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她也只能入乡随俗, 走一走科举路了。
变法后的科举路, 她考着不难, 自己知道知识点在哪里, 可是变法前的科举, 她只能从头开始了。
她懂什么儒学啊,最多知道一些里面比较经典的句子。
一步一步的标知识点,然后背诵全文, 最后一路往上考,还未必能中举。
乾元, 坤泽, 和元,三者第一次一同参加秋闱。
秋闱一过, 只要能中举,就代表着她们所有人都是官吏预备队的一员了。
只是跟进士不同, 举人现在想做官,还得再考一场试, 相比于进士简单些, 但也不容易。
而进士是肯定能做官的, 就是看是什么官了, 实在是不通庶务的,可以做抄书编书的官等等。
像秋闱是考举人, 整个南秦,平均一次只有一两百人考中, 然后是春闱会试。
最后是殿试,一甲三名,二甲十七名,三甲八十名,并且三甲被称之为同进士。
春闱录取一百名,是内阁定下的,实在是因为官员变少了。
以往南秦哪能录取这么多人,顶多是六七十人。
但是不重要,举人为官考试也会进行,也能让朝廷回一波血了。
云丞淮在等,等秋闱的消息,毕竟是州考,她关注一下就好了,不会特别关注。
更好的消息是,武安侯的信送来了,同时送回的还有西凉的捷报。
武安侯跟西北军一起,占领了西凉,按照一开始说的那样,南秦要钱,西北要地。
不是南秦不想要西凉,是云丞淮想要给沈流年加筹码,实现她心中疯狂的想法。
沈家占领了西凉,西边彻底成为沈家的天下,立国——西梁国。
西凉改字西梁,西北王正式登基立国称帝,并且立沈流年为太女。
这是云丞淮的条件,她知道沈家家主沈安,对沈流年确实还不错,可是有些古板,尽管不甘心把自己打下来的天下交给别人的孩子,但又不能下定决心对抗世俗,把天下交给自己的孩子。
事实上,西北是沈流年打下来的,西凉是也是按照她的大方略,还有武安侯的指挥拿下来了。
沈安真的是母凭孩贵了,沈流年一手把她捧上西北王的位置,来年春日还会把她捧上西梁皇帝。
当然了,不能否认沈家上下近十代的努力,为沈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只要能力魄力都有,统一西北是早晚的事情。
可惜的是,沈安是有能力,可惜不够有魄力,为沈家赚了很多钱,却没有让沈家统一西北,一直被南秦北齐质疑是商户。
放在现在,满上都城可劲问,谁还敢说沈家是商户?
就算有人说,那也是私底下说说,不可能在外面讲。
南秦如今跟西北是坚定的盟友,沈流年又是天后,手握大权,谁敢说?怕是不想活了。
况且是沈家在大夏朝是受封国公的,真要追根究源起来,沈家也是世家高门。
上都城的那些人嘲笑沈流年是商户出身,无非是嫉妒,一个偏僻地方的家族出身,居然能做王妃。
可是从云丞淮杀回上都城开始,这些声音就消失了,特别是在沈流年当上了天后之后,至少表面上的声音都消失了。
但是沈安没有魄力,云丞淮就打算逼她一把,至少在沈流年任西梁太女之前,武安侯的大军不会撤出西凉。
没错,云丞淮准备让沈流年当西梁的皇帝。
伴侣两个都是皇帝,听起来就刺激。
而且,南秦国政本来就是沈流年在管理,她完全可以坐在上都城,管理南秦西梁。
想当年,大夏占据南秦北齐西凉,诸国为一国,到时候一国两帝,有何不可?
沈流年是西梁帝立下的太女,以后的正统皇帝,而非夺位。
西北这一代的大军,有一半都是跟沈流年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个十来岁就上战场的人,带兵多年。
一个少年将军的杀伤力,足以成为照耀西北军的月光,是西北军的精神所在。
可能这样说夸张了些,但对于西北军来说,沈安是她们的首领,而沈流年是能跟她们并肩作战,是她们意志力,对方剑之所指,就是她们冲锋的方向。
沈流年上战场以来,从无败绩,死伤是最少的,又让她们无后顾之忧,对她们的家人那么好,让她们的老少,老有所依,少有所养。
她们为什么愿意为沈流年卖命,是因为她能让她们少流血,能让她们活命,能让她们像人一样的活着。
要是换了沈流年,谁来保证她们的生活?换一个首领,她们还能有这样的生活吗?
