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还在一边唠叨,杨二郎霍然站起身,椅子被他撞得向后退了一步,摩擦地面发出“嘎”的声音。
奶奶奇怪地看着他,“二郎?”
“奶奶,我突然有事,我出去办事。”杨二郎步履匆匆地出了屋子,一路小跑着去了前院。
作者有话要说:
我会努力码字哒。
第32章 被堵门
杨二郎跑到前院时,安康正扒着饭。
他局促地站了片刻,没想到他们吃饭竟然这样早。他装作要出门的样子,径直从大门走了出去。
在巷子里转了几圈,杨二郎两次路过杂志办事处。此时杂志办事处院门紧锁,人应该都在他家院子里吃饭。
觉得时间差不多了,杨二郎转回自家院子。瞧见安康正坐在太阳底下和别人说话。
杨二郎踌躇着上前,小声地叫了一声安少爷。
安康疑惑地抬头看他。搬来杨家院子几天,他只和杨二郎打过一次照面。印象中他是个阴沉沉的男孩子。此时,杨二郎也是面无表情。
“我听说,你们这招账房学徒?”
“哦。是。”安康给他仔细解释道,“招聘账房学徒,上学不花钱,集训半年,每天要做一张卷子。如果半年后水平合格,要和我签契书,帮我干十年活。十年不是白干的,每个月发薪水。不过不一定是帮我做事,也有可能帮别人做事,但是得和我签契书。”
杨二郎迫不及待地问道“那我能报名吗?”
“当然能。去虎子那,喏,”安康伸手一指一旁的虎子,“他管这次招人的事。你去他那做个统计,领个学员牌子。具体上课时间会通知你。”想到什么,安康笑道,“你现在就住在后面,也不用特意去找你通知。”
杨二郎领着学员牌子回到后院时,他奶奶刚把菜端上桌。见他回来了,忙招呼他吃饭,“饭点还往外跑啥?快来吃饭。”
把学员牌子放回屋,杨二郎这才洗手上桌。“奶奶,我和你说个事。”
“你说。”
看见他奶奶把盘子里的几块鸡蛋都夹进他的碗里,杨二郎握了握拳,开口道,“奶奶,我不去书院了。我去安少爷办的账房班。等学了半年,能出来做账房先生。咱们就不用要这么省钱了。”
二郎奶奶久久没出声。
杨二郎好奇地抬眸看他奶奶,发现奶奶只是带着笑意看他。他疑惑地叫道,“奶奶?”
“你和你爹,你大哥一样有主意。你爹小时候不爱读书。有一天,也是吃饭的时候,他和我说他不想读书了,要拿交给先生的束脩去外面闯荡。那时候他才十五岁。比你现在还小一些。”二郎奶奶慢慢地陷入回忆里。她慈祥地看着自己的孙子,“你有了主意就去做吧。”
第八期杂志发售当天,陆陆续续地有人小跑着来报名。多是七八岁孩童和十几岁的少年。没过中午,一百个名额就没了。
但是有人还是陆续地过来,说要报名账房先生班。安康索性让虎子抱个牌子去门口站着,要是还有人来问,直接打发回去。
虽然被拒绝了,可有的人还不死心。牵着孩子,站在杂志办事处门口与和虎子说这说那,就是想把孩子塞进班里。
一开始虎子还答应几声,好言好语地劝说。后来发现怎么劝都不管,于是就敷衍地应付几句。
下傍晚安康回家的时候还被堵了门,连杂志处的门都不让他出。想找他要个说法。
安康不堪其扰,盯着一个刚刚大声问他要说法的人重重哼了一声,“要说法?你们要什么说法?广告上写了一百个名额,先到先得。你们自己后到,没名额了还问我要说法?”
“三天一次的免费课,课后有问题,我请的人尽心尽力地给你们孩子解答。现在我花自己钱开个班,你们因为晚到,没抢到名额,就来堵我的门?”
“安少爷,不是这样的。”一个和气的女人赔着笑道,“咱们就是看看还能不能……”
安康语气坚决地打断她的话,“我现在告诉你们,不能。想啥都没用,天冷了,赶紧带孩子回家吧。”
“安少爷,你不能这样。别人家的娃娃是娃娃,咱们的娃也是娃。”人群里又有人叫他。
安康看过去,就是刚刚那个喊得最大声要说法的人。他不耐烦道,“没人说你家的娃不是娃。行了,你们孩子要上账房班可以,半年五吊子钱。”
人群顿时就安静下来了。
虎子在前面挤开一条路,两人正准备走时。又听一人问道,“有名额的人也交钱么?”
安康只想怼他一句,你家住海边么,管得那么宽。“我广告里写好了的,他们不交钱,他们免费读。”
旁边立马有个女人出声,“那凭什么他们能免费。”
这什么逻辑。安康简直要气笑了。“少爷我有钱,愿意供他们读书怎么了?”他厉声道,“让开。”
让他一吼,人群这才彻底噤声,让开一条路。
待回了安府,安康这口心气还是不顺。
安仲华知道他被人堵了,此时见他无精打采的,便劝道,“要是他们都能交得起学费,能上学堂,也不会闹到你那。说白了就是想占些便宜。你不用管那么多,做好自己的事就好。”
“道理我明白。可我心里头总过不去那道坎。我是做好事,可不是所有的事都是理所应当的。”
安仲华看着他,淡淡道,“但行善事,莫问前程。”
但行善事,莫问前程。安康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思考这句话。直到半夜才停下在床、上烙煎饼的行动,沉沉睡去。
新开的账房班还没专用的课本。安康头大地天天泡在陈轩店里,时不时地去请教老账房先生。
以前每天晚上吃了饭要在院子里走走消食,现在吃完饭安康就往桌边一坐,编写教材。
48/195 首页 上一页 46 47 48 49 50 5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