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勒丹多尔济拜见康熙之后便表示完全的臣服,愿将将他队伍中的俘虏交给皇上处置。
康熙便让人把这些俘虏全部集中到一起,还没说话先让人送来汤水热饼。
待人正在吃着的时候,他就一点皇帝架子都没有的过去与人攀谈。
苏辰是眼睁睁看着,那些拿着饼子的俘虏从一开始的浑身紧绷到后来的放松,最后捂着脸呜呜哭起来。
“皇上,我们并非愿意跟着大汗袭扰各部反叛朝廷,而是我们的父母妻子都在大汗手中,我们不得不从啊。”
一个中年汉子突然跪在地上崩溃大哭,紧跟着无数人跪下来大哭。
他们什么话都没有说,只哭声就听得人无比心酸。
康熙站起身,什么话都没说,背手离开了。
就有看管俘虏的人上前道:“都别哭了,皇上仁慈,不会为难你们的。”
看管人语气严厉,俘虏们很快强抑哭声,抱着饼和汤水或蹲或站的在那儿吃起来。
苏辰这才招手牵起正跟一个甲虫玩耍的小狗牙,跟到大帐里。
看见阿玛眉头蹙着,坐在椅子上也不说话,苏辰倒了一杯茶递给阿玛,“您准备怎么处置这些俘虏?”
康熙接过茶水,抬眼看向儿子,问道:“辰儿的意思呢?”
苏辰想了想:“阿玛,真要我说?”
康熙喝了一口水,神态又变回闲适,“说吧。只要有道理,便有赏。”
这苏辰就放心大胆的说了,“儿子觉得这些俘虏们也是身不由己,不如放他们回去。且不管他们会不会继续参与战争,阿玛的仁慈经由他们才能更广泛的传播到草原各处。噶尔丹那里也不是铁板一块,说不定因此能招来更多的降者。”
康熙哈哈大笑。
跟着进来的心腹武将们都在想,王爷这一下子又说到皇上心里去了。
“不愧是朕的儿子,说得非常好啊。”康熙想了想,对一名武将道,“殷化行,你去传朕旨意,自今日起所有噶尔丹方面的俘虏,只要父母妻子在彼之处的,全部给予路费放回。愿意留下为朝廷效命的,善待。”
殷化行是宁夏一个总兵,本来是应召负责西面的防线,去张家口护送一批军粮的时候收了当地一股无法无天的土匪,英勇行为在当地广为传播。
御驾行到张家口,康熙听说了,询问当地官员之后得知殷化行还在,就让人传来问话。
一问,发现这个人还真是一员有勇有谋的将领,于是粮草也不让他护送了,直接随行御驾。
因为回答过几次皇上的问题都很切中上意,殷化行如今在一群将领中还是很突出的。
今天才吩咐了善待俘虏,明天康熙就亲自去检阅军队,这次集结的大军中有一半儿都是当年在平定三藩时立功不小的绿营兵。
检阅之后,康熙直接下令,给予所有绿营兵十两银子的赏赐,不论战死与否回去之后这批银子都会发到他们手里。
八旗士兵还没有来得及不满,就听到皇上又公布了一个好消息。
斩敌立功者,朝廷会发放特制的奖牌,功勋卓著者,准予在故乡立牌坊彰表。
一时之间,欢腾鼓舞。
这可是个好差事。
胤褆刚想去领了,跟在阿玛左边的大哥已经上前一步。
“阿玛,这个事儿交给我来办呗。”苏辰说道。
康熙知道自己辰儿办事细致公正,连多想一下都没有就同意了。
胤褆握了握拳,只好把即将迈出去的脚步收回来。
第221章 防备
胤褆握了握拳,只好把即将迈出去的脚步收回来。
苏辰领了差事之后,马上就带着小狗牙和复康办了一张桌子在外面,叫所有的士兵过来登记。
姓名,籍贯,家庭成员,还有如果万一不幸战死之后的受益人。
都到了战场了,每个人都明天在这里的每一天脑袋都是在裤腰带上别着,对于让他们指定受益人这件事,没有一个反感的。
甚至让这些士兵更加肯定,皇上许诺的奖赏将来必定会被践行。
于是都不用苏辰让自己的人去通知,有两个人来登记之后,很快就有一波又一波的人跑到大帐前长桌这儿主动登记。
很快就人多的站不下了,复康很有经验地上前让大家排队。
胤褆在不远处背手看着,神色间含着几许辩不明的晦暗。
“大阿哥,辰亲王不像是好大喜功之人,现在却如此抢先,会不会是担心您立功太显耀,把太子衬托得黯然失色了?”
