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以下犯上(GL百合)——昨夜未归

时间:2023-05-16 14:55:08  作者:昨夜未归
  中丞脸色青白交加,道:“我所为、相爷是要将脏水往我身上泼了?”
  “此事是你寻我,我令你稍安勿躁,眼下外间满是谣言,中丞又一直反对此事,难不成还有第三人?”上官彧不紧不慢地将文书放下,起身去将屋门关好。
  “我若会这么做,还找你商议做甚,你该知我并非是愚蠢之人,就算闹得天下皆知,也要有证据,如今你我空有一纸密信,散布谣言,是灭门之举。”
  御史中丞终于开始慌,反观上官彧面露沉静,从容道:“从大人接下那封密信开始,就已入局,眼下风声渐起,皇城司必然查到大人收过密信,又令人去找送信之人,唯有你一人知晓这等大事,今上怪罪,先拿你是问。”
  “这、竟有如此歹毒之人,我、那人想害死我……”
  中丞显然慌了神,细细去想,这件事确实蹊跷很大,他几乎不敢去想,今上虽仁慈,可这等大事,哪里会轻拿轻放下。
  他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水,对着上官彧揖礼:“相爷可得为我作证。”
  上官彧沉默不言,急得他原地打转,接连叹气。
  最后上官彧才道:“不如中丞像陛下去告罪,便道未曾来得及上禀陛下,死咬着不知谣言之事。”
  “也唯有此法了。”中丞浑身冰冷,牢狱之灾是避免不了,就看陛下是否信他。
  之前立后一事,就差没有以死逼迫皇帝,皇帝还会饶他?
  两人一道去垂拱殿见皇帝,孤鹜守在外间,见到二人同行,笑着拦下:“两位大人止步,陛下不得空见二位。”
  “何时有空?”上官彧扫了一眼略带慌张的御史中丞。
  孤鹜回道:“实不相瞒,陛下去了皇城司。”
  御史中丞一颗心掉到冰潭深处,凉得彻彻底底,拉着孤鹜道:“陛下从不踏入皇城司,今日是因为何事?”
  “外间传言,陛下恼了,就亲自去看看,具体就不知了,您二位是等还是明日再来?”孤鹜劝问?
  上官彧转身就走,未曾多言,急得御史中丞跺脚跟了上去:“相爷这就走了?”
  “陛下去过皇城司,必会来请大人,到时我再来。”
  御史中丞急得想拉着他,等到陛下先开口,他就晚了,快走几步将人拉下,果断道:“去皇城司。”
  两人急急去了皇城司,孤鹜才折转脚步去了延福宫,元莞坐在池塘边钓鱼,半晌没有动静。
  孤鹜一去,周围的鱼都跟着不见了,她恼道:“你脚步轻些,成不成?”
  “您别管鱼了,外面变天了。”
  “还是那些事?”元莞侧身望他,将鱼竿递给宫人,接过帕子擦了擦手,不在意道:“这些事都闹了多久,就让他们闹去。”
  “哪里是旧事,是外间有传言,道您是先帝血脉,是陛下心思不正,野心勃勃才夺了你的帝位,说太后不过是被陛下胁迫才说了假话。”
  元莞将帕子还给宫人,凝视池塘内的一潭碧水,显然鱼儿都不见了。
  “陈词滥调的事也有人信?谁散步谣言的?”
  “不知,陛下亲去皇城司询问了,方才上官丞相与御史中丞慌慌张张而来,多半是为了传言的事。”孤鹜回道。
  方才上官彧的神色如旧,反是历来颐气指使的御史中丞面带慌张,听到陛下去了皇城司,就慌得更加厉害了。
  他想了想,将两人神色据实禀告元莞。
  “御史中丞也有今日?”元莞笑了笑,御史台以正直、清明自认,就连两府宰执都未曾放入眼里,眼下这么急躁,必不简单。
  孤鹜见她笑得开心,愁得头发都跟着白了:“您怎地不紧张?”
  “我紧张做甚,外人多半在可怜我,指不定还有人簇拥我复位,该紧张的是元乔。此事不管,让陛下自去处理,不然会惹来一身腥。”元莞摆摆手,她不过问是对元乔最好的帮助。
  平日里爱管事的人陡然不过问,让孤鹜不知所措,恐她与陛下生下嫌隙,就多说几句:“您生陛下的气了?”
  “少用你恶毒的思绪来揣测我的想法,
  我不过问,陛下才能更好的处置此事。”元莞复又拿来鱼竿,仿若无事般坐了下来,继续钓鱼,
  她这般平静,让孤鹜不知所措,等了片刻,才回垂拱殿去守着。
  皇城司查案迅速,未等御史中丞自己承认,皇帝就将人请去皇城司。
  君臣之间的嫌隙顿生,御史中丞被革职查办。
  变化来得太快,让其他人几乎不敢相信,中丞被革职后,御史台就彻底安静下来,外间谣言愈传愈烈,到了无法遏制之地。
  宫城内很平静,就连政事堂有了御史中丞的前车之鉴后,也不敢有所动静。
  皇帝每日上朝,奏疏照旧发回,并无懈怠之举,谣言就像雨后春笋都跟着冒了出来,文人向来会搅浑水,趁机写诗词来讽刺当下政权。
  元乔是何身份,众人都知,不过是文宗幺女,被先帝培养后,送入朝堂,如今恩将仇报,将皇位夺了过来。
  且是最让人震惊的是皇帝娶自己亲侄女,不顾礼法,不顾宗庙,又是一重谩骂。
  不明事理的臣下决定伺候这般的君主,违背自己的良心,纷纷辞官。
  对于辞官者,皇帝没有挽留,反给了赏钱,恩宠不减。
  然有些辞官者见皇帝毫无挽留之意,看着赏钱后心中生起悔意,又不想离开。
  不想离开也是无用,皇帝收回官宅,将人打发离京,其他心思不同的人哪里还敢提出辞官,跟着两府宰执后面默不作声。
  皇帝手段向来绵软,臣下不识趣者以为皇帝软弱可欺,可真正触到棱角后,又是悔不勘言。
  朝堂上稳定下来后,藩王封地趁机乱了,打起的旗号却是‘清君侧’,认为元莞乃是祸首,蛊惑皇帝,使得皇帝不辨是非,残害忠臣。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