说白了,以前的沈家是有钱,也会给她们花钱,但她们没有人权。
也不是不把她们当人看吧,平时对她们挺好的,可是遇到了事情,她们得拿命填。
是沈流年修改了规则,制定严谨的规定,这样的规定看似严格,却给了普通士兵,普通百姓保障。
就像是南秦变法,看似严苛,可是如果没有新法,官员压榨百姓,百姓的日子更艰难。
新法会带给百姓好日子,感觉到严苛的只有世家乡绅,这代表着她们不能再肆无忌惮的压榨百姓了。
其实很多朝代的政法,初定的时候都是为民的,刚开始的时候,百姓的日子也是最好的,可当新世家,新乡绅的崛起,百姓的日子又开始不好过了。
云丞淮不确定自己的新法能保持多少年,后面会不会有人再来一次新的变法。
她只希望,再没有更好的新法出现之前,君变法不变。
不过,她很佩服沈流年,能靠自己,制定出新法,让西北军的实力大幅度的上升,成为西北无敌的存在。
所以沈流年会是一个好皇帝,她的出现,虽然让她们快速的完成了目标,十年变成了两年。
可如果继续这么下去,沈流年就不会成为坤泽皇帝,甚至有可能会成为一代妖后。
云丞淮早就在心里计划着,怎么让沈流年当皇帝。
她认为最好的计划是,让沈安传位,沈流年先当太女再当皇帝。
要不然沈安直接做太上皇就好了,母亲传位给自己的小孩,谁有话说?
西梁皇帝,必须是沈流年。
云丞淮收到西凉捷报时,心里就知道,距离她的计划完成要不了多久了。
当然了,她不想跟沈流年分开。
要是沈流年去西梁当皇帝,她们肯定得分开,所以两个国家得一起治理。
也没什么,大方向一样就好,等到新人培养出来,派一个副皇帝过去,不是,是代理人过去。
按照沈流年的指示来做事情,看起来跟南秦是分来的,实际上两国行的是一个法。
不过,还是有区别的,法一样,西梁政权却在沈流年一人之手。
两家看似是一家人,但又不是一家。
云丞淮很好奇,当这个世界的人知道沈流年当上皇帝时候,会有怎么样的反应。
但她更想知道武安侯的回信,里面应该会告诉她很多东西。
她的心情有些紧张,手上的犹豫表现出了她的忐忑。
犹豫了一会儿,她还是把信打开了。
信的开头很官方,大概就是一个臣子对皇帝的客气与尊敬。
云丞淮垂眸看着信,连沈流年什么时候走到身后的都不知道。
“武安侯的信?”沈流年主动出声问道。
她这才抬头看了一眼,然后“嗯”了一声,听起来情绪不太高。
她不知道该怎么说,这封信她等了挺久的,原本以为一个月就能收到信,结果大战全面爆发,对方等到征战西凉赢了,才把信写出来。
信件到达没有几个时辰,外面也传来了捷报的声音。
影的速度比八百里加急还快了一点。
云丞淮提前得知了捷报,全心沉浸在事件的真相里面,心中有种莫名的感觉。
可能也不算是真相吧,只能算是真相的一半,武安侯知道的,并不全面。
信里武安侯没有隐瞒上一辈的恩怨,主要也不是什么恩怨吧。
当年的武安侯还是世女,出身勋贵的她无法无天习惯了,整天的无所事事,惹的老武安侯借着自己跟老镇国公的关系,把她送到了镇国公府学习。
武安侯正式成为老镇国公的学生,一开始她肯定不服气,但被虐了几次之后服气了,开始好好学习,这才成为了南秦的新一代战神。
那个时候的武安侯也就十一二岁,同时也跟阿娘楚无虞熟悉了起来。
两人本来就认识,但是信中说,楚无虞的性格比较沉默,从不爱跟勋贵圈的小孩玩。
云丞淮猜测,阿娘可能是胎穿,所以从小就成熟,不跟小屁孩玩正常。
偏武安侯那个时候性子顽劣,觉得楚无虞无趣,就老是去挑拨,结果被暴揍了一顿才老实。
也是被暴揍之后,武安侯想要找回场子,就跟着老镇国公好好学了。
后面嘛,就是欢喜冤家的故事,两人越来越熟悉,跟青梅竹马差不多。
原本武安侯是已经跟家里说明情况,要家人去镇国公府提亲的,结果皇帝定了楚无虞为下一任的皇后,导致两人的感情被迫中止。
当时武安侯要家人提亲,是提前跟楚无虞说过的。
楚无虞明确说了,自己不喜欢她,要是她非要娶也可以,反正都要嫁人,嫁一个喜欢自己的青梅足马也挺好的。
但是她要接受,自己不喜欢她这件事,她当然接受了,只要对方肯嫁给她,她是怎么都愿意的。
可是皇帝金口玉言,有些事情注定不能更改。
哪怕她愿意放弃家族荣耀,楚无虞也不会给自家找麻烦,她们不能那么自私。
所以武安侯选择驻守湘州,后来锻炼出来了,能独立领军了,才去的西凉。
原以为所有的事情就到此为止了,可有一天楚无虞突然写信告诉她,自己快要离开了。
云丞淮看到这里先是愣了愣,然后疑惑道:“阿娘早知道自己的命运?”
