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重生之科技兴国(穿越重生)——寻香踪

时间:2022-04-29 08:45:23  作者:寻香踪
  远夏看着这个痴情种,除了同情再也没别的:“你看也看过了,回去吧,兄弟,你在这里也改变不了什么。”
  刘杨看着远夏,眼眶有点红:“我知道该回去了,但想到这可能是最后一次见到她,就不想走了。”
  远夏说:“要不这样吧,你跟我去温州玩一趟,然后再从上海回家去吧。”
  刘杨点头:“好。”
  远夏叫上刘杨,去了温州。
  司海波见他远夏过来,十分欢喜,极其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司海波的店铺生意依旧红火,他已经在琢磨扩大生产规模了。
  经受过政策调整打击后的温州老街又焕发了新的活力,甚至比从前更为火爆了,多了不少新店。
  远夏甚至看到了盗版磁带店,这是从港台那边找来母带,挑选出经典歌曲灌制的,有后世大家耳熟能详的罗大佑、邓丽君、许冠杰等歌手。
  小小的盗版磁带,卖得却不便宜,批发价都得一块八。
  远夏买了一些,但是不多,只拿了几十本,因为这年头录音机尚未普及,买得起的人并不多。
  刘杨则被温州琳琅满目的商品惊呆了,居然有这么多东西,有些甚至连见都没见过。他也忍不住跟着买了不少,当然,他买的主要是自用,跟远夏他们进货不一样。
  刘杨买得最多的是录音磁带,因为他家有就有录音机,平时能听的仅有那些样板戏和革命歌曲,唯一算得上流行歌曲的只有《乡恋》。这些港台歌曲是闻所未闻,他一听,简直就被勾了魂去,真是天籁之音啊。
  远夏和马建设买了好几百块钱的货,大包小包,登上了去上海的船。
  刘杨看着他们汗流浃背的样子,忍不住感叹:“真佩服你们的勇气和毅力,堂堂大学生,居然还摆地摊。我就干不来这个。”
  远夏笑呵呵地说:“不偷不抢,凭本事赚钱,不丢人。”
  刘杨点头:“说得也是,不过我肯定拉不下来脸。这次跟你们来,也算是开了眼界了,收获也颇丰。”他已经迫不及待想回去听他那些宝贝磁带了。
  到上海后,他们分道扬镳,远夏和马建设回越城,刘杨则坐车北上,回北京,尽管内心有太多的眷恋,但也知道,有些事是命中注定不能圆满的。
  远夏和马建设回到越城,两人没有分开摆摊,而是一起出摊,今天帮你卖,明天帮我卖。
  两个人摆摊方便看东西,再来如果碰到执法队,两个人也方便逃跑。当然,这都是以防万一,不能不防。
  尽管未雨绸缪,但他们一次也没碰到执法队,可见政策是真放宽了,地方政府也知道,个体经济能改善民众生活,增加收入。
  东西很顺利就卖出去了,尤其是磁带,五块钱一盘都有人要,看来识货的人还不少。
  远夏留了几盘磁带给郁行一,郁行一尤其喜欢罗大佑的《恋曲1980》、《光阴的故事》和《童年》,还琢磨着要买把吉他来学一学呢。
  卖完东西,远夏和马建设一起回了肃阳。
  马上就要去建宁上班,趁着上班前好好陪陪家人。
  远德厚对孙子分配到建宁倒是没什么失望的,在他看来,建宁是市里,总比肃阳好吧,吃的又是商品粮,捧的是铁饭碗,没什么不好,只要是正式工作就行。
  远夏听爷爷这么说,心想,将来他辞职出来单干,千万不能告诉爷爷,老一辈人对铁饭碗执念可不浅,要是知道自己主动丢了铁饭碗,恐怕会急出病来。
  远冬对远夏去温州进货没带自己分外遗憾,远夏也没法带他去,那时候他还没放暑假呢。
  远冬说:“等我上大学了,暑假我自己去。”
  远夏说:“别老想着赚钱,好好读你的书。给你带回来的书会做吗?”
  这次从上海回来的时候,他特意去了一趟新华书店,买了几本奥赛书,这年头学习资料可不好买,太少了,也就是上海的书店才有。
  远冬说:“有些会做,有些不会,我慢慢琢磨呗。”
  远夏笑着说:“你要是都能做了,没准还能考个清华北大呢。”
  远冬笑嘻嘻地说:“真的啊?那我一定要把它们啃下来。不过我还是想去复旦读书。”
  远夏说:“清华北大不比复旦好?”
  远冬说:“我不知道啊,清华北大我没看过,不知道啥样,但是复旦我看过了,我非常满意。”
  “清华北大作为国内最好的大学,肯定要比复旦强啊。要不我赞助你一把,去北京参观一下如何?”远夏盘算着,这会儿刘杨应该到家了吧,给他写封信试试好了,让他帮忙接待一下远冬。
  远冬听见哥哥这么说,十分激动:“哥你让我去北京玩?”北京啊,祖国的心脏,全国人民都向往的首都,他也能去玩吗?
