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年代文中的路人甲(近代现代)——诸事皆芜

时间:2024-03-30 08:25:24  作者:诸事皆芜
  和村子里其他房屋比起来,夯筑的土墙外涂抹的石灰早已脱落,有些地方还能看出是用新泥补上的。
  房顶的茅草新旧不一,应该是进行过修整。
  屋子虽然看着老旧,如今却还算一处不错的居所。整个房屋正开三间,且每间前后各有一屋,左边还有一偏房,正是厨房和三间猪圈。
  中间是堂屋,堂屋后边有稍小一间的屋子。如今简修文和刘康民住堂屋右边的两间屋子,况叶住堂屋左边的后屋,左边的前屋开了两道门,正好可以通向厨房,这一间也是他们现在吃饭的屋子。
  偏房这边还有两道门,一道是通向左侧的小菜园,洗槽和厕所都在这边,一道朝着屋前的院坝,连着房屋前面稍高一点阶沿。
  房屋周围,右边是一小片竹林,前面是一条小路,右竹林方向通向村里的其他人家,后边洗槽上方的位置有一口水井,更后面就是一个不算高的坡地,其它方向都是田地。
  逛完一圈,况叶就回到厨房,村里的其它环境之后再探,如今他离开太久不太好。
 
 
第4章 
  回到厨房的时候,早上的饭已经煮好,刘康民正准备炒菜,此时况叶正好帮忙盛饭摆筷,在开饭之前她还从自己的房间中取出一个玻璃瓶装的酱菜。
  这也是原身留下的,正好可以作为今天早上的添菜。
  瓶中的酱菜已经只剩一半,但泛着油脂的光泽,简修文和刘康民两人并不嫌弃,反而十分珍惜这份难得酱菜。
  吃完早饭,三人收拾一番,就结伴出门。
  况叶跟在两人身后,前往村里仓库位置,他们现在要去集合,在领取工具的同时,也分配今天的农活。
  一路上,他向两人打听九大队的情况,再结合昨天大队长陈庆国那里了解的,对这里的情况有了大致的轮廓。
  九大队并不小,下面还分成七个生产小队,加起来的户数约有一百八十多户,每个小队约有二十来户,总人口约有两千人。
  陈姓是这里的大姓,陈家人约占大队总人数的七成,剩下的三成是胡、邓两个姓氏的人家。
  这两个姓氏的人家,并不居住在这一片,而是在河渠更下方的五队和六队。
  九大队的生产小队,地里位置分布也有些特色。
  整个九大队贯穿着一条小河渠,河渠的最上方有几座矮坡包围,翻过其中最右侧的矮坡,就不再是丰水乡的地界,小河渠的源头就来着这个方向。
  河渠最上面的是七小队,接着才是一小队,之后就按照正常的顺序排列。
  而况叶如今所在的小队,是一小队。
  小队长也是陈家人,叫做陈繁荣,今天的农活就由他带着一队的队员进行。
  一路前往仓库的位置,三人也遇上不少队员。
  看到新面孔的况叶,有队员问了一声“是不是新的知青”,得到肯定回答后,并没表现出比较热情的态度。
  这几年随着知青陆陆续续下乡,虽然九大队这边的知青没作妖,其他大队总有风声传出,队员们也琢么出怎么对待这些新来的知青。
  简而言之就是,先观望。如果人不错的话,还是可以试着接触。
  就比如他们对简修文和刘康民的态度,就要热情许多。
  经过况叶的仔细观察,他还发现几位年轻的姑娘看两人的目光有些不一样。
  按下八卦的心思,况叶跟着人群终于走到仓库的位置,此时这里早已聚集起一批人。
  他也见到了一小队的队长陈繁荣,是一个约么三十出头的汉子。
  对于新出现的况叶,显然陈繁荣显然已经知道他是新来的知青,过来和他打了声招呼。
  陈繁荣仔细的打量了一下,心下不由得有些皱眉,这名叫况叶的小年轻未免有些太瘦弱。
  看着个子比大多数人高,但正是因为这个身高,显得更加的瘦弱,看起来就像是麻杆。从衣袖中露出来的一小节手臂,几乎是皮包骨头。
  这样瘦弱的样子,怕是做不了什么重活。
  对于这样的评价,况叶不得而知,和小队长招呼一声后,没等一会儿,一小队今天上工的人已经来的差不多。
  人群中男女老少都有,在分配任务的时候,况叶仔细琢磨了一下,这样的分配相对比较公平,基本上按照每个人的能力来的。
  轻巧、细致的活,基本上分配给比较年幼和年长的人,需要体力的活计大多是有年轻的劳壮力担任。
  况叶今天和简修文他们一起行动,暂时由他们带着干活,而他们今天的活计就是清理田地里面的秸秆。
  分配好任务,队员们领完工具,就结队前往干活的地点。
  况叶三人负责田在他们房屋左侧的方向,花了一点时间才到。
