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有布料做新衣,就是非常难得的事,除了条件不错的人家,大多数人能买到布就很高兴了,颜色这些也不会过多的计较。
赶集结束后,况叶回到九大队。
先收拾整理了一下东西后,况叶没有急着把布料拿出去委托他人做新衣,而是准备先放着。
如今他衣物也够穿,为了不太张扬,新衣的话暂时不做。而且布料也是经得住放的东西,只要保存得当,什么时候都能用。
这些布料先存着,说不定以后还有其他用途呢。
整理好后,况叶准备再出门一趟。
冻疮膏的质检报告拿到了,医疗站那边也得赶紧送过去。
之前况叶送过去的两罐,经过半个月的试用,陈繁仪这边也见识了冻疮膏的效用,早就在他这订购了一批冻疮膏。
只等相关的质检报告下来,医疗站这边正式采购。
这件事他一直记着,现在正好有时间,就把冻疮膏送过去,顺便还带了些其他的药过去。
医疗站就在二小队仓库的旁边,况叶走了十来分钟就到了。
此时医疗站有好些个队员,都是来找陈繁仪看病的。
自从医疗站重开,找陈繁仪看病的人就越来越多,甚至是其他生产大队的队员过来。
农村医生稀缺,加上陈繁仪的医术也逐渐被传开,附近的几个生产大队,不时会有人过来。
有的时候,陈繁仪还会去临近的生产大队巡诊,一个月基本上就没有空闲的时候。
看病的人多了,药品自然消耗的多,所以就九大队一个医疗站,在况叶这采购的药品也不少。
走进医疗站,况叶也和陈繁仪招呼一声,就自己找了个位置等待。
这个时候还有队员看诊,她没有空闲招呼他。
医疗站内看病的队员,有年龄比较大的,也有好几位小孩。这些队员,等待的时候,还不时咳嗽几声。
随着时间进入十二月,观市的气温越来越低,不少体弱的队员都感染风寒。
原先队里没有医疗站的时候,大部分队员都会自己弄点土方吃吃,实在是熬不住了,才会有小部分队员去场镇卫生院看病。
今年陈繁仪坐诊医疗站,看病方便了许多,才有队员愿意来这看病。
不过况叶知道,这其实也只是生病的队员中的一小部分,还有许多队员舍不得看病吃药,宁愿遭罪自己硬抗。
原因说来其实也心酸,无外乎觉得看病花钱,特别是那些年龄比较大的队员。
在况叶胡思乱想的时候,医疗站看病的人也逐渐离开,况叶才和陈繁仪说上话。
“陈医生,这是这次的药品,你点点看。”把背篓中的药取出来,况叶让陈繁仪清点一下。
“况知青,止咳丸、退热丸、感冒清丸,现在你这边还有多少货?明天再给我这边各送三瓶行不?”陈繁仪清点药品的同时,也开口问道。
随着季节的变化,这三种药最近消耗的很快,她得多备一点才行,要不然到时候开药都不太方便。
她虽然是中西医都学,但也是知道成品药更加的方便。在给队员们开药的时候,也尽量的会开成品药,毕竟中草药开给队员,到时候服用也不太方便。
当然这也会询问队员的意见。
况叶售卖几种药品,从队员那得到的反应,药效比一般的要好,很多队员拿药的时候,甚至会指明要这些药。
“还有货,要不我待会给你送过来?”况叶制药的时候,就考虑到季节的变化,这些药都有多准备些。
“明天吧,我待会儿要出诊。”陈繁仪清点完药品,把一部分放进医疗箱,她待会儿还要出诊。
一些不方便来医疗站的人家,她得上门进行医治才行。
“行,我明天送过来。”况叶也知道陈繁仪要不时的出诊,也就没有坚持。
最后两人各自写好药品交接的票据、条子递给对方,才把医疗站关好,各自往不同的方向离开。
第91章
自从医疗站正式采购冻疮膏之后, 过了不到三天的时间,就有队员上门购买冻疮膏。
“况知青,我想买两罐冻疮膏。”此时就有一位队员到况叶几人的住处,找他买药。
“好的, 乔婶子你等我一会儿。”来人况叶也认识, 她不是一小队的队员, 而是临近的七小队的队员。
两个小队挨着, 况叶上工的时候也时常遇到七小队的人, 人也基本上能认识。
“哎,我等着。”乔婶子应了一声。
况叶也没有人让人等多久, 很快就拿着药出来。
“乔婶子,两罐冻疮膏,收你一块二毛。”把冻疮膏递给乔婶子,同时也把价格说了。
“喏,况知青你数数。”乔婶子早就打听清楚了冻疮膏的价格, 买药的钱早就准备好了,拿到药的时候,就把钱塞给况叶。
这价格用来买药,平时乔婶子是舍不得的,毕竟用来买肉的话, 都能买差不多一斤半了。
但家中的闺女、皮小子冻疮看着是在是太让人心疼。
乔婶子的闺女如今也有十五岁了,再过两年就能嫁人了,手上的冻疮几乎每年都会复发, 一根根手指一到这个时候,肿的跟个胡萝卜似的, 不注意甚至还会裂口溃烂。
家中的皮小子,手上倒是很少有冻疮, 但耳朵、脚踝却是每年都生冻疮,特别是脚踝的位置更是严重。
乔婶子这个当娘的看在眼里自然是不好受,以前不是没试过各种方法,但闺女、皮小子不可能不干活,这冻疮就没有根治过。
前段时间医疗站出现了冻疮膏,乔婶子听用过的人说效果不错,打听到是况叶销售的一种药,就连忙过来买药。
收下钱的况叶,看着乔婶子就要离开的动作,连忙叫住“乔婶子,等一会儿,发票我还没给你呢!”
