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重生之嫡妻为男(穿越重生)——魏先森

时间:2022-04-10 08:26:18  作者:魏先森
  顾銛两眼发亮看着面前这西洋景,茶、杏仁羊乳、甜口的点心、咸口的茶食不住嘴地招呼。瞧瞧姑母这唱念俱佳,这行腔走板,这一声声长长的哭腔和结尾点睛的捯气儿声,诶呦真是比大嫂那个舞阳郡主高了好几个段位。再看看这忠勇侯夫人,俩眼通红不见泪,唉声叹气不发言。想到前世讨论多年热度不减的经典命题“好友要分手/离婚来倾诉,要不要跟TA一起骂对方”还有一系列相似问题诸如“看到好友的另一半出轨要不要告诉好友”之类的,看看人家宅斗高手,分分钟现身说法。陪着哭,听着骂,就是不说自己的看法,左右不得罪,将来人家两口子和好,回想起来她可是一句不妥的话没说过的。最后看老太太——
  安老太君又抿了一口梨水,颇有些疲累地说“瑜哥儿媳妇,你直接给妍儿指条路吧。她这样哭去,哭到明年也没个了结。”
  忠勇侯夫人回头看了眼安韶华跟顾銛,面向安老太君,缓声道“母亲,这长辈的事情……”
  “无妨,让他们看看,学学!现在华哥儿那院子也乱的很,銛儿躲了清静,迟早要出事。”说着,安老太君问安韶华“华哥儿,你那个院子现在有几个人?几个有孕的?”
  安韶华定了定神,认真回话“回祖母的话,一共,六七……八个人。有孕的,春桃又有孕了。”他原想说六个人,那是住在流光院三门内的,后来想到月娥,加上月娥就该是七个人了。
  正说话间又看到顾銛,顾銛也是他的人,对吧,那就是八个。隐约记得梦里景和的数术就好的不得了,看来是随了自己。
  想到这里,又有点自喜。看来自己在梦里,对嫡子都是格外偏爱的。说起嫡子,安韶华莫名地肯定,自己跟顾銛还应该生个景秋。那是梦里,几年后,带着顾銛去石州办幽灵兵案时……
  起初,幽灵兵案就是石州守军中有人通过沐王世子尹赟的关系,找到了二皇子,随后在二皇子授意之下,安韶华将案子透露给了比部司郎中(刑部四司之一,业务范围:审查账本、追查各部可侵吞经费……大概就是经侦的意思),比部司先后派出了三个主事,七八个书令史,皆以各种原因暴毙。很快连皇上都听说了。
  石州屯兵七万,其中军户五万,从账面上看不出问题。只能找人去探查。安韶华带着顾銛去了,现在想来,梦里的经历比那悠然居讲的六扇门还要惊心动魄,凶险万分。如果没有顾銛……
  即便是有顾銛,也是九死一生。去时十七八个人分批扮作不同的样子,回来时只剩寥寥三人。还有高信立,也在传信途中路遇山匪,被癫狗咬伤,未及永安京便客死异乡。彼时高信立的次女未及满月,未及留下男丁。
  想什么呢,不过是个梦。
  梦中自己跟顾銛在石州一同经历生死,从开始的并不多言一句,到后来心意相通。也在那里有了景秋。
  安韶华还记得,那山中草木葱茏,层层叠叠,头顶枫叶鲜红胜血,怀中的顾銛艳色无边。
  安韶华想着,回头看向顾銛,眼中是他自己都不曾预料到的情意万千。
  月娥坐在顾銛下首,把安韶华看了个真真切切,安韶华眼中光华灿烂却没有分给月娥一丝一毫。月娥一时间如坠冰窟,仿佛有只大手把自己的心死命的往那冰凌茬子上按,一颗心血肉模糊,冰冷刺骨。
  想到今日一早,菱嬷嬷来回话,说表哥许自己回家回门。再看那一身新衣,心中如糖似蜜,心知这些都是表哥一番情意。
  想到这几日的冷待,月娥忽然觉得自己明悟了。那都是不得已。表哥再爱自己,自己在外人看来也只是侧夫人,就算有“夫人”二字,终究抵不过前面那一个“侧”字。真正是失之毫厘。
  再看这身衣裳,虽不沾正红,却绣工精致,花色喜人。今早来送衣裳的那个丫鬟怎么说的?
