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里唯一识字的鸟,富鸫拿着小册子,对着老婆指指点点:“这一框里的蚕也太密了些,分一部分去另一个框里。”
这也不满,那也不满。富鸫的老婆不干了,扔下手里的柞树叶说:“你自己弄去!”
富鸫赔笑说:“我就是语气不好,咱们继续,嘿嘿。我看圣子的日记里写着,蚕太密了容易生病。”
富鸫的老婆气消了,听到这话还是把一部分蚕分到了另一个簸箕里,说起自己最近听到的消息:“他们说养蚕到第四次褪皮的阶段,还挺辛苦,需要鸟一天到晚摘柞树叶,都做不了别的事,我们养这么多真的划算吗?”
富鸫凑到妻子耳边小声说:“我打听过了,据说这个蚕吃不到四斤的柞树叶,就能长一斤肉,可划算啦!结茧产的丝,可以自己留着用,也能卖给纺织队。”
富鸫的老婆有些疑惑:“纺织队收这个做什么?”
富鸫说:“做绳子,做窗帘,做桌布,做被子,反正什么都能做。”
富鸫的老婆想到上个月禁渔,全家缺肉吃的饥渴样子,不由说:“那确实挺划算的。”
养蚕很快就在部落里风靡起来,因为第一批养蚕的鸟发现,这样获取肉的效率比设置陷阱和外出捕猎高得多。甚至不少偏肉食性的鸟儿,直接决定明年不种地了,全家都去种柞树养蚕。
赵飞宇对此乐见其成,他能感受到一个新生的文明即将在他的涂抹下诞生。
赵飞宇在床上兴奋得翻来覆去,楚鹰忍不住问:“怎么这么高兴?”
“我表现得很明显吗?”赵飞宇窃喜地说,“我看了今天的统计,有四分之一的小鸟开始养蚕了。”
楚鹰不置可否。他的漂亮白鸟在床上滚来滚去,是高兴,还是难过,是焦躁,还是气愤,他都一清二楚。
赵飞宇掰着指头数:“文明三要素,金属,文字和城市。我们已经具备了前面两个要素,只等一座城市的出现了。”
楚鹰把赵飞宇揽在怀里问:“城市是什么样?”
赵飞宇其实也不知道羽族的城市会是什么样,因为种族不同,人类对城市的定义可能无法套用在羽族身上。
他只能含糊地说:“起码那个地方的鸟有一半以上不需要从事农业,鱼业和畜牧业,也不用捕猎采集,就能养活自己。”
楚鹰难以想象,困惑地问:“他们怎么生存?”
赵飞宇翻个身,在楚鹰怀里找了一个舒服的位置窝着:“就像生产队的鸟,还有市场卖东西的鸟,他们就不用捕猎采集捕鱼,也不用种田养蚕,也能生存下去。”
一半以上都是这样的鸟儿啊!楚鹰手指划过赵飞宇的脸颊:“你觉得还需要多久,才能诞生一座城市?”
赵飞宇把楚鹰的手拍开:“还早着呢,我们现在就是个村,绝大部分鸟都还要种地、采集、养殖和放牧。”
楚鹰吻了吻赵飞宇的指尖:“那就加油吧!我的神子大人,向着城市……”
“村长”赵飞宇接过他的话说:“向着城市化的道路进发!”
所以,为了加快村落城市化的进程,赵飞宇在统一度量衡后,又开始考虑铸币了。
领地智商巅峰的代表彩鹦:“货币?”
赵飞宇点头:“是的,我想要铸造一种金属货币,来代替盐和粮食用于交换的作用。”
阿四迷糊地说:“有这个必要吗?”
唯一和赵飞宇脑电波同步的翎鸫,兴奋地解释说:“当然有!就比如我们地鸫部落一直用熔铸好的铁块换粮食,但每次铁块产量不固定,换的粮食数量也不固定,粮食又重运输不方便,每次交换完账都乱成一团,想换别的东西要来来回回跑几次,十分麻烦。如果有一种固定的等价物……”
赵飞宇接过话说:“如果有一种固定的等价物——货币,每次卖完铁块,就用货币立即结算,账马上就清了。买铁的小鸟下次运东西过来的时候,大家需要什么买什么就行,多的货币还能存下来下次用,或者自己来我们领地买东西。”
若鹰用一种看弱智的眼神看着翎鸫:少年!你有没有想过,这个货币除了魔鬼的领地,其他地方都不认吗?你这是主动把自己绑死在赵飞宇这艘船上了。
小红想了想说:“确实要方便不少,但是大家会不认可吧,毕竟盐和粮食都能吃,金属除了好看还能做什么呢?”