“诶,还有发票啊!”听到况叶的话,乔婶子停住脚步,有些惊讶道。
这是她第一次来况叶这买药,没想到还给开票。
“我得记好账,到时候公社要查的。”况叶笑着解释一下。
“哦。”乔婶子想着况叶买药是办了证件的,做的是规矩的生意,倒是理解的点点头。
“喏,乔婶子你收好。”把写好的发票撕下来一张,递给乔婶子。
接过发票乔婶子看了一眼,她认识的字不多,发票上的字不认识,但后面的数量和金额是数字,倒是能看明白。
收好发票,乔婶子也就准备离开了。道了一声“况知青你忙,我先走了啊!”便往小院外边走。
况叶送了几步,很快就只能看见乔婶子的背影。
有了第一位上门买冻疮膏的队员,后面陆陆续续也有队员上门,好在况叶准备的货品比较充足,倒没有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
当然为了能够供给卫生院和医疗站两处的货,况叶每天也没有落下制药。
在制作售卖的这些药品时,况叶晚上在空间中也不忘继续研制朱栗果和晴玲花相关的药品。
经过他不懈的坚持,终于在十二月中旬末的时候,成功制成了两种灵植相关的药品。
以朱栗果为主料的药品,被况叶命名为补益丸。是参考丹修世界最常见的辟谷丹研制的药品,灵器测试其为优品凡药。
虽然是参考辟谷丹研制的药品,但补益丸却没有所谓的辟谷效用。
朱栗果本身具有补血益气的效用,加上能量充足,其实是一种很好的补益类的灵药。
但单独服用,况叶已经尝试过了,酸涩的味道实在是难以下咽。而且这样直接服用,利用效率也比较低。
所以况叶直接根据朱栗果本身的效用,在结合辟谷丹的丹方,制成了现在的补益丸。
补益丸的效用,在补充气血的时候,也有一定的饱食效果。
况叶因为每天服用蕴养丸,蕴养身体的同时也有一个小小的副作用,那就是胃口变得比以往要大。
好在有空间,物资方面不算缺,每天晚上能够加餐,不至于让他饿着肚子入睡。
但白天的时候,和简修文他们吃饭的时候,因为口粮有限,都是按照计划食用的。
原本以前能够勉强八分饱的一餐,只能吃个六分饱。况叶不得不常备些吃的在衣兜中,在实在是太饿的时候填填肚子。
而补益丸解决了他这个问题,只要他每天食用两粒补益丸,胃口就减小了些,不会出现只能吃六分饱的情况,而是和以前一样有个八分饱。
而且也不容易饿得那么快了。
这样的变化,让况叶每天都精神不少,因此把补益丸列为了他日常的用药。
不过如今两株朱栗果的产出有限,他每天最多有两粒的可用。
除了朱栗果为主料做成的补益丸,还有晴玲花制成的玉容膏。
晴玲花的效用就是白嫩肌肤、修复疤痕,用它做主料的玉容膏自然是有这样的效果。
玉容膏中晴玲花的含量不高,除了原材料产出少之外,也是为了增加一些其他的效果,比如保湿、抗衰这类的效用。
最终做出来的玉容膏,的确达到了况叶预期的效果,不过品级没有补益丸高,只能算是上品凡药。
当然这其实不算差,毕竟解毒丸才中品凡药。
玉容膏做出来之后,况叶也试用了一小部分。当然他没有涂在明显可见的部位,而是在膝盖上试了试。
原身在儿时的时候,和周围小伙伴玩耍的时候,难免有磕碰的地方。膝盖这个位置,经过不知道多少次摔倒,反复的擦伤最终留下了一些疤痕。
在涂抹玉容膏后,先是这部分的皮肤逐渐变白,在第十天的时候,况叶明显感觉疤痕开始变浅。
如果再继续使用玉容膏的话,疤痕消失不是难事。
不过这个时候,况叶没有继续用药。玉容膏的效果他已经见识到了,玉容膏只制成了一盒,药膏约有八十毫升左右,试验就用掉约十毫升。
如今剩下的也就约七十毫升,他可不想这么消耗掉。
两种药制作成功,况叶的生活变得更加轻松了起来。
十二月中下旬这个时间段,大队上的农活也逐渐清闲起来,白天上工对如今的况叶来说,相当的轻松。
每天的制药,对于已经是熟手的他来说,耗费的时间也减少了。
