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我和钢琴的3650个日子(近代现代)——格卿

时间:2024-01-06 10:51:42  作者:格卿
第64章 
  简一鸣觉得自己像个喝醉酒的人,站在了台上,坐在了钢琴面前,但是钢琴很陌生,黑白相间的八十八个琴键也很陌生,脑子昏昏沉沉的仿佛有人在里面打了架扬长而去,剩下一片狼藉,无法思考,犹如混沌未开的宇宙。
  手指自己动了,脚也在动,但简一鸣无法判断它们为什么在动。
  我在做什么?
  你什么都不用做。
  不知道谁在他脑海里这样说,声音轻轻的,很温柔,正扶着他躺下。
  我应该有什么要做的,很重要的事……
  没什么事比你更重要,作品不重要,比赛也不重要。
  简一鸣觉得身体很沉重,脑子无法运转,昏头昏脑。
  ——“专注!”
  当他好像真的要睡着的时候,符盛蓝的声音宛如惊雷劈开了天空,他一个激灵,醒了。
  “什么都不想很轻松,但轻松是打动不了人的。”
  “一鸣,尊重你每一个听众。”
  “你怎么看待音乐,音乐就会怎么样反馈出来。”
  简一鸣在台上打了个抖,有什么东西从他的脚底生长出来,在他的灵魂扎根。他感觉自己只是走神了一会儿就已经三首曲子过去了,留给他继续的时间不多了。
  简一鸣趁着间隙的时间扫了一眼台下,非常沉闷的气氛,像夏天雷雨之前的空气,闷热,潮湿,烦躁。
  他擦了一把自己的额头,摸到了一手的汗,随意抹在了自己的裤子上,然后深深地吸一口气。
  下一首,莫扎特,《A小调钢琴奏鸣曲》K.310,第一乐章。
  莫扎特是一个很容易被人误会的作曲家,他的曲风灵动清丽、色彩丰富、情绪多变,一不小心就让快乐变成傻乐,让傻乐变成装疯卖傻,是个很难把握的作曲家,因此非常不被比赛选手青睐。
  曾经出现一个比赛的限定曲目池里出现莫扎特和另外一位作曲家的作品,比赛选手选择莫扎特的寥寥无几,有勇气选择莫扎特的几个人,最后得分也不怎么样。
  当难度上不去的时候,以表达和音色作为得分重点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但简一鸣还是选了他的K.310,作为半决赛“闪亮”这个主题的参赛曲目。
  曾经他在学校弹310的时候,保安小马把这种悲伤的小调听成了快乐,当时的简一鸣没有解释,因为他觉得不重要,他不重要,曲子也不重要,曲子表达什么内容自然也没那么重要了。
  不重要吗?
  重要的。
  这是莫扎特重要的作品,是他在1778年这个重要的时间点,罕见记录下了自己心情和感情的作品。
  310咋听之下好像依旧快乐,那只是跳跃的音符给人的错觉。
  演奏不重要吗?
  重要的。
  比赛呢?
  比赛不重要,但是坐在下面的听众很重要。
  底下坐着的人里,除了约翰之外,大概没有评委觉得简一鸣不对劲。他们总体的印象大概就是基本功很扎实,技术基本上找不到扣分的地方,足够大的手掌在技术上能留下足够让人发挥的余地,这种优容的余地使得作品的演奏有了更多的空间,技术处理很好,音乐线条流畅漂亮,表达还可以。
  然而这些出色的地方捏合起来,仍然组成不了一个出色的演奏。
  优秀的演奏具备这些条件,但反过来却不完全对等。
  ——还欠缺最重要、最核心的东西。
  部分已经感觉到无聊的评委,甚至开始低头转笔,演奏还没有过半,就开始打分。
  约翰的听完第一首,锁起来的眉头就没有松开的时候。
  今天简一鸣的演奏,相当的心不在焉。
  他听过这孩子爆发的时候,如果是正常发挥也绝对不会是现在这个演奏效果,虽然看上去很专注,但毫无疑问的,他现在全程在走神。
  约翰感觉有点生气,对这种不尊重舞台和比赛的态度感觉到了生气。
  直到莫扎特K.310.
