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年代文中的路人甲(近代现代)——诸事皆芜

时间:2024-03-30 08:25:24  作者:诸事皆芜
  他可不想太招人惦记,那样实在是太心累。
  这两个提议,况叶都委婉的拒绝了。最后选择了实在的物质,钱、票证这些东西。
  对此,刘医生和乔书记劝说了一番,看他态度坚决,倒也没在多说。
  回到九大队后,况叶继续和往常一样,按照自己的计划过日子。
  在十号的时候,给他送药材的人过来了。
  “余哥,这次的药材很齐啊!”清点完药材,况叶不由的感叹到。
  二号那天他把需要的药材的清单交给乔书记,以为会和以往一样,有些药材凑不齐。
  但这次不一样,清单上的药材没有任何的遗漏,一些货源相当紧张的药材也都有。
  稍稍一想,况叶也明白了其中的原由。
  应该是刘医生他们那边也帮了忙,乔书记这边才能把药全部凑齐。
  当然这事能这么顺利,也和现在军队代表在革委会的处境有好转有关。
  之前“造反派”支持的两名领头,为攫取更多的权利,发动了“反复旧”的运动,让全省的局势再次陷入动荡。
  特别是在二月到五月期间,“反复旧”的运动更是达到了高潮。
  但也正是因为“反复旧”运动造成的破坏,让两人的处境出现了转折。
  六月的时候,中央对“反复旧”进行了批评,发动这场运动的人自然也受到了影响。
  随着“反复旧”的运动逐渐停歇,再加上两人的派系因为中央的批评,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乔书记和其背后的势力,也才因此处境变好了不少。
  “况知青,还有这个,乔书记让我转交给你,说是上次订单的货款。”见他清点完药材,余哥没有急着离开,而是取出了一小包东西递给况叶。
  “嗯,谢谢余哥。”听到余哥后半句话,况叶就明白了这小包东西是什么,笑着双手接了过来。
  上次给出去不少东西,当天刘医生给的那个信封,里面的钱、票,当时据他说只是一部分报酬,后面会再补给况叶一些。
  这一小包东西应该就是了。
  东西用布袋子装着的,封口还是缝合的状态,他接过手之后,先暂时放到一边。
  等到送余哥离开后,把收到的药材全部存放好,才准备把这小包东西打开来看看。
  用剪刀拆开封口处的缝合线,一一的把小包中的东西拿出来摆在了桌面上。
  两个药匣、一个精致的黑盒、一个牛皮纸信封。
  就着几样东西,但实际的价值非常的高。
  先说两个药匣,里面装的是两株炮制好的野山参,虽然年份只有二十年左右,但在这个时代也算是难得之物。
  看到这两株野山参,况叶心下有些纠结。虽然他制药的时候有用到一些人参,但也就是普通的人工种植的,而且年成也不需要太高,六年的能够入药就行。
  这东西他目前是用不上。而且他空间中还种了不少人参,虽然生长的年成还短,但其药性本来就比一般的要强。
  他自己种植的第一批人参,再过几年药性也和这两株野山参差不多了。
  暂时用不上,但这算是好东西,把药匣收进空间的储物柜中,先保存好再说。
  看完药匣,况叶把目光转向精致的黑盒,轻轻的打开,就看到里面躺着的一块男士手表。
  看盒子内侧的标记,知道这是上海牌的手表。
  没想到,刘医生这边的报酬还有一块手表,况叶有些小小的惊讶,但心下还是有些高兴的。
  他这几年手上存了不少钱,但一直没有给自己添一块手表。
  这其中的原因,一是不想太招摇,财不露白能让他生活相对安稳些。
  但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这个时代,哪怕是有钱,想买块手表也是比较麻烦的事。
  手表是稀缺的物资,想买它的有相关的票证才行。据况叶所知,他面前的这块上海牌手表,除了要花一百二十五元,还得有五十张工业品购货劵才行。
  之前对于计时没有多的要求,但进入练气一层的那次冥想,花费了差不多一晚上的时间后,他就计划给自己买块手表或闹钟。
  还没等实施这个计划,一块手表就送到了面前,况叶心情自是不错。
  盒子中除了手表,其底部还有购买的凭证。
  甚至手表的时间也是校准了的,购买凭证的下方还有一张小纸条,有专门写。
  可以说是非常的贴心了。
  把玩了一会儿手表,况叶就把它收到空间中。
  他不准备把这块表戴在手上,反正放到空间中,他想看时间方便得很。
  剩下的信封,况叶也打开看了看里面的东西,和他上次得到的信封一样,都是些钱票。
  后续的报酬收到,况叶心情不错,哼着不成调子的曲子,继续忙活手上的其它事。
  八月中旬到来,九大队又开始了忙碌。
  况叶忙完制药的活,就销假跟着队员们上工。
  八月、九月是秋粮收获的季节,水稻、玉米、大豆、红薯等都等待着陆续入仓。
