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在大秦当完美太子(历史同人)——无字惊鸿

时间:2023-12-30 14:31:58  作者:无字惊鸿
  这么一对比,士兵们恨不得这场仗多打几个月,打到家里不缺粮了为止。
  人性如此,李牧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所以他只能出此下策,用分粮来激励将士。
  很多人还是做不到只管自己吃饱、不管全家老小的。两相对比之下,与其自己独自在军营混吃混喝,倒不如多带点粮食回乡接济亲人。
  果不其然,这个决策传达下去之后,整个赵军营地士气大振。大家都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把秦人打回老家。
  咸阳宫中,秦王父子俩一同查看奏报。
  秦王政看完之后摇了摇头:
  “李牧完了。”
  扶苏赞同地颔首。
  表面上看,李牧这么做好像是一招精妙的破局之法。秦人着急回乡士气不佳,他们赵人为了分粮一鼓作气,运作得好就能一举奠定胜负。
  可实际上,李牧这是在自掘坟墓。他不经过赵王同意就做下分粮的决定,这种操作绝大多数君王都是忍受不了的。
  正常来讲,打仗结束了,剩下的粮草当然要收回来,哪有分下去的道理?
  粮草多宝贵啊,这可是大争之世顶顶值钱的东西了。
  李牧分粮,不仅是蔑视国君的权威,也侵犯到了贵族们的利益。而且在粮食这个东西上头多的是贵族能搞的小手段,好些人还靠它捞钱呢。
  不用任何人提醒,王翦和郭开都意识到了现在就是扳倒李牧的最佳时机。
  很快,赵国朝堂上就出现了一波人,主动跳出来弹劾李牧。
  这群人甚至都不是郭开安排的,郭开只是暗中挑拨了一下,他们就自己站出来了。
  他们向赵王迁进言:
  “李牧打了三个月,寸功未立。依我之见,不如将他撤换下来,派遣赵葱、颜聚接替主将的位置。”
  李牧都已经把士气激励起来了,他们觉得接下来随便换一个有本事的将领都能借机打退秦军,也不一定非要李牧上。
  先换掉胆敢侵害他们利益的李牧,等仗打完了,反口不认之前分粮的承诺,难道那些庶民还敢有意见不成?
  而且现在换将,还能换上他们自己的亲信。这是多好的给己方将领刷军功的机会,退秦的大功劳,错过了着实可惜。
  这样一个明眼人都觉得很瞎的提议,得到了赵国朝廷八成官员的力挺。
  因为李牧这人实在是不讨朝臣喜欢,他脾气又臭又硬。要不是打仗确实厉害,赵国还用的着他,早把人排挤出去了。
  现在其实也没差多少,李牧已经被排挤得常年待在代地抵御匈奴了。
  少数一些觉得不妥的朝臣实在是没什么话语权。
  有人担忧撤换李牧会导致战事失利,却被怼了回去。郭开的党羽配合那些贵族一起反驳,认定现在局势大好,谁当主将都输不了。
  甚至那群推荐赵葱的人还振振有词:
  “我赵国难道只有李牧一个厉害的将领不成?不给其他将领历练的机会,又如何能培养出能和李牧匹敌的名将?”
  可真会做白日梦。
  最终,换将的呼声太高,李牧被罢免了职位。
  反正大家只是把他撤下来,让他回代地继续守门,又没打算弄死他。
  贵族们想想觉得没什么问题,他们一直都是这么干的啊。有事把李牧喊来干活、事情干完了就把人赶走,没毛病。
  这一次也是一样的,他们只是习惯性地用完就丢而已。
  李牧就这么被强行召回了邯郸,带着浑身黑气去面见赵王。他想劝赵王放他回去继续指挥作战,不要意气用事。
  因为是去劝人的,又想起之前邯郸的流言,李牧特意换掉了身上的甲胄兵器,以示自己毫无威胁。
  然后,他进宫去了。
  贵族们也没觉得有问题,他们等着李牧闹一场之后无功而返,灰溜溜回代地去呢。
  结果李牧这一次进宫,压根就没能再出来。
  赵国贵族顿时傻了。
  不是,王上您还在猜忌李牧叛国呢?这都过去多久了啊!
 
 
第28章 偷溜成功
  赵国贵族简直天崩地裂,差点就要进宫去质问赵王迁你脑子没问题吧?现在赵国就剩这一个保护神了,你搞掉他是想亡国还是怎么的?
  不过从宫内悄悄传出来的消息,倒是让大家冷静了下来。
  李牧没死,只是被关押起来的。
  这就很离谱,因为消息居然是郭开送出来了。
  这位出了名的奸相大义凛然地表示,自己不愿意见到良将被处死,于是偷偷将人护了下来。
  众所周知,赵王迁一般是不管事的,他也没有自己的心腹。想做什么,都是通过郭开的手,处死李牧也一样。
  于是李牧进宫之后,赵王迁就示意郭开把人给宰了,省得他跑去秦国帮着打赵国。
  郭开一开始是很心动的,没了李牧他就能稳稳坐着相位,一直等到赵国被灭。而且杀掉李牧还能让军心涣散,赵国战事失利。
  可是现在局势不一样了。
  这天杀的李牧干什么不好,居然承诺给将士分粮!