后面走出来一个武将打扮,举手投足间却满是文气的中年人。
胤褆看见这个人,收起面上的神情,客气而又礼貌道:“徐先生。”
徐先生名徐元,是阿玛拨给他的这批军队里一个文化程度比较高的人,在之前的行军途中他给出过一些主意。
胤褆对他挺尊重,今天又是心里异常不平衡的时候,他闻言冷笑道:“一向如此。太子真是好命---”
不仅阿玛护着,还有这么一个根本没有争权夺利之心的大哥护着。
徐先生低声道:“大阿哥莫急,依在下看,皇上是长寿之相,太子只怕有不短时间的冷板凳好坐。慢慢等,机会总会来的,您要知道,一直以来最难做的不是帝王,而是太子啊。”
稍一不慎,对帝王来说就是越矩和觊觎,无所作为又会被当作无能,很容易被撤下去。
所以在徐元看来,太子完全不是威胁。
胤褆不解地看向徐元,但有些话徐元也不能说得太透,只是笑着微微抬起下巴指向苏辰,他正笑着一点不耐烦都没有的给面前的士兵做登记。
徐元的声音压得很低,说道:“您最要防范的,是这位。您看他待人接物,颇能拉拢人心,如今漠北人人称颂苏大人,只这一份名声,就足以让皇上对他的宠爱再上一层了。更别提方迦仙师,土谢图汗和他都关系不错。一旦他们知道这位苏大人其实是辰亲王,您说会不会支持他呢。”
如果太子最后不长远,辰亲王就是最可能获得帝王传承的那个人。
胤褆心里的危机感有一瞬间被拉满,然后又放松:“不可能,大哥极其不喜欢政事。而且,他非常重视保成,不会让保成因他而---”
错失那个位置。
说到这里,胤褆也是第一次意识到,如果想要与保成相争,最先要搬开的一个拦路石就是这位大哥。
大哥是阿玛的心头肉,小时候他又经历过那种从陵墓中丢失的事,在外面流浪数年,阿玛对他的宽容是很大很大的。
所以要让大哥不被阿玛信任,是一件非常难办的事。
“保清,过来给我磨墨。”
被声音打断了思路,胤褆心里头一震,他竟然能在一瞬间想了这么多,抬眼是笑着招手让他过去的大哥。
大哥对他是有防备,可从未用过什么手段害他,想到要搬开大哥,他竟然如此期待吗?
胤褆走向那个长桌的方向,近了能非常清晰地听到大哥在问面前的那个肤色黝黑的士兵:“诶?你家是阳曲的吗?我去过那儿,风土人情都非常不错。”
士兵笑着点头,“这几年我们那儿才好的,有人在那里开了很多草药园,家家户户都能挣钱都可以吃饱饭了,我还想着归乡之后也去给人家摘金银花呢。”
“好志向,”苏辰写下他的名字,“赵大河,山西阳曲县赵家庄人。好啦,你有没有什么话想要留给你的家人。”
本来只是想做一下登记的,不过写下第一个士兵的名字时,苏辰就想何不让他们在这个简单的登记之后让他们留一句话。
而大家也非常喜欢这个提议,前面的人在登记着,后面的人就在商量留什么样的话。
赵大河早就想好了,马上说道:“我想让我娘用那十两银子去看看她的老寒腿。”
人人皆无无病呻吟的话,留下的话中有安排妻儿的,也有让拿银子买地买牛的。
每一个字都极为平常,却让苏辰这个执笔的心里一齐涌上百般滋味。
胤褆研着墨,只在低头的时候才露出一个别人都看不见的鄙视表情。
其实大哥挺好的,可就是喜欢拉拢底下人这一点叫人觉得卑鄙。
再说了,最底层的这些人有什么用?还不如下级官吏有用。
赵大河下去之后紧跟着又到桌前一个,胤褆一下子闭气,这家伙是干什么去了,一身的汗臭味。
转头去看他大哥,竟然跟没有闻见似的。
可恶,牺牲真大。
康熙站在远处看他儿子张罗事,屡次微笑点头。
旁边人瞧见皇上的神情,很识趣的一箩筐一箩筐马屁送上。
直接后果是,康熙笑得合不拢嘴。
而另一边,看到三儿子脸上那自豪笑容的艾五,转头跟老何吐吐槽:“你瞧瞧这孩子,小时候挺理智,怎么长大之后成了个儿子奴?”
老何说道:“您就别说了,皇上如果不是这个样,您会现在就出来吗?”
