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衫很快就被雪打透了,冷冰冰地贴在身上,惹得他胃脘也跟着拧了起来,这一下更是站不起来。徐京墨不得不蜷起身子,他又是痛又是急,挣扎间竟出了一身的热汗,心里生出几分绝望来。
就在此时,他身后传来一阵急切的脚步声,接着,他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件被遗落的宝物,被人轻轻从雪中捧了出来,紧接着,落入一片潇潇竹林中。
来人急得眼睛都红了,双手从徐京墨腋下穿过,撑着人仔仔细细看了一遍,见到徐京墨前身的衣衫全被雪浸湿了,发鬓都有些乱了,声音控制不住地带上凶意:“怎么趴在雪里?乱走什么!害我花了好大力气才找到……伤到哪里没有?”
“……没什么大碍,陛下别担心。”徐京墨咳了两声,有些不愿承认在看到萧谙时,他那颗吊着的心一下归了位,“臣自己回去便是。”
他说罢推开萧谙,咬着牙硬是向前走了一步,谁料忽然发作的胃比膝盖更难受,痛得他眼前弥散起一阵阵黑雾,眼见着就要踉跄着往地上倒,一双大手及时地从后面将人捞回怀里,徐京墨听到那咬牙切齿的声音从头顶传来:
“都这样了,还逞什么能!”
徐京墨被扯得轻轻“嘶”了一声,半靠在萧谙的怀里,汗水糊进眼睛里,让他没能瞧见萧谙眼里快要溢出来的心疼。
“我知道你对季珩有诸多不满,但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他这第一把火不过是烧得旺了些,怎么就把你气成这样。”萧谙无声地叹了口气,眉目沉沉压低,很是不快的模样,“你是在不快就打我两下,寻个由头撤了他的职便成了,故意折腾自己做什么。”
“臣犯不上为他折腾自己,不过是滑了一跤……唔。”徐京墨闷哼一声,将痛吟咽了下去。
萧谙看着徐京墨额上的汗,又瞧见这人的手不受控制地往上腹捂,便明白了徐京墨这是胃受了凉难受起来。于是也顾不上许多,只使了个巧劲将人背在身后,大步往回走去。
徐京墨湿漉漉的衣裳瞬间也将萧谙的后背浸湿了,他却全然不在意,只稳稳托住徐京墨的腿弯。他又闻到了那股清冷的梅香,只不过不知什么原因,这味道比平时似乎浓了些,萧谙不动声色地皱了皱眉,轻声安抚着身后的人:“这里没人,没事的,我背哥哥回去……回去后,得叫梁老来看看。”
“不要。”徐京墨疼得有些睁不开眼,含混不清地小声道,“他又该骂我了……”
“这时候你倒是记得他会骂你了,平时叫你按时喝药、保重身体,你怎么全都当耳旁风。”萧谙将人往上掂了掂,“你净会挑顺耳的听。”
萧谙踩在雪里,一步一步迎着凛风走去,徐京墨伏在他背上,一点风都没被吹到。
什么时候,这人的后背已经成长为如此宽阔,已可以让他在这里躲一躲风雪了?
时间……过得这般快吗?
