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试探,“真的不能再加点儿?两千斤怎么样?”
“兄弟,你这就说笑了,我是来找姑妈的,东西都是为了送给姑妈家吃的,五百斤算极限了。”凌秋桑说话滴水不漏,“哪有人送礼送两千斤大米的?再说了,那么多大米,我们也带不过来。”
刘东咬咬牙,“行吧,兄弟,五百斤我全要了。”
“兄弟爽快。”凌秋桑也不扭捏,“你安排个地方吧,我们晚上给你们送过去。”
这时候,一直没说话的刘彩开口了。
“听口音,两个小兄弟都是北方人吧?”刘彩的个子不高,但长相和气质都十分出挑。
而且在这个讲究朴实勤劳的时代,刘彩的打扮算是十分前卫的那种了。
凌秋桑点点头,“是的,我们祖上都是北方人。”
“北方是好地方啊。”刘彩像是闲聊,“那边气候也比我们这边干燥,不像我们这里,夏天闷热得不行。”
凌秋桑也煞有其事地点头,“确实,你们这热是热,昨晚洗的衣服,早上都还是润的。”
两人像模像样地闲聊了几句。
刘彩这才说到正题,“五百斤大米,你们送过来太麻烦了,正好我们也有几个小兄弟,让他们跟你们一起去搬吧,一人扛一麻袋就搞定了。”
不得不说,刘彩确实比他弟弟聪明得多。
施懿却在这个时候笑着,温润如玉的气质让人如沐春风。
他说道:“我们过段时间就要回北方了,要是大米没卖出去,我们还得想办法运回北方,路上成本也不低,说起来还是你们帮了我们的大忙,怎么能让你们去做这个苦力?”
凌秋桑也跟着说,“等会儿找两个挑夫就给你们送过去了,主要也是因为等会儿我们还得去见个朋友,现在不回住的地方。”
话说到这里就够了。
双方的意思都表达出来了。
都是成年人了,再追问下去,那可就不礼貌了,到时候这生意还能不能做得成,也是个问题。
现在就看谁能稳得住了。
显然,凌秋桑和施懿十分稳得住,奇货可居,也就是这么来的。
王晗买了他们的自行车,价格很合适,对他们的印象也还不错,于是做了个中间人。
“要不然送到我家去吧。”
刘彩和刘东对视了一眼,过了一会儿,显然是妥协了。
“也不用送到王晗家去。”刘彩说,“直接送到我们厂里去吧,那边有仓库,以后出货也方便。”
这算是露他们的底牌了。
双方做生意呢,总要有一方拿出诚意来。
凌秋桑脸上的笑容真诚了几分,“那刘小姐这么耿直,我那还有些别的,不值什么钱,送给你们当搭头了。”
双方很快约定好了时间和地址。
凌秋桑也没耽搁,“那我们就先走了,到时候肯定准时给你们送过去。”
刘东笑着,“就不收我们个定金?”
“哈哈哈,放心好了,做生意也要讲究个诚信,这才能长久。”凌秋桑笑着,“既然说了卖给你们,就不会再卖给别人了,放心。”
凌秋桑的话,无疑也是让刘东安心了不少。
暂别了刘东一行人,凌秋桑和施懿为了防止有人跟踪,七拐八拐,这才回了他们住的旅馆。
“哥哥,我准备高考前再来一趟。”凌秋桑琢磨着,“到时候还能和他们做一场生意。”
施懿没有意见,“空间里的米还够吗?”
“够的。”凌秋桑笑得贱嗖嗖的,“反正这个世界走完,我们就可以回家了,空间里留那么多大米也没用,下次就提前来,租个仓库,全卖给他们。”
回家之后,还缺这点儿大米吗?
施懿rua了一把凌秋桑的脑袋,“桑桑还是舍不得两个原主回来之后过得辛苦吧。”
心软被拆穿的凌秋桑也不羞恼。
“一想到他们可能是平行世界的我们,就有些于心不忍。”
上辈子都那么苦了,重生一次,能轻松一点也好,至少不必为了金钱而奔波分离。
施懿目光温和,“其实他们已经过了一辈子了,见识过这个时代的发展,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想赚钱过上好日子,并不难。”
凌秋桑当然知道这个道理,“我这不是想着,无论做什么,都得要有原始资金嘛。”
施懿永远纵容他。
快到时间了,凌秋桑和施懿又换了一身衣服出门,找了个小巷子,又让系统暂时屏蔽了路人的视线,施懿这才从另外一头,找了个给人拉货的三轮车师傅回来。
是脚踩三轮车,师傅是个中年人,看起来老实憨厚。
“两个小兄弟,要拉什么?”