  前往这的一路上,况叶也仔细观察了一下周围田地里面的情况。
  周围的水田已经没有的作物,稻谷已经收割完成,水田一部分放干水只余下倒收割后的稻桩,更加低矮一些的水田此时仍有蓄水。
  旱田大部分种植的是两种作物,玉米和红薯。
  况叶来的时间比较赶巧,队里的玉米已经收获完,如今只剩下秸秆还长在地里。
  至于红薯则还没有收获,不过想来也应该快了。
  今天除了把玉米秸秆清理掉,也有一部分队员要割红薯藤,为之后的挖红薯做准备。
  除了这两样作物,还有些其他的作物,比如玉米地里套种的大豆。
  三人分到的一块玉米地,是一块坡地,呈长条状的横亘在矮坡的半中央。
  “我和康民先砍秸秆,小况你就负责搬运这些秸秆,并把它们打成捆。”
  走到玉米地,简修文就给三人分工。
  对此况叶没有意见,从这个分工可以看出,两人还是比较照顾第一次上工的他。
  砍秸秆可比搬运打捆要辛苦许多,长时间的弯腰,以及不断前进被玉米叶割在脸上的感觉,做起来并不容易。
  就这样三人开始动起来,简修文和刘康民已经下乡有一年有余,干起农活来已经有模有样,砍秸秆的速度并不慢。
  至于况叶,目前勉强能跟上他们的速度。
  在原本的时空,他虽然也是出生农村,但那个时候家里面基本已经不种地,父母一代基本上已经在城镇生活,只是逢年过节才会回家看看长辈。
  而他除了小时候和爷奶生活过一段时间,不至于五谷不分,但农活却是没怎么接触过。
  原身虽然生活在这个时代,却是出生在城市的孩子,就算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劳动课,但其实干起活来还是不怎么麻利。
  再加上他这幅瘦弱的身体,哪怕是简单的搬运和打捆做起来,速度也不算快。
  抱秸秆的时候,同样会被玉米叶割到,干一段时间后,随着气温逐渐升高,人也开始热起来,开始冒汗。
  这时被玉米叶割到的地方,逐渐被汗液打湿,又痒又痛的感觉袭来,整个人非常的难受。
  对此况叶除了趁间隙用袖子擦一下这处的皮肤,还不能停下来,前面两位知青一直在不断的前进,玉米秸秆在不断的堆积。
  好在这不是什么重体力的活,他还能坚持下去。
  就这样三人一直忙到临近中午,中途只稍微休息了一段时间,但这样他们负责的这块玉米地,秸秆也只清理了一半。
  不过他们此时得收工了,小队长也通知忙碌的队员收工,他还专门到三人负责的这块地看了一眼。
  发觉进度还算不错,看到有些狼狈花脸的况叶,心下对这名新来的知青感官好了不少。
  干活慢些不要紧,只要肯干活,速度这些总会提起来的。
  “走吧,先回家吃饭。”随着小队长离开,三人也简单的收拾了一下,刘康民递了两根玉米杆子给况叶。
  这是靠近根部的玉米杆,再砍秸秆的时候,两位知青也会看着挑选一些水分充足的,专门把它们留下来,这是不错的零嘴。
  之前中途休整的时候,况叶也吃了几根,味道有些清甜,也就不客气的接下来,然后跟着两人往回走。
  回程的途中,遇到不少队中的小孩,刘康民和简修文也把手中抱着的玉米杆,大部分都分给了这些小孩,自己只留下一两根。
  其他清理玉米秸秆的队员也同样如此,有些留的多一点,是准备拿回家给家人甜甜嘴。
  对于这样的举动,并没有人站出来说什么不合时宜的话。
  从这一点能看出,队上的人情味比较重,在这个时代地里的产出,除了自留地,基本上都是公家的,真要较真这些玉米杆队员们就这样分配,是要招惹些闲话的。
  有人不怀好意的话,后果还更加的严重些。
  不过这里的队员基本上都是陈姓人家,基本上都上都是出自一个宗族,也就没人拿这说事。
  因此他们三个知青这样做,也就没人多嘴。
  虽然有两根玉米杆垫肚子,但回到住处,腹中的饥饿却还是非常的强烈。
  好在早上煮饭的时候,是准备了中午的份的,只需要再弄个菜就可以开饭。
  这样的天气早上煮的饭也不需要热,三人直接到小菜园中采摘了些蔬菜,十分迅速的弄好。
  从回来到开饭用了不到十分钟。
  吃完饭收拾一番,三人抓紧时间休息了一会儿,不久后又听到队员们喊上工的声音。
  下午的太阳比较大,出门的时候,两位知青提醒况叶准备一杯水,以免到时候难受。
  跟着简修文两人,况叶用空置的玻璃瓶装满了一瓶淡盐水,这是中午现烧的开水放凉些后,兑的从泡菜坛中舀出来的盐水制成的。
  还是那块玉米地,三人下午的动作反而要快了些。
