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看来还是吃太饱了[穿越]——行清

时间:2022-04-13 10:03:07  作者:行清
  根据谢时提供的海图,经由婆罗洲到达大洋洲,再从大洋洲乘船横穿到达新大陆,是相对保守却能够保证成功率较高的三步走计策。
  所以这一站到达婆罗洲的士力军其实并非沈氏,而是韩伋的人马,甚至韩家这边还带上了一只黑甲卫的精锐部队,打算在婆罗洲建立驻军点。
  两人就一些船队出发和汇合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商讨,其实大部分都已经确定下来,士要是说给谢时听。但这些都不是谢时需要操心的事情,他本是可有可无听了一耳朵,不过,两人话中所提到的一些人引起了他的注意。
  沈森在介绍自家船队的时候,特意提到,他们船队当中的船长,是一位航海经验极其丰富的海员,曾乘船航行游历了海外二十多个小国。这位老船长原本年事已高,不再出海,任多少商人重金求聘,都毫不动摇。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听闻沈家要出海探索新大陆,竟敢士动找上门来,愿意为他们掌舵,只求能参与进来。
  谢时心下惊叹,现代人有着便利发达的交通工具,绝大多数人都尚且未去过二十多个国家,这位老船长身为一千多年前的古人,竟然便已经周游到达了如此多地方,且听闻有人要探索新的海域,哪怕年事已高,又重燃了出海的兴致,如此勇气和魄力,这就是“海上徐霞客”吧。
  岑羽见谢时对这些奇人异事感兴趣,便也顺带提到了自家船队中的另外一个人,“我们这次出海,船队中有一个蓝眼睛白皮的番人,他是西边一小国上的人,乘船出海远渡重洋来到泉州做生意,如今经营的生意虽好,却心系故国和亲人,听闻我们的船队出海,便想让我们这次出海带上他回家。”
  泉州作为蒙朝的世界级大港,如今恐怕是整个蒙朝番人最多的地界了,岑羽说这事不稀奇,谢时狐疑的是,岑羽有这么好心,还顺道送人家回家?
  沈大公子笑出了声,他也不信这岑兄如此好心。面对谢时的质疑,岑羽倒是泰然自若,“那番商实在是诚意十足,他说他怕死得很,他的兄长就是在海上出事的,所以见到我们的船队如此庞大,宏伟,颇为心安,为了表示诚意,特地让人送来了一箱黄金。面对如此盛情,我自然不能推辞啊,自然接下了重托。”
  一席人笑倒,果然,这才是他们认识的岑大奸商,这番商回家必定付出了一番大代价才是。
 
 
第107章
  待天上的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乙位时,清明风至,正是暮春迟迟赏景好时节。比起稍显料峭的早春,谢时更钟爱春深日暖之时,此时的龙峰山上,从阡陌到山间皆是柳青色,风中柳絮和杨花飞舞。
  谢时和韩伋一同在谢府宅子前后栽了新柳,两人一人着玄衫,一人着翠衫,身上都佩戴着柳枝。清明时节,男子周身配柳,女子头上簪柳,以求祛疫鬼。
  除此之外,这一天人们还得在门头上插柳,屋檐下挂柳,这本是民间一些祈福的风俗小事,两位日理万机的大官人却跟寻常过日子的普通老百姓一样,一五一十照做,看起来还乐在其中,远远跟在两人身后的王甲和另一位旧日同僚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不解。
  柳树栽完,谢时拍拍眼前这棵不足他高的小柳树,突然奇想,对身边人道:“不若我们在这树上做一些标记?这样等我们老了,还能认出此地的哪些树是我俩栽下的。”周围有其他人在前头摘下的柳树,所以谢时才有此一说。
  对于谢时的一些稍显幼稚的念头,韩伋从来不会含糊了事,当即便让侍从取了块木牌子,要刻字的时候,韩伋问他,“要刻什么?”
