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境的生灵信奉神宫,当然也有人信奉别的道。
都是不能修行的人,在这短暂的一生中寻求渡过苦海的舟,村民们很轻易的就接纳了他。
在山道上攀登需要消耗很大的体力, 他们中间也停下来休息过几次, 只是这个时候村民们招呼从后面缓缓跟上来的老道停下来一起休息,他都没有反应。
有粮食跟水带得顶足的村民分食物给他, 让他吃一些御寒,老道的目光也只是呆滞地落在杂粮饼上,然后不接, 继续往上走。
众人于是又猜测, 他大概是个苦修者。
眼下天色已暗,路不好走,山上风又急, 所有人都找了背风处停下来安营扎寨,准备等到明天天亮的时候再继续往上爬。
见老道还是独自一人要继续向前,村里领路的后生终于起身上前,把他拦了下来:“老先生, 夜路难走, 今晚还是跟我们一起歇一歇,等明日天亮再动身吧。”
老道神光呆滞的眼睛落在这后生宽厚有力的手掌上。
这个村子以打猎为生, 年轻的后生都是顶好的猎手,他身上穿着的是用猎物的毛皮缝成的皮袄, 底下肌肉线条隆起,被晒成古铜色的面孔带着淳朴自然的诚恳。
仿佛被他眼中的好意所打动,又仿佛跟他们一起攀登了一天,跟他们之间建立起了某种友好的联系,之前一直叫不动的老道这一次居然转身朝着他走了过来。
村里最好的猎手露出了笑容。
他上前扶了老道一把,感到自己扶住的手臂枯瘦得像干柴一样。
老道包裹在破旧道袍中的身体轻飘飘的,竟像是没有重量。
山道旁的平坦背风处升起了几堆火。
老道坐在其中一堆火前,身上披了村民们匀出来的一件皮袄,手中也多了一块干粮。
老老少少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地交谈欢笑着。
距离大典还有两日时间,他们并不着急,而且就算是年老体弱登不到顶,在外面遥遥地拜一拜也行。
夜晚山间呼啸的寒风仿佛成了这些凡人朝圣间隙里的伴奏,不显得狂暴,也不再吓人。
老道身旁坐着一个看起来跟他年纪一样大的老人,问这个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话、神情中透着呆滞迷茫的老道:“我们全村去昆仑是想感激剑宗照拂,也有机会看看这神仙盛事,老先生却是为了什么?”
篝火燃烧发出噼啪的声响,老道拿着手里没有动过的干粮,听见身旁老者的声音传入耳中,他眼中再次升起淡淡的茫然,没有束整齐的花白头发被一阵偏风吹得在头顶松散地舞动。
他张了张嘴,发出的声音像是几十年没有说过话,生涩无比:“不……知道。”
同这些跟这些同行的村民不一样,他不知道自己要去做什么,或者祈求什么,在他心中就只有一个执念,驱使着他要去昆仑。
“阿爹在同老先生说什么?”
先前拦下老道的后生手里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肉汤,回到了这个火堆旁。
他见到老道脸上茫然纠结的表情,猜想是自己的爹跟这个神智有些不清醒的老先生说了什么,只坐下来将手中这碗热汤递给了他。
香气飘来,老道垂下眼睛,看向面前的碗。
健壮淳朴的猎人将碗又朝他的方向递了递,说道:“喝了肉汤,暖暖身子。”不然这一整天都没有吃东西,也没有喝水,光吃那块饼怕是撑不住。
老道看着这碗香气扑鼻的肉汤,像是几十年没有见过这样热腾的食物,过了片刻终于伸手来接。年轻的猎人递碗的时候碰到了他的手,瞬间感到自己像是碰了一块阴寒无比的冰——比这昆仑山脉上终年不化的雪更寒,更有一股让他这样气血旺盛的青壮年都会发抖的阴冷。
他心中一惊,活人的手,怎么会这样冷?
