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找到少爷,让少爷给我传的话。”赵姨夫也阴沉着脸,“他一个大男人,心眼这样小,竟然还跑去少爷那边告状了,以后不是个有大出息的。”
“听说他在书院里读书,每天又开面馆又弄香肠的,也读不好书,以后能有什么出息?”赵二姨对着门口呸了一口。
一个被窝睡不出两种人,他们两个一起骂了程烨然半晚上,从他到他夫郎又到他死去的父母,通通被骂成了畜生。
但是他们也就只敢在背后偷偷骂人,却不敢再去程烨然家找麻烦了。
不过程烨然根本没注意到隔壁的动静,这两天他在熬夜看书。
虽然知道自己能过,但是临到考试了还是有些紧张,毕竟这是决定他去留的问题,如果连一个书院都留不下来,其他的就更不要想了。
沈云棠也知道他要考试,跟家庭成员们说:“都小点声,不要打扰到他学习。”
他早饭晚饭都用了心思,让程烨然吃的更可口一些,晚上还要起来做一顿夜宵。
土根来到他们家之后,虽然一直打地铺,可是他却感觉比在家的时候好多了。
吃饭的时候顿顿都有肉吃,还吃米饭,或者去面馆吃面条,他的任务是在家洗猪肠,还会帮忙烧火,暂时就只有这两个工作。
沈云棠说他年纪小,不要太劳累了,可是在家的时候爹娘总说他已经这么大了,家里的所有事情都要做,要是哪一点做不好,爹娘就要骂他白眼狼,白生了他养了他,他竟然还不知道感恩。
可是在这边,沈云棠阿叔不仅没骂过他,还经常关心他,问他在地上睡会不会冷,还给他拿来了几个椅子,让他把椅子拼在一起,暂时先睡在椅子上,等到搬了家之后给他买张床。
而且沈云棠阿叔还给他扯了布准备做个被子,还问了他鞋子尺码,说他要给元宝他们做鞋子,顺便也给他一起做了。
阿叔做饭也好吃,还温柔漂亮,做事也干净利落,这简直是土根梦想中的阿娘。
他从心底里就非常喜欢沈云棠,沈云棠让他做什么他绝不偷懒,而且每天还早起把院子打扫了、牲口喂了,能替沈云棠分担的,就多分担。
沈云棠多了个帮手,做起香肠也快了不少,给周围的街坊做完那一批订单之后,就拿去店里做试吃推广。
他将香肠切成片,放在小盘子里,让土根端着盘子站在门口给来往的客人品尝。
他还在门口多摆了张桌子,桌子上放了个大木盘,盘子里面放了一摞香肠,方便食客挑选购买。
那些路过的原本不想吃面,看到有免费的东西,听说还是肉做的,跑过来凑热闹,想着不吃白不吃,多少尝个一两片。
尝之前他们问了香肠的价格,听到土根说十五文一根,价格不贵,能接受,就是不知道味道如何了。
味道不好吃,价格再怎么划算,买来都是吃亏的。
但是他们尝过之后都改变了想法,有的直接买了让沈云棠帮忙切片,在店里吃,还问沈云棠有没有酒,他们边喝边吃,有的就是直接买了包好了带走。
围观的人多了,这的人都喜欢随大流,看别人买自己也要买,没一会一盘十几根都卖光了,还问沈云棠还有没有。
沈云棠说没了,做起来麻烦,还不一定每天都有。
人们一听到限量,就觉得手里的香肠更加珍贵了,让沈云棠多做一些。
沈云棠也想多做,可是工序太麻烦了,好在有个帮手帮忙,但是数量上还是上不去,要是再收个徒弟就好了。
还有就是店里好多人问有没有卖酒的,以前卖面,倒是没有考虑到酒水问题,巷子里就有一家卖酒的,可以在那家进一些放在店里卖。
程烨然那边也考完了,考的还算可以,毫无悬念的留在了书院,被分到了丙班中游位置。
他回家跟全家人庆祝了一番,第二天就去看了周画家隔壁的房子,那房子比他家的大出两倍,不仅有前院还有后院,屋子除了柴房灶房,还有五间屋子,并且还有个地窖,牲口棚子也更大,后院还有个小菜园。
院子大了,以后晾晒香肠,熏烤香肠的场地都够了,能做更多。
以前做的少的一部分原因还是院子不够大。
之前那个院子搬进去之前觉得挺宽敞,可是搬进去之后东西慢慢多了,还养了牲口,就显得小了,晒香肠都晒不开。
沈云棠和程烨然都觉得非常满意,当即就要租下来,房主说要三十两银子一年。
这个价格若是放在以前,沈云棠肯定会觉得太贵不行,可是自从租了三十八两银子的小面馆之后,觉得这么大的院子才三十两太划算了!都怕被人抢走了,立刻交了钱,第二天程烨然休沐就准备搬家。
隔壁赵二姨偷偷趴在门缝上看着他们搬家,正好小儿子在旁边,问小儿子,“他们这是要去哪?不是才搬来吗?”
