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水公社的知青,今年回家探亲的不少,随着他们的离开,除夕也越发的接近。
不过因为春节不放假的原因,今年的春节和往年也过得差不多。
除夕一过,大年初一该上工的上工,该上课的上课。
过年的气氛,仅仅在几天时间就消散的一干二净。
就在有些冷清的气氛中,一则消息让整个丰水公社都热闹起来。
从这个月开始,全省的多所院校一百多个专业恢复招生!
招生的对象,包括工作2年以上的工人、农民、服役2年以上的军人(包括退伍军人)、以及下乡2年以上的知青。
况叶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就知道这是十年动荡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
工农兵学员,常被称呼为工农兵大学生。
消息在报纸上刊登、广播中播出、甚至电视台播放,也让它很快传到各处。
丰水公社了解这则消息,大多是通过报纸和广播。
况叶也是在报纸上看到这则消息的,报纸上面详细报道了招生的其它信息。
这其中有招生的几个原则,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以及不进行文化考试。
这则消息,不仅仅吸引了知青们,也吸引着公社的其它人。
招生的对象包括农民,这对队员们的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
从六六年动荡开始之初,高等学院都陆续停课,甚至院校内的很多老师也被迫下乡,让大学的招生一度停滞。
如今全省的多所院校恢复招生,甚至都不需要文化考试,有想法的队员们都想去拼一拼。
工农兵大学生,其实从七零年国家就有了试点的院校,稍一打听大家就明白这一身份能够带来什么好处。
和十年动荡前的大学生一样,一经毕业的工农兵大学生,能直接被分配到岗成为“干部”。
这个时代在农村,哪怕是读过书,甚至高中毕业,不费些心思都能难脱离农村。
户口的限制,加上资源的不对等,农村户口的人脱离农村的机会,完全不能和城市户口的人相比。
工农兵大学生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符合报名条件的队员们自然不愿意错过。
一时间报名的知青、队员不少。
等到二月底,探亲假结束回来的知青回来,得知这一消息,也都抓紧机会报名。
但招收的原则,除了自愿报名,还有后面的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
最终的结果,还是得看公社这边有多少名额,群众愿不愿推荐,大队长、公社领导愿不愿意批准。至于最后的学校复审,只要前面的流程走完,大致是不会被打回来的。
而这次整个丰水公社只有一个招收的名额,竞争者却不少。
符合条件的报名者,除了接近百名知青,还有近百名队员。这比起第一次在知青中招工的竞争还要激烈。
况叶在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就预想到了这个场景。
他对现在的生活也还算满意,就没有想着去争取这个名额,所以这场激烈的竞争者他是一个局外人。
近两百人争取这个名额,具体发生了什么他不是很清楚,但这期间竞争人为此走动他倒是看了不少。
九大队的姜雨、朱静也报名了,不过经过一个月的时间,两人陪跑了一程,名额两人根本没有沾上边。
名额确定下来后的当天,消息就在丰水公社传遍,况叶也第一时间从参与竞争的姜雨、朱静两人那得知了情况。
这天他外出采药,正好遇上从公社归来的两人,就聊了聊。
“唉,工农兵大学生那个名额确定下来了。”姜雨叹了一口气说道。
“是谁?”他没有报名,这段时间就没怎么关注此事。
三月份已经是初春,队里的也开始忙活起来,今年的天气又有些异常,他忙着制药、上工也没有什么精力关注此事。
“二大队的一个叫熊斌的队员。”姜雨其实知道这个名额,她和朱静应该没什么希望,但结果出来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有些失落。
“熊斌?是他啊。”被选上的人,况叶倒是认识。
二大队就在场镇旁边,姓熊的队员他更是认识不少。
卫生院的熊医生出自二大队,之前经营黑市的熊哥也是这个生产大队的。再加上去培训班上课,他带着学员野采,场镇附近都大致走了一遍。
这期间认识了不少附近的队员,这熊斌就是其中一员。
说起来这熊斌,在公社还是有小小的知名度的。
他年龄不算多大,今年也才二十二岁,初中毕业的文凭。这样看的话,在这次近两百名竞争者中也不算多突出。
