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小穗的信?”
“爹,我自己的女儿的字我还能不认得吗?她信中说已经脱困,不日便有贵人召见。”
在知道女儿脱困之后何洪的眼眶都红了一片,也不知道她是怎么找到了万掌事,又是如何脱困的,何家的老太爷年纪虽然大了但是脑子却不糊涂:
“小穗深陷那等地方想要脱困不容易,我们何家一家老小都已经被按到了案板上,也没有什么再值得他人惦记的,此人若真将小穗救出那等地方,又辗转找到万掌事说明手段不俗,我想应不是吴清越的人,难道是朝廷来人了?”
何洪也一直在思索这个事儿,听到这话言语有些不削的愤懑:
“朝廷年年都巡盐,但是哪一次不是一群憋肚子的猪,再一个个肠满流油地回去。”
何家老太爷思及从前也叹了口气,却还是觉得此事不对:
“若是要银子,何家如今已经倒了,自是不会找到我们家,找到我们唯有一个可能。”
他看向了大儿子,何洪的目光也是一闪,他们经商多年和这些个官老爷打交道的次数不下几百次:
“爹,若真是为了我们手里的东西,恐怕就真的要赌一次了。”
何家一家老小都为了这一张纸条寝食难安,又怕这是再一次的陷阱,又怕错过这唯一能翻身的机会。
御书房中,李崇看着宋离的信,唇角的弧度微微翘起,他们家宋督主不是个很会哄人的人,他知道这落在纸面上的话已经是他能想到的全部甜言蜜语了。
只是这甜言蜜语之后就是成年人不得不面对的人间烟火了,而这人间烟火好悬没有把他从椅子上烫起来,这盐官和盐商之间的水深的超过了他的想象,操纵盐引的价格来清洗市场上的盐商,将这市场上的盐商都成了手自己操控的傀儡。
李崇想想就觉得心底发寒,而且谁能保证这些盐商的后面只有一个吴清越和当地的盐官?京城这些高官有没有参与?有没有收受贿赂?这都是说不好的,他已经预感到这一次若真的要清查便要翻了一船的人。
而宋离无疑是这个风暴的中心,他立刻起身到了地图前,眼睛盯紧淮州的位置,攥紧了拳头,浙安总督吴清越在任上已经八年,两淮一带自都是受他的控制,他必定对宋离极为防备,不行,得找个机会让吴清越到京城来:
“朕的万寿节是不是快到了?”
李崇的生日要比他晚上一个月,应该就在七月,张冲立刻躬身开口:
“是,陛下还有二十三天便是万寿节了,今日礼部的大人还在外候着,一连两日您都未曾召见。”
李崇的御书房最常出现的就是吏部,户部,兵部的人,如今冶炼司成立,又多加了一个工部,这礼部自春闱结束后便不怎么受陛下重视,主要是李崇对一些面子工程的庆典实在是不精通也不感兴趣:
“去,叫阎安亭先进来。”
这些日子因着春猎的关系李崇和阎安亭的关系近了不少,阎安亭刚进来他就冲人招了招手,阎安亭只得过去,还不等行礼,就见陛下抓住了他的手臂,凑上来和他耳语了几句,说完他看向了这位表哥:
“听明白了吗?”
让他一会儿和礼部的人说陛下此次万寿节是亲政之后的第一个万寿节,务必要重视,这显示重视的方式便是各地的总督都要入京朝贺,他这几日也看的出来李崇并非那等重视庆典的人,恐怕召各地总督入京才是目的,他点点头:
“明白了。”
礼部的几个老大人进来,就见陛下颇为和颜悦色地坐在上面,他们赶紧将礼部议定的流程递了上去,李崇看了一眼,他其实最讨厌和礼部的人打交道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些礼部的官员上折子根本不会化繁就简,而是说的要多繁琐就有多繁琐。
还有那些罗里吧嗦他看了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的各种仪典的名字,此刻他的御用翻译宋督主已经去了江南,他只能装作能看懂的样子看了一遍然后就将这折子递给了阎安亭:
“陛下,臣以为此次万寿节是陛下亲政之后的第一个万寿节,不光是京官,地方官员也当来京朝贺,思及陛下体谅地方官员工作繁重,所以臣觉得各地总督来京朝贺是应当的。”
李崇听完之后就瞧着底下的几位大人:
“几位老大人的意思呢?”
礼部的宗旨就是要维护陛下和朝廷的颜面:
“陛下,臣以为世子所言极是。”
“好,那就这么办吧。”
李崇还是觉得宋离在江南不安全,他扫了一眼地图:
“两淮地区的守备将领是谁?”