  “阮侧夫人,这个衣裳是少爷月前在锦绣堂特意吩咐了做的。”
  这可不是一般的放在心上。
  随后又想到这回门可不是妾侍能有的福分,只有正妻,只有夫人才能回门的,想到这里,一下子满心欢喜。她就知道,表哥对自己,是有情的。
  谁知一进家门,却正看到那外室仗着有孕登堂入室,母亲气的说不出话,父亲却理直气壮侃侃而谈,说什么妇德妇道,讲什么列祖列宗,甚至说跃哥儿就算是记在母亲名下,不过是个妾生子,怎能把偌大一个阮家交给他?
  月娥也听说过什么“负心每是读书人”之类的话,却从未想到自己的父亲竟会说出这种话。
  打小,月娥就知道母亲本是忠勇侯府二小姐,父亲只是穷秀才。中秋夜于万人中那惊鸿一瞥,就此入了眼。发乎情,止乎礼,相隔一道门,几句知心言,从此就入了心。接下来,那三媒六聘,来往的是礼数,结成的是两家的通家之好,定下的是一生一世一双人。
  即便后来为了能有跃哥儿,父亲不情不愿地纳了惠姨娘,可父亲依旧只在意母亲的。
  父亲生意做的大,终日忙碌,时常出门。每次离家,长则半年,短则数日。就算在永安京,也总是有不得不去的各种应酬,商户轻贱,需要巴结的人太多,月娥知道的。父亲每次回家,那疲惫的神色,那不得已的神情,月娥从来都看在眼里。
  但这么些年来,只要父亲得空,都会去母亲屋里,两人弹琴、烹茶、品字、赏画,人间仙眷不过如此。
  怎么转眼间就变成这样?
  一团乱,人们都拼了命的吵啊喊的,不多时,竟有人说什么“破水了!”“生了”“恭喜老爷,喜得麟儿!”
  麟儿?笑话!一个外室子,就算生在主宅……想到这里,月娥滴溜溜打了个冷颤,这个外室子,是生在主宅里的!就算母亲再不承认,也不能假装这个孩子没存在过。
  月娥只觉得一口气提不上来,咽不下去,哽在喉头,撑得生疼。
  父亲对母亲冷哼一声,欢欢喜喜地去打赏。当着全家人的面,说那个孩子是“三少爷”。在看那个叫做凤鸣的孩子,听说比跃哥儿还要大。那时……
  想那些干什么,不过都是假的,骗人的。不过就是父亲在外面享尽齐人之福,母亲在家里含辛茹苦。家家不都是这样么,有什么好稀奇?有什么!