  谢时想了想,道:“就刻‘至正十二年暮春,谢探微与韩希声栽此新柳。’”
  短短十八个字,韩伋用匕首很快便刻好了,谢时接过去一看,好一手风骨凛然,遒劲有力的行楷。做好标记的木牌被谢时穿了根绳子,亲手挂在树枝上,幼稚了一回的谢时满意地点头,两人随后相携离去。
  “庄子上摘了一些刚发的柳芽过来,回去后,我们用柳芽和面摊卷饼吃,听秦先生说,采柳芽入茶汤,茶汤清香、茶水可口,可延年益寿,我们回去也用龙凤团茶泡来喝喝看。”
  “好,我来泡茶汤。”
  两道声音渐渐远去,唯有二人栽下的新柳在东风中微微摇晃。若干年后,等所有人均化为一抔黄土,两人亲手栽下的这些杨柳,以及镌刻着两人姓名的木牌却被子孙后代悉心守护,永世流传,史称“希微御柳”,见证一些史书无法明言的情谊。
  ————————————
  隔日,微雨绵绵,燕雀低空掠过城池,谢时和谢巨父子俩一人提着祭品,一人撑着纸伞,去往郊外为王氏扫墓。这次,谢巨再未隐藏自己对王氏的尊敬,一放下食篮,便半跪着开始清理坟头前那些春天露出的杂草,又拿出麻布轻轻擦拭墓碑。谢时则拿出黄纸和烛火布置。此时细雨已经停了,空气中犹带湿气,点燃的线香烟气格外大,父子俩却浑不在意。
  谢时看周围杂草很少,且有火烛燃烧的痕迹,应是近段时间有人来祭拜过,便随口问道:“爹最近来祭拜过我母亲吗?”
  谢巨点头,“谢家那边找来这么大的事儿,总得来禀告夫人一声,也求夫人和老爷在天之灵,能保佑时哥儿你平平安安,莫遭了那谢雍一家的害。”
  谢时看着白烟袅袅中的墓碑,忽然回想起前世那双冷漠自私的父母,不由好奇问道,“我母亲和父亲是怎样的人呢?”
  “三郎年少成名,惊才绝艳,虽是家中嫡长子,身份尊贵,却再仁善不过,对待父辈毕恭毕敬,对待那些庶兄弟也亲善,所以最后才会遭了那谢雍的毒手。三夫人是世间少见的奇女子……”
  谢巨回忆起二十年前,唏嘘不已,“当年夫人率我等逃亡,谢雍闻知后,为斩草除根,派来追杀之人,他们心狠手辣,且穷追不舍,三郎留下的护卫兄弟拼死保护,折损了大半,且夫人当时身怀六甲,随时可能临盆。
  如此危机,夫人却沉着果断,当即命我们换了目的地,抄小路南下。此后途径一村庄时,夫人早产,不得已借宿于村中一农户家中生产,直到子夜时分才诞生时哥儿你。”谢巨回忆起那夜,至今仍心悸不已,“当时时哥儿出生之时,还遇上了一场地动,可把我们一行人吓坏了,幸好地动很快便过去了。”
  他看向谢时,叹息道:“时哥儿你从前体弱,除了那谢雍小人在夫人食物中下毒外,还因夫人怀你时,长时间于途中受惊受累。我们一行人除了夫人的侍女,都是武夫汉子,却远没有夫人来得坚强,她当时还同我们道,时哥儿你出生这么大动静,将来必定是个大人物才是,看来还是夫人有先见之明。”
  谢巨这番话,让谢时恍然想起了穿越前“听”到的那些莫名其妙的话,按照那些“人”的说法,他出生的时候乃□□凶日,又生于子夜逢魔时刻,彼时诸天万界位面不稳,他同蓝星的谢时意外魂魄互换,才有了他在现代位面生活的二十几年。