小儿子还不知道程烨然的分班情况,他以为程烨然没考过要回家了,“前天考试了,他是不是没考过,要回乡下了?”
“真的?”赵二姨一听程烨然倒霉,她就高兴,笑的直拍手,“老天有眼,他这个人啥也不是,蹦的还那么高,可不是摔得惨吗,我不去笑话笑话他,都对不起这些天我受的委屈。”
赵二姨说着就开门出去,想要去嘲讽一番程烨然一家,之前她怕程烨然,是因为程烨然是少爷的同窗,现在程烨然都被书院开除了,程烨然想去找少爷告状也找不到了,她还怕什么?
第83章
赵二姨从院子里出来,站到程烨然家的驴车旁边,看了看驴车上面的箱子,比来的时候要多,而且他们还在往外搬。
“这一次放不下吧?”赵二姨拍了拍上面的箱子,被一旁的土根看到了,“这位婶子,上面的箱子还没绑绳子,容易掉下去,你别站在那里,容易被砸到。”
“你个小兔崽子又是谁,教训起我来了?”赵二姨瞥了他一眼,只以为这是程烨然乡下来的亲戚,来帮忙搬家的。
他见程烨然拿着绳子出来固定箱子,在旁边冷嘲热讽的说:“怎么,书不读了,连店都不开了?你那香肠卖的不好?我就知道,要是好吃,不早就拿到我家给我吃了?就是怕我笑话你家的香肠不好吃,才不给我吃的。”
她噼里啪啦的说了一大堆,程烨然只把她当空气,懒得理她。
若是程烨然跟她吵架,赵二姨还觉得挺有意思,平日里生活太憋闷,跟人吵吵架,大吵大叫的能把心里的闷气都给撒出去,算是利用别人给自己解压了。
可是程烨然不理她,装作没看见,她就的火气就更大了,“你们这一来一回的没少花钱吧,你夫郎家里给贴补了多少?”
程烨然依旧不理她,她见到沈云棠出来了,想转战沈云棠,沈云棠看起来战斗力弱多了。
可是她还未走过去,就看到对门的刘大姐过来了,刘大姐看到他们要搬家,着急的问,“怎么要搬走了?是不是那天我家婆母去你家闹,让你们心烦,不想住在这边了,她就是爱看热闹拉偏架,我跟她说过了,她也觉得挺对不住你们的,她不好意思来,我替她来给你们道个歉。”
刘大姐的婆母就是那天在院子里帮着赵二姨挑沈云棠理的其中一个婶子,刘大姐卖完包子回家,就听说了婆母跟着赵二姨去程家闹了一通,很愧疚,邻里间把关系闹僵了,以后还怎么相处?还怎么去买沈云棠做的香肠?
原本这两天她都没好意思见沈云棠,可是现在看到了沈云棠要搬家了,很担心是因为自己婆母的缘故,赶忙跑过来问问。
沈云棠那天是挺生气的,但是他不会将气撒到刘大姐的身上,就好像二姨也是他们的亲戚,但是二姨做的事就跟他们没有关系,相同的,刘大姐跟他的婆母又不是相同的人,他总要给刘大姐一个面子。
“院子太小了,做香肠不够用,住也住不下这么多人,我们换了个宽敞的院子。”沈云棠指了指他们新家的方向,“就在东街那边,从这走穿过两条巷子,过了一条街就到了,之前那是个醋坊。”
“啊,魏家的醋厂,前段时间是听到他家出了事,把房子卖了,没想到租给你们了?那院子可大了,你们这么多人也住不下吧?”刘大姐觉得那院子大,租金肯定也贵,他们这条巷子没那条巷子位置好,租金都在十几两左右,就只有程烨然租的这个院子便宜,才几两银子,但是修缮院子也不便宜,远远比租金要贵了。
“没关系,这边已经转租出去了。”程烨然租院子时一共签了三年的契书,这三年他们怎么用都可以,若是现在退租,还得给一些赔偿。
这个赔偿是程烨然之前特意写在契书里的,双方中有一方违约,就会赔偿一笔钱。
这原本是怕房东反悔,可是现在却束缚到了他们退租,沈云棠心疼坏了,想着要不然这边单做仓库,可是新家还有个地窖呢,根本用不了这么多的地方。
程烨然说房子既然都装修好了,不如转租出去,他们八两银子一年租的,转租成了十五两银子一年,每年都赚了七两银子,之前装修也就花了五两银子,买的家具也可以带走,算起来不仅不亏本,还赚了。
一旁的赵二姨听了他们的谈话,震惊的说不出话来,他们竟然租了那个院子?这边的院子还转租出去了,他们的脑袋瓜咋就那么奸呢?想出这么多的赚钱法子。
赵二姨家的院子不是租的,是买来的,但是屋子小,一共五十两银子,住了他们夫妻俩、三个孩子、一个孙子一个孙女七口人,挤得要命。
她想过要换个大房子,却一直换不起,而程烨然家竟然租了个那么大的院子,之前她也听说过那个醋坊一年要三十两银子,两年的租金都够买套跟他家一样的房子了。
程烨然这是发财了?怎么可能租的起那么大的院子?做香肠和香皂,就这么赚钱?
