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快穿】可他是钓系美人耶(穿越重生)——童哇粟O_o

时间:2023-08-22 10:47:49  作者:童哇粟O_o
  让天下人都相信,皇帝来管理人间就是上天的旨意,其他人不能反抗,否则就是违背天意。
  与此同时“君权神授”的说法也有弊端,那就是如果出现什么无法用古代科学解释的天象或者是异象。
  身为皇帝,上天在人间的指定管理人,就必须要站出来承担责任。
  在宋司鸾记忆中,不同世界的不少皇帝都下过“罪己诏”来自我悔过,替异象背锅。
  如果发生了地震,那就是上天不满意皇帝。如果发生了雪灾,那也是上天不满意皇帝。如果发洪水淹没了村庄和百姓,那更是上天不满意皇帝。
  可这些事情其实和皇帝没有什么关系,完全就是天灾的缘故。
  当然“罪己诏”并不单单只是为了让皇帝背锅,它其实也有政治意义。
  如果国家发生灾难,皇帝主动承认错误的话,百姓和臣子以及读书人们,就会认为皇帝是仁君,有利于国家稳定。
  另外就是震慑官员,下“罪己诏”证明皇帝都重视起来这件事了,下面的官员更要警惕,不能敷衍了事。
  说到底“罪己诏”起到了收拢人心和震慑的作用,可这就是一个坑啊。
  傅西辞揉着额头道:“自从我继位以来,暴君的名号就按在了我头上。”
  “他们想要趁此机会树立我仁君的形象,且南方官员的隐瞒不报,酿成大错,证明了下面办事不利。”
  “为了防止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他们想让我用罪己诏进行震慑。”
  如果这次天灾只是偶然,其实这“罪己诏”也不是不能写。
  可恢复记忆的宋司鸾知道,这样的天灾只是开始,如果妥协承认了这么一次,认为这些灾难是皇帝造成的,那么接下来一系列的天灾都会把锅扣在傅西辞头上。
  到时候暴君的名号非但甩不掉,还会愈演愈烈。
  宋司鸾看着奏折上声泪俱下的哭诉和劝告,只觉得对方脑筋有问题。
  上面居然明目张胆的表示,如果傅西辞不下罪己诏的话,就是不把天底下的百姓放在眼里。
  这件事情如果传出去,又会受到那些读书人的指责,陛下的名声会更加摇摇欲坠……
  这已经算得上是明目张胆的威胁,宋司鸾仔细的看了看奏折上的名字,记住了这个人,彰求贺。
  这人是世家出身,掌握了笔杆子,在文人之中颇有名气。
  当初也就是以这人为首,装作刚正不阿的形象,指责当今陛下不顾伦理,满手鲜血,杀虐过重。
  也是这人挑拨离间,让头铁的名师下场,指责陛下推广农作物是儿戏,是不顾农人死活,只为一己之私。
  当时彰求贺风头正盛,动他就等于变相承认了对方说的都是真的。
  况且那时候傅西辞就是把对方当做跳梁小丑,不过是嘴皮子上叭叭了几句,造不成什么实质性的伤害。
  所以傅西辞根本没将对方放在眼里,倒也不是傅西辞自大的缘故。
  而是等农作物成熟,那些谣言不攻自破,名士们也会身败名裂。
  而且这个人嚷嚷的越大声,越是闹的人尽皆知,反而帮助宣传了新的农作物。
  宋司鸾入住皇宫之后便和傅西辞形影不离,两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腻在一起。
  睡觉的时候自然也在同一张床上,外面的有关“傅西辞不配当皇”的流言蜚语已经满天飞,皇帝陛下却依旧没什么行动。
  皇宫里的总管太监都认为宋司鸾该不会真的是个蓝颜祸水吧?
  自从他来了以后,陛下脸上的笑容是越来越多,上朝的时间也是越来越短,再也没有大半夜批改过奏折。
  虽然效率也没有降低,其他政事也安排得井井有条。可一旦有关“罪己诏”的时候,陛下就没松过口,一拖再拖。
  现在宫外说什么的都有,有的说南边的地震和北方的土地都是因为当今陛下这皇位来路不正,上天降下的惩罚。
  也有人说上天只是想要看到陛下的认错态度,可是陛下无论如何都不肯为了天下百姓承认自己有错。
  陛下不把天下苍生放在眼里,只是个自私自利的暴君。
  更有人说上天想让圣至亲王当皇帝,因为圣至亲王性格格温和,平日里从来不参加朝政,但的确为了民众着想。
  最离谱的说法是,傅西辞微服私访邂逅了南边的一位女子,然后与之欢好后又无情的抛弃了人家。
  结果那位南方的女子居然是南方部落的巫,是她在祖咒南北方发生灾祸,想要引起陛下的注意,报复陛下对自己的所作所为。
  最后一种说法是皇帝陛下有身边有位厉害的国师,对方算到接下来还会发生灾祸,所以陛下还不能下罪己诏。
  宋青越在宋王府听到这些传闻之后,忍不住就笑出了声音。
  身边的丫鬟好奇道:“小姐外面污蔑陛下的话到处都是,你为什么会对着这些话发笑呢?”
