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穿越重生)——枫香

时间:2023-03-23 09:18:12  作者:枫香
  纨绔们要体面,却又养不起太好太多的马。拉车的马只是一匹,而且还普普通通。反观竺年,用的是两头高大的毛驴,跑起来跟一阵风似的。明明差不多时间出发,一眨眼就没影了。
  京县的东风号在县城靠近街市和匠人集中居住的坊,地段并不算好。但是东风号开起来之后,周围的环境肉眼可见的变好,一些石板和土路交织的地面,全都铺了平整的土水泥。到现在,还能看到县城里不少路面在铺土水泥。
  颠了一路的两人,和竺年前后脚到的东风号。
  竺年像是完全不知道两人在后面追赶,见到两人进来,作势往前迎了几步:“哥哥们这是?”
  两名纨绔一个直接往藤椅上一坐,拿起泡在沁凉流水里的水果就吃:“我哪儿知道?你问他,想到一出是一出,拉着我就来了。”
  那纨绔瞧了瞧周围没人,凑近了小声说道:“我这是想起来一件大事。”他也不卖关子,“年初的时候,朝廷不是发了檄文嘛。这两月瞧着太平,可不是什么事情都没有了。南边硬气着呢,到现在就往朝廷递了一份陛下探望盛元长公主的折子,其余的啥都没提。这事情可不是就这么过去了,朝廷肯定会有大动作。”
  “难道要打仗?”纨绔一下站了起来,很快又坐了回去,继续挑颜色更深的葡萄吃,“打仗又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战争对于他们这些生活在大月腹地的纨绔们,是十分遥远的事情。一方面因为出身关系,他们得到的信息远比普通人要多得多,知道国家常年大小战争不断;另外一方面,就因为他们知道,所以对发生在遥远边疆的战争没有实感,完全不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
  竺年揣摩了一下其中的意思:“你的意思是,若是真打起仗来,咱们要是一路游船到京城,就不好显得太高调。毕竟一边在打仗呢。”
  纨绔点了点头:“我就是这个意思。”
  竺年轻松一笑:“倒也不用太过担心。造船和修渡口都要时间,最快也得在明天开春。到时候最紧要的时间已经过去,南边再怎么样,难道还能打到这边来?”
  “是这个理。倒是我想多了。”
  纨绔们说完,就回去了。
  过不多久,几家纷纷遣了家人送来画舫的定金。有两个还直接给了全款,十分大方。
  竺年瞧着几箱子用线绳串起来的铜钱,背着手笑:“咱们可以把船造扎实一些,越扎实越好。”
  作者有话要说:  糕儿︿( ̄︶ ̄)︿:送表哥,我马上就来看你。
  送表哥~(~ ̄▽ ̄)~:别,我来看你。
  糕儿(~ ̄▽ ̄)~:来鸭来鸭~
  送姨夫 (`д′):逆子,不来救你爹!
  送表哥(⊙。⊙):我爹走亲戚去了,我当家忙着呢,走不开。
  (完)
  
 
第五十章 家书 ...
  东风号现在的匠人数量,其实已经到了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单纯在京县的匠人,已经超过一千人,按照不同的工种,不同的装修队,在不同的工地忙碌。其余州府的匠人,总数已经接近五千。若是算上东风号经营,以及其它配套产业,东风号雇工人数已经超过一万。
  在一些体面人眼里,匠人是上不得台面的下等人,存在的意义就是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便利舒适,或是有趣。
  但是在普通人眼中,若是自家的孩子能够成为一名掌握了手艺的匠人,那是十分幸运的。若是孩子将来学成之后,能够拥有一间自己的铺面,那就是了不得的体面人了。
  东风号不仅雇佣工匠,而且会招学徒。大部分学徒为仅能上来就学到手艺,而且还有工钱,这让许多家庭都趋之若鹜。
  十来岁,乃至更小的七八岁的孩子,都被送到东风号来学习。除了让他们赚一份工钱之外,这个年纪的孩子肚子就是个无底洞,出去做工,家里能省了出一份口粮。
  东风号不是来者不拒,年纪越小的孩子,面试越严格,毕竟这代表着他们需要付出更长时间的培养投入。
  每月的逢五都是东风号招人的日子,天还没亮,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龙。队伍中有须发花白的,也有扎着小辫还不及人腰高的。
  几个管事早早吃了一口饭,就去给众人登记,又搬了长凳,让人能少坐一会儿,一边劝说:“您孩子才五岁,进来能干什么?咱们是招学徒,怎么也得能干活才行。”
  “管事老爷,您看看我家孩子!我家的岁数大,能吃苦,什么都能干!”
  管事看看瘦得皮包骨的孩子,在心里摇了摇头:“姓名、年龄、地址都要写实数,回头要去衙门核实。要是有虚的,直接带回去。”
  东风号已经收了一段时间的人,众人早就已经打听清楚规矩。不识字又怕嘴拙说不清楚的,还让人帮忙写了相关的字条,轮到的时候让管事照着登记就行。
  竺年是天刚蒙蒙亮的时候过来的前头铺面。
  他坐在二楼,推开窗隔着帘子往外看黑压压的人群,吩咐:“准备点米汤发下去。”
  在他边上伺候的,是个十六七岁的小厮,躬身说道:“早就已经准备好了。”
  对面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瞧着,嗤笑一声:“皋少就是心太软,也不怕他们就饿着肚子专门来吃大户。”
  “就两口连米粒都看不见的米汤,能吃什么大户?”发下去的米汤什么样,竺年心里头有数。
  青年是东风号的账房先生,闻言叹了口气:“您这样,赚到的钱永远都揣不到自己兜里啊。”
  他是个落魄书生,因缘际会被竺年救下,之后就一直给竺年做事情,对东风号的财务状况再清楚不过。
  东风号赚钱,非常赚钱;但是花费也不少。他们要在各个州府站稳脚跟,要做富贵人家的生意,阎王小鬼都要打点。那么多雇工的工钱不提,就是每个月养那些学徒的钱,都是一笔极为庞大的开支。
  他觉得竺年这么做,完全是在给别人养孩子呢。那些开支,也不知道年纪小小的学徒们需要多少年才能赚回来。最近他还听竺年说要教匠人和学徒们认字,简直不知道该说什么。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