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雾云山里[种田文]——三分钟热度的退堂鼓选手

时间:2023-05-27 11:53:53  作者:三分钟热度的退堂鼓选手
  “你高兴那就……”
  “嘬~”
  “没白带……”
  林长风呆住,半晌左手捂脸,站在原地傻笑。
  山洞里头,李豆子摸摸胸口,长舒一口气,又拍拍泛热的脸颊,暗怪自己没出息,不就亲了一口脸嘛,跑什么跑?
 
第 34 章
  袭吻给李豆子带来的羞涩并没有持续多久,这方面他很看得开,按照林长风的说法他俩现在是在谈对象、是小情侣关系,那小情侣亲亲抱抱是很正常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李豆子觉得林长风太靠不住了,他认为既然已经在一起,那亲密一下也没关系。
  偏林长风不,非说他未成年,一说起这个话题就这也不行那也不好,简直烦死个人。
  明明那天被亲一下后来傻笑了好几天,但是让他主动一下就跟黄花大姑娘似的,扭扭捏捏、借口一大堆。
  李豆子有时候都怀疑当初到底是不是林长风先喜欢自己,怎么现在还反过来了?
  摘下最后一根成熟的黄瓜,李豆子叹气 :凡事还是得靠自己啊 。
  背篓里的黄瓜装满了,李豆子惆怅终止,扬声喊林长风:“你好了没?我把成熟的黄瓜都摘下来了,可以出发啦。”
  “好了好了,马上,你把烘干的竹荪放哪儿了?”
  “已经放在背篓里装好了,就在多宝架子旁边。”
  今天是五月初十,他俩要下山去蒲河镇。
  这个时空五月初五没有端午节,但是在初十有个水神节,这一天百姓们要沐浴熏艾,齐聚河岸祭祀水神,祈祷水神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祭祀仪式结束后,法缘寺的师傅会在蒲河码头宣讲佛法,届时全镇百姓都在。
  李豆子小算盘打得哗啦哗啦响,今日人多热闹,刚好可以卖货。
  两人赶到蒲河码头时,祭祀的高台已经搭好,周围熙熙攘攘,人声鼎沸,越靠近祭台越是拥挤。
  人山人海的,林长风怕发生踩踏事件,拉着李豆子在人群后方挑了个不太拥挤的位置观看仪式。
  李豆子个儿矮,在这块儿站着只能看见前方无尽的后脑勺。林长风四处搜索,最后在河边找了个大石墩子,给他放在脚下垫着看,等他俩准备好,祭祀仪式也快开始了。
  县令大人要主持九池县的祭祀,蒲河镇的主祭便由县丞大人担任。
  待高台上的牺牲粢盛准备好后,主祭便一步一步登上高台,待主祭在案台前方站定之后,沉闷的鼓点“咚咚咚”响起三声,主祭双手伸开往下一压,示意安静,喧闹的人群瞬间鸦雀无声。
  主祭左右有一男一女两位童子,左边男童高举净盆,里头是掺着艾草的泉水,寓意去病辟邪;右边女童手持青色稻穗,祈求穰穰满家。
  仪式正式开始,主祭朗声宣读祭文,童子左右侍立,等祭文宣读完毕后,需上香三炷,告天祭地敬水神。
  敬告天地之后,已经宣读完毕的祭文需要奉送给水神。
  主祭大人将点燃的祭文放入净盆,然后将艾草泉水泼洒入蒲河,以此敬献神明。
  这之后,有大傩携童子登台,女童子献上青穗,由主祭经手接过,将其献给大傩,大傩接手后,主祭便与二位童子相继退下。
  接下来便是祭祀的最后一个环节——驱邪纳福、祈求丰收。
  一般来说这种用来驱邪纳福、祈求丰收的傩舞祭祀多放在过年期间或者春耕之前,但是这里的却放在夏季。
  不能说很奇怪,但确实有点不合时宜,毕竟现在这个时节不上不下的,一年都过了小半了,稻子也即将成熟了,一切都成定局,现在祈求也管不了什么用了。
  见林长风疑惑,李豆子小声解释:“因为这个时候梅雨季节刚刚过去,马上进入盛夏了,咱们这里盛夏多狂风暴雨,祭祀是为了祈求河神大人不要发怒,降下大水淹没了农田庄稼。”
  这样一说,林长风就懂了,按后世说法就是马上台风季要带来强降雨,这场祭祀是为了祈求不要引发洪水等天灾。
  高台之上,大傩头戴柳木面具,身披玄衣,左手执五彩纸伞,右手执青色稻穗,领十二伞孩儿随鼓声上下抖动、跳跃,台下众人随着鼓点齐声应和“嗬!”(注)。
  傩舞动作简单古朴,颇具原始美感,配合百姓的齐声呼应,更显气势恢宏,林长风头一次参与这这样的活动,沉浸其中,还是很受震撼的。
  粗犷有力的傩舞环节结束后,台上响起一阵激昂急促的鼓声,鼓点停歇后,整场祭祀活动也随之宣告终结。
  接下来便有法缘寺僧侣上台讲法,这个可听可不听,端看各人选择。
  李豆子本身被挂算所累,对这些神佛道法之说尊敬但不轻信。
  而林长风作为传统华夏人,一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事临时抱佛脚,非必要绝对不迷信,必要时连路过的鸟都能拜一拜。
  总之两人在这方面的观点出奇一致,一言以蔽之就是好的都有道理,坏的都不作数。
  故而,两人在进入码头的大道旁边找了个阴地方快活地做起了小生意。
  趁着水神节做买卖的人不少,林长风和李豆子两人因为观礼的时候位置靠后,方便出入,这会儿他俩找的位置是最好的。
  黄瓜在背篓里面码放的整整齐齐,青翠碧绿的在这入夏时节看着十分开胃。不过这东西见过的人不多,众人心里没底儿,一时半会儿竟无人问津。反倒是十分昂贵的竹荪出乎意料地紧俏。
  “你们这个竹荪怎么卖。”
  “三十文一两,这最后一点儿了,您看要不都拿了?”有人询价,李豆子赶紧招呼。
  这种时候林长风是靠不住的,他老人家因为不会砍价,被李豆子赶到一边看着东西别让人顺走了,顺便收钱。
  “你这也太贵了,二十文一两,我就买了。”
  “婶子,哪有这样还价的。这可是前两天刚采的竹荪趁着新鲜生火烘干的,就不说多费事费柴火,主要是这个十五斤鲜竹荪才能得一斤干的,二十文真不行。”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