最长的一个了,到许信入职两个月的时候,她已经在店里工作了整整一年了。但此前因为年龄不够,没有正式办入职,只是正常领工资而已。最后还是跟许信同时与公司签的劳动合同。
在南方,好像未满十八周岁就出来工作是很稀松平常的事,一般这样的孩子出身的家庭普遍都是没什么钱却有五六个孩子需要养活的情况。差不多到了成年又不想念书的孩子就会选择出来打工挣钱供还在念书的哥哥姐姐或者弟弟妹妹。许信没什么立场去批判人家的家长,也觉得这种情况其实也还算正常,毕竟她父母那个年代这样的事太多了,甚至还有为了养活一部分家人而把最大或者最小的孩子卖掉的。但如果你要问这种家庭为什么越穷越要生,许信有这个资格告诉你,因为,他们想要生个男孩。有了男孩的,又想要一个女孩。正所谓龙凤呈祥讨个好彩头嘛,可是却胎胎都男孩儿。
25/35 首页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2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