  宋青越笑道:“这主意一定是我兄长出的。”
  丫鬟道:“真奇怪,为什么对付陛下的只有这些流言蜚语呢?”
  “我记得这些人上次就要败坏我们家公子的名声,这一次还要败坏陛下的名声。”
  “他们如果想造反,为什么不揭竿而起,在这里耍嘴皮子算什么本事?”
  这个问题宋青越也想知道,只可惜百思不得其解。
  “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兵权,也只能过过嘴瘾,说到底不过是群乌合之众。”
  事实上,并非如此。圣至亲王这么做的主要原因,是想让宋司鸾和傅西辞对小世界的人类死心。
  同时也是想让这个世界的百姓们不信任傅西辞和宋司鸾,从而达到拖后腿,背刺宋司鸾的目的。
  就像这两个人当初为了创世界的民众,为了那些被困在游戏里的罪犯,不停的穿越时间寻找觉醒力量。
  只可惜宋司鸾和傅西辞根本救不了这个小世界,这个小世界终将被毁灭。
  就如同他们无法反抗创世者,救不了创世界一样,都是在做无用功。
  宋司鸾恢复记忆之后比较喜欢和傅西辞呆在一块,傅西辞也不赶人,反而乐在其中。
  两人可不是什么都没干,傅西辞在处理政务的时候,宋司鸾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
  圣至亲王这一手无论进退都不亏,只不过宋司鸾并不打算走对方设置好的道路。
  流言蜚语越来越多,越来越离谱,一听就知道是有人瞎编的,通过了轰轰烈烈的传播之后,最初的留言到底是什么样子,反倒是不记得了。
  甚至戏班子,茶馆里的说书人,杂耍等职业专门安排了人解说最近的传言。
  当然为了避讳,还特地将名字朝代给更改了一番。
  被更改后的故事比最原本的流言蜚语流传的还要广,以至于再有人提起是皇帝陛下导致灾难发生的时候,其他百姓会惊呼。
  “什么陛下,那是天上的天帝和地下的巫女的故事,是天帝背叛了巫,才导致巫发怒。”
  “我怎么听说是北方蛇仙和南方狐仙的故事?”
  “我听说北边地出了问题是因为有人挖出了宝贝,结果破坏了风水!”
  彰求贺气的在府邸里砸东西:“胡说八道!简直胡说八道!是谁编出这么狗屁不通的玩意儿来糊弄大家?”
  “这么离谱的事情居然也信,到底有没有脑子!”
  “鬼神之说,简直无稽之谈,这分明是皇帝……”
  彰求贺的声音了戛然而止,忽然想起自己让陛下下“罪己诏”也是种鬼神之说。
  其实流言蜚语的确是宋司鸾放出来的,把水搅浑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如果被侮辱后直接自证,反而正中圣至亲王的心思。
 
 
第46章 不是故意的你信吗
  又是一日早朝,彰求贺起身上奏:“臣发现最近民间流言四起,有人妖言惑众。”
  “长此以往,只怕人心惶惶,恐生大祸。”
  “臣心急如焚,发现这些流言蜚语竟是从一座名叫新闻社的书庄流传出来。”
  “既然是读书人,那就应该明事理,却公然宣传这等子虚乌有的事,实在是不务正业。”
  “经臣调查发现,这个新闻社背后之人正是宋掌书,在下倒是要问问宋掌书,做这些事情到底是何居心?”
  宋司鸾同在朝堂上,不过他的位置比较靠近皇帝,与内侍不同的是宋司鸾坐在屏风后面。
  彰求贺低着头,等宋司鸾接招。
  可宋司鸾根本没说话,倒是陛下开口道:“都有什么流言蜚语?”
  彰求贺只好将坊间传闻复述一遍,也就是把那些编造出来的“鬼神故事”在大臣们面前讲了出来。
  有几个大臣听故事的时候,神色有些不自然,不停的偷瞄彰求贺。
  圣至亲王没在朝堂上,他仅剩的党羽们藏得极深,装作中立的模样出来赞同。
  “的确荒谬,可我们的百姓目不识丁,平日里也没有什么消遣,听听这些神话故事总比去赌博强,就是怕有人会把故事当真啊。”
  这……明显是话里有话,前面说百姓缺少娱乐,听听故事无可厚非。
  后半句却忽然转折,很容易让人想到正因为百姓们无聊,所以才会更容易当真,更容易相信。
  暗示老百姓们会被这些神话故事洗脑,酿成大错。
  “依我看也就是这故事比较新鲜,等一阵过去之后也就没了,影响不到什么。”
  “唯一影响的可能就是乱信鬼神,尤其是南部巫已成气候,恐怕会为其提供信徒,莫非宋掌书真的是巫的信徒?”