  谢时又问道:“我母亲本来要去的是外祖家吧?不知我外祖家可还有人?”既有亲缘关系,且他的母亲不同于现代的那双无良父母,而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可以说是拼死生下了谢时,谢时虽因种种缘由,未曾受其养育,却也承这份情,连带着对于养育了目前的外祖家也有一份天然的好感。
  然而提起谢时的外祖家,谢巨却是面露犹豫,吞吞吐吐,“时哥儿,你那外祖家同夫人有些龃龉,当年夫人之所以如此果断更换落脚处,其实也是因不信任娘家之人。”
  谢时的母亲王氏出身小门小户,当年谢时的父亲谢三郎在游学时,偶遇王氏,一见倾心,再见倾情,不顾谢父和诸位叔伯的再□□对,上门求娶。谢三郎一生只做过两件违背父亲意愿的出格之事,一件是拒绝朝廷应召,一件便是求娶王氏。
  那王家见谢三郎出身陈郡谢氏,不顾女儿颜面,如同卖女儿般同谢家索要天价聘礼,若不是当时的谢家无人在朝为官,恐怕还要为家中唯一男丁谋个一官半职才肯罢了。虽然谢三郎心甘情愿,但这场婚嫁却终究使王氏对家人彻底失望,后头娘家人时不时上门打秋风就更别提有多糟心了。
  “初来此地,夫人同我等隐姓埋名,但仍时不时打听陈郡谢家和夫人娘家王家那边的消息,却没想到后头便听闻,谢家去报丧,王家那边撒泼耍赖,讹了好大一笔钱才罢休,此事闹得很大,很多人看王家笑话,又高赞谢家仁义,倒是让那始作俑者赢得了一番好名声。夫人自此再未提起娘家。”
  谢时心中叹息,看来他的母亲同他前世一样,父母缘浅,“既如此,母亲不认,我便也当做没这个外祖家吧。”
  谢巨心中本就这么想,但不好直说,那王家同谢家一样,都不是什么好货色,他担心时哥儿这孩子渴望亲人,到头来又被伤害。此时听他这般表示,才放下心来。
  清明是个适合别离的时节,春末,谢时等人在长乐港码头送别汇合后,即将出海航行的韩家和沈家船队。船队浩浩荡荡,船帆遮天蔽日,足有百艘,且俱是高大楼船,小者乃两层楼船,大着高达五层,可载数万吨货物,数百人乘船,大船连小船,将整个水面都占满了。
  谢时不禁感叹,这规模之大,恐怕只稍稍输郑和下西洋罢,但郑和下西洋正值明朝鼎盛之时,且乃一国之君支持,而单单韩家和沈家出海,便已经有此规模,可以想见,韩家和沈家之富可敌国。
  岑羽见此,在一旁小声同他解释道:“船队原本只有几十艘船,毕竟主上还在四处征战呢,时刻都烧钱,且还得留着一些战船以防水战,但这不是你发现了乐县的矿场嘛,我便请示主子后,又从泉州和杭州那购置了不少旧船,凑成了这么一支船队,够排面吧?”
  谢时难得没有同他杠,点点头,“确实宏伟非凡,排场盛大,可惜无法用相机记录下此刻的场景,供后来人观看此盛景。”
  岑羽扇子“啪”得一收,谢时这主意完全戳中了岑羽的虚荣心,他兴奋道:“还是探微你想得周到,如此伟业,怎么不记录下来,让后世人都铭记我们的功绩呢,潘达儿,快去准备纸笔,我们谢大家要作画了。”
  谢时哭笑不得,他何时说过自己要做画?
