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拿到药品明细的单子,也很熟练的开始抓药。
况叶买的药材比较多,加上中途抓药的工作人员给看病的老乡抓药,半个小时后他要的药材才配齐。
“徐小哥,我问个事?”在抓药的工作人员把收据递过来时候,况叶趁着其有空闲,就准备打听一些事。
好几次上门买药,他和抓药的工作人员熟悉了不少,也知道了人家的姓名。
和徐医生是一个姓氏,是其隔房的族亲。
“什么事?”徐小哥也没有拒绝。
“就是我想自己种些药材,不知道药铺这边能不能买到些种子?”空间后期的规划,就是种植一些药材,这种子从何而来,这药铺自然是一个途径。
徐家药铺现在虽然已经是公营,但其经营了几代人,自然有药商的途径,想要获得些种子应该是有渠道的。
“不知道况知青想种些什么药材?”徐小哥听完况叶的话,眉头微微一皱,很多药材种植并不是简单的事,如果不得其法,还不如直接买成品呢。
“徐小哥,你看看这些种子能收集到吗?”况叶早就拟定好了一份名单,上面都是他想要种植的药材。
“...况知青你在和我开玩笑?”名单上的药材数量不少,徐小哥只看了前面几个,就忍不住嘴角隐隐抽动。
况叶给出的份名单中,徐小哥作为抓药的工作人员,自然是知道它们的大致产地、种植难度,有很多都不适宜在观市种植。
“我想试一试,要是不成功,就当做个测试;要是成功了,那就更好,麻烦徐小哥帮我留意一番。”况叶也知道这份名单有些过分,也就他有空间,才敢开出这样的名单。
“...我留意下,但不保证能有这些。”被况叶执着的目光盯了一会儿,徐小哥最终松了口。
看在况叶是他们药铺大主顾的份上,这件事后面他和徐医生提一提,自己也留意一下。
况叶提供名单上药材的种子,有些其实也是一位药材,只不过一部分炮制后,失去了活性,不能种植,想要些种子到也不是很费事。
“谢谢徐小哥,你能帮我留意下就是帮大忙了。”徐小哥的回答况叶并不失望,反而相当高兴,毕竟人家愿意帮忙,就很不错了。
拜托徐小哥后,况叶不久后就离开了药铺。
他从公社办公室那边出来已经四十分钟左右,也是时候回去了。
“况知青,账我这边已经算清楚了,我给你讲讲,有什么疑问你可以提。”看到况叶回来,夏办事员招呼他过去坐。
三个月的账目,夏办事员花了差不多半个小时就对好了。
一是账目本身就记得比较清楚,二是况叶这三个月的账目其实不算多。
对于这三个月的账目,况叶自己也有计算,夏办事员这边得出的数据,和他基本上没有差别。
确认况叶这边没问题后,夏办事员就说起税率这件事。
经过计算,况叶三个月的经营收入所得,有一百七十四块。按照这个水准做参考,全年的收入水平就在620~720这一档,税率的话在28%。
这样算下来的话,他三个月的税收总额,有四十八块多。
对此况叶自然是有底的,也就没有任何异议。
夏办事员和况叶核对清楚够,在早就准备好的一个册子上登记好,之后这册子会给况叶。
这之后他每次来缴税,就会在册子上登记盖章,表明他已经缴税。
把三个月的税款缴纳之后,况叶得到了盖好章的册子,也就没在办公室这边久留。
从公社办公地点出来,此时时间还早,卫生院那边应该还没空闲,他准备去其他地方逛逛。
熊哥那还是要去一趟,主要是采买些蛋类和肉类。
集市那边想买鸡蛋得碰运气,况叶不一定有这样的运气。
找到熊哥,况叶和往常一样买了蛋类和风干肉,不过这次还委托熊哥一件事。
之前棉花种子也是从熊哥这买的,药材的种子他自然也想在这试试。
给药铺徐小哥的那张名单还有一张,熊哥拿到这张名单的时候,眉毛一挑。
关于况叶的信息熊哥他们没有特意的打听,但三个月的时间,也足以让他这边收到一些消息,如今再拿到这份名单,况叶的身份自然也算确认了。
对于况叶之前销售的那些货品,熊哥自然有些疑惑,不过作为私下做生意的团队,信誉相当的重要,他不会破坏规矩。
“小兄弟,这些种子我尽量帮你收集。”有生意上门,熊哥自然不会推拒。
他们这做的生意很杂,只要有利润空间,再小也不能放过。
“那麻烦熊哥了。”况叶高兴的道谢,准备提出告辞。
熊哥显然看出了况叶的意思,开口拦住了他。
“小兄弟,我这边也可以收一些药品,不知道你方不方便提供些?”