但熊斌的动手能力极强,在丰水公社都小有名气。一些机械的修理他能很快的上手,甚至还有很多的巧思,公社一些出问题的机械都是他修好的。
小年轻人也不错,积极肯干,能帮忙的话也都会尽力。
当然除了他自身条件不错,这次竞争中的人情来往肯定也不少,熊家人还是不少能说得上话的人。
他被选上,况叶倒也不算多意外。
“况叶哥也认识熊斌?”见况叶的表情,旁边的朱静不由的问道。
况叶点头,也随便说了说他对熊斌的一些印象。
“原来如此,看来这工农兵大学生的名额,之后我们怕也是没什么希望了。”
朱静点头,对于被选中的熊斌,她和姜雨其实也都有打听过,有了解他的一些情况。
但况叶这边也补充了一些其他信息。
了解到这些,她对熊斌能被选上,也多了一分释怀。
但也因此对工农兵大学生招收这事失去了信心。她和姜雨本来就不是知青中最有优势的那一批人,丰水公社本身还有着一大批参与竞争的队员。
这些队员中,也有不少条件不错的人选,他们也有着不小的竞争力。
这次公社的名额只有一个,后续的名额也应该不会多。
招生毕竟和招工不一样,名额不可能太多。
就今年招收的名额总数,全省的多所院校加起来也才七千多人,分配到各个单位和地方,也就是一两个的事。
“除了工农兵大学生这个名额,还有其他的机会,招工今年应该还会有,也不要放弃希望。”
见两人的情绪似乎有些不对,况叶劝慰道。
工农兵大学生的名额是很少,但也不是没有其他的机会。三月份他虽然非常的忙碌,但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
在知青中招工的事,今年应该还有。
除了招工,还有一则不太能确定的好消息。
多所高等学院恢复招生,虽然是招收的工农兵大学生,却也让人看到了一些希望。
从时局动荡开始,公社学校先是停课,到后来恢复上课,但就读的学生一直不多。
农村有一大批适龄的小孩,没有上学。如今有了希望,一些生产大队也意识得让队里的小孩上学。
而丰水公社的学校只有场镇上的一所,根本满足不了整个公社的需求。
现在丰水公社准备再建小学校的事,已经有了些风声。
要是这则消息能确定,到时候任课老师的名额,也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第182章
工农兵大学生的名额确定下来后, 因它也掀起的波澜也逐渐归于平静。
况叶的注意力很快就从这件事上移开。
九大队的队员们也一样,现在有更重要的一件事吸引着所有人的注意力。
时间已经进入四月,今年比往常的年份要热得更早一些,这几天穿短袖完全不会有感冒的风险。
但这却并不是一件好事, 队员们望着一些已经干出裂缝的田地叹气不已。
当地冬季本来就是少雨的季节, 不过这个季节地里的农作物对水的需求量不那么大。再加上秋天雨季降水不少, 足够支持冬季的用水。
但要是春季遇上旱情, 本就消耗不少的水资源得不到补充, 那么地里的农作物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而安琼县今年从二月立春之后,降水就少的可怜。
在最初, 队员们还没觉得有什么异常,直到时间进入三月,降水还是非常的少。
连续两个月的时间,下了不到两场雨,而且每次还只是飘了一小会儿, 连地面都很难打湿。
而随着天气的转暖,地里的小麦、油菜等作物,又处于关键的生长期。
时间进入四月,正是小麦抽穗、灌浆的重要时节,一旦用水不足, 最终的必然会减产,甚至绝收都有可能。
油菜、豌豆、胡豆等作物,同样也不能长时间的缺水。
这天况叶和队员们一起上工, 从还能取出水的堰塘挑水,为刚刚育苗不久的红薯、玉米等地浇水。
中途歇息的时候, 也闲聊了起来。
“这天看着也没要下雨的样子,水田都快干透了, 唉~”望着头顶的艳阳,坐在田坎上歇息的队员开口道。
“从安溪河提水灌溉,怕也是不行了,我家闺女前两天回家说,他们生产大队连吃水都有些困难了。”一个队员也一脸唏嘘的说道。
安琼县的灌溉系统这些年倒是修建得愈发的完善,但在完善的灌溉系统,遇到没有水的时候还是白搭。
三月份的时候,丰水公社和附近的几个公社,就因为地里缺水,从安溪河提水给下辖的各个生产大队灌溉了一次。
这个月开始,还是没有下雨,所有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当然也是安溪河。
但这次想从河里提水灌溉,怕是难了。
大队长陈庆国,一直没从公社得到消息,心底知道指望不上这,和各个小队长商量之后,如今只能力求保住地里的一些作物。
今天况叶和队员们从堰塘中挑水,就是为保住接下来要种植的红薯、玉米。
“老五你闺女,我记得是嫁到兰江公社的吧?她那都吃水困难了?!”旁边的一个队员惊讶道。
兰江公社离丰水公社比较远,但其场镇也是临河而建,怎么就吃水困难了呢!