  “我哪会作画?你快去找个画师来。”
  “这荒郊野岭的,哪里来的画师,现在去城中请也来不及了,”岑羽恭维他:“再说了,你如何不会作画?你的腊梅图如今还被主上挂在福州书房壁上呢,可见主上也认为你的画技颇佳。”
  谢时一听还有此事,顿时羞得耳朵都红了,那书房不知进出多少大师名儒,人人都能“欣赏”到他的拙作,这跟公开处刑没啥区别吧!要不是韩伋这会已经回福州了,他肯定要大骂他一顿的。
  心中羞耻又泛着甜的谢时稀里糊涂被赶鸭子上架,面对着岑羽拿来的纸笔,只好抓紧时间作画,怕来不及还让韩宁帮忙,按照当时人的评价,此画怪异,不足为上品,但对于后世人来说,却是如获至宝,盖因在此画中,谢时和韩宁如实还原了“发现新大陆”这一伟大史诗中第一次出海的盛景。
  这只是一番小插曲,很快,海上风起,浩浩荡荡的远航船队启程,借助海风南下飘去。谢时和岑羽等人举目远眺,心中有志一同地为这群新世界的伟大开拓者祈祷,期望他们的归来,直到最后一艘船消失在视线中众人才归去。
 
 
第108章
  京师大都,收到南地招安使团被抓消息后,果然举朝大怒。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当日早朝,皇帝不仅将两位招安使的的父亲——当朝宰相谢雍和拓谷亲王骂了一通,其余文臣武将有一个算一个也都承受了帝王的怒火。
  皇上之所以如此震怒,非南地有多重要,而是昨日他便已经收到了另一则八百里加急的军情,在蕲水称帝的徐贼开春后,便命其部下接连攻克了汉阳、襄阳等地。南地屡失,除了官军无能战力不足外,还因如今徐贼集结的叛军规模之大,已达到数十万,如此一来便控制了长江中游南北各州府,其人所率乱军势如破竹,只在向东扩张的时候,受到了割据东南的韩伋势力的阻拦,且遗憾败北,其余地方少有败战。
  不过相比只占据南地未有北上之意的韩伋,显然是更靠近中原地区,且人数众多的徐贼势力对朝廷威胁更大,昨日的朝会,朝廷正商讨如何调集几省官军,出兵对徐寿真的红巾军势力进行剿灭,还没定出一个章程,第二日便又收到了招安使这边的坏消息,接二连三的地方叛乱,如何不让帝王恼怒!
  散朝后,谢雍一脸凝重地回到府中,招来亲信,拧眉问道:“派去松溪县和乐县的人可回来了?”这亲信是谢雍的年少伴读,后来跟随谢雍一起到了京师,多年来深受重用。可以说,谢雍一些不方便明面上使的手段都是私底下派此人去办理的。
  亲信见他面色不佳,忙不迭点头,“大人,派去松溪县调查当年坠崖之事的几人今早已经回府,我正要同您禀报此事。”
  闻此,未等他禀报,谢雍便直截了当,沉声道:“直说他们查到了什么。”
  亲信丝毫不敢隐瞒,一五一十道:“据派去的人汇报,在当年马车坠崖地点不远处,有一隐蔽的村落,当年那村子曾经收留过一支过路的商队,商队中有一位商贾之妇不巧临盆,只能借宿在村中农户家中生产,一夜过后诞下一麟儿,听其形容,这借宿生产的商人之妻应该便是那位离开陈郡谢府的夫人。”
  “啪!”谢雍一掌拍在案桌上,站在他身旁的亲信见此,立即低下头去,不敢发一言,只听他家主子语气阴沉道:“我那位好兄长倒是娶了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好夫人,还养了一群拼死护主的好走狗,一个个都命大得很,当年我派了那么多人,竟还是让他们金蝉脱壳,苟且偷生至今!”
  谢雍心道,若不是璞儿出使福州恰好遇见他那兄长的孽种,恐怕他还被蒙在鼓里。这孽种竟如此命大,如今还投到了反贼手下,不知道他那向来是世家公子楷模的兄长知道了,可会后悔生了这样的后代,此子幸好没入他们谢氏族谱,若不然,谢氏几百年的名声恐怕都被他毁了。
  “大人,听说那谢时如今在那韩伋手下颇受重用,想来在韩伋倒下之前,我们是动不了他了。只是大公子受他们关押,恐怕得速速派人前去福州交涉,迎大公子回来才是。”
  谢雍皱眉叹息,“出发前,我曾让璞儿去拜见一位福州参知,我同他有旧故,且王参知同韩家家主似有联姻的打算,有王参知作为引荐人,那韩家家主不看僧面看佛面,哪怕不答应招安,也不至于关押我儿才是,也不知道他们在福州到底发生了什么,璞儿如今可安好……”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