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曹丕记得糜芳此人,他是刘备的内兄,且刘玄德一直待其优厚,他说给孙权的话,当真可信吗?
“子桓。”见他沉默许久,孙权陡然开口,语调颇为温存地叫了他的字,“这个消息不见得就是真的,只是荆人一旦在邺城举事成功,你为魏太子……”
是啊,他们绝不会放过曹操的儿子,不仅是自己,还有子建他们。
曹丕看向孙权,他先前虽认出了故人,却并没有仔细端详仲谋的面容。在他们分隔南北的这十年里,仲谋蓄须了、不再年轻了,但那双眼眸依旧在融融的烛火中透出幽邃的绿,好似水底荡漾着藻荇的深潭。
孙权目光灼灼地看着他,却没有继续说下去。
曹丕觉得自己不必再问他为何而来了,建业到邺城何止千里,其间又有多少波折艰辛?在城外听到季重带来的消息时,他本未曾当真——东吴至尊怎么可能亲至魏都?
但如今孙权确实已经来了,这样就已经很好很好了。
曹丕让孙权以魏太子宾客的身份暂留,孙权学着门人的样子对他作揖,起身后随口道:“做子桓的宾客,可要文章作投名状?”
这就提醒了曹丕,他门下多是些文人,除去司马懿兄弟这样的,哪个不是能写一手好文章?他看向孙权,询问:“仲谋善属文否?”
那自然是否。
于是只好由魏太子亲自捉刀代笔。
次日清早,宾客“吴谋”的大作完工,孙权打着哈欠接过一看:“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①……我怎么会写这种东西?”
曹丕正想反呛“这种东西你确实也写不出来”,转头却对上孙权笑意盈盈的眼。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这句是子桓的真情实感吧?”孙权歪着脑袋看他,略略凑近,“‘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如今你我已经相会……”
曹丕有几分动容,他抬手想去摸孙权的脸,但指腹堪堪触碰到孙权鬓角,便被宫人急切的通报声打断。
“太子殿下!襄阳、樊城军情急报!”
曹丕迅速收手回头、敛眉正色,命那内侍将军报呈上。
他将急件展开,粗略看了两眼,而后神色骤变。
--------------------
①出自《古诗十九首》,由于作者未知,而且全诗风格很悲伤哀怨,被我挪到这里用了。不过这首诗整体不是很像丕的风格,丕的哀愁很清淡,用的意象也多是月光飞鸟一类自然风景,这首诗尤其最后两联比较生活化,不太丕。
题目不是丕丕的诗句了,实在硬凑不上去……
中间关于荆州的那段,历史上没有陆口士人勾结关羽的记载,至于文中设定……
下回更新在七月下旬。
第17章 十七 清夜延贵客
=================================
于禁降了,庞德死了。
合上军报的时候,曹丕十指仿佛在冰水里泡过一般,差点拿不稳那张薄薄的绢帛。他挥手让通报的内侍退下,而后看向孙权。
孙权还站在原地,在他身后约莫三步。
将字条递过去的时候曹丕似乎是没有迟疑,孙权接过后也未即刻打开,而是拉过曹丕的手,将他冰凉的十指拢在掌心。
“战事不利?”孙权问。
“何止?”曹丕叹息,手指在孙权掌心蜷缩起来,“仲谋自己看吧,我还要召群臣商议此事。”
抽手离开的时候,曹丕的指尖已渐温暖。
孙权看着他走出门外,这才缓缓落座,看着自己的掌心,无声地笑了笑,然后打开了那张字条。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曹军在襄樊的失利让关羽在北上中原的道路上更进了一步,兵锋所指逼近汉帝所在的许都。建安二十三年元月,金祎、韦晃、耿纪等人便在许都发动过叛乱,若是此时许都再有人意图呼应关羽……天子、城池,都将落入刘备之手。
远在洛阳的父王还没有传回其他消息,曹丕便令各州郡禁严,许都尤甚,凡有可疑之人,绝不放过。
回宫时天色已暗,曹丕想着先去看看孙权,可临到门前,侍奉院中的宫人却告诉他,吴公子早间就收拾东西离开了。
“走了?”曹丕皱眉,“他去哪里了?”
“公子走前给殿下留了话,说他住在永平里的驿馆。”
孙权此刻正在一场私宴上,佳人献舞才子吟诗他通通不看,只目不转睛地盯着案几上的一串蒲桃。
端详半晌后,他戳了戳身旁正襟危坐假装和他不熟的年轻人:“曹兄,你说这蒲桃我能带走吗?”
曹伟①看向他的眼神很复杂:“吴兄为宾客,连吃带拿不太好吧?”
“内子喜食此物。”孙权答得坦然,“更何况今日来此颇为不易,正所谓‘雁过拔毛,兽走留皮’,空手而归不划算。”
这话让曹伟听得愈发想翻白眼,但“吴谋”所言也不错,以他自己的身份确实很难进到这样的私家宴席中。
今日早间,曹伟正在坊市中同几个士人议论时事,正有感欲发的时候看见了刚从驿馆中出来的“吴谋”。
想起这人昨日在文会上臧否曹氏兄弟文章的说辞,曹伟坚定地转头就走,不想“吴谋”眼疾手快,一下子就上前按住了他的肩膀。
“小兄弟,你我有缘。”
呸,孽缘!
曹伟本不欲搭理他,想随口聊两句就打发这个不学无术还想附庸风雅的行商混子走,但奈何肩膀上的那只手实在筋骨强健力道逼人,于是他只好答应与“吴谋”一同坐坐。
孙权以昨日离别匆忙为由先是与他对饮了两盏,而后互通姓名出身。原本曹伟听他自称一介商贾,还有几分鄙夷,但听“吴谋”讲起天下大局头头是道,心里又稍稍有了些敬意。
30/56 首页 上一页 28 29 30 31 32 3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