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我在红楼搞基建(红楼同人)——意真

时间:2024-03-31 09:40:57  作者:意真
  赵钰有些无所谓,一笑道:“管他们呢。至于这些折子,既然他们敢拿这些来烦我,那就如了他们的意。正巧近来没什么事,也与他们耗一耗。”
  柳安看向赵钰,试探道:“那...一个一个叫他们过来?”
  赵钰挑眉一笑,道:“那是自然。我花着银子养他们,却连一星半点的用都没有,岂不是白养了。”说着便道:“把有事没事说废话的折子都找出来,一个个宣。”
  柳安一听这才满意,这些日子心里积攒的憋闷也一散而空。他循着记忆很快就把那些折子翻出来,排好后和赵钰的放在一起。
  两人对视一眼,一同看向排在第一的,正是这几日的老熟人“吏部右侍郎谢宜奏上”。
  赵钰冷笑道:“伴伴,把这一摞折子搬到你那边去,挨个让人传。但凡有名字的,今日我没见完前都不准下衙。”
  他这几日也不是没有火气,只是还在想着如何彻底解决他们而已。又有些官员上折子喜欢用各式华丽辞藻堆砌,虽说看着花团锦簇,但正事也就短短一两行而已。这事也不是个办法,务必要想办法治治他们。
  赵钰忽然想到一个好主意,笑道:“他们爱写废话,又喜欢长篇大论,不如让他们奏对了就到殿门前念他们自己写的文章,也好让人听听他们每日在衙门都在干什么。”
  柳安清楚赵钰的意思,既有给自己出气的意思,也有整治他们的意思。不免促狭道:“陛下这主意好,臊臊他们。”
  两人相视一笑,刘康见状便也顺着赵钰的话,叫来喜春核对名单后就挨个命人通传。
  而头一个谢宜,这是刚被供到太庙的谢宁的族弟。论理谢宁入太庙,陛下对谢家也当优厚一些才是,没想到头一个还是找的谢宜。
  谢宜收到赵钰的通传一时间也有些摸不着头脑,他这几日递上去的折子陛下也都好声好气的批复。况且据他所知,这几日跟他一样这么做的人也不少,理应不该有事才对。
  况且他哥才去没多久,陛下就是抓冒头的尖儿也不该抓自己。
  赵钰和柳安还在商议,就听外面喜夏道:“陛下,吏部右侍郎谢宜求见。”
  赵钰一笑,和柳安对视一眼说道:“来了,”他又低低咳嗽一声,“进来吧。”
  谢宜进殿,忙行礼道:“臣谢宜,见过陛下,陛下万安。”
  赵钰佯装看奏折,听见他的声音才抬头道:“柳安,把折子给谢宜,让他看看。”
  谢宜一听是折子的事,心里咯噔一下。但又见柳安就在一旁,心里不免有些犯嘀咕。他接着折子有些摸不着头脑,打开却见里头的票拟被划上一道。
  论理都应由内阁学士们在纸条上写好处理意见再递给陛下,可为什么自己的票拟是空白的。
  赵钰看着谢宜,好整以暇道:“念念吧,也让朕听听谢爱卿的想法。”
  谢宜一愣,看了眼手上厚厚的折子,应下道:“臣领旨。”说完便咽了口唾沫慢慢念着,足足两刻钟才念完一遍。大冷的天,他额角的汗愣是密密麻麻的。
  他念完一遍才发现自己写的折子也太长了,又喜欢引经据典,读起来生涩拗口的很。况且他念了多久就跪了多久,自从陛下登基后他还从没跪过这么长时间,膝盖疼得厉害。
  柳安默不作声的端起茶碗抿了一口,见他的模样只笑了笑也没有说话。谢宜的余光瞥见柳安的笑,心中很是不是滋味,区区一个四品的侍郎比自己足足低了两级,凭什么坐在这儿看笑话。
  殿内迅速安静下来,赵钰抬头道:“谢宜,这折子上说的到底是什么事。”
  谢宜脑子一空,回想起自己刚刚念的内容竟是什么也想不出来。愣神几秒后才道:“陛下,是葭州官员的调任,前知州......”
  谢宜说完后便闭口不言,等着赵钰说话。
  赵钰将手中的朱笔搁在笔架上,道:“葭州不过是一个州而已,这样的调动由吏部做主即可,吏部有定例,为何要再上折子请示?”
  谢宜一愣,垂眸道:“葭州之事近来在风口浪尖,臣以为...”
  “朕不要听你以为,朕只想知道吏部为什么要把这件事放上来!”赵钰目光冰冷的看着谢宜,“为什么内阁不给票拟,你知道吗?”
  谢宜连连叩首,却也不敢多说。
  官员赏罚调任在吏部都有定规,也都有例可循,旁人没有进过吏部做事的是不清楚的。内阁如今在的四位大人虽然都曾在吏部,但时日久了也不敢妄下决断,只能由四人都看过后划上一道不能批示的标记。
  一旁的柳安咳嗽两声提示,赵钰便道:“行了,你起来吧。拿着你的折子站到殿外去,大声念。”
  谢宜起身时趔趄一下,连忙稳住身形告罪道:“臣失仪。”
  赵钰反而笑道:“去吧,你写的折子不错,朕觉得很好,也得让众人听听。”
  见谢宜出去,赵钰低声对刘康道:“让他们都过来,等在门口。”
  刘康连忙应下,一旁的柳安放下茶碗,有些迟疑道:“要不我先回去?”