“就这些东西。”凌秋桑用本地方言说,“五百多斤,你这个三轮车拉不拉得动哦?”
“拉得动拉得动。”老师傅立马行动,抱起东西就往车斗里搬。
凌秋桑和施懿也没阻止,帮了个手。
到底是抽了真空的大米,外包装上的信息也用系统对话的道具抹除得干干净净,完全不怕泄露。
根据刘东写给他们的地址,一路找过去,路上还和三轮车师傅唠了几句。
得知这边算是工业园区,都是厂房,几个大厂是国营的,还有些小厂都是近两年才开起来的民营厂。
老师傅还说,“你们这个地址,我以前去拉过货,是做日化的,质量这些都还是阔以。”
日化,香皂洗发水,牙膏牙刷这一类的都是日化产品。
凌秋桑若有所思,嘀嘀咕咕跟系统商量了几句,施懿听了个大概,眼里的温柔更盛了几分。
日化厂门口,刘东一行人已经在等着了,现在厂里也下班了,就他们几个人在等了。
远远见到两人带着三轮车过来了,刘东才松了一口气。
“走走走,往里面拉。”刘东热情地招呼自己的几个兄弟,“来帮忙下货。”
几个年轻人也不扭捏,五百斤的大米,很快就搬完了,三轮车师傅拉货的钱,不知道什么时候,刘彩也付了。
刘东,“辛苦几位兄弟了,去休息室喝杯茶,歇会儿。”
他也招呼凌秋桑两人,“现在就把钱结给你们,喝杯茶。”
凌秋桑也不着急,施懿身上还背着东西呢,他看着刘东往施懿的背包上看了好几眼了。
显然是想到他们说了要给他们添点搭头的。
休息室里吹着电风扇,还上了点当下的小零食,凌秋桑还见到了一盘被切成指甲盖大小的牦牛肉干,刘东主动给大家泡了茶。
“说起来,我们生意都做了两笔了,还不知道两个兄弟叫什么名字。”
凌秋桑笑笑,“是我们的不是,我姓桑,叫桑懿。”
旁边的施懿勾了勾嘴角,也没有要介绍自己的意思,反正外人看来他们就是两兄弟。
刘东笑着,“姓桑啊,好少见的姓氏。”
那表情,也不知道信没信。
凌秋桑也不管,嗯了一声,“是不常见,话不多说了刘东兄弟,说了给你们送点搭头的,看看还满意不。”
他让施懿把包打开。
包里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是符合这个时代的小玩意儿,也是本地不常见的。
刘东眼睛都亮了,“兄弟,你们到底从哪儿搞到这些好东西的?”
凌秋桑没答,“算是个诚意,大概两个月以后,我们还会再来一趟。”
刘东的眼睛更亮了,一边看这些小东西,一边试图跟他们谈生意,“你们下次给姑妈送东西,能不能再给我们匀一点出来,大米水果什么的都行。”
凌秋桑笑着接下了刘东的好意,“水果可能不方便,怕路上坏了,大米还行,看你们要多少吧,太多了我们也不行。”
刘东,“五千斤大米,怎么样?”
凌秋桑摇头,“兄弟,拿不出这么多,最多三千斤,价格还会比现在高两成,没办法,这从北方到西南的路太难走了。”
刘东似乎在考虑。
凌秋桑也不急,反而转头跟刘彩聊了起来,“这个日化厂是你们自家生意吗?”
刘彩点点头,“改革开放前,我们家几口人都是在国营日化厂上班的,厂子里乌烟瘴气的事情太多了,我们就自己出来单干了。”
这事情没瞒着,都带他们来厂里了,就算他们自己不说,这两人随便在附近打听一下都能知道。
凌秋桑笑着,从刘东扒拉的那一堆东西拿出一盒四四方方的东西,“说来也巧了,这个东西送给你们正合适。”
刘彩接过盒子,盒子上也没有标签信息什么的,于是她又才开盒子,里面是一片一片的东西,还有单独的包装,问:“这是?”
凌秋桑腼腆一笑,“是你们姑娘家用的东西,据说是比现在月事带和月事纸好用,是一次性的消耗物品,国内现在还没有。”
刘彩意识到什么,也顾不得边上还有几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小伙子,直接就拆开了小包装。
毕竟是女性,稍微看了几眼,就知道这东西是怎么用的了。
同时,她也看到了商机。
“桑兄弟,这东西还有吗?”刘彩道:“我们全要了。”
凌秋桑:“有是有,但是不多,以后也拿不出来了,我觉得这个什么卫生巾的制作也不难,反正你们是做日化的,自己研究一下,以后自己开一条线生产,这不是更好?”
