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给秦皇汉武直播长寿秘诀(历史同人)——无字惊鸿

时间:2023-05-20 09:55:11  作者:无字惊鸿
  辰龙将不同豆腐一一取出,快手做了一桌豆腐宴。
  小孩子们看得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辰龙的厨房里什么调味料都有,做出来的东西简直色香味俱全。而且哪怕她只是单纯地加点盐加点糖,往上头放点葱花或者糖桂花的花瓣,看着也十分诱人。
  百姓们可不懂摆盘,哪里受得了这种诱惑。
  一时间,大家都对初九的美食频道万分期待起来。
  这还只是技术频道做的食物,美食频道该会展示什么样的珍馐佳肴啊!不知道和皇帝老爷吃的御膳比起来,哪个更好吃。
  辰龙最后又补充了一句:
  【嫩豆腐入口即化,非常适合牙口不好的老人孩子食用。这个东西吃起来不需要咀嚼,嫌麻烦就煮汤的时候丢进去,一点都不费事。】
  古代很多人三四十岁就因为身体原因掉光了牙齿,吃东西非常不方便。豆腐的发明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这也是为什么222第一轮技术分享就要上石磨的缘故。
  更何况,石磨还有更多的用途。
  【让我们回到石磨这边。】
  辰龙走到另一个不带引导槽的石磨边上,它旁边还有个石碾。石碾就是一个大磨盘上有个石头做的滚筒,可以在磨盘上滚动,将东西碾压。
  【石碾可以算是石磨的另一种形态,用它来祛除稻米麦子的外壳是个不错的选择。】
  较早的时期大家都是用舂米的笨办法,容易把米舂碎,也很费力气。石碾同样可以借助水利和畜力,显然方便很多。
  稻米倒在磨盘上,推动石碾进行碾压,几圈下来就有不少稻米脱壳了。
  【脱壳的米和麦可以用这种不带引流槽的石磨磨成粉,然后加水制作其他的吃食。】
  辰龙耐心地又把米麦分别磨了一小袋出来,都拿到厨房加水和面。
  其实这些在比较靠后的王朝都是百姓家家都会的技术了,但在靠前的朝代,却是闻所未闻。
  各种面食米食飞快地被制作出来,大家跟着见识到了面条米线包子饺子等,看得目不暇接。
  天幕中将这些美食的发明时间一一列举出来。
  没见过世面的始皇:……
  很多都是汉朝的时候发明的,比如面条、饺子、包子(当时叫馒头)等。
  他堂堂始皇什么都没吃过,刘彻那个家伙却全都见识过。
  始皇有点不爽,这个刘彻怎么这么好命呢?
  殊不知隔壁刘彻也没见过:
  “这个包子和饺子是大汉哪个时期的发明?应该不是如今这会儿吧?”
  臣下也表示自己没见过,应该是后世。
  天幕也不标清楚,就说是汉代,汉代那么多年呢,谁知道是哪一代皇帝在位的事情。
  不过不要紧,现在他也知道做法了。明天就吃这些,让厨子每样都做一点来尝尝。
 
 
第41章 技术:民生兴国2
  辰龙只是稍微展示了一下石磨的基础功能,可以磨浆可以磨粉,对于百姓来说已经足够了。
  剩下一些功能需要搭配更高级的石磨,而用法在高级石磨的教导视频里有说,不用它过多赘述。
  所以接下来,辰龙更换了展示目标。
  这次展示的是织布机。
  织布机是搭配纺纱机一起进行教学的,不然光织布效率提高了,纱线不够也是白搭。
  辰龙只是简单演示了一下纺纱织布的手法,接下来的时间都用来教授染布方法了。
  织布纺纱这些没什么好教的,跟着机器的用法走就行了。染布不同,无论是染布的方法、染料的制取,都需要大量教学。
  复杂的染布手法要等到下一次的技术频道节目,由那些染娘本人教授。辰龙只教了一些浅显的知识点,例如染完布可以加盐固色。
  很多朝代对百姓的衣料颜色有严格的要求,某些颜色百姓不能穿。甚至某些朝代要求更过分,百姓连鲜艳点的布料都不能上身。
  所以只能从花纹上下手了,爱美的男男女女们可以选择在自己的布料上多弄一些纹路出来。
  【有一种蜡染的方法,是用蜂蜡在布料上涂抹,然后拿去染色。浸泡在染料水中时,被蜂蜡覆盖的位置不会被染上颜色,等颜色染好再将蜂蜡祛除,就得到一个有花纹的布料。】
  辰龙从水里捞起一个布料,呈现给众人看。
  平民们不用画太复杂的图案,大部分人也画不来,但是一些简单的图形还是可以照葫芦画瓢的。
  辰龙自己勾画的是一些简单的蝙蝠、祥云轮廓,这些都是百姓们喜欢的吉祥图案。
  虽然说实际上没有神仙,但大家依然喜欢图吉利用这种好寓意的纹路。
  接着,辰龙又拿出另一块布:
  【用这种方法还可以染出带字的布,比如把自己的名字留在上面,或者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留在上面。
  后世人喜欢印一些诗词或有人生哲理的话,比如这样的。】
  辰龙放出了一些T恤衫的图片,上面什么样的话都能见得到。
  有古代的诗词歌赋,有近代的散文诗歌,有哲学家的名言,甚至还有印笑话和网络流行梗的。
  虽然现代的衣服不是用蜡染的工艺印上去的字,但辰龙本来展示的也是印字这个行为,给古人一点启发。
  刘邦就觉得自己受到了启发。
  “朕的大风歌,很适合印在衣服上,字不多,印起来方便。”
  现在又觉得字不多是优势了?之前提国歌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
  萧何当即表示:
  “衣服制出来后不必给微臣送一份了。”
  他不想穿这样的衣服,他不喜欢衣服上有字!
  刘邦立刻逮住他:
  “不行,萧何你必须穿!大家都得穿,穿着来上朝!”
  乃公好不容易写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怎么能不到处刷刷存在感?
  萧何试图挣扎:
  “可是上朝应该穿官服……”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