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八零后重生日常(穿越重生)——星洁

时间:2022-03-27 10:13:03  作者:星洁
  老板没觉得这个小孩能买得起,估计是白问一句,也没在意。
 
 
第13章 回信
  徐宁玉是那种买东西特干脆的性子,问了价,觉得合适就掏钱。他直接买从书包里掏出两块钱,伸长胳膊放到只比他矮一点的玻璃香烟柜上:“要一瓶,麻烦打开。”
  一下子能拿出两块钱的孩子可不多,但也不是没有。店主只是微微诧异了片刻,就麻利地收了两块钱,拿瓶起子把瓶盖撬开。
  徐宁玉扭头朝外面喊:“李磊,过来喝东西。”
  “啊?”李磊瞪大了眼睛。他一句话都没来得及说呢,小玉就花出去两块钱,这小胖孩也太能花钱了吧!
  他心疼地脸都扭曲了:“这又不过节,买这干嘛。马上不就回家了,你要是早说渴了,我去问人要点白开水给你喝啊。”
  徐宁玉白他一眼:“都开了,赶紧喝吧,还得退瓶子。”饮料也可以带回家,喝完再来把玻璃瓶退给店家。不过他们来一次太麻烦,万一碰碎了瓶子,五毛钱就打水漂了,还是当场喝掉吧。
  李磊瞧见盖子已经打开了,确实不能退,只好停了车进来了。
  他把柜台上铁皮的瓶盖捡了放口袋里,这东西攒多了能卖废品,还能砸扁了玩,对孩子们来说也是个宝贝。然后他拿着果子露,递到徐宁玉嘴边:“你先喝。”
  徐宁玉没拒绝,尝了一口。酸酸甜甜的,跟那种廉价酸梅汁很像,感觉满嘴添加剂的味道,喝不出什么果汁味。他摇摇头:“我不喜欢这个味,剩的你喝完吧。”
  这小家伙不爱喝,原来就是给他买的。李磊心里暖烘烘的,拿过来仰头“咕咚咕咚”喝掉一半,又要喂给徐宁玉喝。
  徐宁玉使劲摆手:“我真不想喝。”别人喝过的东西,他更不会动了。
  李磊这才一气把果子露喝完。半大的男孩,能吃能喝,肚子就跟无底洞似的,多少东西都能装下。
  “果子露真好喝。”李磊用手背擦了擦嘴,脸上满是少年人阳光的笑。
  徐宁玉点点头,没说什么。
  虽然李磊在他面前从来没抱怨过,他也能看出来,李磊在家里很不受宠。身上总是两套旧衣服来回换着穿,一套还是校服,里面的衬衣更是旧得都烂了。
  煤矿工人工资高,徐宁玉在学校里还真没见过哪个学生穿打补丁的衣服。
  李磊喝完把玻璃瓶子还回去,催着老板退五毛钱。结果徐宁玉又对老板说:“叔叔,先别找钱,麻烦再拿个歪歪油。”
  歪歪油就是蛤蜊油,一个小孩巴掌大小的蛤蜊壳里装着白色的膏状物,简陋点的就直接用白纸卷一管,是这时候非常常见润肤品。
  本地土话里,把带壳的河蚌类软体动物统称为歪歪。要是跟这边的人说蛤蜊,估计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是什么。就是这小卖部的老板,天天看着外面印的“蛤蜊油”几个字,还一直念成“哈利油”呢。
  李磊不止嘴巴干,天天骑车,手也冻得通红。徐宁玉拿了蛤蜊油,直接递给他:“等下涂在嘴上和手上。天冷了,以后骑车要戴手套。”
  李磊握在手心里,摩挲了一下那滑溜溜的贝壳,低头一言难尽地看着徐宁玉:这个小人精。怎么感觉小玉更像当哥的啊?