赵飞宇:“所以我们要把货币和粮食捆绑在一起!向小鸟们保证,任何时刻都能用货币在粮仓换取等价值的粮食和盐。”
彩鹦的脑回路也和赵飞宇接通了,恍然大悟地说:“神子大人,您准备把领地分区,每一地区都设立单独的粮仓是吧?这样小鸟在家附近的粮仓把粮食换成货币,去其他地方的粮仓也能取出等量的粮食用于交换。”
赵飞宇点头:“不仅是单独的粮仓,还有单独的秘书处,法官和执法队。”
他的领地现在已经有两万多平方公里,他清楚地感受到自己的政策辐射范围十分有限。每次有什么通知,中心地带的鸟儿都会第一时间知道并遵守。
但住得越远的鸟消息越闭塞,他们违背了赵飞宇设立的规定,也没有谁去惩罚他们,他们就更加忽视规则了。再不分级管理,他的统治在很多地方可以说是形同虚设。
彩鹦眨眨眼:“这可是个大工程啊!”
赵飞宇微笑着点点头,握住彩鹦的手说:“所以趁着农闲,你们尽快把代表召集起来,讨论这方面的事情。我把这么重要的事全权交给你负责,我相信你一定会做好的,是吗?”
不是吧,这么多的事都由她来处理……彩鹦脸都绿了,敬称都不用了:“那你做什么?”
赵飞宇摸摸鼻尖:“我当然是去铸币啦!”
第173章 第四把铁器
既然揽下了铸币的事, 赵飞宇就去找了炼铁队的队长斑啄,咨询对方有什么熔点低,方便铸模的金属。
斑啄面瘫着一张脸说:“铜, 青铜,红铜, 白铜,紫铜。”
赵飞宇黑线:“反正就离不开铜了是吧?但我去哪里给你找铜?”
斑啄:“这我就不知道了。”
赵飞宇:……
他倒是有座金矿, 可惜一点用没有。
等等,似乎也不是完全没有用。以前经常和他一起上山的地质学院学长告诉过他“找金先找铜”,说的是自然界中的金矿和铜矿常常呈现出共生的关系。
不然他试试挖掘一下,说不定能从那个金矿下面挖到铜呢?
赵飞宇召集了一些经验丰富的矿工,又带上斑啄, 一起奔向了金矿的所在地, 向下挖掘。
斑啄拿着镐子, 有些不情不愿地说:“这种事为什么也要我来?”
赵飞宇理直气壮地说:“你不是分得出各种铜的区别吗?我可分不出来。”
一镐又一镐, 挖掘得越深,出来的岩石慢慢开始呈现出淡淡的条带状金属光泽,赵飞宇眼尖地看到中间夹杂的一块方方正正的大“金”块, 脸都黑了:“这怎么又是黄铁矿……”
他们这真是满地黄铁矿,果然火山多就是这样, 到处都是硫化物。
斑啄在大家挖掘出的石头里挑挑拣拣, 拿出几块在地上磨了磨说:“这几块应该有铜吧。”
赵飞宇赶忙抢过来,也在地上磨了磨,发现硬度确实比黄铁矿要软一些,估计是黄铜矿, 也就是CuFeS2,然而依旧没有什么用呢。
毕竟像黄铜矿和斑铜矿这样工业时代的产铜主力, 在生产力落后的环境里,就是纯纯的废物。它们虽然量大管饱,但是品味不高,能提取出1%的铜都困难。
他以前还闹过一个笑话。
学长问他:孔雀石和斑铜矿,你猜哪个提炼出的铜会更多?
他想了想这两种矿的化学式,计算了一下铜的占比,果断回答:肯定斑铜矿多。
结果,学长微微一笑说:你用手机查一查吧。
查完,他就尴尬了。孔雀石大部分是纯净物,能提取出至少50%以上的铜。斑铜矿从化学式上看含铜量60%+,妥妥的富矿,实际上是乱七八糟的石头里掺一丢丢矿。
挖掘的越深,挖出来的矿石越斑杂,赵飞宇还发现了极少量的自然金和自然银,少量他认不出的硫化金属,小部分石英和方解石,大部分的黄铜矿,斑铜矿和黄铁矿。
哦~都是垃圾!