徐京墨枕在萧谙的肩上,意识有些涣散,又听见萧谙微弱的喃喃被北风托送而来,一如他年幼时破碎又彷徨:“哥哥,别抛下我。”
一瞬间,徐京墨仿佛穿越了时光,眼前的景象与五年前重叠起来。
他那时因荣钟之事与皇帝闹得不愉快极了,小皇帝与他赌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气,不愿再听他的话、受他牵制,于是与他处处作对,甚至对他说出过“朕绝不与你这般狼子野心之人共谋”这种话,弄得徐京墨也很是头疼。
可那时叛臣并未清理干净,宫外宫内许多眼睛都盯着小皇帝,只待一个时机置幼帝于死地……小皇帝与他闹成这样,与他实在没有好处。
徐京墨实在是心力交瘁,想了很多法子哄着萧谙,对萧谙提出的要求,只要不是太过分,他都一一应允了,甚至会在雨夜陪小皇帝在寝宫睡下,只因为那孩子说他害怕打雷。
在这般近乎宠溺的相处中,徐京墨也逐渐对萧谙生出了几分真感情,他开始真的心疼这个孩子,希望萧谙能在腹背受敌的处境中,能寻到一丝喘息的空间。
他们关系真正缓和还是在贺公案之后。贺公案由他亲审,他亲手将血亲舅舅、身为权臣的贺渝明送上了断头台,亲历现场监刑。这般大义灭亲之举,是为正群臣视听、为国除祸患,做群臣之表率,但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他要萧谙对他敞开心扉,只有彻底获取小皇帝的信任,他才能将朝堂上的叛臣挨个清算。
这法子起效了,后来,小皇帝果然如他所想那般对他百般依赖……现在想来,那算是一段相依为命的日子。
那一年的秋猎中,萧谙为了追一只狐狸,一路追进了深林之中,可他哪里知道那根本不是狐狸,而是一个诱饵,在他终于一箭射中狐狸的后腿时,也有一支暗箭对准了他。
萧谙靠着运气躲过了箭矢,可他身下的马却没有那么好运了,被射穿了脑子,疯叫着将背上的主人甩下了悬崖。
秋猎中徐京墨原本是担心萧谙迷路,所以才追逐着他的背影,没想到找到人时,萧谙正挂在悬崖中一根粗壮的树杈上。他腿上被擦伤了一大片,衣服都被刮烂了,有一片凌乱的血迹,看得徐京墨的心一下就揪起来了。
这地方属于山野林间,附近见不到半点人烟,悬崖又太陡峭,马是绝对没法下去的。徐京墨怕叫人来时萧谙遇上什么不测,只好咬了咬牙跳下去,将人搭在背上,而后踩着岩石,一点一点从崖下向上爬。
中途萧谙在颠簸下醒了过来,他紧紧地抱紧徐京墨的脖子,眼泪都流进了徐京墨的衣襟里,将他后颈打湿一片:“徐相,他们、他们要杀了朕……我好害怕……”
还不等徐京墨回话,他又语无伦次地唤道:“徐京墨……京墨哥哥,哥哥……”
徐京墨分了神,掌心瞬间锐利的岩石划伤一道,他手心里都是血,却一声痛都没喊,只声音轻轻的,慢慢的安抚道:“萧谙,别哭了。”
这般安慰的话不仅没让萧谙止住哭泣,反而让萧谙的眼泪决了堤,他俯下头,将抽噎都闷在徐京墨的后背中,身子哭得一颤一颤的。
徐京墨再是铁石心肠,此刻也都被萧谙哭成一团乱麻,他笨拙地搜刮着安慰人的话语,尽力想让萧谙不再惊惧,最后的安慰却称得上是惊世骇俗:“别哭了,等回去臣一定将杀手与幕后主使都揪出来,就把他们削掉四肢,做成人彘,放进猪圈中让这群人生不如死,如何?”