  再回头,看看堂上这几个人。祖母,早早带着嫡子庶女守寡,用一辈子撑起一座忠勇侯府,不也照样得对着庶女装出这幅慈母样子?舅母,堂堂忠勇侯府人,不也得养活着后院七个姨娘,七个庶子外加十一个庶女?哪里有什么一生一世一双人?再看表哥。
  罢了,罢了。
  看下座三个人神色各异,安老太君懒懒地说:“午饭妍儿还未用,你去厨房看看,现在能起了么?”碧桃福了福身子,告退出去了。
  听说要吃饭,顾銛跟安韶华对了对眼神,起身告辞了。月娥喏喏地张了张嘴,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留下了,陪在阮夫人身边。
  --------------------
  作者有话要说:
  小玉楼案的提要已经放到微博,等不及结局的读者可以去看。
  最近个人原因,暂停一段时间。两个月恢复连载。到时候就算不能日更,一周两更应该……也是能保证的。
 
 
第28章 荷包
  出了福寿堂,走不远正遇上送菜的队伍。见到他们二人,渐次停下来行礼。安韶华摆摆手让他们继续做事,顾銛落后半步走在安韶华身边,装出一副“贤良淑德”的样子,看着脚尖前一尺地面的眼睛里尽是狡黠,显然在自得其乐。
  今天遇上这事儿,顾銛心里也颇有感触。
  这个时代,男人总想着多子多福之类的,当然也跟成活率不高有关系。但说白了,成活率不高也跟后院里女人太多直接相关。看看人前风光无限的“灼华公子”,想想他院子里那些腌臜事情,可笑这人竟完全不知道,还一副喜滋滋乐呵呵的样子。
  顾銛决定,从今儿起睡前故事给豆苗儿跟景和俩孩子就不讲神话传说了。专讲一些宫斗宅斗的电视剧。想想应该先写个提纲,然后分段讲。继而想到八仙楼跟悠然居那边的书稿。虽说离月底还有段时间,写好的也够几个月了。
  安韶华小声问:“守心,你说阮家这事,该是怎么个章程?”
  周遭来来回回人不少。顾銛视线低垂,一副低眉顺眼的样子,声音却凉薄:“能怎么样?阮家敢休妻么?那必须不敢。接下来,祖母一定会劝姑母把那个外室接进家里来。管他以前是什么籍,娶为妻奔为妾,一开始她就落了下乘。如今更是傻到主动把自己送进虎口,没必要不接着。到时候姑母必然不会让她做良妾,一旦成了贱籍,再进了后院,哼!”
  安韶华有些心惊,顾銛说的,跟梦里的如出一辙!
  顾銛还在自顾自说着:“然后姑母再做做戏,随便传出一两句话、二三轶事就能博一个贤良的名声。姑母在阮府经营这些年,什么该传出去什么不该,自然是有个章程的。到时候那母子三人在后院,落在姑母手里,还不是任姑母揉圆搓扁?生死都不由自己,还能指望什么?”
  “姑丈对那外室,很是上心呢。何况那个外室还生了两个男孩,应该不至如此吧。”
  “得了吧。最靠不住的就是这点点的上心。姑丈喜欢她什么?美貌么?要知道以色事人者,能得几时好。都两个孩子的娘了,还能有什么勾魂夺魄的美貌不成。才情么?若是喜欢才情,去教坊词买几个犯官之女,早就让调-教顺溜了,个顶个的诗词皆通还能歌善舞。好看又好用,吃过些苦头知道些冷暖的,更是方便拿捏。给后院放上几个,让她们自己斗去。”
  二人说着,行至流光院。安韶华有意把顾銛往如松堂方向带,谁知顾銛进了流光院,回头一看守门的婆子关了院门,竟一改刚才垂手躬身的摸样,大步流星地向还我读书处走去。
  安韶华停下脚步,看向顾銛:“你,怎么懂这些?”