  他的莫扎特像一阵夏日的风吹过整个演奏厅,将刚刚那种沉闷的气氛驱逐出去,唤醒了昏昏欲睡的评委和听众。
  怎么能弹出这种声音——不对不对,我知道他的手掌很大,能够轻轻松松八度,手指修长且有力,手腕很灵活,就算是不怎么符合人体习惯的音都能扭过来,不然不可能弹出那样的舒曼,我也知道他有进行过力度训练,音色的轻重控制完全在优秀的范围内……
  但是,但是弹出这样的音……
  要怎么来形容——约翰已经很久没有听到可心的莫扎特了,成熟的演奏家弹奏莫扎特时总是很难表现出那种清丽明亮,圆润又纯真的感觉,音色?音量?还是哪里?说不清楚哪里不对,总之效果就是不对。
  但现在……
  这首作品和上一首就连音色都完全不一样。
  所以你之前干嘛去了!?
  约翰哭笑不得地发现,他上次好像还是小看了简一鸣。
  他的琴声充满灵气,像山间跳跃的小鹿,又像滚落的珍珠,滴滴答答圆润清脆,但再听仔细一点,那尖锐的不和谐音贯穿其中,右手的旋律和左手的和弦吟唱的时候,看似活泼的音符却传递了一种混乱和迷茫的情绪,莫扎特穿插其中的阿尔贝提低音、分解的拿波里六和弦和减七和弦如同层层涌进的潮水,推出失落、彷徨和不安全的情绪,一点一点通过听觉浸润每个人,淹没他们的脑海。
  它像一根弹跳的琴弦,这头是简一鸣的手,那头牵着听众的心,好像右手的每一个旋律都敲在了人的心头,敲得人微微发疼,不知从何而来的悲怆叫人浑身发抖。
  没有尖叫的悲鸣,也没有痛苦的哭喊,就是右手高声部一个个附点节奏,和那些细微的不协调,那充满暗示的细节,将情绪逐渐填充到饱满,推上高-潮。
  ——这个人明明看起来很快乐,却让我快要哭了。
  所有人都明确感受到了这一点。
  缺失的那块拼图集齐了。
  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约翰又震惊又神奇。
  他真的很好奇,无论是王曦还是卫丛,都不是擅长弹莫扎特的人,到底怎么把学生的莫扎特教得那么好?
  后面简一鸣的演奏和前面判若两人,再也没有评委在演奏期间拿起他们的笔,那些提早填写好分数的表格被打了个叉扔在一边。
  哪来的小家伙?
  其他不熟悉花国情况的评委,听着简一鸣的琴,觉得好像荒地里突然长了棵天山雪莲一样。前面三首曲子只能算是平平无奇,突然从莫扎特开始一路狂飙突进,出乎所有人意料,像玩偶被注入了灵魂,前面那些机械的表演猛然间活灵活现起来。
  同样震惊的还有坐在底下的路加。
  他昨天听到了简一鸣的舒曼之后,确定他就是卫丛学生,没有证据只凭感觉,今天他特意过来,在后台没看见卫丛陪同,跑来听众席也没见到卫丛的身影,失望之际听简一鸣的演奏,前面的表现差点让他忍不住要站起来破口大骂,他难以相信卫丛的学生就只有这样的水平!
  但是那首莫扎特,又一下子把他膨胀如气球的怒气扎破。
  路加听到K.310的时候,自然地觉得这才是配得上卫丛的学生。
  真棒。
  舞台的灯光似乎也分了一缕在他的身上,把路加身上的失望和失落统统驱散,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决赛见!
  路加露出了笑容,眼神炽热地对台上的人说。
  --------------------
  作者有话要说:
  对不起!!!修修改改过点了!
  这是周四的更新提前发出来!
  +
  参考文献:
  从a小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浅析莫扎特的_悲怆_
  对莫扎特《a小调奏鸣曲》(K.310)的浅析
  论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风格
 
 
第65章 
  简一鸣头重脚轻地下台,要不是向西扶了他一把,他差点在楼梯最后一阶下来的时候绊到,到时候乐子就大了。
  简一鸣长长地舒了口气,拉住向西往旁边走了几步,确定不妨碍后面的人上下,就不顾自己还一身西装革履的样子坐到了地上,胡乱扯了把领带,自带一股洒脱和任性。刚刚在台上还是个英俊严肃的钢琴人,到台下那么一弄,就又变成了个学生哥,被镁光灯打掉的稚气重新回到他的身上。
  向西心情复杂,他还抱着简一鸣的便装,余光观察着周围若有若无的视线,小声催促道:“先去换衣服再休息。”
  简一鸣光明正大扫过其他人,大咧咧地表示:“我脚软了。”
  向西:“……”就没见过脚软还那么理直气壮的。
  换成他自己,可能会小心地隐藏自己的紧张和害怕,别说大声说出来了,就连让人扶都觉得丢了脸,但现在他看着简一鸣的样子,忽然觉得表现出来也没什么,且不说那些火眼金睛的工作人员说不定已经看出来了,就算没看出来,表现出来又怎么样?