  这位大人口口声声说“不影响”什么,后面又指出唯一有影响的地方就是南部叛乱,将与南部判贼勾结的帽子扣在了宋司鸾身上。
  “彰求贺大人思虑过重,本是小事不必闹到朝堂,宋掌书是尽快给个解释比较好,这样的小事解释起来也就是几句话的事。”
  最后这人的心思更为歹毒,看起来是在指责彰求贺,实际上确实故意把宋司鸾放在火上烤。
  真正的逻辑应该是,如果嫌弃彰求贺小题大做,应该指责的彰求贺就是本人,而不是让宋司鸾为彰求贺解决问题。
  当然也有支持傅西辞的臣子发声:“既然知道是小事了,还抓着不放做什么?”
  “原本那些流言蜚语有关于陛下的时候,可没有见你们站出来指责。”
  “现在换上了莫须有的神仙,倒是一个个的跳出来了,所以你们根本就不在乎陛下,只在乎杜撰出来的几个神?”
  双方人马就这么吵了起来,圣至亲王那里的人也知道,光凭这么点儿莫须有的罪名根本不能把宋掌书拉下马。
  但是这次宋司鸾动了他们的蛋糕,手伸得实在太长,引起了他们这些人的警惕。
  彰求贺是世家子,除此之外,他们家还掌握着造纸术。
  总的来说,圣至亲王当初拉拢这群人的时候,是提前计划好的。
  古代的小世界里话语权最高的就是这些文人、名士、世家子和大儒们。
  那些名士不好操控,圣至亲王最终选择了世家大儒。
  世家们也乐意接这个橄榄枝,毕竟有时候世家大族比王朝存在时间还要久,他们很乐意搏一个从龙之功。
  再加上傅西辞太能干,世家发展到一定程度是影响社会进度和统治的存在。
  只要是个皇帝都会将世家作为眼中钉,肉中刺。所以世家同圣至亲王合作,而不支持傅西辞,就是因为他们知道傅西辞有本事消灭世家。
  哪怕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也不可能去支持傅西辞。
  甚至有一句俗语叫做“流水的皇帝,铁打的世家”,单这句就足够证明这种百年家族的底蕴以及他们的凝聚力。
  毕竟血缘关系是比任何关系都要靠谱的一种凝结方式,更别说世家加大儒,效果翻倍。
  有些大儒以微末之身创立者学说,然后来往传播学术思想得到拥护。
  有的则是世家培养出的大儒,或者世家子弟派人去大儒处学习,成为对方的弟子,将对方的学术垄断。
  渐渐的知识也会变成一种特权,接着就形成了如今傅西辞统治下世家大儒的局面。
  那些大儒们都想推崇自己的学说成为国学,傅西辞之所以不接受,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毕竟本就是世家,再用世家庄学说当国学,那么整个朝廷是傅西辞的还是该世家的?
  现如今以彰求贺为首的世家把控着造纸术,除此以外还垄断了知识。
  哪怕有科举也没办法,在教育资源不平等的情况下,寒门子弟很难通过科技这条路走上仕途。
  即便杀出重围千辛万苦终于登进士,他就会发现整个朝廷和自己想的不一样,那些世家们早早因为蒙荫进入仕途,如鱼得水。
  或者是因为家族垄断知识,水平比寒门高出一大截。
  更要命的是世家往往会形成学阀,也就是用不同的学说、不同的学识还形成一种学术势力。
  朝堂上的争端多种多样,有文武之争,文臣和武臣之间的冲突。
  也有党派之争,是指两个不同的党派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争夺不休。
  还有一种争端,那就是思想之争。因为信奉着不同的学说,比如改革还是保守,比如学的是法家还是儒家?都会因此而报团。
  为了不让寒门子弟真正的进入自己这个阶级,世家门掌控制造纸、书店和学堂等。
  其实他们也不用特意的去做什么,只要默默的将教育成本上升,垄断所学内容,比如在书上做手脚,不添加标点符号等等,就能将寒门子弟玩得团团转。
  宋司鸾在解决“罪己诏”这件事情的时候,别想着要将阶级固化,知识垄断和科举形同虚设的局面动上一动。
  要知道傅西辞很早之前就已经拿到了造纸术的革新,很快就能把纸的价格降下来。
  甚至还从穿越者那里学会了活字印刷,以及一系列新的思想概念。
  之所以按下不动,一是因为还差个契机,如今“罪己诏”就是这个契机。
  二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要找到的这个人必须学识不属于任何一个世家,同时还不能与这个世界的任何一个人有过多牵扯。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