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声在山林中游荡。
“太宗陛下……”
他们好委屈。
“大唐不要唐人了。”
——积愤有时歌易水,孤忠无路哭昭陵。
太宗陛下听不到他们的哭声。
李世民只是在感觉到大舅子长孙无忌靠过来时,将手递给他。
“陛下!”
“辅机。”短短一息,又是两行血泪流出。“我好难过啊……”
大唐,怎么会变成这样呢?
长孙无忌慌里慌张为他拭去血泪,但自己也被李世民带得哭声不止。便连侍卫也在啜泣。
……
杜甫从衣襟上将脸抬起,泪水满面,头发也是湿漉漉,里面藏满酸咸。
他哽咽着对友人说:“早听闻太宗好哭,且能感染得其他人与他一同掩泪,传言诚不我欺。”
友人勉强一笑。
他好想问杜工部,你哭泣真的只是因太宗泣泪而感动,还是哭大唐?
……
天幕依旧在变换。
他们看到太宗陛下的愤怒,看到太宗陛下的哭泣,看到太宗陛下哭干眼泪,坐在台阶上,悲伤无力地说:“坐在大明宫里的,不是我。”
原来还是有人在乎他们的。
不在乎他们的,不是大唐,只是李隆基,只是李亨而已!
好像有火在燃烧,将一双又一双眼睛燃得闪闪发亮。
【大唐,究竟是什么?】
天幕似乎在发问。
——是汗马银鞍,是将军控弦鸣沙场,是士卒意气行万里。
河北大地,将士拾起丢弃的刀枪,跃马而战,面上犹凝泪痕。
——是游侠行幽险,踏山阴,杀人市集上,义气悬四海,是剑气在手,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河南大地,游侠儿张弓拔刀,马足踏过横波,水溅衣角。何去何从?北上,抗安史!
——是风雨如晦,贞臣家中彻夜不息的灯火。
名将郭子仪脸上露出笑容,他换下多日征战染红的血袍:“大唐啊……”
安史之乱持续了七年三个月才由盛转衰,现在才是第二年,如果他们能早日平定叛乱,一定不会如天幕所放的将来那样,千疮百孔吧!
——是武人掌上刃。
是贼将李怀忠领其部反叛安禄山。
是本已投降的哥舒翰率领亲信反叛安禄山。
是前后二百余伪官复叛降唐。
是安禄山所掳去吏、民、乐师者,数千人拼死归唐。
——是文人手中笔。
李白往腰上系剑。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他哂笑:“李白,可不是只会写诗啊。”
杜甫与友人相视一笑,异口同声:“吾要去军中。”
那个大唐回不来了?不!我们不信!
王维从洛阳中醒过来,倒掉取痢之药,在衣袖中贴身藏刀,与看守他的人说:“燕皇(安禄山)不是欲用吾?吾想见他一面。”
我要——
“草圣”张旭铺纸于桌,书写讨燕檄文,笔墨若剑器舞。
大唐——
“乐圣”李龟年奔赴战场,每战必击鼓,鼓点破阵。
回来!!!
——是元夜时,万人空巷,灯火不息的长安。
攻陷之地的百姓,拼死抵抗敌军。
尚未被攻陷的城池里,一个又一个百姓奔向战场。
大唐不要唐人,但唐人想要大唐。
第50章 李世民:“吾秦王也!”
【是否前往安史之乱时期。】
唐太宗李世民身前突兀出现这行金字,明明闭着眼睛,眼上还压着药包,但还是能清晰看到这行字。
其他人亦是看到。
李靖一把年纪,老胳膊老腿,瞬然推挤开其他人:“陛下!派臣去!”
尉迟敬德功夫最高,身体最壮,将身前人从掖下举起来,放到一边,挤上前去,迫不及待:“陛下!李药师他年纪大,该荣养天年了!让臣去吧!”
李靖:“滚!”
尉迟敬德咧嘴:“你都七十了,我才五十六,尊老是传统,不用谢。”
李靖:“比一场?”
尉迟敬德:“比就……”
一张焦炭脸伸到李世民跟前:“陛下!让俺老程去吧!他们都不稳重,会吓到百姓,俺稳重!”
李靖:“!”
尉迟敬德骂出声:“程义贞!你要脸不要!”
——程义贞就是程知节,义贞是字,有个曾用名程咬金。
除却武将,那些文臣有一个算一个也踊跃参与。
魏征虎视眈眈:“谁也别和我抢!我要过去上谏!”
写作上谏,读作大唐第一号喷子要喷死李隆基和李亨。
其他人还没反应,李世民突然激动:“好!玄成去!”
其他人:“……”
陛下,把你脸上幸灾乐祸的笑容收一收。
李世民反而大笑。
——逗大臣真好玩儿。
“行啦,主帅之事,你们都不许和朕争!”昔日天策上将格外嚣张地说:“安史之乱?朕平之轻而易举矣!”
仿若威凤陡然展开双翼,日月腾光。
尉迟敬德一倾身,行礼于地:“敬德愿为先锋!”
李靖面色平静,只有他自己才知道,那颗心脏跳得有多快。
72/117 首页 上一页 70 71 72 73 74 7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