听了这话,十三岁的萧谙:……
这是什么能止小儿夜啼的反向安慰。
很好,反正起作用了,萧谙被吓得渐渐止住了哭意,静静地趴在徐京墨的背上。徐京墨也感受到背后的小孩不再乱动了,加快了速度,手脚并用地从悬崖边上爬了上来。
从悬崖爬上来后,徐京墨也是累得不行,扶着一棵树直喘气——这悬崖陡峭的,他光是自己爬上来都要费不少功夫,何况还背着个爱哭的麻烦精。可显然萧谙却没有从他背上下来的意思,反而将胳膊在徐京墨脖颈间搂得更紧了些。
而后,他听到小孩在他耳边,悄悄说:“哥哥,别抛下我……”
别抛下他,瞧瞧,说得这般可怜。
徐京墨立刻就心软了,他放任了萧谙赖在他背上不下来,也放任自己许下了这个诺言:“不会抛下。”
可这一次,当萧谙仍用这种撒娇般的语气说出此话时,他却不能再如此顺畅地答出那句承诺了。
他伏在萧谙的背上,有些半梦半醒地合了眼……他从未有一刻如此清晰地意识到,他和萧谙,大抵是再难以回到从前那种相依为命的日子了。
第三十七章 ·明路
不知什么时候,徐京墨枕在萧谙的背后,疼得昏昏沉沉睡了过去,等他再睁开眼时,发现自己躺在皇帝的寝宫之中,身上已经换了一套干爽的衣裳。他嘴里还散着一股淡淡的苦味,想来应该是被喂过药了,可这些他竟一点记忆都没有。
上腹还带这些熨帖的热意,徐京墨猜可能是用汤婆子一类的物件暖过,那处的疼痛已消了不少,只偶尔还抽痛一下,不过尚在徐京墨的忍耐范围内。
龙床前垂下的纱帘使得徐京墨有些看不清人脸,只能模糊辨认出床畔有一跪一站两个身影在交谈,他此时已然清醒,于是微微侧过头去,试图将两人谈话的内容听得更清晰些。
“陛下,丞相的胃病是老毛病了,既然是积攒下的病症,自然也做不到药到病除,只能尽量温养,千万要注意着别再着凉了。”
徐京墨轻轻阖上眼帘,这都是他听过几百遍的话了,属实是提不起什么兴趣,但下一秒,梁御医的一番话却让他蓦地睁开了眼。
“胃病需要慢慢调理,但有一事恐怕更棘手。陛下,微臣是中庸,对信香没有乾元那般敏感,但根据脉象来看,徐相这几日的信香格外不稳,似是有雨露期提前的征兆……”
“这么算起来,距离他上一次雨露期,似乎已快半年了。”萧谙追问道,“有什么问题吗?”
“陛下也知道,徐相身子特殊,又用了多年的药,好不容易停了半年那压制雨露期的药,此时正是身体刚开始恢复的时候,微臣不建议此时再次用药。
“而且这汤药寒凉,对身子终归是不好,徐相之前停药的原因也是因常年服药而产生了依赖,这汤药多少对他已经不管用了,这样下去不是长久之计,若再加大剂量,恐有性命之忧。微臣其实也是想陛下劝劝徐相,徐相向来在他人面前不愿示弱,可这回不可再任性了,一个人硬熬总归不是办法……不如找个顺眼的乾元帮他一起度过雨露期吧。”
“朕知道了。”萧谙的声音低低的,带着一丝莫名的哑。
一时间,徐京墨的脑子乱成一片,已无暇顾及萧谙是何反应,只回想着刚刚梁御医那番话,浑身僵硬了起来。
梁御医是为数不多知道他是个坤泽的人,曾经抑制信香和雨露期的汤药也是梁御医亲自开的方子——他的身体状况梁御医是最了解的,若是连梁御医现下都这般劝他,恐怕事情确实已经到了无可转圜的地步,他只能找个乾元解决雨露期了。
事已至此,他别无选择——又或者说他从一开始就没得选,否则怎么偏生他是个坤泽?
徐京墨感到厌烦至极,又不得不思索着接下来的事情,回去后他只能让阿盛给他找个干净些的乾元来……徐京墨不无自嘲地想着,他可以有千百种死法,可不该有一种是这么窝囊的,为了一个小小的雨露期而殒命,属实可笑。
何况现在还没到他可以放下所有的时候,徐京墨还是想留着这条命,再去看看大衍的山川河海,过过自己的日子,这世上还有许多事情是他没尝过的,至少……让他尝一尝有个人从不生疑、以十分真心待他是个什么滋味吧。
徐京墨想到这里,便又打心底觉得这事没那么严重了,不过就是找个合适的工具治治病,他又何必耿耿于怀、扭扭捏捏呢?