“是兰江公社,现在的确是吃水困难,唉。他们那地势你们可能不知道,那边的坡比我们这边要高,又是安溪河的最上游,旱起来最先缺水的就是他们那。”闺女嫁到兰江公社的队员说道。
这个时代出行困难,人员流动受到限制,大多数队员都没有走出过周围的几个公社。
除了附近的几个公社,更远的地方方向如何、具体的环境如何,大都不是很了解。
队员所说的兰江公社,是离丰水公社很远的一个公社。
两地的距离,比起丰水公社到县城还要远不少。嫁闺女到此的队员,要不是闺女嫁到此地,去过这里,也不了解兰江公社到底是什么样的。
“唉,我听过他们那吃水大多是从山上引下来的,这不下雨的时间长了,的确会吃水困难。”旁边另一个队员开口道,他对兰江公社有点了解。
“唉,再不下雨,我们这也得一样...”知道别处的公社都吃水困难了,在场的队员们心下也不好受。
现在九大队的水井还能供应队员们吃水。但队里的水田逐渐干涸,不下雨的话,水井中的水迟早会供应不上。
到时候就不仅仅是地里的农作物减产的事,而是人怎么在缺水的情况下生活下去。
“不聊了,赶紧继续挑水,走走走!”看着身旁三三两两的人,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不好,唉声叹气的实在太难受,年龄最长的队员起身挑起扁担,领头走向堰塘边的取水出。
“走走走!”
“先浇水好,怎么也得把红薯苗育起来!”
......
聊天的队员们也不歇了,准备接着在干,况叶也跟着队员们一起行动。
现在已经是四月中旬,却还是没有一点要下雨的征兆,看着这样的情况,大队长陈庆国组织各个小队商量了一番,今年夏季种植的作物准备都种些耐旱的。
红薯、玉米就是很好的选择。
至于水稻,如今一些水田都快干裂了,育苗难不说,到时候苗育好了,水田中没有水也种不下去。
因此,今年九大队红薯、玉米的育苗量远远大于往年。
为了保证它们的正常生长,况叶和队员们才人力挑水灌溉保生长。
因为春旱,往年四、五月非常忙碌的“双抢”似乎都没那么忙碌了,但九大队的所有人都恨不得再忙碌一点。
况叶和队员们都盼着能下场雨,滋润一下缺水的大地。
四月下旬初的一天午后不久,他和队员们正在上工的时候,天色突然变换了起来,一时间云层遮住了艳阳,风也肆虐了起来。
“这是要下雨了?!”见到此种场景,队员们不由的有些兴奋。
“好像是的!”另外的队员也惊喜道。
看着期待不已的众人,况叶却没有这么乐观,他并没有感受到有降雨的征兆。
六九年他修行入门,成为练气一层的修士,本就敏锐的感知更上一层楼。今年三月份的时候,经历了近三年的修行,终于突破到了练气二层,这份感知就更加敏锐,甚至能比较明显的感知周围的水汽变化。
此时虽然一副要下雨的模样,但他却没有感到空气中的水汽有明显的变化,这雨不一定能下来。
事情也如况叶推断的那样,吹了一下午的风,原本被乌云遮住的天空又再次放晴,而这雨是一滴也没落下。
对此,众人失望不已。
而后两天听说了一件事,对这场戏耍般的天气变换,倒也感到一丝庆幸。
那天下午,安庆县有几个公社降下冰雹,砸坏不少农作物吗,甚至有队员因此受伤。
不过这份庆幸还是早了。
四月一过,等到地里的小麦、油菜等小春作物收获的差不多,红薯苗、玉米苗也种下去不少,安庆县又迎来了一次冰雹,且波及的范围比上次广很多。
而九大队所在的丰水公社也在其中。
五月十九号这天,也是午后不久的模样,天空骤然暗了下来,不久后就噼里啪啦的一阵作响,砸的人生疼的冰雹落下。
刚刚上工的队员们,不得不急忙的寻找躲避点。
冰雹下了十几分钟才停歇。
确认不再下冰雹,况叶和躲避的队员们才看向因冰雹变得一片狼藉的田地。
十几分钟的冰雹,让地面积累的冰雹厚度都快有一指深,细细的看了一下,里面最大有汤圆般大小。
124/160 首页 上一页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