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必须利用有限的辐照设备,既保证至少能够让母体陷入休眠,又保证母体不会在强辐射下发生基因突变。
正思考着,李科的电话打了回来,通知了他们伽马射线可以成功影响真菌的好消息。
“因为核安全协议,所有工厂的辐照设备都要在研究所的系统里做登记。”李科道,“根据登记数据显示,中小型辐照设备有250台,大型辐照设备一共是85台,但大部分都集中在九区、十区和十一区,执行官很快就会安排人运输。”
“伽马射线的强度够吗?”方樾问。
“我们做了测验,大型辐照设备开到最大功率能够消灭直径100米范围内的百分之七十的真菌,100米至200米真菌会陷入缓慢生长乃至休眠状态,200米开外射线强度就不足以对真菌产生影响了。中小型辐照设备的范围约是它的二分之一。”
“大型辐照设备一共只有85台?”方樾蹙眉道。
“没错。”李科道,“相比于核心区的总面积,数量确实太少了。我们计算了一下,就算这225台机器全部开到最大功率,也只能覆盖核心区面积的千分之一,所以还得要你们仔细选择辐照点,最大程度上利用网络节点进行干预,然后投放储备医用核素进行干预。”
“明白了。”方樾简短道。
电话挂掉后,方樾感觉形势有些严峻。225台机器已经够少的了,要是再加上运输路程中的折损,可能真的运到这里就剩一百多台了。他们必须最大程度利用网络节点。
这本质上是一个计算问题,还需要做一些数据模型,简单靠银星和池小闲的感知是不够的。
方樾只带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过来,上面只有最简单的算数软件,他不得不联络章漪让她过来帮忙。章漪路上走了一天抵达核心区后,方樾这才惊讶地发现陈愚之和帅欣也跟了过来。
“听说你要做菌丝的地下模型?”陈愚之淡淡道,“那没人比我更懂了。”她还从辐射研究所带来了一台大型计算机和储备电源。
“之前在实验室,您是把整个培养皿都接入了传感器才得到了菌丝的地下模型。”池小闲不禁疑惑道,“现在核心区这么大,要如何都接入传感器呢?”
“不需要接入传感器,只需要你和银星的帮忙就可以。”陈愚之不紧不慢地解释道,“蜜环真菌的生长路径是有规律可循的,我大致还记得一些,只要利用重要的网络节点和发源地,就可以利用生长规律倒推整个地下菌丝的分布情况。虽然有误差,但基本情况不会偏离。”
“这么神奇?”池小闲不禁感叹道。
陈愚之点点头,淡淡一笑道:“所以才需要我亲自来一趟。”
工作很快开始,他们先将地图输入电脑,再将银星联结到电脑上标注各网络节点和菌丝密度,最后陈愚之让章漪写了一串可用于逆推菌丝分布的代码。
点击输入后,淡蓝色的显示屏上出现了一道道金色的线条脉络,飞跃,交错,联结,汇总,最后编织成了一张巨型的、复杂无比的金色网络,末端向其他区延伸开去——一张壮观的地下菌丝分布图就绘制完毕了,并且有些地方金色深,有些地方浅,清晰地反应了菌丝的密度。
“都结束了吗?”池小闲惊讶道。
“不。”陈愚之摇摇头,“还需要统计总信息流和各网络节点的信息流密度,计算出怎样分布辐照点才能切断四分之三的信息流。”
帅欣看着偌大的菌丝网络分布图,又想到了他们只有两百多台辐照仪,忍不住道:“就靠这么点仪器,能切断这么大的信息流吗?”
陈愚之再度摇摇头,“不要小看这些网络节点,一旦切断一个节点,由这个节点延伸出的所有菌丝里的信息活动都会被阻断。”
“嗯。”章漪点点头,继续输入不同类型辐照设备的辐射规模。
不多久,计算机给出了最佳方案。它用星型符号一共标记出了185个辐照节点,这些金色的群星在淡蓝色的屏幕上安静地闪耀着,吸引住所有人的目光。
“……成功了?”章漪还有些不敢置信道。
方樾看着屏幕,忽的蹙起眉,道:“我们的设备不够……”
“不是还不到两百个吗?”章漪疑惑道。
“并不是一个辐照节点对应一台机器。”方樾用手指戳了下屏幕,“你看,这里计算机给出的安排就是两台辐照设备,这里是三台。你的代码里提到过我们的设备总数吗?”
