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清冷驸马之权谋天下(GL百合)——孤舟煮酒

时间:2022-07-20 17:28:14  作者:孤舟煮酒
  并非朝阳不善后院争斗,她只是不屑于这样的争斗,她是华夏尊贵的朝阳长公主,她不希望在阴谋肮脏的后院争宠中,为了一个男人而失去本心变得面目全非。
  她的父皇,寓意她为朝阳,为希望,她也不愿再为叶泽清的一眼温柔而折磨自己到疲惫不堪。
  自此,朝阳长公主自封牡丹苑,不再外出,是为院中院,府中府。
  叶泽清在得知朝阳此举后,沉默了一刻,便遣散了公主府中牡丹苑之外的奴婢仆从,把朝阳长公主从宫内带来的奴婢尽数换成平阳侯府的家生子。
  由此,原公主府实际成为了将军府,当然,叶泽清也给了皇室颜面,下令牡丹苑仍是主院,所有人不可怠慢。
  几日后,护国大将军宠妾灭妻的消息不胫而走,所有人都知道了叶泽清因为董大学士的女儿受了委屈,而冷落朝阳长公主。
  消息传到御书房,仁寿宫的太后也来找了皇帝,太后到底还是有些心疼自己的女儿,便要求皇帝训诫叶泽清,然而皇帝却埋怨自己的皇妹没有本事笼络驸马,不能给自己增添助力。
  虽然一开始太后也想着让朝阳笼络叶泽清,从而让叶泽清对皇帝忠心耿耿,但现在明显可见朝阳不是那才女董月的对手,太后也经过当年残忍的宫斗,体谅女儿今日的苦楚,见皇帝毫无对朝阳的愧疚和怜悯,只一心想着利用朝阳巩固政权,太后心中不免对皇帝心生不满,指责他身为皇帝也不能给自己妹妹撑腰做主,更是因为他不作为,叶泽清才如此看轻朝阳的。
  皇帝被太后责怪,却不能反驳,心里也窝了一口气。第二天早朝,皇帝收到了江南赈灾款被乱民抢劫的急报,刘泽民在奏折里痛哭流涕,责怪自己不该图快抄近道小路,让朝廷钱款落入了埋伏。请求皇帝再派大军来夺回赈灾银,又说乱民人多势众,要多些人来,疫情已经十万火急刻不容缓。
  董石林等都被这个消息震惊,建议皇帝必须严惩,要派重兵才能镇住那些乱民。
  几经商议,最后皇帝把那个让他头疼不已的护国大将军派往江南。
  红月阁。
  叶泽清嘴角抽搐的再次进入了上次见到董石林的三楼雅间。
  只是今日是叶泽清先到而董石林后到。
  “岳父每次约见小婿都选此曼妙之处,可见岳父兴致真好!”看到董石林姗姗来迟,叶泽清恭维。
  董石林:“……”
  狗嘴吐不出象牙。
  叶泽清环顾四周,说了句“岳父来青楼只为喝茶吗,话说为什么喜欢青楼的茶水,我喝着一般啊。”
  董石林:你才喜欢青楼的茶,你全家都喜欢!
 
 
第9章 夺药
  在红月阁两人的对话不为世人所知,但董石林半个时辰后把叶泽清从红月阁揪着耳朵拽出来却被很多人看见,气得叶泽清差点当街暴打老丈人。
  此事被京城上至帝王贵胄下至黎民百姓所众知,是为一时笑谈。
  当晚,叶泽清没有回公主府,而是在平阳侯府休息一夜,第二日就集结二十万大军开往江南,在这一日,董月早早登上了城楼,期期艾艾的看着叶泽清英姿挺拔的端坐马上,率领浩浩荡荡的二十万大军消失在视野里。
  叶泽清这一去,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长达半年之久,这半年,因为刘泽民带去的赈灾银被乱民挥霍过半,朝廷在董石林的提议下又追加三十万白银给江南加急送去,而且这次京城安静许久的华国夫人竟然捐出了身家过半的银两给江南难民,一时间,倒反转了所有人对她的祸国殃民的印象。
  而可能是因为捐的太多,华国夫人手里拮据无法继续奢靡挥霍,竟把晋王府变卖给了恭亲王。
  这恭亲王是当今陛下的七王叔,先帝的唯一活着的弟弟,要问为什么先帝独留下这一个弟弟呢,原因是这个弟弟实在是好逸恶劳好吃懒做,文武皆累,最喜烟花柳巷吃喝玩乐而已,先帝每次提起他都要骂他一顿。
  这次花了十万雪花银买了晋王府,与自己的恭王府打通相连,顿时妻妾众多子嗣庞大的恭王解决了自己的心头大事,院子宽敞了,恭王就把晋王府书房也扩建了,这一扩建不要紧,竟挖出了晋王府的密室。
  其中多有孤本字画,古玩珍宝,可见那晋王当年落入悬崖没有来得及告诉家人这间密室的财宝,而那华国夫人住了那么久也没有发现,真是愚昧妇人。
  恭亲王知后不胜欢喜,当下便钻进密室查看这些财宝,却竟让他翻出了不得了的东西。
  一道明晃晃的圣旨,被藏在一堆字画卷轴当中,待打开来看,赫然是传位诏书!
  这是一道传位于晋王的传位诏书,似一道惊雷,将恭亲王劈的外焦里嫩。
  恭亲王回忆起他父皇太宗临死时,只有太子皇兄高宗一个人在场,没有任何人通知自己和其他兄弟,接着就随着父皇殡天公开了父皇传位皇兄的消息。恭亲王越想越觉得可疑,他好像在这一刻窥见了天机。
  大大咧咧没有头脑的恭亲王转身就找到了其他皇族,又召集了有实权的京城大官,公开了他发现的这道遗旨。
  这道已经经过两朝帝王更替的遗诏一经面世,便掀起了惊涛骇浪,董石林得知了这个消息,就不得不去了恭王府,毕竟他是唯一的三朝元老,最熟悉那位太宗字体的人了。
  当着所有京城贵胄的面,三朝元老顽固的保皇派董石林承认,此道遗旨,为太宗亲笔手写,且盖有玉玺。
  自此,以恭亲王为首的皇室贵胄开始讨伐现在的少年皇帝皇位不正,而董石林一派文官面对皇帝的惶惶求救,也不知该怎么反应。
  一边是先皇高宗皇位来路不正,可视为先皇窃取江山又传于现在的皇帝了,另一边恭亲王作为太宗唯一幸存的儿子,现在是最有资格有继承皇位的血脉。
  董石林一派文官帮哪边都名不正言不顺,最后本着谁也不帮的选择,选择作为中间派明哲保身。
  京城局势波澜起伏,恭亲王虽然脑子不灵光,但他十几个儿子却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将原晋王妃华国夫人拉进了他们的阵营,一时间文官一派分成两拨,一拨是华国夫人一直拉拢的,选择了恭亲王为皇室正统,另外一拨董石林门生,选择了中间派隔岸观火。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