晚上在空间中,地里除了需要关照的药材植株以外,蔬菜采摘花不了多少时间。
至于学习,况叶为了不产生厌倦心里,每天完成计划后,就不会在上面死磕。
这样一来,每天晚上入睡之前,他有一段比较空闲的时间,这期间除了加餐和练习《万物相生》的入门体术,况叶还会让自己放松一下。
如今没有手机、电视这些,一个人的消遣方式,选择也就比较少了。
小院的书房中,有不少况叶在原来的时空购买的小说,虽然已经看过,但拿出再看一遍倒是还行。
不过因为都看过,况叶再看的时候,还是少了一份惊喜。
每到这个时候,他就想着,如果再去县城的话,得买点可以打发时间的闲书。
时间就这样的悄然流逝,十二月结束,六五年的元旦袭来。
元旦过后的第二天,况叶就到丰水场镇去了一趟,除了去给卫生院送药,以及采购物资之外,他还去了一趟公社的办公地点。
在夏办事员那把税款缴纳之后,他这半年的纯收入也有了底。
拿到营业证书后,从七月开始正式销售成药,到十二月为止,况叶总共的收益有三百五十多块。
缴纳税款一百出头之后,拿到手上的纯收入有二百三十多块。
半年的收入就能比的上一些工人一年的收入,做生意的确比起务农、以及一般的工人要好上许多。
不过如今能拿到营业执照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且况叶之所以有这么多赚头,也是这制药的手艺并不常见,且成本相对较低。
毕竟这算是他单打独斗,中间环节很少,也不用给他人开工资,看着赚得比较多。
不过为了制药,他所耗费的精力着实不少。
如果明年的经营情况和这差不多的话,那么就算不售卖空间中其它的产出,他每年的收入就能有个四百多块。
这样的收入,也算是这个时代的高收入人群。
不过他知道财不露白的道理,队员知道他卖药有钱赚,但具体是多少并不清楚。
之后他会表面的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但也不准备太夸张,以免惹人眼红。
之前新买的两卷布料,也是有这方面的考虑,他才没有拿出去请人帮忙制衣。
送完卫生院这边的货,时间也来到一月上旬中后期,大队上终于分口粮。
和去年一样,队员们早早的聚集在二小队仓库的院坝中。
况叶和简修文他们,也早早的带着箩筐背篓来排队。
直到午后一点左右的时间,也轮到了况叶四人。
况叶、简修文、刘康民,三人都是干满了一年,三人每天的公分也基本上有八分,最后分到的粮食差不多,都有四百斤出头。
张友岁是今年新来的知青,干了差不多七个多月,刚开始公分不高,后面因为年龄原因,也比况叶他们少一点,最终分到的口粮只有三百六十多斤。
唯一的庆幸是,基础口粮的数值是达到了的,不用大队上给他补齐。
对此张友岁倒没有失落,分到口粮的时候,笑得一脸傻气。
十六岁就下乡的他,也才从学校刚刚毕业不久,这算是他第一次靠着自己双手挣出来的口粮,而且还没有欠大队账,高兴着呢。
领到口粮之后,况叶四人跑了好几趟,才把粮食运回住处。
当天晚上,就用小石磨磨了不少面粉,凑了几个鸡蛋,做了一顿饺子吃。
第92章
分完口粮之后, 时间也进入了腊月。
腊月的气温低,地里的农活也轻松,临近年关的时候,九队各家各户都在为春节做准备。
当然这个时节, 队里的重要的几项事, 也吸引这队员们的目光。
首先就是年底分红。
今年气候除了夏季那场狂风, 其他的时间的天气还算正常, 可以算得上是风调雨顺的一年。
虽然因为担心天气异常, 提前收获了一些作物,但队里的损失并不大。
而且大队上主要的进项也并不是那些粮食, 而是油菜籽、棉花、养鱼、养蚕、养猪这些。
63/160 首页 上一页 61 62 63 64 65 6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