  等老板找了四毛钱,自认为大哥身份受到威胁的李磊赶紧推徐宁玉出去:“走吧,别看了,再看你又乱花钱。你刚才买那个邮票都没钱了吧?”
  徐宁玉硬生生被李磊推出了小店,有些意犹未尽:“没花完,还剩几块钱呢,我平时也没地方花钱。”
  信纸是从大姨那儿拿的,零食和学习用的文具都是家里买,所以才能剩这些零花钱。再说徐宁玉的目标很远大,是买大房子,靠这点小钱可攒不出来。
  “那剩的钱你自己攒着。你家里是你后妈管钱吗?”李磊眼睛一闪,忽然问道。
  年纪不大,关心的事还挺多。徐宁玉明白他为什么这样问,就说:“我爸的工资都是他自己管,她只管买菜的钱。”
  “那就好。”看来小玉家是他爸当家,要是后妈管钱,小玉这么大手大脚的,回去估计要挨骂。李磊松了口气。
  他心里其实挺不得劲的。他一直觉得自己是大哥,身上却一分钱都没有,还让小胖孩给他买吃的用的,他成什么人了。
  “我回头看看哪里能弄点钱,也请你吃东西。”李磊纠结地说,想着回头去问问有没有招小孩干活的,但是肯定不好找。
  徐宁玉无语:“你才十一岁,能从哪里弄到钱?好好学习,别想那么多,以后等你工作挣钱了再请我。”
  说话的语气跟大人似的,李磊忍不住笑了:“你这个小人精,怎么什么都知道?”使劲揉了揉徐宁玉的脸蛋,被徐宁玉一巴掌拍在手背上,才笑嘻嘻地把人抱到车后座。
  “回家啦。”李磊快活地喊了声,又用力蹬起了自行车,嘴里还开始乱七八糟地哼着歌。歌词大多是错的,偶尔能听到一句“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嗷嗷下——”调子也已经跑去了喜马拉雅山。
  心情还怪好。徐宁玉微微翘起嘴巴,摸摸自己经常被人偷捏的脸蛋,有些苦恼,这婴儿肥什么时候才能消失?
  距离那天去镇上寄信已经过了两个星期,暂时还没收到任何回复。这些杂志大多是月刊,虽然明知道一两个月才收到回信才是常态,徐宁玉心里还是有些无法平静。
  今天一大早下起了雨,教室里没有灯,黑洞洞的,他就没有看书写字,一直托腮看着教室的窗外。
  老师上课看了他好几眼,最后还是忍住了没去管这个班里最小最特别的学生。徐宁玉肯定是学习太辛苦了,累了,毕竟这么小。老师脑补着,自动替他作解释。
  徐宁玉可不知道自己已经引起老师的注意。他默默计算着自己又投了几篇短文到不同的报刊和杂志,总数超过十篇了。不过从那一次之后,他没有再亲自去邮局。
  李磊说天冷了,非不让他去,自己骑着车子帮他去镇上跑了一趟,又带回几个信封和邮票。徐宁玉的零花钱都花光了,现在彻底身无分文。
  没钱的日子真难过啊,一分钱一个的面糖都买不起。有时候嘴里没味,还挺想吃点甜的。
  一直到下课铃响起,他还在发呆。脑子里在想着接下来写些什么呢。作文写多了,他最近有想着写童话和少年儿童为主角的小说,只是还没有正式确定下来。
  教室外面好多小孩在雨中跑来跑去,故意去踩水玩。老师出去喊了一次,把低年级学生的赶兔子一样赶回了教室,不然这些小孩准能把衣服裤子全弄湿。
  这时,他就看到李磊也没有打伞,正远远地飞奔过来。还在门外呢,李磊就大声喊着:“小玉,你的信!”
