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想想这是在要求二十万大军两日内集结完毕,备好后勤物资。袁绍就没办法苛求太多,并且给予这个朝代的军队和大臣深切的同情。
好惨啊,这种状态出征,就是去送死。
……
朱瞻基作为朱祁镇的爹,已经从头麻到脚。
他仰头望天,不眨眼不说话,一副楞头呆脑样子。半晌之后,他抬起手,“啪——”地给了自己一巴掌:“朱瞻基!让你乱说话!”
好端端问什么可敢亲总六师,如果不问,不就没有这些屁事了?
朱瞻基看向臣子们,由于他英年早逝,这些臣子大部分都被那逆子继承过去。
他有些疲惫地叹气:“是朕对不起你们啊。”
“陛下……”臣子们皆是眼含热泪。
这怎么能怪陛下呢!谁能想到太子如此之荒谬,谁家统帅六师是这么个统帅法啊!
他们甚至有点心疼陛下。
这是上辈子造了多大孽,这辈子才有如此儿子,来毁大明江山。
……
三国时期。
刘禅脚步虚浮地从房里出来,接过小黄门手中那碗鹿血,熟练地一饮而尽,转头看到诸葛亮微笑着站在不远处,刘禅惊喜:“相父!你怎么来啦!”
诸葛亮万分疼惜:“陛下辛苦了。”
刘禅好似得到鼓励那般,挺胸:“我不辛苦!相父处理政务才辛苦!”
诸葛亮摸摸刘禅头发:“天幕快开始了,陛下可要和老臣一起……”
刘禅眼睛一亮:“要!!!”
便有小黄门搬来案几与软垫,让他们落座室外。
等到天幕播放至——
【而明朝军队因长期屯田,军器破旧,此次出征,朝廷匆匆忙忙从武库中调出军器分发于各部队,或许是因着此次有皇帝御驾亲征,便连库房中久存,平时舍不得给军队用的先进火器亦拿出来配给士卒。】
刘禅挠挠头:“平时收着不用,临到头再拿出来,这样是不是不好?”
诸葛亮颔首:“此人如此做,倒不如还用旧兵器。再不好士兵也用惯了,临时换武器,其害处不亚于临阵换帅。”
刘禅哼哼,突然得意:“我都懂的道理,这朱祁镇居然不懂,怪不得是败家榜第四名!”
诸葛亮含笑点头。也并不打算和陛下说,那朱祁镇未必不懂,他懂,却不在意,士兵是否会因武器不熟悉死多少人都与他无关,他只想满足自己御驾亲征的欲望。
……不过,火器是什么?画面里的鸟铳又有何用?那么小小一个黑棍,竟能让一个大国郑重其事取出来给军队?
诸葛亮起了疑心,郑重地观察起此物来。
【因火器是新式,士兵尚未熟悉其如何操作,便稀里糊涂揣着它开始行军。】
【二十万大军,若蚁群长连,北出居庸关,向大同前进,首尾难顾。】
【因着后勤不稳,不到十日,军中已绝粮。】
明洪武年间。
宋国公冯胜捏着拳头,牙齿格格咬响。
“二十万大军啊!”
无论哪个朝代,资本再雄厚,赔光二十万大军都是元气大伤。
何况,这是明朝!而他是明朝开国功臣!多少同袍死于开国战役中,才将大明建起,你朱祁镇就是这么挥霍的?
冯胜简直不敢想象,一下子缺了近二十万大军,大明国力会衰退到什么地步,周边那些豺狼虎豹又是怎样伺机对着大明咬下一大块肉。
【军队终于行至宣府,天公不作美,狂风暴雨劈面而至,兵卒又累又饿又冷,士气沉至谷底,军中多有抱怨之声。】
【尚书邝埜、王佐劝朱祁镇回军,且明言如此军队,人再多也无法取胜。然而他们却无法见到朱祁镇,只能见到宦官王振。】
【王振此人深受朱祁镇敬爱,被朱祁镇尊称为先生,此次朱祁镇想要御驾亲征,背后少不了王振的撺掇。】
【王振得知邝埜、王佐想要回军,大怒,将这两个尚书罚跪草中。】
【成国公朱勇等人若想要禀告事情也无法见到朱祁镇,只能与王振说,且需膝行面见。】
明,正统十四年。
成国公朱勇翕然抬头去看朱祁镇,双眼瞪大,嘴唇颤抖。
若说朱祁镇完全不知道他受如此羞辱,绝不可能,不过是觉得无所谓,放任自流罢了。
朱祁镇面色尴尬:“成国公,朕……”
却见朱勇倏然当庭落下泪来,要知道其昔日随明太宗朱棣北征蒙古,为明宣宗朱瞻基出境杀贼,大大小小战役令躯体疤痕遍布,也不曾有一次涕哭。
朱祁镇心生不妙。
朱勇已顾不上他心情,只是悲从中来,轰然大哭:“上位!臣想你啊!上位,你不在了,有人欺辱臣啊!”
——他口中上位是明太宗朱棣。
三朝老臣,却落得如此对待,殿中诸臣不免恻然,心亦有些许寒凉。
如此帝王,还值得他们效忠么?
【瓦剌首领也先得知明军主力前来,不知其是疲军,谨慎北撤,埋伏塞外,以待战机。】
【此时,饥劳的明军冒着风雨来到大同,不见瓦剌踪影,一下子怀疑起自己为何要受如此多苦楚,于精神上更是疲惫。王振仍要北进,炫耀军威,幸有大同太监郭敬向其密报时,详细描绘前些时候大同守军与瓦剌交锋,惨败,尸横遍野之景,王振心生惧意,这才决定回军。】
【为了避免受到瓦剌军追击,经过商议后,决定舍弃宣府那条路线,自紫荆关返回。得知要回程,三军皆喜。】
【此时,王振又撺掇朱祁镇将大军调向其家乡山西蔚州,欲衣锦还乡,向父老乡亲炫耀自己如今地位。】
正统年间的蔚州人看到这一幕纷纷呆住。
“你别过来啊!!!”
44/117 首页 上一页 42 43 44 45 46 4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