  主要是况叶逐渐熟练起来,有时候还能帮着砍些秸秆。
  在五点多的时候,这块地的秸秆被清理干净,如今打成捆的秸秆被整齐的倚在土边的斜坡上。
  这些秸秆还要晾晒一段时间,才会被队员们运回去,到时候一部分用来喂牲畜,一部被分给队员们当柴火。
  况叶和简修文他们,此时正坐在土边,喝着最后淡盐水,同时也等待记分员的到来。
  他们也没等多久,一天的忙碌下来,简、刘两人各自有八个公分,而况叶是六个公分。
  对于公分怎么算,况叶不是很清楚,后边听两人解释,一个劳壮力满打满算,一天最多也十个公分,他今天的已经不算少。
  算完公分三人也就收工,不过要先去还今天领到的工具。
  在交还工具的时候,小队长陈繁荣让况叶先留下,待会儿和他一起去把口粮领了。
 
 
第5章 
  况叶并没在仓库这边等多久,陈繁荣忙完手上的事情后,就带着他离开了,他们的目的地是九大队存粮的仓库。
  仓库的位置在二小队的位置,要走一段距离,不过也就十几分钟的路程。
  等他们走到这的时候,已经有人在这等着了,其中一人是大队长陈庆国,另外一人是九大队的会计陈庆方,其年龄和大队长差不多。
  陈繁荣介绍一番后,况叶礼貌的喊了声叔。
  昨天晚上大队长就说今天帮忙弄口粮的事,但这一天况叶也没看到有人来找自己。
  从到这后的几顿饭,他都是吃的另外两位知青的口粮,总归有些不合适。
  如今小队长带自己来领口粮,心下不由的松了口气。
  打开库房的大门,之后大队长几人当着况叶的面,给他称足了三个半月的口粮,加起来一百零五斤。
  其中稻谷五十斤、小麦三十五斤、玉米粒二十斤。
  最后还有一斤五钱的菜籽油,用他带过来的玻璃瓶洗净擦干后装着。
  这些是他到年底的口粮。
  之后会计陈庆方写了一个条子,让他签字并盖上手印,大队长和会计也签字后,再也拿出公章盖上,然后一式两份,队上和况叶给保存一份。
  况叶的这一份表示他已经领完到年底的口粮。
  队上保留的那一份,到时候作为抵扣公粮的凭证。
  这个过程况叶全程配合,昨天他在县知青办的时候,了解了关于知青口粮问题如何解决,知道了口粮的标准是什么,大队长陈庆国他们也没有糊弄他。
  知青下乡,城市户口将会转为农村户口,粮食关系也会随之转变,但这有一个过度的时期,这个时期知青的口粮问题如何解决,目前各地的标准不一样。
  观市这边的标准是,按每人每月三十斤贸易粮、三两油,原则上由知青办划拨,最长时间可持续一年,之后知青的口粮配给就和普通的队员一样,由生产队负责。
  不过考虑到知青各种不方便,这个期间知青的口粮可以由生产队发放,生产队则可以用这部分粮食抵扣同数量的公粮。
  况叶来九大队的时间正好是九月十六号,到年底也还有三个半月,所以他这几个月的口粮,也就是如今这么多。
  这样算下来,他一天的口粮也就一斤,油的话仅仅只有五克。这还没有算上粮食加工后的损耗,实际上他一天的口粮更少。
  这个时代物资匮乏,人们的餐桌上油水稀缺,更别提肉蛋奶这些,一年到头也就过年杀猪的时候,有几口肉吃。
  但每天面临的却是重体力的劳作,能量消耗十足的大,基本上每个人饭量都极大,这一斤不到的粮食根本就不够吃。
  而况叶如今十七岁的年纪,还处于十分能吃的年纪,这点口粮就跟不够看了。
  扛着一小半的粮食,跟在小队中后面的况叶,一想到这,心中就不由的叹气。
  以前他在历史书上看到的,以及听老一辈的讲述,这个时代有多么的困苦,一直没有真实的概念。
  哪怕是有原身的记忆,却还是对农村的这方面不够了解。原身父母都是双职工,除了前几年闹饥荒那会儿,生活困苦了些,比农村的生活好了不知道哪去。
  他现在的这幅身体,情况不怎么好,这一百来斤的粮食,扛着一小半,却比不上前面扛着其余大半粮食的陈繁荣,要时不时的小跑一趟才能跟上。
  “况知青,要不还是我帮你拿着吧。”看着气喘吁吁的况叶,陈繁荣开口说道,他真怕这瘦弱的知青走不回去。
  “谢谢小队长,我还能坚持的住,实在不行我不会勉强的。”已经让人帮他扛了大半的粮食,这小半还是自己扛吧,实在坚持不住的时候再说。
  看着回话都费劲的知青,以及其坚持的态度,陈繁荣也没再多说什么,不过接下来倒是走得慢些,让后面的知青不至于跟不上。
  回程原本十几分中的路程,况叶花了快二十分钟。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