他轻轻合了眼,很快,他便又坠入一片梦乡,因此未能看到床畔那道目光,犹如一头被禁食多年的饿狼,只需一个合适的时机,便会将猎物扒皮拆骨、吃干抹净。
…………
季珩这几日也属实是有些心烦意乱,他察觉到萧谙的躲避,心下有了许多猜测,几乎折磨得他夜不能寐。
后来季珩还听到手下领军说,陛下亲自将丞相背回了寝宫的,而人是第二日清早才出宫。这着实算坏了规矩,毕竟哪有外臣留宿宫中,还是在皇帝的寝宫中睡了一整晚的道理?
季珩这才后知后觉地琢磨过味儿来,无论皇帝嘴上说如何怨恨丞相、要进行原本的计划,他心里的那杆秤已经在向徐京墨倾斜了。甚至,可能连皇帝自己都没察觉到这份偏心。
世上原本就有几样东西是难以藏住的,其中以情意最甚,时至今日,除非季珩是个瞎子,否则他怎么会看不出来萧谙的心思在哪里?只是他不敢深究,怕那层窗户纸被捅漏了,只会伤人伤己,也害了他们多年的情谊。
他也有些慌张,将皇帝心生悔意的事情写在信中,用信鸽送到了春云楼,想让鹤老板为他想想法子。当夜,春云楼便给他回了信,说是若真如他所说恐怕不妥。季珩知道他鹤老板的意思是说,这计划原本最重要的就是皇帝的意思,若是皇帝先反水不做,他们这一船人恐怕就要下场极惨了。
鹤老板写道,他那里又一个人的事情可用——原本只是以防万一,没想到此时倒真派上用场了。
这人便是贺文程,徐京墨舅舅家的儿子,前些日子鹤老板在晏城的眼线看到这小子了,鹤老板便着手查了一查。其实与卫尉卿的小妾私奔本来就是件可大可小的事,只因贺文程牵扯到了其他旧事,身份特殊,因此才可大做文章。
而鹤老板为季珩指了条明路,要他说服卫尉卿,将这件事闹到皇帝面前,以此对丞相发难,也能再次挑起皇帝心中的疑虑。
季珩原本还有些犹豫,但当他想起那日萧谙追随徐京墨而去时,那毫无停滞的脚步、冷漠离去的背影,胸口就好像压了一块重石,于是当即便决定按照鹤老板的计划去做。
…………
隔日清早,萧谙刚下朝回宫换了身衣裳,唤来李庆叫他去拿皇历。他拾起朱笔抵在下颚,思索了好一会儿,才从在上面勾了几个日子。
他这是在推算徐京墨的雨露期。
梁御医说徐京墨不适合再喝那种汤药,必须要依靠乾元度过这次雨露期,那么萧谙理所当然地认为那个乾元必然是他……而且他笃定,以徐京墨的骄傲,必不会轻易向其他乾元开口求助。
萧谙将一切都想得简单极了——他年轻又干净,嘴巴很严,与徐京墨相处多年,可以算得上是徐京墨最相熟的乾元了。就算不论这些,他也还是有优势的,那便是他已经帮徐京墨度过了一次雨露期了。尽管没有动真格的,但他至少成为了第一个在徐京墨后颈留下印记的乾元。
徐京墨不来找他,还会去找谁呢?
萧谙完全没有设想过另外的可能,直接开始为帮徐京墨度过雨露期做起准备来,还特意命人叫了宫里年长的坤泽嬷嬷来,向她们询问关于雨露期的经验。不过眼见着马上到小廷议的时候了,萧谙只好先将这些心思收了,匆匆摆驾至前殿。
议政开始,已调任为丞相长史的沈霜沐,正在不疾不徐地汇报着各地入冬以来的落雪情况,推算着明年春日的播种时间与税收。徐京墨一直没有说话,只站在前头闭目静静听着,可萧谙能看出来,徐京墨心底对沈霜沐的话是十分欣慰的。
26/64 首页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2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