  他记得内务府也有人上这样的折子,自己再在这边看热闹也不太好。都是同僚,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让人家多尴尬。
  赵钰点了下柳安的额头便利落的放他离开。
  毕竟他的目的是让他们感到羞愧,都是要脸的也没必要让更多无关的人知道。就这一群人互相看看笑话得了,再多人恐怕让人觉得自己没有度量。
  接到消息的大臣们也接二连三的赶来,宣政殿外排起一条长队。因着周围有御史在检查仪态规矩,他们也不敢交头接耳,只能看着从宣政殿出来的人一个个垂头丧气的捧着自己的折子念。
  甚至当着众人的面,他们想糊弄过去也不行,还非要抑扬顿挫的念着。
  那么多人的声音混合在一起吵得要命,在勤政殿装死的四个阁臣心有余悸的看着对面的动静,也不知该说什么好。
  王治仪叹道:“早该从陛下力排众议处理勋贵时就察觉到陛下的固执了,怎么还非要往枪口上撞呢。”
  王常鸣早在葭州事发时悄悄把自己王家族里的田都查过一遍,此时也是不怕赵钰查的。他见里头没有自己手下的人也松了口气,悠悠道:“还是做贼心虚。”
  因为涉及的人数过多,把他们都贬职也不现实,赵钰便也只是口头警告两句。又专门让人拿来册子记名,日后胆敢再犯,决不轻饶。
  不少官员心里也嘀咕,他们虽然有些心虚,却也觉得赵钰做事太绝对了。便有人嘟囔着问:“那要真有不好解决的事怎么办?”
  赵钰听着外头人堆里的声音都被气笑了,沉声问道:“方才是谁在说话,站出来。”
  众人推攘一会儿便有个户部的郎中出来。他也没想到赵钰的耳朵竟然这么灵光,明明他说话的声音已经很小了。
  赵钰的手扣在桌板上的声音很沉闷,让人听了便有些紧张。他缓缓道:“户部的事,你一个郎中决定不好,上面的侍郎呢?尚书呢?要是他们都拿不定主意,再让他们来找朕。往常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那郎中一噎,说道:“臣不敢,往常正是如此。只是陛下登基以后颇为亲切,臣有心亲近,这才常与陛下交流。若陛下嫌臣愚笨,日后先请示侍郎大人就是了。”
  这话一出,反倒是让竖着耳朵听的人惊讶极了。这话听着总觉得怪怪的,众人不由得盯着那郎中的脸看。
  赵钰也无言一瞬,见那郎中还一脸自信,顿时如同吃了苍蝇般难受。冷笑道:“朕虽不在户部,但不越级禀报不管放在哪儿都是一样的。你将这等小事报给朕,那等着给朕报大事的呢?”
  说着便让人将他的折子翻出来,在外头捧着念五遍。
  有了这一出,外头才算彻底安静下来,一时间也只剩殿外念折子的声音。但那郎中的大胆众人也没忘了,对视间都有些看笑话的意味。
  作者有话说:
  晚安宝子们~
 
 
第162章 
  在场者虽觉丢脸, 但因为周围只有他们这些都犯错的人,再加上现在又有个比他们更丢人的郎中,一时间心情也是好上许多。
  张张嘴就想拍龙屁,哪来这么好的事。
  陛下登基将近一年, 提拔的人不在少数, 可最喜欢最信重带在身边的都是极有手腕又能办实事的。自家人知自家事,他们这些得过且过甚至背地里捣乱的人是入不了圣上的眼的。
  外头吵吵嚷嚷都是念折子的声音, 内阁的四人年纪都不小, 听了这么长时间也有些头晕眼花的。
  王治仪苦笑着对一旁的王常鸣道:“说来惭愧, 本官从前也喜欢引经据典长篇大论,自以为得意。如今听他们这样, 我反而觉得乱糟糟的。”
  王常鸣面上也有些尴尬,一旁的张学士和刘学士就更不必说。他们都是翰林出身,引经据典长篇大论可是一把好手。
  张学士想到这些天批到的折子有些不悦,蹙眉道:“辞藻华丽些也赏心悦目, 可总是说些车轱辘废话, 并非人臣所为。一个个当差这么久,这样的小事还有脸呈上来, 我看该告知各部尚书狠狠的罚。”
  众人都连连点头, 这些日子他们也都累坏了,每日下衙眼都是花的。因此见陛下要拿他们问罪, 内阁四人也都不肯露面。说着便差腿脚快的去给六部尚书报信,让他们注意着都是谁在裹乱。
  过了一会儿, 王常鸣看了眼外头的形势道:“我看快到下衙的时间了, 还有这么多人。不如也差个人去宣政殿问问, 也好有个说法。”
  但凡内阁换个地方, 他也不会去问。只是内阁所在的勤政殿就在宣政殿对面, 如今陛下都还不曾离开,他们做臣子的反倒先离开,看着总归有些不好。