  向西干脆坐在他旁边,“哪条腿软了?”
  “不,准确来说是我人软了。”要是有张床,简一鸣现在就大字型躺下了。“感觉自己是但丁,刚刚游完地狱、炼狱,没上得了天堂差点就摔死了,看来《神曲》是写不成了。”
  “还想写《神曲》,我相信你真的刚刚梦游回来了。”
  向西没好气的吐槽,逗笑了简一鸣,就那么开两句玩笑,耍赖不肯起来的简一鸣终于愿意去换衣服走人了。
  ……
  第二天除了简一鸣这个异变因素之外,大部分的演奏都按部就班进行,半决赛不存在特别拉胯的学生,但也没有更加亮眼的存在了。
  第三天的比赛顺利进行之后,参加半决赛和决赛评审的十五个评委,以及部分赛委会的成员都坐到了一个会议室里。
  二十五位选手的分数都已经汇总列出来,但为了减少上台顺序对晋级人选的影响,所有评委都需要再次现场表决讨论。
  “现在我们需要最终确认决赛晋级名单,各位有异议请现场提出,我们保留讨论权利,有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调出改名选手之前的所有比赛录像。”主持人环视一周评委,确定没有人有问题之后,正式宣布:“那么先生们女士们,现在正是开始确认晋级选手。”
  “第一个,彼得·克劳奇。”
  其中认识彼得老师的评委率先为他开口:“这孩子演奏还不错。”
  “但是他整场演奏太紧绷了。”
  “中间演奏的细节我觉得还可以再细化一些,听出来他有很多想法,但是什么都没说清楚。”
  “我觉得他的琴有点僵硬,很多想表达的东西没有表达出来。”
  “不过技术很扎实。”
  ……
  评委们从最开始的谨慎到后面的畅所欲言,主持看了看时间,确定大家已经有了一个基本意向之后,“同意晋级的请按键。”主持的赛委会成员扫视一眼,“五票。”
  “下一位,路加·刘。”
  “路加啊。”有评委发出意味不明的感叹。
  “他的舒曼给了我惊喜。”
  “不过其他曲子还是像以前一样有模仿卫丛的痕迹。”
  “但是在场的也没有比他表现得更好的了。”
  评委中间出现了一阵小小的沉默,主持人趁机询问结果,最后宣布:“全票通过。”
  一个个选手的名字点到,一个个的头像被投影在屏幕上,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在评委中间一目了然,几乎不存在什么争议的地方。
  直到——
  “下一位,简一鸣。”
  约翰看看他的同事们,决定率先为他起个头:“我觉得完成度很高,艺术表达也足够优秀。”
  “确实是这样……”因为开口的是约翰,马上就有其他评委老师接上话。
  可也有人公开表示不满:“可是他对舞台太不尊重了。”
  前三首曲子和后面的曲子那种夸张的差别,不是技术的毛病,纯粹是态度问题!
  如果是天赋平平的选手,就算有差距也不至于那么明显,评委甚至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他们的态度无法影响舞台效果,相反的是,如果天赋极好的选手,评委在这方面也会变得极其严苛。
  “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吧?我认为这次还是让他落选比较好。”
  这个评委说这话倒没什么恶意。
  古典音乐圈从来不缺天才,最怕就是那种持才傲物的人,这个评委认为适当挫挫天才的傲气,认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有助于他以后面更虔诚面对音乐,走得更远。
  不过也有人有不同的想法,“可是后面不是反应过来了么?第一次参赛,不适应也是有可能的。”
  “年纪太小了,进入决赛也不合适。”
  “什么时候进决赛是由年龄决定而不是实力了?”
  “以他半决赛的表现,不一定要让他上领奖台,但是进不了决赛也太离谱了吧,有耳朵的人都听出了差别。”
  评委们罕见地在这个选手上出现了明显的分歧,而且是一二三方都有不同的意见,主持提议道:“让我们听听他第一轮、第二轮的表现再考虑?”
  在座所有人考虑了一下,都同意了这个建议。
  “第一轮这是……身体不适?”
  “很明显,是的。”
  “第二轮倒是恢复了。”
  “那么现在就是态度问题了。”
  “他也还没适应比赛。”
  “本来鼓励年轻选手就是花赛的办赛主旨,我不认为这次的表现是他态度的问题。”
  之前的录像没有平息他们的争论,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们之前的想法。
  赛委会的成员也在后面讨论了一下,首都音大的老师见状,把自己之前的想法和其他人交流了一番,最终他们选择等候评委的结果。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