  等到秋粮大部分都入仓,况叶和九大队的队员们松了一口气。
  今年的气候不错,整体上算是风调雨顺,今年的粮食产量基本上稳了。
  明年的口粮也算是有了保证。
  因此劳累之余,队员们的心情都还不错。
  就在各家各户还算高兴的时候,丰水公社即将再迎来一批新知青。
  “听说今年还有插队的知青。”这天况叶和队员们一起上工,在临时休息的时候,其中一个队员开口说起这事。
  这个消息传道九大队的时候,队员们还是有些惊讶的。
  今年开春后,公社就新来了八十名知青,九大队这边分到了四个,也就是周光旭他们。
  其他的生产大队,也没有一个落下,大都有三个新来的知青,有几个和九大队一样,是四个新知青。
  从三月份开始,到现在九月底,这些新来的知青在丰水公社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这其中不好的传言,在各个生产大队流转的最快。
  九大队的周光旭四人,倒是被队员们逐渐接受。但并不意味着,队员们对知青这个团体有多少好感。
  因此对于要再来一批新知青,九大队的队员们并不期待。
  “大队长好像没和队里说这件事?”听到这话,况叶回想了一下最近的情况。他没听到大队长说新知青的事,前两天他还和周光旭他们聊了聊,也没听到相关的消息。
  要是队里要来新知青,大队长这边应该提前会准备才是。
  要来一批新知青是从其它生产队传来的消息,但九大队这边似乎没有相关的消息。
  “那可能这一批新知青不会分到我们队上。”旁边的队员想了想之前有新知青要来,大队长这边一般都会有动作,就有了这个推测。
  “应该是。”其他队员一想,也的确如此,不由的附和道。
  况叶和队员们的猜测也得到了印证,十月初丰水公社新来的一批知青有十几个,都分配到了其他的生产大队,九大队这边则没有。
 
 
第152章 
  新知青的到来, 让丰水公社再兴起一片波澜,不过九大队这边没受到太多的影响。
  九大队这次没有分配到新的知青,队员们倒是时不时的听到这一次新来的知青的消息。
  秋后这一批新来的知青不算多,十几个人基本上都是分散的分给各个生产大队。
  这些生产大队也都是, 上次只分配了三名知青的大队。
  新知青与插队的各生产大队, 以及与之前的知青相处, 这期间发生了不少纠葛。
  十月, 秋粮的收获也都基本上完成, 地里的农活相对轻松了不少,况叶忙完制药的事儿, 就跟着队员们上工。
  较为轻松的农活,也让队员们八卦的心思比较活络,他也能从队员口中得到一些新八卦。
  当然队员们口中的八卦,也不仅仅是新来知青的,还有一些关乎他们自己切身利益的事。
  秋粮收的差不多了, 粮食的产量也报了上去,所有人最关心的还是交公粮的事。
  和去年相比,今年的局势相对稳定不少,加上还算风调雨顺的气候,粮食产量都还行。
  这其中特别是红薯, 从六六年九大队开始种植蜜薯,它的产量就惊艳了所有人。之后的几年,蜜薯的种植比例也在几个红薯品种中逐渐扩大。
  今年九大队种植的红薯, 超过一半都是蜜薯,因此今年红薯的产量远超往年。
  谈起这件事, 队员们言语中充满了希冀,今年年底分口粮的时候, 每家每户应该能分不少粮食。
  小麦、玉米、水稻的每亩的产量还是和之前差不多,分到的这些主粮不会多,这多出来的必然就是红薯了。
  虽然红薯吃多了有各种各样的弊端,但能多一分口粮,没有人会不高兴。现在顿顿想吃饱都是件难事,谁还管一些小问题呢。
  红薯的饱腹感不错,而这蜜薯的味道也更是不错。
  “什么时候水稻、小麦这些主粮的亩产能像红薯一样就好了!”虽然有多的红薯吃,队员们却还有着更大的野望。
  “要是真有那一天,岂不是顿顿都能吃上白米饭、白面,那日子怕是比以前的地主还过的要好。”旁边的队员听到这话,不由的笑开。
  要说地主的日子是怎样的,年龄大点的队员都是见过的。
  大地主的日子自然是过的奢华,但一些小地主的日子,却不一定有多好。
  这顿顿都吃白米饭、白面的日子,很多小地主家也是没有这条件的。
  “哈哈哈,你这是做梦呢!”听着这番畅想,另外一个队员不由的打趣道。
  当年大\跃进的时候,全国各地大搞“放卫星”的活动,当时一些生产大队虚报产量,让底下的队员们吃了不少苦。
  那挨饿的日子过来的人,如今对远超认知的产量,大都觉得不可信。
  “这梦倒是可以做,说不定真有这一天呢。”看着队员们笑闹,况叶也笑着说道。
  他知道,那些深耕在田间的农业科研工作者,在不断的钻研下,会给世人带来几乎不敢想的变化。
  小麦、玉米、水稻这些主粮作物的产量,也会和队员们期望的越来越近。
  “况知青说的对,也许明年小麦、水稻这些的产量就会增加,我听说县城要建化肥厂呢。”另外一个队员也笑道,还说了一个他刚听来的消息。
  “化肥厂?”