“多谢。”在他想明白之前,先前一直没有说话的老道已经生涩地对着他道了歉,然后端着这碗肉汤,像是活了过来。
他脸上的茫然虽然没有完全消散,但眼中的光芒却亮了几分。
猎户父子听他说道,“我不知道自己要去昆仑做什么,但只要去到那里,我就知道了。”
……
昆仑,玉楼十二所。
夜色已深,这些如玉的小楼中却只有寥寥几处点了灯。
昆仑的藏经殿不闭殿,难得有机会进入其中的各派弟子停留在里面,没有时间限制,基本上都不会出来。
反正是修士,几天几夜不合眼不进食也没什么妨碍。
白天被楚倚阳敲打过的合欢宗弟子也是这么想的,玉楼十二所最北端就只有三楼最中央的房间点了灯。
房中灯火明亮,得到了特许将《元公甫杂记》批注版从藏经殿中带出来的人坐在灯后,漆黑如鸦羽的长发披在身后,身边是美貌侍女红袖添香。
他的神情专注地翻看手中这本书籍,右耳上的五枚金铃钗在灯火下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昆仑收藏的这本批注版果然有其过人之处——这批注竟然是加在元公的原版手记上的!难怪藏经殿里就只有这么一本。
如果不是北堂寒夜,楚倚阳还真不觉得自己能够把这本书从杂典区借出来。
元公甫是这个世界数千年前的人物,写作的时候用的笔法比现在更古文,楚倚阳先前读市面上流通的那些初原版本,觉得实在是很难看得进去。
而这位后来把元公走过的路线再走了一遍的前辈,性情就跟文雅的元公很不同,哪怕不见他的人,只看他的批注,他那种嬉笑怒骂、放荡不羁的形象也完全跃然纸上。
比如元公某日记载,行至南境与西境交界有一座大山,他就批注道:“哪有什么大山,就他娘的是个土包。”
再比如某一日,元公行至西境一处内陆湖,记录沙岸绵延数里,沙粒绵密,颜色粉如落英,一旁批注:“红褐铁锈,难看,走着还扎脚!”
放在楚倚阳原本的世界,不就是元公探索网红景点,发文赞美,而跟风过去的大能感到被欺骗,就在底下批注——都他妈什么玩意!
因为他这大白话批注,楚倚阳找回了看书的时候有本章说、追番的时候有弹幕,隔着时空也能够交流的快乐。
见公子看着这本书,在灯下不时发出一声轻笑,楚倚阳的四个贴身侍女都难得生出了好奇,想知道这本是什么书,能令他心情如此之好。
不过收获快乐归收获快乐,楚倚阳也没忘记自己的目的。
他把手里的批注版跳过了前面自己看过的部分,往后面翻去,在看到其中一行字的时候精神一振。
红衣公子灯下读书,修长身影映在窗上。
元公甫当年下了一趟幽冥又活着回来,却没有像寻常人那样畏惧未知之地,反而想要再下一次幽冥。
这本杂记的前半截记录了他走过的地方跟下幽冥的所见所闻,后半截就是他在有生之年走遍天下,寻访所有跟幽冥沾边的地方,试图再一次找到下去的入口。
引起楚倚阳注意的是一个村落的记载。
这个村落据说是世间最靠近幽冥的地方,他看到标题时生出了期待,可是等翻到后面才知道这个说法是怎么回事。
这是一个坐落在东境的村子,东境就是徐妄来的地方。
传说中的东境蓬莱周围冥水环绕,据说连通着幽冥,羽毛落在上面都要沉下去,不是灵力不绝的大能无法渡海。
因此这么多年,除了本来就在传说中,岛上皆是修行之人的蓬莱,还有跟与幽冥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鬼道三宗,东境没有其他生灵出来过。
这个凡人村落也只是在海边,所以说靠近幽冥。
元公行至此,同样记载了当地的食物,评价道:“别有风味。”
楚倚阳目光往旁边一移,果然看到了熟悉的字迹,大能批判道:“对,做给鬼吃。”
后面再一路翻下去,就都是这些与传说中的幽冥之地有关系,但是却次次都让元公落空的记录了。
在楚倚阳看来,元公甫就像当初误入桃花源的武陵人,作为这个世界最浓墨重彩的美食家、冒险家,他想再回到自己心中的桃源,可是终其一生都没能再进去。
他穷尽一生寻找通往幽冥的入口,最后留下的只是这样一句:“传说中通往幽冥的通道有七个,只有在打开的时候才能进入,我有幸进过一次,却找不回原路,也不知剩下的通道在哪里。”
楚倚阳看着这句不再文绉绉的话,眼前浮现出到了晚年写下这句话时元公的寂寥,想道:“他此生想要再入幽冥,这个愿望在他死后到底也实现了。”
毕竟元公的修为止步元婴,就跟现在的楚倚阳一样。
而这一页的后半截是大能的批注,他字迹飞扬地写道:“世间存在七个阴阳翻覆眼,各家知道的都把它捂得严实,带着这个秘密或是上了神宫,或是下了幽冥,具体地点世间再无人知。
“我知道的其中两个已经彻底销毁——或者换种说法,彻底失去掌控。剩下的五个,依我看多半在什么反常的秘境,或是像昆仑、瑶池、大雷音寺、蓬莱这种顶级的宗门禁地里。”
楚倚阳看着他的推测,想着青叶山城底下有一个,若七个通道仍在,或许昆仑这里还有一个。
“但如今只剩下五个,那定然是按照四境均匀分布,还有一个在正中。”系统听他推测道,“神宫之中有通往天外的登天路,再有通往幽冥的通道也不奇怪。”
那个眼是最不可能被打通的地方,毕竟那里要是被打通了,这个世界就变天了。
至于青叶山城底下这个莫名其妙跑到了他身上的小鼎,在《元公甫杂记》中没有被提及,在《天级法宝篇》也没有被提及,这也是正常的。
毕竟以天级法宝的威能跟稀有性,一旦让世人知道它们的存在,定然会铤而走险前去偷盗。
楚倚阳把书合上,意识到自己不知不觉就坐在这里看了一夜,外面已经星河欲曙。
这本批注版的《元公甫杂记》固然有趣,但终究是要还回去的。他想了想,拿出了自己的通俗版杂记,用神识将这位大能的批注转到了上面。
系统不解:“这是做什么?”
