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我把过气综艺做成了扶贫专线(近代现代)——兰拓

时间:2023-05-29 09:08:11  作者:兰拓
  便以后长期借用场地,居然拨款帮助侯寨村,把村委前面那块地做了路面硬化。
  文化局也紧跟着出手了——光有一块空地,显得不够体面呀,像他们文化系统,有时候办个晚会什么的,没有主舞台怎么行?
  于是,侯寨村村委前面,又多了一个“乡村大舞台”!
  旅游局一看也急了,乡村旅游这可是他们部门的主场啊,你们一个个的居然在我们部门主场上蹿下跳,是不是太不讲武德了?
  不行!他们旅游局也必须拥有姓名!
  于是,很快,侯寨村正式作为全县“新晋网红旅游景点”,被县旅游局紧急纳入了全县乡村旅游推荐线路名录。
  别小看这份名录。
  这几年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旅游业,县旅游局每年在推广上都是很舍得花钱的。就拿这份推荐名录来说,每年旅游局都会一口气印它几十万份!
  县内所有的景区入口、各大酒店民宿农家乐,还有客运站、高铁站等等,全部都陈列上!确保游客人手一册,翻翻手册就能找到任何想去的景点。
  所以说,进了旅游局的推荐景点名录,就等于是有官方背书的“本地知名景点”了。别说租借场地赚场地费,就是哪天围墙一圈,直接收门票,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在卫昇的启发下,村委决定还是暂时不要收什么门票了。
  他们侯寨村既没有什么名山大川,也没有什么名人故居,就这么一条河,几座毛竹山,哪来的脸收人家门票?
  还是卫昇说得对,人家杭州西湖那么有名的景区都不收门票,每年光是靠游客消费都能赚得盆满钵满的,何必目光短浅,为了收那三瓜两枣的门票钱,把游客拦在外头呢?
  侯天保坚信“有舍才有得”!
  于是,在他担任村长的往后许多年里,哪怕来侯寨村旅游的游客多得需要限号预约,整个侯寨村也没有变成那种需要买门票才能进去的旅游景区。
  可是,神奇的是,越是不要门票,来侯寨村旅游的人反而越来越多!
  渐渐的,村里的年轻人攒下一笔钱,翻新了自家的老宅,做起了民宿和农家乐,手艺好的,干脆在家里开了个土菜馆!
  赶上旅游旺季的时候,土菜馆一顿饭就要翻好几次台,据说一个月的净利润就有十来万!
  老人们也不闲着,搬个小板凳,在自家门口摆摊,卖点土特产、饮料、冰棍、烧饼什么的,旺季的时候,这么一个小小的摊子,一个月也能赚个一两万块钱。
  至于像侯朋飞这样,一开始就在村里搞特色产业的,现在更是成了远近闻名的“乡镇企业家”!
  《我陪兄弟回老家》这档综艺拍完最后一期后,蹭到节目组的直播红利,侯朋飞的竹木加工厂自媒体账号,也慢慢积攒了几十万粉丝,某宝店铺在同类产品中的销量也在稳步上升。
  现在,就算没有卫昇帮他们直播带货,单凭他们自己的粉丝量,还有给其他家装卖场供货,原先的加工厂产量都快跟不上了。
  更别提侯寨村升级成为“本地知名旅游景点”之后,大量游客涌入,也带动了竹编工艺品的销售。现在村里好多开店的人家都在他这里进货……
  要是换成半年前,打死侯朋飞都不敢随便扩大生产,他也是赔本赔怕了。
  可现在,看着堆积成山的订单,侯朋飞大腿一拍,拿出一笔资金,在隔壁另一个盛产毛竹的村子,租下来一块空地,开起了分厂。
  这可把隔壁村给激动坏了!
  万万没想到,侯寨村发达了之后,他们村也能跟着沾光!
  自从侯朋飞的竹木加工厂开到了他们村,村里漫山遍野卖不出去的毛竹,彻底不愁销路了!
  村里家家户户都有毛竹
  林,每年光是靠卖毛竹,就能给家里增加一两万元的收入。
  再加上厂里还在村里招工,上山砍毛竹的、做竹篾粗加工的、做竹编的……他们村好多在外面打工的年轻人,现在都回村上班了。
  村办加工厂的工资虽然比城里的工厂少点,但村里消费低啊,吃住都在家里,又没什么娱乐活动,几乎不花钱,一年下来,攒的钱比出门打工还多呢。
  谁也没想到,一个差点凉凉的综艺节目,居然能给他们这些偏远贫困的小山村,带来如此巨大的变化!
  呆瓜们还在吃瓜,聪明人已经积极行动起来了。
  一时间,J省电视台几位台领导的电话,以及《我陪兄弟回老家》节目组制片人和导演的电话,简直成了扶贫专线!
  省内那些刚刚脱贫没两年,又或者脱贫之后,因为种种原因又返贫的乡镇村,通过各种关系,辗转联系到J省电视台,希望能报名参加电视台的扶贫真人秀节目。
  “什么扶贫真人秀?我们没有这档节目啊。”台领导被问得一头雾水。
  直到托关系找来的人,提到了卫昇这个名字,台领导才哭笑不得地反应过来。
  其实就算他们不找过来,台里本来也打算筹备第二季的。
  没办法,这节目虽然被同行们吐槽不够新潮,满屏都充斥着扑面而来的土气,但是真赚钱啊!!!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明明这几年受到大环境影响,电视台的广告业务一路下滑,可自从《兄弟》这档自制综艺被卫昇“救活了”之后,简直成了台里最吸金的综艺之一!
  国内调味品行业龙头企业“李记”就不必说了,先后追加了六百多万,成了本季唯一的冠名商,更是借着“平价散装酱油醋”事件,狠狠营销了一把爱国情怀!
  虽然销量不知道有没有上去,但李记的股价却一路飙升,光是市值暴涨这一块就赢麻了好吗?
  简直是花了六百万,做出了六个亿的宣传效果!
  台领导已经私下聊过这个问题了,第一季属实是意外,没想到这档前期差点埋掉的综艺,集体大换血之后,居然成了四季度全国省级电视台自制综艺里的一匹黑马!
  一想到这么火爆的综艺,每期都能上几个不花钱的热搜,冠名费居然只收了六百万?简直亏大发了!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