  远夏笑着说:“你一个人,敢不敢去?”
  远冬说:“有什么不敢的!不过去北京肯定花很多钱吧。爷爷肯定会心疼钱的。”
  远夏说:“那就别让爷爷知道。这样吧,等我上班之后,你过来找我,就说去我那儿玩几天,然后你再去北京。”
  远冬跃跃欲试:“好。”
  于是兄弟俩就这么说定了,八月份的时候去北京玩几天。
  7月31日一早,远夏搭了马安民的顺风车,去建宁报到,远冬也跟着一起去玩。
  马安民正好要去红星钢铁厂拉钢铁,他还想去看看已经去那边上了十来天班的马建设。
  马安民忍不住感慨:“上次你坐我车去建宁,还是带小秋去看病吧?真快啊,你大学都毕业了,要去建宁上班了。”
  远夏想起那些事,也颇多感慨,是啊,真快啊,也是从那个时候起,他的人生轨迹就改变了,竟然还会去建宁上班。
  不过不管怎么改变,他缔造工程机械王国的心愿和目标始终都没改变。
 
 
第50章 上班
  拉货多年,马安民对红星钢铁厂有一些了解,一路上给远夏讲了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红星厂比我们厂要大不少,有一两千职工吧。厂里的福利待遇挺好的,听说逢年过节发的东西特别好,优秀员工还会奖励黑白电视。”马安民只是去红星厂拉货,对工厂具体情况并不太了解,他听到的也就是这些小道消息。
  远冬惊叹:“哇,真有钱啊,居然给发电视机!”
  马安民笑着说:“说不定过两年你哥也能捧部电视回来呢。”
  远冬嘿嘿笑:“哥,你可以吗?”
  远夏摊手:“我说了不算啊,电视机又不是我发的。不过我会努力赚钱买电视机的。”
  他现在也不是买不起,他的存款已经近万了,一台电视机只要几百块而已。
  他没买,一是因为需要电视机票,正规渠道他拿不到票,二是也觉得没有买的必要,弟弟妹妹还在上学,这个年纪多读书,少看具象化的图像,更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马安民所知的信息有限,一切都得等远夏亲自去观察了解。
  到建宁之后,他们先去水利局找马建设,远夏也要去认个门,告诉他自己来建宁了。
  不过很不巧,马建设不在单位,他到下面的水电站学习去了。
  马安民听到消息,有些遗憾:“没碰到建设,只能下次来了。”他很想知道儿子在新单位适应得怎么样,工作是否应付得来,同事待他友不友善。
  远夏倒觉得挺不错:“叔叔,这是好事啊,他才来这么久,单位就安排他下一线,说明是重点培养的对象。像我们这种技术员,下一线是最好的,真正能学到东西。坐办公室是安逸,但技术员没有真本领,还是虚得很。”
  马安民一想,顿时高兴起来:“你说得对!那我就放心了。我们去红星厂吧。”
  红星钢铁厂位于建宁市东,再往东去,就是市郊了,这跟远夏预想的一样,这种重工业厂房,通常都建在比较偏僻的位置。
  老远就看到了两个高耸入云的巨大烟囱,往外喷吐着滚滚浓烟。这个年代,人们看到它,不会想到污染,而会认为是先进的标志,这是一个时代的特色。
  远冬就看得啧啧称奇。
  远夏对红星钢铁厂没什么印象,哪怕他以前自己开厂子造零件,也没从红星厂进过原材料,因为这里的钢铁档次较低,达不到他们零件需要的强度。
  红星厂的钢铁只能用来生产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具、农具以及低端农机,还有盖房子的钢筋,这个年头普通百姓对钢筋质量没有概念,大部分都买不起钢筋,只要有就行。
  马安民拉回去的钢铁,就是打造农具的。农机厂除了生产收割机、插秧机与耕耘机等,生产得更多的其实是锄头、耙头、锤子、铁锹等普通农具和工具。
  车到了厂门口,两扇巨大的暗红铁门锈迹斑斑,门头上有个红五角星,五角星两边的字写着“建宁市红星钢铁厂”,完全符合远夏对这个年代工厂的印象。
  因为是常来的车,门口登记后就直接进去了。
  马安民将车开到仓库附近,对远夏说:“你们自己走路过去吧,前面那栋四层楼的房子是办公室,你去找人事科报到。行李先放我车上,等报好到再拿去。”
  “好的,谢谢马叔。一会儿我办好手续再来找你。”远夏和远冬跳下车,朝办公楼走去。
  远夏和远冬途经厂房,听见里面隆隆的机器声响,倒也不算陌生,因为农机厂开工时也差不多是这样。
  远冬好奇地引颈朝里看了一下,不时能看到四溅的通红火花,远冬缩回脖子:“哥,里面在烧铁水吧,会不会很热?”