“...熊哥我这边的货不多。”对于熊哥知道他的身份,况叶早有准备,不过药品况叶并没有打算到黑市交易。
“小兄弟,我知道你的药品也是零卖的,就当我这边是普通的买药人就行,我们要的也不多。”熊哥见况叶有拒绝的意思,便开口道。
......
沉默了一会儿,况叶松口了,把熊哥当作一个普通的买药人也不是不可行。
“这样倒是可以,不知道熊哥你这边想买什么药?”
“止血丸、解毒丸和百香丸,主要是这三种药。”见况叶松口,熊哥连忙说道。
经营这么一个摊子,熊哥他们当然不仅仅是靠上门收来的那些货物,很多货物都是他们团队中的一些人在外面到处收购的。
这期间爬山涉水,在各地奔波,自然免不了受伤和蛇虫鼠蚁的侵扰,熊哥提出的这三种药丸,对于他们外出的人员,可谓是必备良药。
特别是解毒丸和百香丸。
这三种药品,熊哥他们之前在卫生院那边买了一点,试用了之后就想弄多点。
但卫生院那边行不通,他们之前也只借着看病的理由得到一点,最终就把目光转向制作这些药品的况叶。
第84章
“这三种药, 我这边最多能给两份,而且我现在手上也没货,熊哥你是到时候直接来取,还是我给你送过来?”
止血丸、解毒丸、百香丸, 这三种药品况叶稍微思考一下, 也明白了熊哥买这些的原由。
考虑了一下, 就给出了他能提供的数量。
每种两份不算少, 特别是百香丸, 一粒如果小心使用,就足以撑一个月, 两份加起来的数量可是有一百粒。
“两份足够了,至于药的话,我过两天让人去小兄弟那去取吧。”熊哥原本以为能拿到一份就不错了,没想到有意外之喜,就立马定下了这数量。
至于取货, 还是他这边去九大队取吧。
况叶的相关信息,前段时间他这边就了解了一些,知道他如今是九大队的知青。
至于具体住哪倒不是很清楚,到时候抵达九大队稍微打听一下就能知道,不怕到时候找不到人。
至于上况叶送过来, 按照之前他赶集的间隔时间,熊哥这边也等不及了,他们近期有外出的计划。
“行, 熊哥我还有事,先走了, 后面你叫人来找我就是。”对于熊哥知道自己是九大队的知青,况叶并不意外, 事情办得差不多了,他也该离开了。
“小兄弟,你慢走。”
......
被熊哥送出小院后,况叶走过学校旁边的小巷道,再次回到了街道上。
此时离和徐医生约定的时间,还有一会儿,他就直接朝着集市那边去了一趟。
“蒋叔,还记得我不?”找到卖陶器的摊位,找到正在看守摊位的蒋叔。
况叶今天运气不错,今天出摊的还是蒋叔。
“小况啊,好久没过来了,你这是要买些什么吗?”蒋叔自然是记得况叶的,毕竟他之前定制的陶罐和陶瓶,已经算是一笔不小的生意,而且对象还是卖药的个体户。
“蒋叔,我还想订一批货,还是上次的陶罐和陶瓶。”
况叶来找蒋叔,自然是来订购陶罐和陶瓶的。上次定制的五百件,如今已经没剩下多少。
回收陶器也没有多大成效,就是卫生院和医疗站这边,陶瓶也基本上没有回收上来,空出来的陶瓶被另做他用。
至于零散卖给其他人的,不说药品有没有用完,就算陶罐和陶瓶空出来,队员们也大都没有拿过来换钱。
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况叶定做的这个陶罐和陶瓶,也算得上比较精致的物件,回收换钱还不如另做他用。
“看来小况生意不错,你这次要订多少?”蒋叔听到订货很是高兴,还笑着恭贺了况叶一声。
五百件货可不是少数,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况叶就再来订货,蒋叔稍作推测就能知道背后的原由。
“比起蒋叔这要差远了,我这次定一千件吧,不过有几种陶瓶的数量要调整一下。”
根据前段时间的销售数据,况叶调整了一下订购的数量,也写好了相关的纸条,直接递给蒋叔。
“行,不过这货得等到中下旬才能送过来了。”接过况叶的纸条,蒋叔仔细的看了一遍,心中计算一番后,给出了出货的时间。
“可以,麻烦蒋叔了,这是这次的订金。”况叶衣兜中掏出准备好的订金递给蒋叔。
蒋叔高兴的接过钱款,很快便写好了收据,递给况叶。
在蒋叔这订货的事搞定后,况叶也很快的提出了告辞,他这次也就没在其他地方闲逛了,直接去了卫生院。
抵达卫生院时,看病的老乡已经离开了大半,不过徐医生还没能结束看诊。