  刘学士素日寡言,今日见宣政殿迟迟没有动静也有些着急,听王常鸣这般说也连忙响应。
  赵钰正让堂下的官员给自己解释,不想喜春忽然回道:“陛下,勤政殿王常鸣大人问这边的事用不用他们过来。”
  赵钰示意那官员继续念,一边道:“不用。”说完忽然明白他的意思,又补充道:“快下衙了,现在天还冷着,让他们早些回去休息吧。”
  下面的官员原以为内阁的大人看不下去要来插手,没想到就这么被赵钰打发走,忽然便有些不知所措。他们都是头一波打先锋的,现在前头没有高阶官员顶着,直面帝王威仪的他们也莫名有些怂。
  尤其看到一旁的太监总管刘康记下他的名字,完了,全完了,前所未有的悔意涌上心头。
  陛下并非弑杀之人,几近被满门抄斩的甄家死的不冤,接连被抄家流放的旧勋贵也都是确实有错处。他也确实是仗着这一点,况且这些日子心思浮动的人也不少,他一个小官混在其中也不显眼。
  可陛下让人记下名字,就算日后陛下自己不记得,也自有人会提醒陛下他曾经犯错。他几乎可以预见,自己未来若没有救驾一类的大功,一辈子就只能窝在这个六品的位置上了。
  赵钰听下面念着念着没声了便看过去,见他满脸灰败不着痕迹的挑眉。他似乎还没做什么,那人怎么就跟天塌了一样。
  他沉声问道:“怎么不继续念下去,你才念了一半。”
  那是吏部的一个主事,跪着念了这么长时间,又心惊肉跳的,此时竟是没有力气再念。殿门口排队的人也竖着耳朵听里面的动静,颇有些紧张的听那主事答话。
  宣政殿的西洋钟到了下衙的时间就叮当叮当的响起来,此时殿内也唯有西洋钟的声音。一片压抑下,那主事也不敢应声,浑身冷汗的不住磕头。
  赵钰并未抓着人不放,转而道:“喜春,让还没进来的人都进来。”
  喜春连忙应下,把剩下的将近二十来个人都放进宣政殿。
  众人进殿后也不敢多说,请安后都跪在原地不敢起来。刘康示意一旁的内侍念名,将还剩下的二十多份折子一一分了出去。
  赵钰见他们领到折子后仍是一言不发,沉声道:“从左至右,挨个说说折子里写的什么。”
  最左端的官员苦着一张脸,本要规规矩矩把折子念完,忽然想到陛下也没说非要照原样念。何况那些人在外头哇啦哇啦说了一下午,想必陛下也烦了。
  他顿了顿,便将自己折子上大段大段无用的废话撇去,只两三句话便将此事叙述清楚。他右边的人悄悄伸头看了一眼,见他这般后也有样学样的精简一番,同样两三句说完,后头的人也接二连三的这般。
  不出两刻钟,近二十人便回完话了。
  赵钰并未打断,有些惊奇他们终于肯动脑子,知道自己想听什么了。终于,在最后一人停下后,赵钰才道:“都起来吧。”
  众臣一见终于压对了陛下的心思,登时喜极而泣。外头念折子念得口干舌燥的官员们也反应过来,迅速从自己的折子里挑出有用的东西念。
  赵钰敲了敲桌子,有些不耐道:“朕刚登基时就告诫你们,凡是上折奏事的都应简明扼要。如今已将近一年却无半点成效,反而还拿着这些折子呈上,朕是否可以认为你们并没有把朕的话放在眼里。”
  此言一出,原本松了口气的官员们连忙请罪道:“臣等不敢,请陛下明鉴。”
  赵钰沉声道:“朕看你们敢的很,不然也不至于把朕的话当做耳旁风。”说着看向一旁的刘康,道:“把几个尚书昔日的折子都取出来,让他们传看。把外头的也叫进来,别念了。”
  刘康连忙应下,将柳安先前整理出来当做范本的折子取出来,又让内侍到殿外告知那群还在念折子的官员入殿觐见。
  待他们人到齐了,直接便是人手一本折子。刘康早就看不惯他们,阴阳怪气道:“这可都是尚书们呈上的,也好让诸位大人们知道知道给陛下递折子的规矩。若是大人们学不会,依我看呐以后也不必递折子了。”
  如今大乾民风开放,因此能给赵钰递折子的也不止朝廷命官。其他的商户工匠农户,乃至于贩夫走卒,只要想进言都可通过大来书斋或驿站递折子。一般而言,只要没有人特意拦截,折子都会到赵钰面前。
  只是百姓们对皇室大多极具敬畏之心,寻常不敢冒犯,因此赵钰也只收到过几家商户谢恩的折子。大多是商户们因修桥铺路而受到当地官府嘉奖,商户们不乏有见识的,便特意通过大来书斋递折子谢恩,也有在赵钰面前刷脸的意思。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