  他现在声望如日中天的,自己要是把人给宰了,消息传到军营,怕不是要遭遇士兵的哗变?
  别忘了,李牧可不是一个人,人家身边也有精心培养出来的副将呢。那些人可没跟李牧一起进宫,而是留在军营里主持大局。
  一旦消息传过去,这群人肯定坐不住。
  要知道他们是远不如李牧对赵国忠心的,还曾经屡次建议李牧早点动手把郭开宰了、扶持公子嘉上位。
  他们只忠心李牧,倘若李牧出事,这群人绝对干得出来不管秦军,带兵调头攻进邯郸报仇的事情。
  有李牧之前的许诺放在那儿,拉拢了那么多士兵,士兵八成也愿意跟他们拼这一把。
  虽说这些家伙要是这么干了,赵国肯定能当场玩完。秦国只需要跟在后头捡漏就能灭赵,还得记他郭开一个天大的功劳。
  但问题在于,这么干完之后,郭开自己也没命了啊!
  士兵杀入邯郸,第一时间肯定要搞死他和赵王迁。郭开自认为躲不过去,所以他怂了。
  天大的功劳也要有命才能享,不然都是空谈。
  这李牧也是的,不是叫他带副将一起卸任回老家的吗?他倒好,自己是老老实实来了,副将都留在军营里。
  郭开非常不高兴。
  原本他是可以把副将也一网打尽的,现在好了,弄得他骑虎难下。他和秦国布局这么久,临到头了他不敢弄死李牧,秦国肯定会对他不满的。
  郭开眼珠子一转,决定想个借口糊弄秦国。
  不如就说李牧是难得一见的将才,就这么处死太可惜了。他郭开愿意帮助秦国将李牧对赵王的忠诚消磨殆尽,这样说不准李牧愿意事秦呢。
  至于到底能不能做到,这谁管。
  反正他努力过了,没成功秦王也不能苛责他什么。
  只是事情已经出了岔子,郭开不敢再弄出更多的幺蛾子。他下了死命令让人盯紧李牧,绝对不能叫这人脱离关押逃出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暗室中。
  李牧坐在榻上闭目养神。
  别看这是个见不得光的暗室,条件其实还挺不错的。郭开做戏做全套,自然不会在小事上掉链子。
  李牧在这里待着,吃穿用度都是很不错的,也没有受到什么虐待。除了不能出去,别的都还好。
  郭开亲自过来探望:
  “武安君,你可还好?”
  李牧根本不想搭理这个家伙。
  郭开也不在意,他自己唱自己的戏:
  “将你关在这里也是无奈之举,王上下令要处死你,我不好违背他的决定,只能将你暂且安置在这。”
  “我也想偷偷放走你,但你出去肯定又要上战场。一上战场,消息就瞒不住了。到时候王上就知道你逃脱了,我也要跟着吃挂落。”
  李牧冷笑。
  这话也就骗骗三岁小孩,他郭开在赵王迁跟前死的都能说成活的,如果真的想替他美言,赵王迁肯定会当场释放他。
  李牧只是不懂朝堂阴私,但他也没那么傻。
  被关了几天,李牧也想明白了。
  他猜测郭开是担心他会对自己造成威胁,又害怕军队哗变,所以才只将他软禁起来,却不杀掉。
  李牧之前把副将留在军营里,其实没多想。他就是准备自己进宫去劝一劝赵王迁,不要更换主将。
  如果劝说成功了,他就可以直接回前线。副将自然能继续当副将,也省得折腾。
  而要是劝说失败了,到时候再让副将离开也不耽误什么。他信不过赵葱几人,有副将留下盯着点也更放心。
  没想到这番操作能给自己留一条命,也是他李牧命不该绝。
  郭开对着木头人一样的李牧絮絮叨叨了半天,又叮嘱看守的人一定要好好照顾武安君,这才心满意足地走了。
  李牧信不信的有什么关系?他反正是装给其他贵族和李牧的下属看的。
  李牧那堆副将比李牧还耿直,人家做戏他们就敢信。这番惺惺作态绝对可以安抚住那些将领,取得对方的信任之后,剩下的就好操作了。
  事实证明郭开预料的不错。
  他对李牧的以礼相待确实狠狠刷了一波好名声,大家提到他不再是奸佞了。而是说:“郭开虽然玩弄权术,大是大非上却不糊涂。”
  如今又正是大战之际,贵族们看在这件事的面子上,也不那么爱和郭开别苗头了。
  没了掣肘,郭开开始了下一步的计划。
  咸阳宫。
  扶苏查看完来信,眉头微皱。片刻后,方才舒展开来。
  秦王政询问:
  “怎么了?”