  远夏说:“你说呢?铁的熔点是多少?”
  远冬想了想:“一千五百多度吧,这应该不仅仅是融化,而是沸腾了,沸点的话,起码两千多度了。这种天在车间里干活,人不得被烤干啊!”他说着忍不住咋舌。
  远夏笑着说:“钢铁厂就是这样的。”
  远冬面上露出不忍之色:“哥,你以后就在这里工作了?”
  “差不多吧,我是学机械的,应该让我管理设备。自然也是要常往车间里跑,不过比起普通钢铁工人来要好一些,至少不用时刻都守在里面。”
  远冬有些蔫,他觉得哥哥简直就是全能天才,肯定要干出一番大事业来,却没想到最后竟然会分到一个条件如此艰辛的工厂中来。
  “我没想到会是这样。”
  远夏抬手摸摸他的脑袋:“怎么了?我还没受打击,你就受到打击了?每个工作岗位都需要有人去做,我们这个社会才能正常运转。”
  远冬说:“可是哥哥是重点大学的大学生啊。”
  “所以我干的是调试设备、维修设备的活儿啊。平常心看待就行了,别把自己看得太高。咱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人人平等,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远冬抬头看着哥哥:“可我看很多领导干部就是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啊。”
  远夏说:“那是因为人的劣根性在他们体内还没拔除,思想觉悟还不够高。你忘了诗人臧克家写的《有的人》了?你应该还背过吧。”
  远冬点点头:“嗯。我知道了,哥。”
  远夏笑了:“我们到了,我找人问问在人事科在哪儿。”
  这个时间已经是上午十点多了,七月的太阳正毒,坐北朝南的办公楼正面完全暴露在烈阳之中,外面竟一个人都没有,远夏只好找到一间办公室,门上的牌子写着“保卫科”,他走过去敲了敲门:“同志您好,请问一下人事科在几楼?”
  保卫科里只有两个穿着制服的人趴在办公桌上吹风扇,听到声音,背对他们那个头都没回,正对他们的眼皮也没抬,用本地话问:“哪儿来的?”
  远夏说:“我是来报到上班的。”
  对方又问:“哪个部门啊?”
  远夏答:“还不知道,我是今年分配来的大学生。”
  这时那两个人都直起了腰,背对他们的也扭头看了过来。
  答话的那个起身过来,对远夏说:“你们两个都是?”
  远夏说:“不,就我。这是我弟弟,他跟我过来玩的。请问人事科在哪儿呢?”
  那人说:“看看你的报到单。”
  远夏便将书包里的报到单拿给他,那人看了一眼,又抬头仔细看远夏:“越城大学?不错啊。人事科在二楼,这个楼梯上去右手边就是。”
  “谢谢!”远夏拿过报到单,转身上二楼。
  远冬赶紧跟上去,刚才那番盘问看似没问题,但却隐隐让他心里不太舒服。等转过弯,他忍不住捏了一下哥哥的手。
  远夏扭头冲他一笑,以示安慰。
  人事科办公室都是女性,他到的时候,三四个女人正聊得热火朝天,不时发出笑声。
  她们见到远夏,态度倒是要热情多了。
  “是来做什么的?”一个三十多岁的胖胖的大姐亲切地问。
  远夏走进去,递上自己的报到单,说:“您好!我是来报到的。”
  胖大姐接过远夏的报到单,仔细看完之后,然后笑了起来,直接当着远夏的面跟其他同事说:“这就是我们厂里今年分配来的大学生,越城大学的,还长得这么好看。刚刚谁在说长得好看的人书都读不好的?”
  大家都哄笑起来,用热切的眼神打量着远夏,有一种看香饽饽的感觉。
  胖大姐坐下来,给远夏办理入职手续,远夏填写表格的时候,她又顺便问了一些问题,比如家是哪儿的,父母是干什么的,有多少兄弟姊妹。
  这些问题纯粹就是打听隐私了,不过远夏并没有隐瞒,如实说了:“爸爸去世好几年了,妈妈改嫁了。我们兄妹五个,都跟着爷爷一起生活,我是老大。”
  他这话一出口,大家都面面相觑,本来以为这么年轻帅气的小伙子,该是多少待嫁闺女的金龟婿,没想到家境竟然这么困难吗?
  胖大姐愣了一下,然后笑着说:“那你还真不容易,能考上大学。”
  远夏说:“是啊。我爷爷可不容易了,现在好了,我毕业工作了,就能接过他的担子,养育弟弟妹妹了。大姐我这单子填好了,不知道怎么称呼您?”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