“是曹瑞。”
曹瑞,他想起了宋离给他整理的那个小本,这个曹瑞似乎只有一个儿子,这儿子也从了军,却不是在江南,倒是在南境军中,娶的是岭南一个世家的女子为妻,倒是和两淮一众官员没有太大的联系,恐怕也有避嫌的嫌疑。
李崇算着时间给宋离去了封信:
“宋红杏你想我了没有?你猜我现在在做什么?我在吃你让人送来的枇杷果,真是丰厚多汁,看在你这么有心的份上我就原谅你整日和小姑娘厮混在一起了。
话说你身子怎么样?次次都是报喜不报忧的,这个季节的江南湿热的厉害,这夏天最伤胃口,顾亭说你到了那边胃口差了不少,是不是吃不惯那边的饮食?我已经命人送你家的厨子过去了,你放心,定不叫旁人知道。
还有我着内廷司给你做了几件葛丝的衣服也一并捎去了,那东西透气轻薄又吸汗,在你那边穿最合适不过了,巡盐这个事儿急不来,你别熬坏了身子,这件事儿恐怕两淮牵扯的官员不在少数,吴清越定然是一条大鱼。
他若在淮州必会给你使绊子,我已经下旨,大办今年的万寿节,着各地总督来京贺寿,算算日子在你收到这封信的时候吴清越应该就收到圣旨了,时间仓促,他必定会即刻启程,你待他走后再动作。
还有若是真的和当地官员发生正面冲突,你那五百禁军恐怕不够,我已经着人带着调兵的虎符前去了,有事儿你可用虎符调遣曹瑞部的兵将驰援,最后,你猜猜我是派谁去的?”
这封信的后面还有一张纸,上面什么也没写,而是花了一组画,具都是可爱兮兮的小人,第一副是一个小人躺在一张大大的床上,嘴角向下,手揉着眼睛,像是在哭,脑袋顶上还顶着三个大字“刘宝钏”。
第二个小人是坐在桌案的后面,桌案上一摞一摞的折子,小人双手趴在桌案上,眼皮已经耷拉了下来,明显是困了,脑袋顶上还画了一个小圈圈然后在小圈圈的上面花了一朵云彩,那云彩里也画了一个头顶三个大字的小人,那三个字赫然是“宋红杏”。
最后一幅画是一个小人坐在餐桌旁,用手托着腮,一幅茶不思饭不想的模样。
张冲进来连忙将这封信交给了刚刚在院子里吃了鸡的雪球。
总督府中,传旨的太监一路进了中庭,尖细的声线响起:
“圣旨到,浙安总督吴清越接旨。”
吴清越忙穿好朝服,领着衙门众人接旨:
“朕登基七年有余,今亲政以慰臣民,万寿之节,愿与朝臣共贺,特招八边总督来京,以解朕思,钦此。”
传旨的是张冲的小徒弟刘宝,他笑着上前:
“陛下惦念着几位总督呢,吴大人接旨吧。”
吴清越叩头谢恩,笑着将刘宝迎到了厅堂,一旁的官家早就封了厚厚的银子封赏:
“吴大人客气,这咱家可不敢收。”
官家赔笑道:
“是刘公公客气了,从京城到此千里迢迢,奔波辛苦,这是应该的。”
这刘宝半推半就地收了,这才坐下吃了口茶,吴清越虽然是二品大员但是也不曾在刘宝的面前托大。
张冲伺候当今陛下多年,此前传闻他是孟太后的人,但是如今王和保倒了,连孟太后都被发配到了帝陵守着孤山过日子,但是那位大内总管却依旧是大内总管,盛宠不衰。
这刘宝是张冲的徒弟,讨好他张冲未必会买账,但是得罪他,却一定会得罪张冲,吴清越亲自给刘宝斟了茶道:
“刘公公辛苦了,这往常来京贺寿都是提前月余便降下旨意,怎的今年有些匆忙呢?”
刘宝早在来之前便思量好了各种说辞,此刻笑着开口:
“如今南境战乱,陛下连日召见臣属,连自己的万寿节也不甚上心,但是陛下今年亲政,君临天下恩泽四海,便是陛下体恤臣下,但是这做臣子的如何能怠慢?几位老臣还有焰亲王的世子都劝陛下今年要大贺,以安民心。
陛下也觉有道理这才临时召了礼部的大人安排仪典,召各位总督大人入京也是朝臣请奏,礼部大人劝谏陛下这才准了,为的是安了这上下的心,免得底下人因为朝中前事多有揣测。”
这个朝中前事自然指的是之前处置王和保一派的事儿,这个说法是他出京的时候师父教的,拎出王和保的事儿作为挡箭牌,让各位总督猜测这一次召见是陛下因为王和保一事有意敲打几个封疆大吏,这样吴清越反而不会怀疑是因为他这里出了问题了。
听闻前事,吴清越眼底的神色果然放松了几分,这才聊了几句之后亲自送了刘宝到了门口:
“今日天色已晚,不如李公公到驿馆下榻吧?”