见此况叶也就自己找了张空板凳坐着等,期间不时和偶尔空闲的蒋卫生员、伍卫生员闲聊两句,或者偶尔帮忙搭把手。
直到看病的最后一位老乡离开,况叶才在徐医生的招呼下,坐到他看诊桌的旁边。
“小况,好久不见了,最近怎么样啊?”徐医生笑着寒暄了一句。
“还不错,不知道徐医生找我有什么事?”况叶礼貌的回到,之后就直接询问徐医生找他的原由。
“不错就好,我这边找你是想谈谈关于解毒丸的事。”对于况叶的直接,徐医师失笑,年轻人性子就是有些急。
不过他也没有绕什么弯子,直接道明他今天早况叶的原因。
“解毒丸?这药是有什么问题吗?”听到徐医生的回答,况叶眉头微微皱起。
这药品是根据他从丹修留下来的资料中的药方,用现有的药材制作出来的,市面上同类型的药品少有。
而且这药品是他目前销售的药品中,唯一一个被评测为凡药中品的,其余的都是下品。
因为成本的关系,也是十种药品中最贵的,定价2.5元。
药效经过检测灵器的检验,能够被评级为中品的凡药,这方面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吧?
至于定价,虽然是有些高,但其实算下来况叶也就挣个加工费。
“药没有问题,这药很好。不过也正是它的太好了。”徐医生先安抚一下况叶,才说出关于这解毒丸的事。
解毒丸的效用,自然是不用说。
卫生院这边用了几个月,期间有不少人因解毒丸受益,徐医生和熊医生都感叹这药的神奇。
每个月卫生院这边从况叶这进购十份解毒丸,除了急救和零散售出的,其实还有一部分流向了县医院那边。
解毒丸的第一次使用,是当初场镇旁边的生产大队一位被毒蛇咬伤的队员,当时况叶的营业证件还没有办理下来。
这位队员靠着解毒丸,撑到了县医院,最终被抢救了回来。
当时抢救这名队员的医生,对于病患能坚持到县医院,也相当的惊奇。
要知道咬伤队员的毒蛇,毒性可是非常强的,没有及时的抢救,人基本上算是没救了。
丰水公社到县城坐班车,都要花费近两个小时的时间,之后扎到县医院还得折腾一段时间。
从队员咬伤,到公社的卫生院,再到县医院,这期间花费的时间,远远超过了最佳的抢救时间。
救治队员的医生,在人抢救过来后,听说人是从丰水公社过来的,很是惊奇,就和队员的家属打听了一下原由。
家属感激医生把人救回来,自然不会有所隐瞒。从把人送到卫生院,经过熊医生的紧急处理,到把人送到县医院都讲了个明明白白。
期间自然提到了解毒丸。
不过当初熊医生给队员在途中应急的解毒丸,已经被用完。这药到底是什么样的,队员的家属一时间也说不太明白。
救治的医生见此,也没有再过多的追问,他知道再问也问不出什么,不过却把这解毒丸记在了心上。
准备后续打听一下详细的信息。
还没等他打听清楚,后续县医院收治被毒蛇咬伤的伤患中,又出现了使用解毒丸的人。
而且这些伤患,都是从离县城有一段距离的公社过来的。
按理来说,这些伤患坚持不到县医院。
在这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人,自然引起了县医院相关医生的注意,也最终锁定了解毒丸的来源。
正是一个个体户制售的成品药。
前不久还送了样品来做质量检测,当时化学分析这药没有问题。不过因为这是私人制药,当时并没有引起多大的重视。
结果没想到,这药效如此的好。
县医院这边找到丰水公社卫生院这边,调了一部分解毒丸过去,经过验证这药的确效果出众。
这个时候,就有人提出“采方”。
县城在五十年代末的时候,成立了中医研究组,当时政府开展了“献方”、“采方”的活动,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收集到民间单方、验方、秘方超过五千件,其中有明显疗效的处方被编撰成书。
况叶制作的解毒丸,包装上的说明书有写其原材料,但具体的配比只有他本人才知道。
县医院在检验解毒丸的时候,也研究过说明书上标记的药材,关于具体的药方也没有什么头绪。
解毒丸有这样的效用,县医院自然想推广,但没有具体的药方一切白搭,所以才有人给出“采方”的提议。
58/160 首页 上一页 56 57 58 59 60 6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