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抬起头看天幕。
再快点啊。
你再快点。
不然,我可能看不到陛下一统六国啦。
【秦庄襄王开始兢兢业业扭转秦在六国虎狼之形。】
【其在元年灭东周国之后,并未断绝周的祭祀,还将“阳人”这块地赐给周君,让他来祭祀周先祖。】
【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恩威并施的策略。借此,秦国展现了自己作为大国的宽容与气度,配合“义兵”,无形削弱了诸国拼死一战的勇气。】
【而东周国的灭亡,也使秦国在法理上,完全取得了可以逐鹿天下的合法地位。】
汉朝之前,还没有“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说法。但各人稍微联系一下背景,就能悟出来,“鹿”是猎物,指代权力。
——东周国不是东周王朝,它是一个小诸侯国。但确实有周朝宗室血统。
【而灭东周国之后,秦国拔韩上党,定赵晋阳,刀锋直指魏国。】
【秦庄襄王有无数雄心壮志,奈何人寿不予,三年而终,托孤以秦相为首的诸重臣。随后,太子政继位。】
【继位初,信陵君合魏、韩、赵、燕、楚五国之兵,在河外打败了秦兵,一时威震天下。】
【秦国兵败也不恼,就抓住这点,使魏王猜忌信陵君,信陵君被换下来,而抗秦之合兵,因着稍后信陵君引退,亦随之瓦解。】
魏、韩、赵、燕、楚五国。
才刚高兴一会儿的国人:“……”
赵王被恶心坏了,连名带氏地怒骂:“一定是魏圉这个猪狗!这种时候了还忌惮信陵君?!竖子亡我赵国!恨也!!!”
——魏国,姬姓,魏氏。魏圉就是魏安禧王。
信陵君能抗秦啊,你换他下阵作甚!就算有猜忌,不能等秦国被削弱了,再清算他吗!
……
魏国。
信陵君一脸无奈。
他已经不是第一天被隐隐针对了。
他这个兄长,既要用他,却又防着他。能把大军交到他手上,却又能在战况偏好的时候,因为一些流言蜚语,阵前换将。
而且,他用脚都能想出来,兄长必定是觉得秦国被打退,就可以先把远方的强敌放下,着手收拾回威胁到王位的“近敌”。
至于秦国会不会卷土重来,卷土重来之后要怎么办……兄长可能有考虑到,也可能故意不去考虑,反正王位不能丢,能保一天是一天。
……
而王宫中的魏安禧王……嗯,他是一点也不尴尬。
“谁在吾这个位置,都不敢放任威震天下的兄弟继续领兵啊。”
魏安禧王理直气壮。
谁敢赌信陵君不会直接调转大军,杀他夺位?
是,世上有忠臣。但在一个人盖棺定论之前,谁敢肯定谁一定是忠臣?
——如果魏安禧王生在唐之后的朝代,恐怕此时此刻就知道用白居易的诗来表述自己心情。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但是,现在他还不能让信陵君因此对他,对魏国生出怨气。
魏安禧王取来生姜抹眼睛,又拿水清洗掉脸上用来提气色的粉,一副精神不太好的样子招摇去寻信陵君,很快,整个大梁都知晓,他们大王看过天幕后,心生悔意,在信陵君府前就已经不顾王者体统,握着信陵君的手痛哭流涕,言说自己不该听信谗言,不该怠慢功臣。
而据说信陵君也十分感动。
还据说,天气有些冷,大王来得匆忙,没有披裘,信陵君低着头将自己身上狐裘脱下来,替大王围上。大王也感动地抱了抱信陵君,兄弟二人似乎一笑泯恩仇了。
他们进了信陵君府,一同去看天幕。
魏安禧王走两步就要瞅瞅天幕:“接下来,便是那个……秦始皇?”
提到这事,就想到魏国最终会消亡,魏地成为秦地。自然难免伤感。
信陵君笑了一下:“破坏规矩容易,想要建立起新的却很难。这秦始皇却做到了。倒是当世人杰,鬼神莫及,”
魏安禧王轻轻“啧”一声:“寡人倒要看看他凭的是什么。”
【画面中,少年秦王跽坐王案之后。】
【殿下是诸臣向他俯首。】
【王权影子中,两双手握于其上。】
【分别是——】
【太后赵姬、秦相吕不韦。】
【与此同时,秦王与王位身后,虚虚浮现出一副舆图。】
【在上面,代表秦国地盘的黑色亮起。分别是:南方——巴郡、蜀郡、汉中、楚国都城郢城,这个地方被秦国攻下来后,楚国被迫迁都。】
本来还想嘲笑秦庄襄王死太早,致使孺子继位,王权旁落的楚王,此刻,哀嚎一声,痛心疾首:“能不能不要提楚国被迫迁都的事!”
赵国,赵王忽然高兴起来,乐不可支:“哈哈哈哈,楚国连都城都丢了。邯郸可没有丢,哈哈哈哈!”
【北方——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都是之前赵国的地盘。】
“哈哈——”
赵王一顿,像只脖子被卡住的鸡。
说秦国就秦国!为什么要放舆图,还要标出秦国现在的地盘原先是哪个国家!
有必要吗!呜呜呜呜呜……
【东方一直延伸到荥阳,是之前韩国的地盘。】
韩王:“……”
躺平了。不管了。
【随后——】
【秦王政元年,效齐桓公以管仲为仲父,拜吕不韦为仲父。】
【秦王政三年,秦军攻韩,取十三城。】
109/117 首页 上一页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