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少将行(古代架空)——十七场风

时间:2023-03-17 10:02:09  作者:十七场风
  那个人是戚时靖。
  戚时靖出生在溯望原,也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这片土地。
  在漠北人的眼里,戚时靖不是高高在上的王爷,他是他们的英雄,也是他们出生入死的兄弟。
  戚时靖战死的那天,溯望原冰封千里。
  漠北百姓提着锄头镰刀奔赴战场。
  戚时靖守护了溯望原一辈子。
  这次换他们来守护戚时靖。
  冰层下的热血,有多少来自靖北的将士,又有多少来自无畏的百姓,没有人知道。
  雪太大了,迷了双眼,叫人看不清究竟逝去了多少生命。
  战败的消息传回长陵,那些无名百姓被冠以靖北军的名号,算在了伤亡的将士里。
  天子大恸,大历全境在震惊中陷入恐慌。
  回讫的战力已经到了连靖北军都无法抵御的地步,谁能不怕?
  一时间人心惶惶。
  而就在战败消息传来的第二日,南林侯霍城亲率南林军,马不停蹄赶赴溯望原。
  霍城是经历过战场的人,见过战争残酷。
  可那天,他对着望不到头的红色,流下了泪水。
  回讫除掉了心头大患,斩下戚时靖的首级,悬于城墙上示众。
  在那颗头颅旁边,是戚时靖的发妻林雪吟,她被剥光了衣服,暴露于天光之下。
  这是来自回讫的羞辱,亦是大历最屈辱的一段历史。
  将士们眼含热泪,霍城更是杀红了眼。
  他不眠不休与回讫对战三天,终于给了戚时靖与林雪吟一个体面的结束。
  来自敌人的羞辱尚未结束。
  很快,长陵城中传出另一种声音。
  战死的将士们尸骨未寒,他们的亲人悲痛地聚在长陵宫外请圣上给出一个说法。
  明明要签《乞和协议》,为什么迟迟不发签订的布告?明明朝廷下令全军停战和谈,为什么戚时靖要抗旨出兵?戚时靖凭什么代替十万人做出出战的决定?作为主将,罔顾十万人性命执意发动战争,他究竟有没有罪?由此导致回讫在漠北一年零七个月的统治,是不是该由他负责?
  赵渊在愈演愈烈的声讨中终于给了天下一个交代,他判定戚时靖是民族的罪人。
  那一纸声明发下,大快人心。
  百姓纷纷开始审判这位大历的罪人,他们烧毁了靖北王在各地的铜像,铲平他与两个儿子的衣冠冢。
  戚家从忠良义士,沦为万人唾骂的罪臣。
  从此之后,“戚”这个字成为国之禁忌。
  任何为靖北军说话者,不论缘由,一概下狱。
  漠北成了受中原人唾弃的蛮荒之地。
  霍城被赵渊勒令回朝,回讫趁机占领敦州,漠北十城民不聊生。
  戚庭晔的遗腹子此生不可用父亲姓氏,戚家的旧部斩头的斩头,下狱的下狱,活下来的日子也不好过,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要么抑郁而终,要么隐姓埋名,后半生都要夹着尾巴做人。
  赵渊对靖北一支可谓是赶尽杀绝,斩草除根。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人敢在他面前提靖北军,提戚家。
  除了霍松声。
  霍松声无法判定戚时靖的决定是对是错,但他知道,最终的结局一定不是戚时靖想要看到的。
  霍松声阻止皇上抄家掘坟的旨意,请求皇上留下靖北军的番制和军旗。
  赵渊当时正在气头上,一怒之下将霍松声打的去了半条命。
  就这样,等霍松声能下地了,又不顾圣怒再次请旨。
  事情的结果最终以赵渊妥协告终。
  但他这次妥协不仅仅是因为霍松声。
  那时回讫越发猖獗,大批敌军驻扎在漠阳关外。如果再不派兵镇压,漠阳关一旦失守,回讫便可入主中原。
  霍家与皇帝交换了条件,以兵权换兵权,保住了漠阳关。
  从此霍家正式退出长陵权力中心,霍松声甘愿被牵制于漠北,就此远离朝堂之争。
  最开始在漠北的时候,霍松声成天带兵打仗,凭借记忆中对戚时靖的了解,希望自己可以快速成长为一个足够成熟的将领。
  战场上刀剑无情,主帅的任何一个决定都至关重要。
  霍松声也曾迷茫过,面对选择时无法权衡,那时他便会在心里默默问戚时靖,如果是你,你会怎样选。
  戚时靖一生做过无数次决定,除了最后一个,从未出过错。
  可偏偏是最后一个,让他此后再也没有选择的机会。
  霍松声独自守在漠北,他要对漠北的将士负责,不能让十年前的旧事重演,所以他每一个决定都做的无比慎重,否则靖北军就真的再也无法站起来了。
  这么多年霍松声都是这样走过来的,他也曾问自己,如果当初站在那个位置的人换成他,他会怎样选?
  往前一步就是放任敌人入侵自己的领土,往后一步是全军覆没的残局,如果是他,还会不会做出和戚时靖同样的选择。
  起初,霍松声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但十年过去,他见过敌人的残暴,也见过边境百姓的痛苦,如果敞开国门,放任敌人入侵自己的领土,与卖国无异。
  这是每一个将军,每一个为了国家浴血奋战的将士都无法接受的事情。
  所以霍松声默认了烈士遗属、愤怒的百姓、以及皇上给出的结论,但如果时光倒转,身份互换,他一定会做出和戚时靖一样的选择,哪怕会背上千古骂名,哪怕这看起来很愚蠢,至少痛过,挨过打,才知道退让只会带来更大的灾难。
  这是霍松声用十年写下的答案,从未想过第二种可能。
  但海寇那句话像一柄利刃刺透了霍松声,更让他不寒而栗。
  那会让十万靖北军的丧生与自己十年来的坚守显得荒谬又脆弱。
  战士就应当死于战场,死于敌人的刀锋,他们为国捐躯,却死的堂堂正正。
  他所珍视的人,他热爱的国土,他为之献祭的人生,不该成为极致王权的牺牲品。
  权力面前没有亲疏贵贱,没有敌我之分,任何挡在皇权面前的障碍都要被清扫干净。这个人可以是赵安邈,可以是霍松声,也可以是尘封在历史的洪流中、被忘记姓名的每一个人。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