刘彩的目光流动,露出一个真诚的笑容,“那行,那你们手里东西,我全都要了。”
她瞧着,应该是两个大小伙子,卖这种东西不合适。
于是她大手一挥,“让刘东跟你们去搬回来。”
旁边的刘东红着脸,支支吾吾,“姐,这个……”
刘彩拍了他一巴掌,“你懂什么?这种一次性的消耗品,女孩子每个月都要用。”
刘东知道是知道,但一想到是干什么用的,就觉得难为情。
他一个大男人,怎么能去搬这种东西呢?
凌秋桑脸上带着笑,但目光却很真诚。
他道:“这并不是什么羞耻见不得人的东西,它是女性日常必需用品,女性几乎有三十年到四十年左右的时间都会使用,所以在我看来,卫生巾和大家日常用的牙膏牙刷,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日常生活用品。”
他的话,让在场唯一的女性心中泛起涟漪。
刘东倒也是个新时代年轻人,“是我狭隘了,方便的话,我等会儿跟你们一起去拿?”
凌秋桑:“这倒是不用,明天我们还去公园茶馆喝茶,你们过来拿就是了,也没多少,钱就不收你们了。”
顿了顿,他又正色道:“如果你们研究出了这个卫生巾的制造,希望价格不要定太贵,至少要让大多数女孩儿用得起的价格。”
凌秋桑的语气里带着真诚,让人触动。
刘彩站起身,伸出手,表情也认真严肃,“桑兄弟放心,一定不会定高价。”
凌秋桑回握过去,“合作愉快。”
生意做得愉快,凌秋桑和施懿稍微再坐了一会儿,就提出了道别。
第二天下午,来茶馆拿卫生巾的,只有刘东和王晗两个人。
这东西轻巧,两人搬回去,完全没有问题,只是两人都红着脸。
等他们走了之后,施懿才问:“为什么不收钱?”
凌秋桑摊手,“反正我们也用不上这东西,也是巧了,他们家做日化生意,这东西是女孩子的必备品,如果能生产出来,应该比现在月事带要好用。”
既然来了这个时代,就当为女性朋友做点什么吧。
尽管他们两人的力量微薄。
施懿习惯性地在凌秋桑脸颊上轻吻了一下。
他们家桑桑,大概是世界上最心软的男孩儿。
凌秋桑微微赧然,“注意点儿影响,这是茶馆儿呢。”
但显然,茶馆儿的大爷大妈们都在起长城,二筒八万喊得震天响,根本没注意到两人的小动作。
这次准备的物资都出得差不多了,没两天,他们又在旅馆接到了出版社打来的电话。
当时跟赵主编说了他们会在城里停留一段时间,那边也就把电话打到旅馆来了。
这次是为了让他们去看封面,还有样书。
凌秋桑还挺诧异,居然这么快就出样书了。
样书的封面很有这个时代的特色,目录排版也都是中规中矩的,凌秋桑说不上好坏或者喜欢。
“就这样吧。”凌秋桑笑着,“赵叔,我们过几天就要回老家了,之后如果再有什么事情,就打我们村子里的电话吧,要是再版加印,稿费也直接寄到我们老家就行了。”
赵主编笑得肚子都在颤抖,“你们倒是有信心。”
这再版加印,得要首次出版卖出去的成绩好才行。
凌秋桑适时露出腼腆一笑,“人总要有梦想的嘛,万一实现了呢?”
赵主编被他逗得不行,走的时候,还给他们送了两箱别的书籍。
“知道村子里读书困难,这些书都是生产的时候不小心弄出来的残次品,不影响阅读。”赵主编说““就当是捐献给村小学的,让大家好好读书,争取都像你们这样,考上大学。”
“我们会的。”凌秋桑正色,“谢谢赵叔。”
这下两人是彻底没事了,之后的日子,他们东奔西走,开始购买给村里带回去的物资。
兜里有钱,但他们还是尽可能地挑选实用又实惠的,大部分都被他们放进了空间里,留了少部分装样子,放在了他们的行李箱里,装样子。
再等了几天,他们终于在旅馆的大厅见到了刘浩。
71/86 首页 上一页 69 70 71 72 73 7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