挖得累了,赵飞宇准备走一走,休息一下。一路走过去都能隐约看到斑铜矿,以及铜草花,怪不得这种草被叫做铜草花,估计就是因为喜欢长在有铜的地方才取了这个名字。
沿着旁边的岩壁往上走,赵飞宇又在岩壁上看到了一块块可恶的黄铁矿,不过慢慢地岩壁颜色越来越深,呈现出一种烟灰色,泛着金属光泽。
从他想起那句“找金先找铜”开始,他似乎就找回了自己的脑子,想起了越来越多的东西,比如学长还告诉他,当黄铁矿和胆矾矿在自然界中金风玉露一相逢,辉铜矿就诞生了。
辉铜矿可不是什么小垃圾,不管从哪方面来说,都是实打实的富矿!
“快快快!把我的镐子拿来,顺着这里往下挖!”他就纳闷了,这么大一个露天矿床,怎么全是硫化矿,就没有被氧化的部分吗?真是不科学,原来是藏到这边了。
赵飞宇把小鸟们从河床边叫到了有一段距离的岩壁边,顺着疑似辉铜矿的岩石往深处挖。
铁镐敲在岩壁上留下了暗灰色的印痕,赵飞宇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猜测,好奇地问:“该怎么把铜从辉铜矿里提取来?”
斑啄依旧一脸面瘫:“我也不知道。”
赵飞宇震惊:“你怎么能不知道呢?”
斑啄:“我只是个奴隶而已,提炼铜不是我的工作,我只负责锻造。何况我们一般用的是天然铜,可不懂这些什么矿石。”
赵飞宇:……
好吧,青铜时代用的铜矿几乎就是天然铜和孔雀石。
他只能自己研究了,反正原理他倒是知道,甚至能把硫化亚铜如何高温提取出纯铜的一连串化学反应方程式写出来,让他想想反应温度是多少。
好像是1200℃……
赵飞宇傻眼了,果然还是要把炉子提升一下才行了。
想到这儿,赵飞宇没等挖完矿,拉着斑啄又跑了一趟陶器作坊,询问他们烧制瓷器的进度。
烧制瓷器的温度就是在1200度~1400度之间,所以当古代中国成功烧制出瓷器之后,各种金属的冶炼技术就开始领先世界。
陶器作坊修建时候,赵飞宇就给了他们馒头窑的构造图纸,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没烧出瓷器来。
赵飞宇弯着腰和这群小鸟们对视:“还是没有烧出瓷器?”
小鸟们羞愧地低下了头。白眉地鸫更是不敢直视赵飞宇的眼睛,神子对她寄予厚望,她却令对方如此失望。
赵飞宇长叹一口气说:“带我去看看窑炉。”
斑啄很想在外面偷懒,然而因身材矮小被高大的赵飞宇强行抓走。
跟着小鸟们往作坊后走,赵飞宇就看到两座长得像馒头,只是后面多支了根烟囱的馒头窑。从外观上看,好像没什么问题,结果他走近一看……
赵飞宇指着顶部的透气孔,无语地说:“这孔怎么开那么大?”
小鸟们挠挠头说:“开大了,好进气。”
赵飞宇:……
要的就是缓慢进气,好不好。
等他弯腰进了窑炉一看,更无语了:“烟囱的进烟孔怎么开那么高?”
小鸟们继续挠头:“开高了,好出气。”
赵飞宇:……
要的就是缓慢出气,好不好。
以为给了图纸就万事大吉的赵飞宇,也后悔地挠了挠头,他一直以为烧不出瓷器是因为经验方面的问题,没想到窑炉本身造得就有问题。
赵飞宇问道:“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个馒头窑比我们之前用的窑炉能烧出更高的温度吗?”
小鸟们摇摇头。
赵飞宇指着现在的窑炉说:“我们之前的窑炉就和这个窑一样,火焰从下面的膛口进来,顺着气流往上升,从烟囱和上面的透气孔出去,所以叫做升焰窑。”
141/166 首页 上一页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