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星遥放下单反,想了个办法把他注意力拉回来:“以前家里有猪,我奶奶就是用这个来装猪屎的,所以我们叫这个器物有个字,带有‘屎’的意思。”
“但是到菜地摘菜她也是用这个,挖地瓜、芋头也是用这个来装;家里烧柴火,她也是用这个上山砍柴装下来。甚至在卖菜、去工地搅混水泥下班回来的路上,看见什么破纸片,破塑料瓶子,捡起来也是用这个装。”
黄夕阳更为感叹:“你奶奶还能干这么多活啊!”
祝星遥:“农村工业不发达,有活干才有钱,能怎么办?”
“快站好,还要换一个地方拍呢。”
黄夕阳还没完没了,站着拍照还滔滔不绝:“那你们是不是有很多地啊?”
“……”祝星遥无奈笑道,“你站好~”
黄夕阳也跟着笑起来,刚好被祝星遥连拍下好几张图片。而他差点手滑把单反摔了!
黄夕阳比他还要紧张,指着他恶狠狠道:“拿好啦!!!”
祝星遥拿起那条挂脖的绳子给他看:“挂着脖子呢。”他怎么可能这么粗心。
换拍摄地点时,祝星遥把单反还给他:“我去商场买点东西,等一下拍完我去看一下我爸妈。”
黄夕阳也下车:“那我也要买点东西吧……”
“你跟我一起回去啊?”
“你把我一个留在车里啊?”
这话怎么说的这么委屈。祝星遥:“我就去一会儿……”
“啊?”黄夕阳不理解,“为什么是一会儿,不应该留下来吃个饭什么的吗?”
祝星遥苦笑道:“确实会这样,但我想早点回去而已……”
“不用,我又没有开车,走吧。”黄夕阳拉着他下车,他确实是故意的,因为在黄夕阳眼里亲情可以有误会、有摩擦,但恨就没必要了。
祝星遥从开车进村子到停车,黄夕阳的头就一直往窗外看,倒不是外面的场景多稀奇,仅仅只是他好奇而已。
说宁静也不算,他们村子靠近公路,大货车穿过的声音时常能听到,甚至还有依稀听到火车的噪音。
开进村路,几乎每几百米就要拐一个大弯,路边全是枯黄的竹叶。
祝星遥淡道:“哈~这里开了一条路哎。”
黄夕阳特意坐在后座扒着窗户问:“这老奶奶用猪八戒的工具铲这些枯叶做什么?”
“烧饭、烧水,或者就是想集中在一堆,然后……那个这么说来着……”祝星遥仔细想了想如何组织语言表达想说,“就是点着……总之我很不喜欢,以前走路上下学走着天路都快熏死了。”
“哦。”黄夕阳,“菜田下为什么要在竹竿上绑一个塑料袋?”
“那不是全是竹竿,也有比较粗壮一点的树枝。你可以把他理解为稻草人。”
“啊~”这一声带有一些失望的语气。
“啊什么?”祝星遥,“你爷爷奶奶不是农村的吗?”
黄夕阳嘻嘻道:“我就是回去吃个饭,从来不在村路走……人都不认识。”
“饭桶……”
黄夕阳也不是反驳,接着开启他的好奇之路。祝星遥在前喃喃道:“科技快速发展,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眼光不好,无法在风口浪尖上赚钱,想着搞情怀这一套了。打着消遣娱乐的话敷衍大众。”
或者害怕他误会,他补充道:“部分。”
“你这话我爷爷说过。”黄夕阳,“当然我明白你想说什么,毕竟我很生活在一个时代,我爷爷说的原话在你听来也会有点古板。”
话到此。顷刻,黄夕阳才开口问:“这里还有饭店啊,还挺大的。”
其实就是地方看起来比较大,因为停车就在饭店门口,门口地面也不是水泥路而是沙石填平的。
但是……黄夕阳看见饭店对面比人还高的杂草树丛间有几个坟头,刚开始他还不知道那是什么,直到看见上用砖块压着黄纸,前面有熄灭但是没有烧完的蜡烛。
黄夕阳家里也是做生意的,所以很不理解饭店老板为什么要把店开在这里:“这?”
“老板就是这村里的人……他以前是在村外开早餐店的,所以有一定的顾客量,附近也有五六个村,所以根本不需要担心没有生意的问题。以至于坟头……我可以告诉你,以前我上初中的时候,对面开过练车场,后来没有开下去是因为地方太小了。你想的,我给不了你答案,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其实饭店旁边也有坟头,这些坟头每年都有人也就是附近村民祭拜。”
祝星遥接着说:“我十八九岁的时候,也问过我妈这样的问题,她告诉我……嗯,以前……是从前了,这一块是鬼子打靶场。”
“啊?”黄夕阳明明知道他在说什么,但依旧是迷迷糊糊的,就像当初祝星遥听妈妈告诉他时一个反应。
“就是这个意思。刚才我们从城市开车过来这边,不是要过桥嘛,那个时候哪有桥,是坐船渡河。我小学那会,就是坐摩托车到那边码头坐船出去玩的,不过那个时候已经有桥了,坐公交就不需要坐船。我妈就告诉我,我的太爷爷的弟弟就是在那个时代,做那边码头的船死了,然后……就这样丢在了一边,后来也没有迁坟,连拜也没有机会。”
“丢在一边?”
“不难理解吧,”祝星遥淡淡一笑,“放在现在确实有点……嗯……怎么说呢,就是……那个时候,哪有人管啊,大家都一样。”
32/106 首页 上一页 30 31 32 33 34 3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