  “我觉得那化肥不咋好使呢。”
  “我也觉得。”
  “建化肥厂,那不是要招工?”
  “招工也轮不到我们,别想了。”
  听到要建化肥厂,队员们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
  见此,况叶也有些好奇,不由的问刚刚透露这个消息的队员。
  “陈六哥,县城要建的化肥厂,你有听说是生产什么肥料的吗?”
  他在这个时代生活了六年,见到的化肥其实很少。现在农村还是习惯使用自制的土肥,化肥用的非常的少。
  这其中的原因,一是产能跟不上,每年化肥的产量有限;二是,对化肥的认识不足,队员们不怎么会施用化肥,导致化肥的效用不佳,甚至出现反效果;最后就是,如今的化肥品类单一,他这几年见到的基本上是氮肥。
  “好像说是氮肥厂?”陈六回想了一下,回答了况叶。
  “氮肥厂啊。”听到这,况叶心中有些失望,他以为能有更多样性的化肥品类呢。
  氮肥主要是促进植物的生长,但使用不当的话,会造成作物过于旺长,反而会导致产量不佳。
  而且这个时代的氮肥他也见过,品质不太如意。
  不过这份失望也没持续多久,有了化肥厂,氮肥的产量提高了,到时候各个生产队能购买到的份额会增加不少,应该会让粮食的产量提高一些。
  至于他担心的问题,其实也有解决的办法。
  公社是有专门的农业技术指导员的,随着化肥产量的增加,施用化肥的问题,各个大队必然会找这些指导员。
  中途休息的时间很快过去,况叶和队员们继续忙活手中的事。
  而县城要建化肥厂的消息,也在这天之后逐渐散开。
  队员们在讨论化肥使用的同时,也有有些人关注新厂建好后新增的工作岗位。
  但县城的工作,不是那么好得的,农村户口就是对队员们的一个巨大限制。
  而就在队员遗憾的时候,一则消息却让很多人都激动起来。
  就是况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下都有些感叹,时代的车轮无时无刻不在彰显它的存在。
  十一月初,他照常去丰水公社送货的时候,在卫生院得到了一个消息。
  二号那天,正好是雨天,卫生院看病的老乡比往常要少许多。
  因此,蒋卫生员和伍卫生员难得的有些空闲时间。
  况叶抵达卫生院的时候,正好听到两人在闲谈,听到其中一个字眼的时候,也不由的插入了话题。
  “全省要大力培养赤脚医生?”
  “况知青?哎,刚刚没看到你,来来来,坐。”蒋卫生员和伍卫生员闲聊有些入神,没看到走进来的况叶。
  听到他问话,才反应过来,连忙拿了根凳子招呼人坐下。
  “谢谢,我来得巧,蒋卫生员你们正好有空,先把这些药品交接了吧。”况叶道谢,同时把背篓提到柜台上,把里面的药品一一的拿出来。
  蒋卫生员和伍卫生员也顺势开始检收药品。
  这事儿两人都非常的熟,还有余力和况叶聊天。
  “刚刚况知青你问赤脚医生的事,我们听到消息,全省的确要大力的培养医务人员。”伍卫生员想起况叶最开始问的问题,就再次牵起了话题。
  “况知青你知道‘六.二六’指示不?”紧接着旁边的蒋卫生员问了一句。
  “知道,主席说的‘要把医疗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这还是六五年的事了。”况叶点头,这事他是知道的。
  要是他没来这个时代,还真不清楚这事。
  在原本的时代,他知道赤脚医生,但对它的发展却不太了解。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