楚倚阳道:“想要知道这个小鼎的来历,跟这个世界背后的秘密,之后少不得要自己去看。”这样回头有了新情报,补充在批注旁,也算是跟这两位前辈的跨时空交流了。
--------------------
作者有话要说:
没什么骚话好说的,这章主要还是世界观铺陈。
老道是我们走入文案下一阶段——让他俩梦中相见的关键人物!
这个世界的人,死后就下幽冥,没有轮回。
所以大家也没有见过鬼。
-
感谢在2021-09-03 23:53:42~2021-09-04 23:55:0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向前看 60瓶;茸总的布丁 30瓶;两只老虎爱跳舞、醉酒意、46891246、=锦衣夜行= 10瓶;人性多面(:з∠) 9瓶;QIU、51562116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2章
虽然离真正天亮还有一段时间, 但楚倚阳不打算睡了,上床之后就闭目打坐。
在山洞里睡了那么长时间,回到合欢宗又睡了三天, 尽管现在打坐静心不涨修为, 也比睡过去要好。
调动灵力运行了一个大周天,他就耳朵一动,听到了外面的声音。
来自天边的仙乐空灵飘渺,充斥在天地之间, 暗合着天地灵气的流转规律, 仿佛寂静的长夜中出现了一道光,伴随着东边升起的朝阳一起唤醒天地万物。
昆仑剑宗, 无数人被这乐声惊动,从房间里出来朝着天边看去——
只见天边霞光万丈,有一行天人从南边来。
队伍正中的是一座纯白的驾辇, 犹如一座移动的宫殿, 那渺渺不绝的仙乐就是从其中传来。
而在这纯白的宫殿周围飞翔环绕的是南境特有的仙禽——青鸾,它们一面飞行,一面发出悦耳的啼鸣, 与那仿佛自天上而来的仙乐合在一处,越发令人心旷神怡。
忽然之间,纯白的驾辇打开,有数十道身影从其中飞出来, 无论男女都做着壁画中飞天的仙人打扮, 手持乐器,或是操琴或是反弹琵琶。
天上传来的乐声渐大, 见到这一幕的众人也认出了这一行仙乐飘飘登场的道贺队伍是来自何境——
“是瑶池!”
“瑶池到了!”
一时间,所有人都闭起了眼睛, 沉浸在变得激扬起来的乐曲之中,感到自己体内的灵力也受到了瑶池仙乐的牵引,变得活跃起来。
瑶池仙乐一曲破阵,演奏起来需要合三百琴修之力。
昔年前任琴尊飞升大典,他所演奏的一曲破阵,不知道造就了多少个高阶修士。
修道到高深境界,顿悟已经是可遇不可求,瑶池的破阵曲却有这样的威力。
也就只有在昆仑剑尊继任这种场合,他们才有机会听到这传说中的一曲,沾到光芒。
朝阳初升,紫气东来。
南境瑶池道贺的队伍停留在空中,天人盘旋,隐隐有无数芬芳的佛铃自空中盘旋落下。
昆仑山上,出来看他们的人都已经盘腿在原地坐下,开始进入玄妙的境界,感到自己的瓶颈松动,有更广阔的画卷在面前缓缓打开。
而山道上来朝圣的凡人听到这乐声,虽然没有像修士一样顿悟突破,但也感到一身疲惫尽消,身体变得轻松起来。
昆仑巅,北堂寒夜站在偌大的玉虚宫中,看着殿中挂着的画像。
画像上所画的男子气质如冰如霜,俊美的姿容在被画在纸上以后,终于不再为他身上的杀戮气息所掩盖,让人注视他的时候不再觉得自己是在看一把凶剑。
他们这一脉,三代剑尊,不曾断绝,自师祖去后,这幅画像就挂在了上首。
今日瑶池献曲,在画中人继任的时候也曾经在昆仑之上响起过,如今他已离去,画像前的三柱清香随着殿外乐曲袅袅向上,模糊了画中人的剑眉星目。
看了片刻,北堂寒夜转身出殿,站在清晨未消的寒风之中。
只见西边佛光大盛,无数朵金色莲花在黑暗未散的天空中缓缓盛开,十座金佛虚影凌空而立,双手合十,驱散天边最后一线黑暗。
空灵梵唱与瑶池仙乐汇合在一起。
27/135 首页 上一页 25 26 27 28 29 3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