  徐宁玉立刻坐直了身体,看着李磊头发湿漉漉的,一路带风地跑到他的课桌旁。
  “我看到你的名字,就给你拿来啦!”李磊把有些潮湿的手在裤子上抹了抹,从怀里掏出一个大信封。信被他塞在外套里,保护得很好,一点水没沾。
  学校门卫室的屋檐下放了张课桌,邮递员送信过来就会把信放在桌子上,收到信的人自己去拿。这时候通讯不发达,没有手机,电话也很少,分隔两地的人主要靠写信交流,因此学校里每天都能收到很多信。
  从那次寄了信,李磊每天一下课就要去门卫室转一圈,生怕漏掉徐宁玉的信,果然被他第一个拿到了。
  徐宁玉看着那信封的大小和厚度,差不多能装下一本杂志,心脏不由自主地跳动起来。
  “我帮你打开。”李磊见他没动,特别热心地拿铅笔刀把信封拆开,顿时露出里面一本崭新的《小学生必读》。
  徐宁玉把杂志放到一边,信封里还有一封编辑部的回信,和一张薄薄的汇款单。回信是打印在a4纸上的,大意就是“你的稿件我们已经采用了,希望作者以后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应该是通用的回信模板。
  信很短,徐宁玉一眼扫过去就看完了,一颗心也落了地。他又拿起那张邮政的汇款单,看到金额是六元整,皱了皱小鼻子。这家稿费好像有点低。
  李磊在旁边兴奋地问:“这是被选上了吧?我就说嘛,你肯定行!”
  班上其他同学早就围了过来,这会儿七嘴八舌地问:“徐宁玉,怎么有人给你寄书啊?”“你是交了笔友了吗?”
  这时候很流行交笔友,很多报纸杂志上都有专栏刊登“征友启事”,列着不同人的自我介绍和通信地址,感兴趣的就可以写信过去,如果对方也回信,两个陌生人就交上了笔友。天南海北的人都可以互相通信,有的笔友甚至能持续很多年。
  在杂志上发表文章也被认为是非常光荣的事,不需要隐瞒。李磊马上帮着宣传起来,跟自己得了奖一样骄傲:“徐宁玉写了文章寄给杂志,被选上了,这不登出来了,人家给寄了书呢。”
  徐宁玉点头,把汇款单放到小书包的夹层里,拉上拉链,杂志和回信就任同学们随意传看。
  身边熟悉的同学竟然给杂志社投稿,写的东西和名字都被印到了书上,这对小学生来说这简直和神话故事一样神奇。他们都“哇”地张大了嘴巴,争着看《小学生必读》上“徐宁玉”三个字,还有打印的信,一切都是那么新奇。
  “徐宁玉太厉害了吧!”同学们纷纷惊呼。
  后排一个男生抱着胸,一脸的不服气:“这有什么,回去我也要写,我写两篇。”比出两根短短的小手指。
  另一个小男生也蹦起来,张开手掌露出十根手指头,嚷嚷着:“我写十篇!”
  总算有钱继续买邮票和信封了,徐宁玉心情很好,没有理会小学生的争强好胜。即便只有一篇被选用,也差不多赚回了前期投入,再来一篇就是净赚的,他现在毫无压力。
  “三一班的小神童写了文章发表了!”一节课过后,这个新闻就传遍了学校。
 
 
第14章 取钱
  四十八中就一多半的老师都爱好文学,很多也曾经试图向报纸和杂志投稿,但能发表文章的寥寥无几。
  而学生方面,倒是偶尔有一两个能发表小作文,但都是经过老师的手把手精心“指导”,水分很大。刚入学一个多月的七岁小学生竟然就能发表文章,这对一个矿中学来说着实是个大新闻。
  很快有高年级的学生跑来喊徐宁玉:“校长让你带着那个书去办公室!”
  没头没脑的一句话,徐宁玉倒也听懂了,默默从椅子上站起来。班上女生马上抢着帮他拿杂志和信,还帮他打伞,他只要空着手走在旁边。
  班上其他同学也跟了过来,等徐宁玉走到校长办公室,身后已经跟了一群看热闹的学生。
  魏校长和一群老师都等在办公室里,陈秀英眉开眼笑地迎上来,一把抱起徐宁玉:“快给大姨看看!”