她不相信,还派自家的孙子跟着驴车跑过去瞧瞧,他们家到底搬到哪里去。
他家小孙子七八岁的年纪,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跟着那辆车后面跑,还觉得挺有意思。
赵二姨在家等着,看到小孙子跑回来,赶紧一把将孩子拉回屋,也不让满头大汗的小朋友喘口气,着急问他,“他们搬到哪里去了?”
小孙子说:“卖醋的那家。”
赵二姨又问:“真的?你没看错?”
小孙子差点被她这凶巴巴的样子给吓哭了:“没看错,他们赶着驴车进去了,把箱子都卸到了院子里,然后又回来了。”
赵二姨不信,出门去看,果然看到程家在搬第二回箱子了。
上一次运的是生活用品,这一次般的是桌椅板凳,没过一会又搬了第三趟,这趟是搬梳妆台还有床。
赵二姨在他们搬最后一趟的时候悄悄跟了上去,果然看到他们租了那个大院子。
她揉了揉自己的眼睛,自己一家七口人住在那么小的院子里,凭什么他们家才搬到县城里三个月,就换到了这样大的院子,虽然是租的,但是租房没有买房划算,这院子买下来估计要二百两左右,租出去六七年就回本了,之后再租就能赚更多钱。
虽然六七年才回本看似很久,租房子不像是干活,要费力气,累心累身才能赚到钱,可是租房子就只要在家躺着,钱也能到他手里。
赵二姨酸的牙痒痒,程烨然这小子怎么跟他娘一样幸运,他娘嫁了个富户人家,他现在爹娘都死了,娶了个夫郎,靠着夫郎做生意,竟然也能住的这样大的院子。
她回家之后看到自己的儿子儿媳还有男人,越看越觉得这一大家子没出息。
“人家程烨然都能有出息,你们差在哪了?改天你们也出去做生意去。”赵二姨看了看大儿子和二儿子。
小儿子和她男人一起在大户人家做事,大儿子二儿子一个在酒楼给厨师当徒弟,另一个给巷子里杀猪的当徒弟。
他们俩当徒弟还未出师,前几年是不给钱,白干,现在能给点钱了,虽然赚的不多,但是再过几年有能力独当一面了,这门手艺能让他们一辈子不愁吃穿。
可是赵二姨现在不满足了,“你们俩就知道闷头吃饭,快想想做点什么生意,要不咱家也开家面馆。”
做香皂和做香肠他们没手艺,但是做面条,赵二姨还是有自信的,不就是手擀面加点汤,谁都行。
两个儿媳也是老实人,平日里不敢违抗婆母的意思,今天大儿媳却小声劝婆母:“娘,咱们家没有开店的本钱,听说沈云棠那铺子要三十八两一年,那沈云棠的面馆若是真的赚钱,他也不会做香肠,怕是单做面赚不到那么多钱。”
“那是他做的不好,咱们做的好吃,肯定比他赚得多,咱们也不用租铺子,去路边支个摊子。”赵二姨说。
“娘,家里男人们要出去干活,我们要在家忙活家里事,还要带孩子,哪里有时间做面条。”二儿媳妇弱弱的说。
他们家人口多,三儿子还没成婚,家里所有家务活都在大儿媳和二儿媳身上,又要做七个人的饭,还要洗七个人的衣裳,院内院外又要打扫,刷碗喂家里养的鸡鸭就够她们忙活一天了,两个孩子正是淘气的时候,更叫人头疼,再做面条,她们怕是要累死。
“那沈云棠怎么就能家里家外忙活?他家人也不少,我发现你们俩都比不上一个哥儿,真是废物,那哥儿又能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又能在外头赚钱,还能从娘家拿钱贴补夫家,你们就会吃。”赵二姨自己都没发现,她开始夸奖沈云棠了。
两个儿媳听到婆母说让她们像沈云棠一样用娘家的钱贴补夫家,纷纷不乐意了,“可前几天婆母不还说他把夫家的豆腐和豆干秘方给了娘家,说他不是个好的,让我们不像他学习吗?”
“好的不学就想学坏的。”赵二姨怕她们贴补娘家,赶紧说:“你们以后家里不用管了,去外面摆摊子去。”
赵姨夫也觉得没必要做生意,“等以后小儿子不当书童了,再让他开面馆吧,东家说等给他读不了书,给他一笔钱做生意,现在咱们没必要跟程家置气就开面馆。”
“你觉得我是因为跟他们置气?”赵二姨彻底怒了,把气撒到夫君身上,从嫁给他就是个错误开始说,说他们一家子都是窝囊废,说最开始如果是她嫁到程家而不是姐姐,她也不用受这种罪。
她们一家吵了半晚上,后来变成了冷战,夫妻俩好几天谁也没跟谁说话,赵二姨把气撒到儿子儿媳身上,天天磋磨他们。
反倒是程烨然他们家那边其乐融融的开始布置新家了。
这次的院子大,屋子多,院子里还套着个小院子,和一排住伙计的屋子。
58/168 首页 上一页 56 57 58 59 60 6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