艾五:“可能不会吧。”
或许就只有等母亲即将仙逝的那一日,他才会回去皇宫见一见。
或许没有等到母亲仙逝,他自己已经先死了,连跟母亲葬在一起都不大可能了。
艾五忍不住想笑,当年有多反对母亲的控制,真正的离开之后,就有多挂念她老人家。
苏辰自己登记的速度还是太慢了,于是发动了军中所有人子字的人帮忙,分散成三十组去士兵们的大营安排登记。
苏辰就不干了,带着胤褆一组一组的视察聊天,争取过目每一个士兵的容颜,不过就在皇上眼皮子底下,也没有人敢于唬弄事。
三天之后,这里的两万多士兵登记完毕。
康熙做事务求全面,下谕将这边的登记模式、对绿营兵的赏赐传谕东南西三路十几万大军,让都执行下去。
第222章 后勤
最先打起来的是乌兰布通山峰南边,天气闷热闷热的时候,传来了裕亲王和噶尔丹交战的消息。
三天后,又一条消息传来。
裕亲王方面军全胜,但乌兰布通峰并没有攻下来。
康熙担心福全第一次交锋大胜会产生懈怠心理,接到战报的第一时间就写了一封信,信中告知福全千万不要轻敌。
噶尔丹此人力强志大,一旦窥伺中原不至于身死命陨便不会停止。
这一次朝廷备足粮草出动了东西南北几方军队,只希望能够一次性解决。
胤褆在旁,见阿玛亲手写信,心知这封信必定总要,皇阿玛必定牵挂前线,便马上主动请缨:“阿玛,这封信让我给皇伯送过去吧。”
康熙想了想,示意梁九功把用火漆封好的信交给胤褆,而后又派了两名大将跟从。
这时候天都快黑了,胤褆也没有一点惧怕或者是不要连夜赶路的心理,牵了马带上人就走。
苏辰不放心,出去送他。
“探仙经常送信,其实可以叫它去送的。”
胤褆面无表情,翻身上马,看着大哥脸上并没有的担心表情,俯身道:“大哥这么不想让我去送这个信,是担心我立功了威胁到保成的太子之位吧?”
苏辰听见这话俩眼瞪圆,这好好的孩子又犯什么毛病?
这么多年大家之间都没有什么大的龃龉,还以为他长大了懂事了跟小时候不一样了。
大哥眼里的震惊让胤褆有些后悔说出刚才的话,但徐先生说得对,他不能灯下黑忽略了大哥。
“大哥放心,就算我拼死得来军功,到京城之后阿玛也顶多封我一个贝勒,要追上您这个亲王,且得熬着呢。更别说威胁到太子了。”
话落一扯缰绳,抽着马鞭子飞速离开了。
“这怎么话说的?”苏辰其实还有些摸不着头脑呢。
小狗牙怀里抱着一只小羊羔,跑过来道:“爹,爷爷让您回去吃饭。”
“走。”苏辰揽着小狗牙的小肩膀回去。
帐内已经准备好了好饭食,虽然随军有御厨,但到了草原之后这饮食还是带上了很浓的草原风格。
烤羊腿、大盘菜。
苏辰上午才去查看战马,跑了很多路,体力消耗巨大,坐下来就是一通狂吃。
把康熙看得都顾不上自己吃,筷子尽忙着给儿子夹菜了,“慢点吃,还多着呢。”
苏辰自己吃着也没忘了小狗牙,阿玛给他夹菜,他飞舞的筷子抽空给他儿子夹菜。
康熙注意到,他的筷子没有那么大的动力了。
儿子有了儿子,他成一个多余的了。
苏辰偏还没有注意到,转头道:“阿玛,您也吃啊。”
康熙:阿玛是不是得欣慰你还没有忘了老爹。
翌日,常宁带兵准备西行。
苏辰骑马跟在人堆儿里,小狗牙被复康抱着站在路边,眼泪汪汪地向他爹挥手,嚎道:“爹,你要小心啊。你要早点回来啊。”
苏辰回头也给儿子挥手,这场景又让他觉得似曾相识,挺心酸的。
“复康,你带好小狗牙。”
“诶,”复康说道,“王爷放心吧,必不让小主子瘦一点点儿。”
人马太多,踩在草地上都带出来一些灰尘。
康熙看了半晌才收回目光,对梁九功叹道:“孩子长大了,都能替朕办事了。”
梁九功抬手让万岁爷扶着,笑道:“您以前不是就盼着这一天吗?”
是啊,以前盼着孩子能长大帮他打理江山。
儿子能独当一面了送着儿子出去,又难免有一种孩子长大要飞走的失落感。
经过抱着小狗牙的复康,看见小孩子眼里的泪水晶莹剔透的糊了一层,康熙心里一软,道:“这些天你就跟着朕吧。”
这孩子要是辰儿亲生的,必然更为讨喜。
小狗牙打量的目光只在康熙身上停留一瞬,便乖巧道:“谢谢爷爷。”
复康便抱着小主子跟上万岁爷一行,小狗牙趴在复康肩膀上,一眼又一眼地看向他爹离开的方向,心里超舍不得。
不一会儿,眼里又蓄起一泡眼泪。
213/250 首页 上一页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