  扶苏道:
  “郭开没有杀掉李牧。”
  秦王政并不意外:
  “他一向很惜命。”
  秦国灭韩的时候,只对韩王安和一部分贵族、臣子网开一面。像是那种出了名的奸佞,是根本没有留手的,该杀的全杀了。
  郭开名声不好,他当然也害怕赵国被灭后自己也陪着赵国一起去死。再加上种种考量,才会选择协助秦国灭赵。
  他这个人是没什么忠心可言的,全是利益。所以在和自己性命攸关的事情上,什么都得让道。
  现在不杀李牧,只是可能会让自己以后的日子难过一点。要是杀了李牧,那可就没有以后了。
  扶苏若有所思:
  “郭开说要替我们大秦招揽李牧,此事估计难成。不过郭开做不成,我倒是有别的法子能促成此事。”
  秦王政来了兴致:
  “哦?”
  扶苏微微一笑:
  “待邯郸城破时,请父亲允许我亲至邯郸去见一见老将军吧。”
  秦王政:“……你休想。”
  真是逮到机会就想往前线跑,打仗就那么有意思?
  “那时战事都结束了,没有危险的。”
  扶苏据理力争。
  他这次可是去办正事的,为了大秦考虑,父亲就通融一下吧。
  难得有机会出咸阳逛逛,以后当了太子、当了秦王,就更走不了了。他爹倒是经常外出巡游,但他得留在咸阳监国啊。
  为了出门,扶苏开始了软磨硬泡。
  秦王政原本是个很坚定的人,下了决定那就谁也劝不住。能劝住的,基本都是他特意放的钩子,故意等人来“劝”他。
  可扶苏出门这件事不一样,他是真不乐意儿子往外跑。但他心里也知道,为了秦国他是不该阻拦的,于是就别扭了起来。
  秦王政坚持认为儿子身体不好,本来外面就危险,他这个身子骨更撑不住。
  劝降谁不能去呢?就非得扶苏出面?
  扶苏:“……”
  早知道之前装柔弱就不装那么像了,果然出来混的都是要还的。
  这个时候就不要讲究武德了,扶苏直接发动了妹妹阴嫚和家里的三个小崽子,轮番上阵哄人。
  是的,三个小崽子,包括还在吃奶的那个。
  琼琚虽然只有一岁多,但这个年纪的小孩子已经会走路会喊人了。在扶苏这个亲爹的撺掇下,小奶娃跌跌撞撞地跑过去,噗叽一下抱住祖父的大腿,露出了无齿的笑容。
  “出、出去玩!”
  秦王政:“?”
  扶苏你要脸吗?这么小的孩子你都利用?
  秦王政冷眼瞪儿子。
  扶苏满脸纯良:
  “小孩子不懂事,只知道玩,父亲莫怪。”
  秦王政冷笑:
  “既然那么想出去,必然是在章台宫住久了太憋闷。你带着孩子回宫外的府邸居住吧,总住宫中也不合适。”
  扶苏只当没听见,自顾自把儿子拎起来,往老父亲怀里一塞。
  “父亲,自从琼琚出生起您就没怎么抱过他。来,你们祖孙两个好好亲近亲近。”
  秦王政总不能不接过去,再把孩子给摔了。当爹的已经这么不靠谱了,当祖父的就得被迫慈爱一些。
  “胡闹!”
  嘴上斥责了一句,手还是稳稳拖住了小屁孩。
  小孩子什么都不懂,被抱起来之后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左右张望。过了一会儿就自顾自去扯秦王政头上的冕冠玩了,也不打扰大人。
  秦王政上一秒还在教训儿子:
  “寡人真是太纵容你了,让你这么放肆。”
  下一秒他下巴上固定冕冠的绳带就被小肥爪子扯开了,冕冠歪到了一边去。
  堂堂秦王从没有这么狼狈过,从来见人时都是衣冠整齐的。冕冠掉下来的时候,他都没有反应过来。
  扶苏一把接住了掉落的冠带,在父亲发火之前把小崽子塞给奶娘带走了。而后又孝顺地表示要亲自替父亲冠发,作为赔罪。
  秦王政生生给他气笑了:
  “寡人难道还会跟个小崽子计较不成?”
  那当然是不会的。
  只不过扶苏可不愿意让小崽子在父亲身边多待,免得分了自己的宠。偶尔拎过来刷刷存在感就差不多了,他爹还得是他一个人的。
  重新戴上冕冠、打理好了仪容,这件事就该过去了。秦王政没太放在心上,结果不成想第二天一大早,发现他的孝顺好儿子侍立在床边,要亲自替他穿衣束发。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