“没有,我直接让计算机统计的最优数量解。”章漪点了下屏幕,弹出代码页面,重新敲击键盘,“稍等,我把总数条件加进去。”
噼里啪啦一番后,她敲下了enter键。
红色的惊叹号出现在电脑上,前面紧跟着偌大的字母“Error”。
章漪又检查了一遍代码,发现没有出错后呆了呆,“完了……真的不够。”
“把目标从四分之三改成三分之二的菌丝陷入休眠,再算一遍。”陈愚之蹙起眉道。
章漪修了个数字,再度摁下Enter键。这次计算机给出了一个结果。
“三分之二的菌丝陷入休眠……够吗?”池小闲忍不住问道。
“我们少考虑了季节和温度,现在是冬季,菌丝活跃度会降低。”陈愚之道,“这个程度应该足够了。剩下要是还不足,就用放射性核素投放来弥补吧。”
计算完毕,他们迅速将方案传给了执行官,同时也收到了执行官的回讯——他们会动用最大程度的力量去帮忙运输辐照仪,但由于内部感染频发,大部队剩下的人将于两天后动身去往珠峰大本营。
“母体不是答应我们不再追杀了吗?”池小闲皱紧眉头。
“大部队一直停在高地外不远处,这让它感到不安,所以想用这种方式把我们的人赶走。”银星推测道。
它话音未落,池小闲的脑袋忽的传来一阵刺痛,紧接着脑海里响起了沙沙的声音。
“他们……到底在干什么?”
“……为什么迟迟不开始?”
“你不会是……在骗我吧?”
银星定了定神道:“建筑营养体需要大量物资,人类正在筹备中,更何况路面被大雪覆盖,又是坑又是雪堆,总得找好地方建吧。”
母体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沙沙的声音弱下去一些。
“我给你们三天……”
“三天内,你们必须开始建造……”
“可是——”银星还想讨价还价,给池小闲他们多争取些时间,却又听母体继续道,“在事情完成之前,我们之间没有太多信任,毕竟你曾经背叛过我。”
“三天后,如果我没能看到第一座营养体,我将认为你和那群人类有什么别的阴谋……”
母体下了最后时限。
第126章 营养体
三天……
车里的几个人均感到一阵紧迫。他们才刚研究出来辐照点的选位, 母体就让他们在短短三天内修建好一座营养体。
用泥土构筑营养体外墙应该不难,难的是如何灌注大量的生长剂。现在所有工厂已经不止是停工,更是塌方。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紧急生产大量蜜环真菌生长剂, 显然很难。
他们再度紧急致电执行官,执行官思考了会儿,然后道:“我记得有几家医疗部下的研究所倒塌情况不是很严重,今晚就派人过去抢修,用移动电源开工复产。关于那个生长剂, 你们还有配方吗?”