沈流年挑眉,示意她继续看下去。
对于云永泰,都在上都城,她们还是勋贵圈为首的那些人,对皇女不陌生。
像云永泰那个时候,对谁都是一副礼仪满满的样子,还肯放下身段。
这样的人,老镇国公认为,对方表现出来的贤明与不争不抢,那都是装的,要是真的不想夺嫡,就该随心所欲了,况且对于眼睛毒辣的老镇国公那些人来说,云永泰表现的没那么高明。
越是这种人,越不值得托付一生,可偏偏皇女没有一个能斗过云永泰的。
老镇国公去找先帝,想要自己带着楚无虞离开上都城去往湘州再也不回来,可是先帝为了云氏国祚,给了老镇国公两个选择。
一是选其她皇女,如福王那些,年纪稍小,还没有来得及参加夺嫡,先帝也可以立她们为太女。
年纪小些,可是先帝的身体撑不住了,无法培养出一个合格的皇帝了,只能让老镇国公摄政。
二就是让云永泰做太女,可是还是需要楚无虞做皇后,因为先帝不相信别人,对云永泰也不信任,所以想让老镇国公做辅政大臣,来管制云永泰。
先帝相信的人只有老镇国公,况且先帝要的不是楚无虞嫁给云永泰,而是要她嫁给未来的南秦皇帝。
那一天先帝跟老镇国公聊了太久,具体是什么,老镇国公没有说太多,只是说起这个事情的时候,老镇国公的眼眸里含着泪水。
老镇国公觉得对不起楚无虞,也无法拒绝先帝。
还是楚无虞看出了母亲的为难,也知道皇权之下,哪怕先帝对镇国公府再好,总是皇权至上的。
其实哪怕老镇国公不说,楚无虞也猜到了,所以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吧。
“先帝虽好,可她毕竟是帝王,一个手握重兵的国公,满朝武将都是她的弟子,可先帝又是真的不想灭了镇国公府,想到的办法,恐怕就是让两家联姻了。”信看到这里,沈流大概能猜出来原因,语气平淡的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皇权跟兵权的联姻,没办法的。
先帝信服老镇国公,把对方当朋友,但是在保证自家江山的前提下,这些只能往后排。
如果先帝不在乎她们的关系,不重视在乎老镇国公,甚至可能会灭了镇国公府。
为了保全镇国公府,也会了保证云氏江山,皇帝可以不是云永泰,但皇后必须得是楚无虞。
沈流年能明白先帝的做法,“历史上的帝王最忌讳功高震主,皇帝要杀的不是功臣,是有可能威胁到皇权的人。”
“帝王无情,为了江山,她们必须得无情,有情可以做皇帝,却不能为了情,放弃江山,如前朝一帝,为了所爱留下一个三岁小孩继位,那时权臣当道,百姓的日子日复一日的艰难。”
“要不是小皇帝长大后杀权臣变法,大夏就不会再延续两百年,就不会有夏恭帝中兴。”
帝王无情是在其位,毕竟帝王的决定将会影响整个国家。
有些帝王杀功臣是为了一己之私,有的帝王杀功臣是为了稳定国家。
身处的位置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
至少站在先帝那个角度看局势,做出的决定算不上无情,那只是她在死之前,为这个国家,为云氏的江山,也为老友,做的最后一件事情。
因为先帝没有时间培养出一个跟楚家关系好的皇帝了,正如从小母亲培养她那样。
南秦的历代皇帝为什么跟楚家的关系好,那都是有意培养的,确保互不背叛。
先帝想要培养下一代的关系,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培养不好。
快死的时候才发现,那是因为自己的后宫出了问题,她们一个一个都是嫡出,可她的皇后无所出,生下的那些皇女们,在后妃的争权夺利下,性子都被养歪了。
正是发现了这件事,先帝才定下皇女到年龄必须得去皇女所的规矩。
先帝后悔啊,自己没有抽出时间管皇女,其实她对皇女们已经很重视了,只是皇女们跟后妃相处的时间更多,让皇女们沦为了后妃争宠的工具。
总之,站在先帝的角度,这样做是双赢,否则下一个皇帝,必然容不下镇国公府。
要不就是镇国公府的下一代或者下下一代,容不下云氏江山。
联姻能维持两家的关系多久,先帝不能保证,只能尽力。
云丞淮能理解沈流年的话,对于上一代,不对,先帝跟老镇国公,对她已经是上上一代了,反正对她们的恩怨,还有她们的决定,她肯定是站在阿娘这边的。
为了江山,难道就要牺牲别人吗?尽管先帝已经尽可能的平衡了。
121/138 首页 上一页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