刘宝何尝不知宋督主此刻就下榻驿馆?暗道这位总督确实是多疑的很,这是在试探他此来是不是有意交代宋离什么,他笑着开口:
“这日头还正中呢,来时张公公嘱咐不可耽搁,这船都还在码头等着呢,宫中事繁,若非如此定要看看江南风光的,吴大人留步吧。”
等坐上了轿子刘宝的神色才凉下来,就这,也配和宋督主斗?
作者有话要说:
猜猜陛下排了谁去送兵符?
一个个都是宋红杏迷弟
大家有没有喜欢法医的?
推荐隔壁完结文《豪门不约了只当法医》
想开一本新文《当医生遇到法医后》
被医闹的法医碰到了被医闹了的医生的故事,有没有感兴趣的?
法医攻医生受
第83章 冲突,放火
驿馆中,宋离正在看雪球送来的信件,从看到信件他眉眼间的笑意便没有断过,送兵符?这钦差出京,陛下千里迢迢着人送兵符还真是少见,他读了前面的信之后便仔仔细细看最后的那张画儿。
那顶着李宝钏的小人大大的脑袋分外的滑稽可爱,也不知李崇怎么想到这样画的,他逐个分析这画中的意思。
第一幅是那人躺在榻上,在想他?他的思绪也被画勾着走了,明明自己一个人睡了快半辈子,但是从出了京城之后,每晚自己入眠,还是觉得身边空的紧,每每这个时候他也总在想李崇此刻是在做什么?
第二幅时,他的目光落在了桌案上那一摞摞的奏折和桌案后那委委屈屈的小脸上,不禁有些心疼,如今直廷司少有再帮陛下审阅折子,那些可不是都要他一个人来看?
第三部是小人坐在桌上茶饭不思的样子,他的手指缓缓划过画中那个小人的脸,眼底带些好笑却还有些心疼。
宋才进来便瞧着他还在看那几封信,不由得打趣出声:
“陛下这封信宿主都瞧了快一个时辰了。”
宋离少有被人打趣,此刻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将手中的信件收了起来,宋才看了看他的脸色:
“这几日顾太医用了药熏的法子,督主可觉得胃口好些了?”
宋离点了点头:
“是好些了,胃里闷胀少了些。”
他话音刚落,冯吉便匆匆进屋回禀:
“督主,宫内传旨的刘公公已经登船准备返京了,算算时间吴清越接到旨意明天就要动身往京城去了。”
毕竟离万寿节只有二十几天的时间了,时间上本就赶一些,宋离也坐了起来:
“好,吴清越走了,对我们总是方便些的,你去盯着码头的船,务必看着他上船。”
“是。”
冯吉离开之后,宋才面色露出了些笑意,宋离看向他:
“宋叔笑什么?”
“我笑督主当真变了不少。”
宋离扬眉:
“哦?哪里变了?”
“变得会为自己的安危着想了,若是换做从前,督主到了这江南之后便不会手段如此委婉,怕吴清越狗急跳墙,恐怕早已用雷霆手段不惜和吴清越正面冲突也要将此案凿实了。”
宋离从前做事狠绝,并不怎么顾惜自己,甚至有的时候他不给自己留退路的样子让宋才都害怕,但是现在他总算知道要顾惜着些自己了,做事会将自己的安危考虑进去,会下意识地避免激进的方式。
宋离怔愣了一下,半晌之后才缓缓回神,低头看了看那整整五页纸的信,还有那最后一页上眼巴巴的小人儿,眼底带了几分暖意,仿佛冰雪初融一般。
也许是因为终于有人真心惦记他了吧?李崇为了他能好好活着做了那么多,他怎么还能轻易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呢?
“这样一来,怕是以后怕我的人都少了。”
宋离抬手弹了一下纸上小人的脑袋,打趣似的开口道,恍惚间,宋才似乎看见了年少时那个还有些调皮的二少爷,这么多年裹在宋离身上那从厚厚的面具终于一点一点儿被唔化了了,他心底有些酸却也实在开心:
“不会的,您身后有皇上。”
这话出口,两人具都笑出了声来。
吴清越确实在第二日便走了,宋离在第三日按兵不动,却在第四日骤然清查积案,何家作为这淮州城从前数一数二的盐商,宋离过问此案也是合情合理的。
何家此案因为涉及盐运所以宋离提审何家众人的时候,不光这淮州的提刑来了,连都转运使司,同知,和盐课提举都来了,但是一到公堂却发现,整个公堂都被禁军团团围住,每个人都是腰跨长刀,目光凛冽。
淮州提刑马城脸色极为难看,看向为首的魏礼:
“这是什么意思?”
魏礼依旧是冷着脸没什么表情:
“督主有令,何家一案似有蹊跷,需要密审,除所传之人其余闲杂人等一律不得入内。”
“密审?宋督主奉皇命督查盐务,这何家犯得是通敌卖国的罪,何曾会轮到宋督主来密审?我等乃是朝廷命官?岂是闲杂人等?让开。”
93/107 首页 上一页 91 92 93 94 95 9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