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之战略眼光,可见一斑。】
齐湣王知道这回自己把篓子捅大了。
但是……
“称帝真的好快乐啊!”
齐国君主已经不是第一次被这招诱惑到了。
当年马陵之战,魏将庞涓惨败于齐将孙膑之手,魏武卒几乎全军覆没,魏国也跌下霸主地位。
魏惠王对此的应对是采取惠施之策,邀请当时还是齐侯的齐威王在徐州相王。魏惠王此举就是在承认齐侯地位,承认齐侯的实力能够称王。
齐威王哪里受得住如此诱惑。
这可是称王啊!
于是一咬牙,前去赴约。
这就激怒了楚国。
徐州相王第二年,楚就与齐大战于徐州。齐国大败,马陵之战兴起的声望几乎跌到谷底,损失惨重。
经历如此惨痛,齐湣王能不知道秦国不安好心吗?
可……
人人都知道枪打出头鸟,人人都抗拒不了当出头鸟后所获得的名望。
齐湣王自言自语:“不是我抵抗不了诱惑,是秦国太狡猾了。明明在称帝之前,进攻目标直指赵国,一发现有机可乘就调头算计齐国,一点定性都没有!”
这么说完,他自己都忍不住笑了。
好吧,他承认,就是他没忍住称帝的诱惑。
【再之后,就是攻赵,使赵伤筋动骨,元气大伤,几乎灭国。】
还没死的赵武灵王:“!!!”
不是,秦国怎么攻赵的,秦王对我们赵国干了什么!
你说清楚啊!
天幕你有本事夸秦国,你有本事把他们所有谋划全放出来啊!
……
秦昭襄王的眼球略微转了转,看向白起:“是你之功。”
白起比起高兴,面上更是纯然疑惑:“怎没有灭国?”
都打到几乎灭国了,怎么没有灭?
天幕依旧没说为什么没有灭了赵国。
秦昭襄王大致琢磨出来点东西了:“这是败家盘点。”
败家盘点,不点出来家业有多大,又怎么显出败家子的可恨。
在这种情况下,当然是偏向于说功绩。如果天幕出一个雄主盘点,或者出一个灭国盘点,可能才会详细提及吧。
“可惜了,若是天幕能说一说我那些老对手该有多好。”
“怎么不详细说一说赵武灵王怎么发展胡服骑射,赵国的军事又是如何从孱弱变得强盛,那支效仿北胡的轻骑兵,又是如何在赵武灵王‘赵欲国强,必灭中山’的呼声中,灭了中山国,俘虏了中山国国主,侵占了中山国的全部领土。”
“赵武灵王此人十分有魄力,当时可是一面和中山国开战,一面力压国内保守之声,坚决令将军、大夫、适嫡子、戍吏衣胡服、习骑射。”
“还有他那个儿子,谥号是……惠文王吧。手下有蔺相如、廉颇、平原君、赵奢,可谓人才济济,还和燕、韩、魏、齐联兵攻秦,逼迫我废除帝号,连王公、符逾这两块地都被迫吐出来了!也可以详细说说啊!”
“齐湣王敢称东帝,也绝不是废物。”
“楚怀王也可以说一说嘛。”
对手的强大,才能显出他有多厉害啊!
“还有魏昭王……”
诶?怎么寡人念的都是谥号?
秦昭襄王忽然醒觉:“我这些老对手居然都死光了吗?”
第68章 长公子政:不是说要治理数十年,给我留一个……
真是一件令人惋惜的事情啊。
秦昭襄王笑盈盈地执起案几上酒杯,仰头一饮而尽。
【两千年后的人称呼秦昭襄王为战国大魔王,因为……】
【楚怀王客死他乡因为他。】
【孟尝君鸡鸣狗盗因为他。】
【蔺相如完璧归赵因为他。】
【平原君利令智昏因为他。】
【信陵君窃符救赵是因为他。】
【战国四公子直接包圆了三个。】
这一回不再是画面,只是文字排列出来,十分直观。
孟尝君:“……”
鸡鸣狗盗他大概知道是什么事,但能不能多加“的门客”三个字啊。
平原君盯着“利令智昏”四个字,沉郁的思绪压在眉骨上。
到底发生了甚么?
难道,是我推了一把赵国?
信陵君脸上霎时露出古怪表情。
窃符救赵?什么符?该不会是……
魏安禧王隔着半开的窗,手肘压在窗棂上,支起下颔去看天幕。得知此事,惊疑地摸出藏在自己卧室内的兵符:“窃符……救赵?”
救完赵之后呢?信陵君有兵,该不会……
魏安禧王心中百般思绪回转,另一边,秦昭襄王一脸肉痛:“利令智昏和窃符救赵这两件事完全可以不用提。从字面上看,就能把内容猜得七七八八了。”
这两件事,还没发生呢!
园子里风大,范雎一手裹紧大裘,另一只手轻轻掩一下口鼻,以免吸入太多冷风,鼻腔发凉。
他瞥一眼其实也没有真的担心的主上,配合地说:“大王且安心,这利令智昏,既然是‘利’,平原君必然很难逃脱诱惑。”
还不知道是多久之后的事情呢,平原君就算想防备,他还能几年、十几年里,不谋取任何利益吗?
“而窃符救赵,重点在‘救赵’而非‘窃符’,只要秦依然在军事上将赵逼入绝境,信陵君就不得不想办法救赵。”
秦昭襄王收回眺望天幕的目光,放到范雎身上,脸上表情重新恢复淡然,甚至还微笑片刻:“倘若魏王现在便找借口杀了信陵君呢?”
105/117 首页 上一页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