“有的。”方樾将陈愚之写下的配方给了执行官。
“行, 我这边连夜复工, 你们那里可以开始着手建营养体的外墙了, 第三天之前, 我肯定会派人把生长剂运到的。”执行官的声音异常沉稳。
短短几句话的背后, 不知道多少人要为之付出汗水和鲜血。
有了执行官的保证, 方樾和池小闲开始思考怎么建巨型营养体。就在这时,原本赶回去筹备物资的赵新带着一批人马回来了, 里面大半的人原职都是建筑设计师或建筑工人, 专门来研究如何构筑营养体。
一帮人连夜开会讨论设计方案。
原材料倒是好选,母体只要求是泥土,他们就地挖掘就行。至于造型上, 母体的要求是长圆柱形,应该参考的是远古巨型真菌的样貌, 所有他们只要大概修建十几米高就行了。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要如何向泥土中灌注生长剂。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将生长剂倒入泥土,一点点渗入。但冬天的泥土又冷又硬, 倒入的生长剂根本无法渗透进去。于是又有人提出, 可以将圆柱里面掏空,形成一个容器, 直接将生长剂倒入。
“我觉得这些都是小事。”方樾忽然道,“最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躲避母体的视线,把辐照灭菌仪藏进营养体。母体会寄生在营养体上,它的菌丝自然也会对内部的结构了如指掌,进而发现灭菌仪的存在。”
“一台辐照灭菌仪有多大?”池小闲问。
“现在常用的规格中,大型的占地面积一般在50平左右,中小型在30平以下。”一位曾在辐射研究所工作过的人道。
几人互相看了看,都意识到一个问题——跟圆柱型的营养体相比,辐照仪的规格有些偏大了。计划中的营养体直径只有十米左右,再怎么放,都塞不进去。
“我建议不要把辐照仪放入营养体。”池小闲忽然道,“而是在地下构筑一个空洞,用新型建材进行封闭,放入辐照仪,这样才不会让母体在寄生时发现。”
方樾思考了会儿,点点头道:“没错,只有让辐照仪离开营养体,才能避开母体的注意。”
“可是这个地下空间不会引起母体的注意吗?”有人提出问题。
池小闲沉吟片刻道:“可以找一个理由。比如这些地下空洞是用来贮藏剩余生长剂的。生长剂肯定不能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那样会变质,所以需要在地下构筑一个容易密封起来。这个借口你们觉得母体会相信吗?”
几人互相看了看,最后赵新道:“我感觉可以试试。”
方樾也点了点头,“我们先按照这个设计思路建第一座看看,如果不能蒙混过去,就再想办法。”
“可是辐照仪还没送到……”
“这无妨,第一座就是表个态给母体看,等后面辐照仪被运输过来后再说。”方樾解释道,“李科说那些仪器基本上都放在九、十和十一区,从那里运输过来也需要一段时间,三天内是肯定来不及的。”
“行,那明天就开工!”赵新果断道。
复杂的事情被他们一点点拆解成很多个小任务,紧张而又有条不紊地推进着。
第二天清晨五点不到,他们便开工了。池小闲本以为回了大部队后每天可以多睡一会儿,实际上起得反而更早了,从来都没晚于七点钟,但他居然也渐渐习惯了。
不挑战一下,咸鱼还真不知道自己能有这么大潜力。
用泥土构筑外墙最大的困难莫过于土质太冷硬,靠着人力几乎很难挖动。赵新立刻派了一波人前往附近的市政施工单位,从废弃场地的厚雪之下,找到了几台小型挖掘机。幸运的是,都没坏 ,不幸的是,没电。好在半天后执行官就派来一波人给他们带来了蓄电箱。
挖掘机开工后,冻土层才开始松动。池小闲对挖掘机非常好奇,上去试了两下,差点一铲子把赵新刨上来,吓得他出了一身冷汗,果断从挖掘机上下来了。他好像不存在任何开车方面的天赋,哪怕是挖掘机也不行。
将地下挖出一个巨大空洞后,母体果真出现了,质询他们在干什么。
银星把池小闲那套说辞对它讲了之后,母体似乎思考了一会儿,最后同意了。于是他们成功地用新型建材将空洞围建好,预备下了辐照设备存放的区域。
这最重要的工作完成后,一群人都悄悄送了口气。
他们总算是有惊无险地逃过了母体的审查。
只能说母体的智慧和谋略相比人类来说,还是欠缺了一些。
处理完地下部分后,他们在地面上划出一个直径为十米的地标,将冻土一层层加盖上去擂好。
一米,两米,三米……脚手架越搭越高,圆柱体也一点点成型。
到了傍晚时分,他们已经完成了营养体二分之一的工程量。一群人累得不行,腰都直不起来了,一屁股坐在地上喘着粗气——这个天气实在是太不适合干活了。
赵新让大伙儿停下来吃点东西休息一会儿。
望着逐渐就要加盖好的营养体,有人忽然问道:“咱们明天是不是就能弄好了?”
赵新点点头:“按照这个进度,快了。”
153/164 首页 上一页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