  徐宁玉把《小学生必读》翻到第一页,举到陈秀英面前。
  陈秀英定睛一看,是一篇短文,上面的题目《秋天来了》字号最大,下面印着“淮水矿务局四十八中三一班徐宁玉”这样一行小字。
  她又仔细看了一遍,顿时精神一振,笑着把杂志递给校长:“真的,是小玉的名字。这孩子,干什么都不声不响的,之前一句没提过!”
  “徐宁玉小同学这是稳重。”魏校长看清楚了,也笑得见牙不见眼。
  他们这种矿中学和县城的学校不能比,联考成绩差,每年考上中专技校和高中的人都不多,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东西。干工作谁不想搞个大新闻,学校要是真出个小作家,那就是他的政绩,跟上面要拨款的时候底气也足一些。
  魏校长看得直点头,想着徐宁玉的跳级报告可以交上去了。“很好,写得很不错,以后学习之余可以继续发展这个爱好。但是千万不能耽误学习。”他慈爱地看着徐宁玉。
  “嗯,不会耽误学习。”徐宁玉见校长心情很好的样子,觉得不能放过这个机会,立马提要求:“校长,写文章要找材料,我能不能每天都去阅览室看书呀?”他歪了歪脑袋,用卖萌增加说服力。
  “行啊。”喜欢看书是好事,魏校长想了想,就答应了。看徐宁玉这么乖,他干脆说:“回头给你配一把阅览室的钥匙。”
  “谢谢校长。”徐宁玉心愿达成,甜甜地向校长道谢。小奶音微微上扬,听得周围人心情都明快了起来。
  在学校被同学们看了一天的稀奇,晚上徐建兵下班回到家,徐馨宁拿着那本《小学生必读》,欢快地告诉他:“小玉写了作文发到这上面了。”
  徐建兵一愣,把书接过来,惊讶地看到熟悉的“徐宁玉”三个字,意识到这真的是自己儿子写的。他欢喜地把徐宁玉举起来,重重地亲了他白嫩的脸蛋一口:“咱家小玉这么争气!”
  徐宁玉把徐建兵推开,一脸嫌弃:“爸,你的胡子好扎。”
  儿子太可爱了,徐建兵开心地合不拢嘴。
  王梅抱着还不会说话的小金龙,看徐建兵这么稀罕徐宁玉,心里有点泛酸,嘴上倒是不住夸赞:“咱家这是出了个状元啊,往后小玉肯定能当大学生。”话说得不伦不类,把徐宁玉夸得浑身不舒服。
  大家觉得徐宁玉能发表一篇文章就够了不起了,毕竟他才七岁,平常这么大的孩子字都没认全呢。谁知接连一个多星期,徐宁玉几乎每天都能收到杂志的回信,差不多快有十封了。
  这下不止在学校里引起轰动,家属区也传遍了。甚至有不认识的人找到徐家,要看看他这个“小作家”。徐宁玉怀疑,怕是整个矿区都知道了这事。
  在没有网络的时代,人们的新闻传播能力也不可小觑。大家都把能发表文章当成一份荣耀,倒是没多少人在意他靠这个挣了钱。
  徐宁玉算了下,他的稿子基本都被采用了。儿童诗和五百字左右的作文都只有五六块钱的稿费,千字左右的短文一般有十块。
  稿费最高的是《儿童文学》,一篇不到千字的童话竟能拿到二十块,很出乎他的意料。全部稿费加起来已经超过了一百块钱,快赶上徐建兵一个月的工资了。
  徐宁玉对这些钱的用处有自己的计划,就没把具体金额告诉家里,还特别理直气壮地跟徐建兵说:“我自己挣的钱,我要自己攒着!”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