  顾銛看着他,翻了个白眼,嗤笑一声绕过他走了。没吃过猪肉,也该见过猪跑。就算不知道那些内宅中的计谋,祸水东引、浑水摸鱼这些兵法还是知道的。人与人斗,万变不离其宗。斗得总是人心,下手处都是软肋。
  安韶华上前一步,抓住顾銛手臂。顾銛回头看他,白晃晃的日头下顾銛的眼眉透着一种清冽的冷光。安韶华一时失神,想起二人初成婚时,正是情浓,曲觞阁外,携手共游,弹琴舞剑,赏月饮酒。夜半无人处,耳鬓私语时……
  身随心动,待安韶华反应过来,话已经说出口了:“守心,我今晚……”
  正此时,福贵过来,小声禀告“爷,刑部高大人遣人来传话,说案子有进展。现在人就在如松堂。”
  安韶华正为如今跟顾銛之间的冷淡无言而犯愁,这下瞌睡逮着了枕头。
  高信立此刻正在五尸命案案发当晚那个惯偷去过的赌馆与酒坊附近流连。看案宗的时候,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可非要说出个子丑寅卯,也说不出什么。只能是把每个相关人的路线走一遍。
  安韶华、顾銛一行人找到高信立的时候,高信立坐在小酒馆里,红光满面,目露精光。远远看到安韶华,就急急迎了上来。
  “你看!”说着,高信立献宝似的从怀里掏出一个水粉色荷包。“我给你讲案子的时候,总觉得惯偷说的哪儿不大对。你走了我就来转转,刚好就给我看着了。”
  “怎么回事儿?”安韶华问道。
  原来高信立在附近转悠的时候,正遇上那个小酒坊的寡妇老板娘行踪鬼祟,便差人跟随。谁知看到那个老板娘趁无人处想要烧掉荷包,被抓了个正着。
  老板娘吓破了胆,不用审就全说了。
  原来那日,她看到那个惯偷在暗巷中向一个“白鸡”下手。而且兰头海了。所谓兰头海不海,是指这一趟下手得的多不多。海,就是多。
  老板娘之所以知道惯偷这一趟兰头海,是因为她认准了那失主是个肥极了的白鸡,她几日前在这附近见过那个失主,有些印象。
  数日前,约摸申时末,有个男人自东向西从酒坊门前路过,这人须发皆白但面皮看起来却不过四十许,外头穿了一件赭灰粗布衣服,行动间却底下露出丝锦的里衣。避着人一路行来,在街角等了一会儿,从一个小厮打扮的人那里接过一个不大的布包,拿完之后跟那个小厮说了几句什么,分开之后那人就向西走了。大约一盏茶功夫之后,那人换了一身淡青色万事如意暗纹天光锦直缀,又从西向东从她家酒坊前匆匆走过,一边走还一边左顾右盼,只顾着看前看后,一只手揣在怀里,紧紧地护着什么,老板娘觉着奇怪就仔细盯着,那人怀中隐约是一锭金元宝。
  酒坊有个伙计心下里好奇,就顺了那人的路往西找去。不大会儿功夫从西边一个后巷无人处,找到一包簇新的粗布衣服,约摸是脱得匆忙,里面还裹了一方随身砚,一块带香味的墨,这两样东西看着不打眼,竟当了四两银子。
  赌坊后巷,经常有小厮来给主子送钱送银,甚至还有当铺的小厮候在那里等着主顾。所以并不是奇事。只是这两人有点怪,要说是主仆,可那个小厮明显对这个人并不是对主子的那般敬重,虽然陪着笑脸,行的却是子侄礼。可要说是亲戚,两个人却生分得很。而且那人几番换衣服也显得心里有鬼。
  总之那个失主处处透着不寻常,也不怪这个小酒坊的老板娘留心看了一眼。
  哪知几日后,又看到长期混迹于此的一个惯偷偷了那个人,当时老板娘想着,就算这回不是一锭金子,几十两银票也是有的。万一有什么玉啊石啊的,这个惯偷是个不识货的,与其被扔了不如被自己捡了。抱着这样的心思,就多看了一眼。那惯偷得手后去酒坊后边放柴火杂物的地方绕了一遭儿,那老板娘便抽了个没人的时分随了过去,找到这一个荷包。当时天色已晚,并没有看得真切。当晚也把这事儿忘了。第二日被京兆府的捕快问到了惯偷的事,也没想起来。
  “没想起来?在这个地界儿讨生活的哪有个善茬儿?想来原因不过有二。一是怕惹事上身,而是贪那个东西。也许当时,不止是荷包呢。”安韶华听到这里,忍不住说了两句。
  顾銛坐在一边,一言不发。
  高信立这才发现安韶华除了两个小厮之外,还带了一个人,不由得多打量了几眼,隐约觉得有些像顾石顾老公爷,年龄却不大像。又像顾锋,气度却不像。猛一反应过来,这不就是顾二公子么!于是急忙起身,行了个礼,忽然反应过来又临时改成子侄礼。嘴里的称呼也急急改了“顾二……三婶子。”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