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我在红楼搞基建(红楼同人)——意真

时间:2024-03-31 09:40:57  作者:意真
  裴远有些不甘心,垂眸片刻后忽然道:“今日谢阁老不在,不然定要请教一番。民意虽要紧,可建州如今缺的是能主持大局之人,夏贞一女子而已,纵有小道,也不如男子能总览全局。”
  此言一出,倒也有不少大臣动摇,也让陆颐、贾元春的目光凝聚在裴远身上。
  陆颐心中不喜,又仗着亲父乃是钦天监监正,出列道:“裴大人此言差矣,小臣虽位卑,却也知晓古今贤才不乏女子,如何就成了您口中见识短浅之辈?”
  裴远冷哼一声,甩袖道:“女子见识短浅,此乃公认,还用我来说吗?陆姑娘自小熟读诗书,有一番不同的见识也正常。”
  陆颐被气笑了,却因着不想印证裴远那“见识短浅”的话,勉强将怒气压了下去。
  有些男人总是傲慢的,自以为天下唯有男人才能办成事,其他小孩儿、女子等一切都不被他们放在眼里。而唯有需要人顶罪时,才假惺惺的说一句“狐媚惑主”。
  她多年的养气功夫遇到这样人,都恨不得用鞭子抽一顿。
  陆颐抬头看着裴远的背影,云淡风轻道:“裴大人此言极是,若小臣有幸见到裴大人母亲的坟茔,定是要上前说道几句的。至于女子见识短浅,还不是能生下裴大人这样的人物?”
  这话猛一听倒让人分不清好赖话,但谁都知道陆颐这是在讥讽裴远。
  裴远位高权重,可谓是谢宁之下第一人,忽然被个三十岁被休弃的妇人辱骂,心中已然怒极。但殿堂之上,皇帝还盯着这边,他也不敢造次。
  赵钰见裴远还想开口,及时制止道:“好了,大朝会是让你们吵架的吗?”
  “陛下息怒。”两人同时下拜,心中均有些担心赵钰生气。
  赵钰蹙眉道:“建州雪灾刚过,又出了瘟疫这样的事,当务之急是要解决百姓的难题。朕让你们站在朝堂上不是为了听你们吵嚷的,都给朕回去。”
  “是。”
  陆颐面不改色的退回去,反正该骂的已经骂过了,她已经顺气了。裴远咬了咬牙,到底不敢和赵钰顶嘴,只能一甩袖子站回去。
  被这么一打岔,他都忘了说最要紧的事了。眼看着谢宁快要不行了,他自然想趁此时机将谢家彻底打压下去,正要请立谢宁的长子。
  虽说一个光禄寺的主簿调到建州做知州有些不合适,但谁让他是谢宁的儿子。他的为人裴远最是清楚,到地方上为官后天高皇帝远,能做出什么事都不稀奇。
  他思索片刻,还是决定稍后求见赵钰时再说。现在谢宁到底还没彻底退下,这会儿就暴露目的会打草惊蛇。
  赵钰不知下面那些人心里都想着什么,兀自沉思片刻后便道:“无论如何,州县官员极为要紧,与地方紧密相连。既然百姓喜爱夏同知,随了他们的意愿也好。”
  “那陛下的意思是?”
  “民意,就是天意。朕为天子,自当顺天而行。执笔郎中,即刻拟旨发往建州。纺织司,尽快赶制女式官袍,送往建州。”
  赵钰说完便站起身,满殿的大臣呼啦啦下拜山呼万岁。
  刘康借此唱道:“有本启奏,无事退朝——”
  *
  赵钰下朝后刚换下一身朝服,喜春便报:“陛下,阁臣裴远裴大人求见。”
  柳安正与赵钰商议派谁哪些太医前往建州,闻言有些不喜道:“什么事不能留到朝上说,现在是来做什么?”
  今日大朝会开的时间可不短,裴远私底下过来求见不知是否心里藏着些不可见人的勾当。原先陛下要将他提拔为首辅之前看着还好,怎么现在就这样不知礼数。
  赵钰也回想起这些日子裴远干的事,不免道:“看着是不如以往本分。也罢,总不能放着不管。你且先去里头躲躲。”
  柳安放下纸笔往后走 ,赵钰见他到屏风后才沉声道:“宣。”
  裴远鲜少单独觐见,但君臣半年多,二人也算是熟悉了。因此他并不怎么害怕,毕竟这位皇帝看着再不近人情,真正被砍头的也只有甄家和那些不安分的勋贵而已。
  “陛下,”裴远下拜后便站起身,“臣并非认为夏贞不可为官,只是...只是她毕竟刚刚丧夫,本该为夫守丧,就这样抛头露面未免不雅。”
  裴远见赵钰并未直言反驳,面带笑意道:“倒不如暂令其归家,先自朝中派遣知州前往建州。待三年后再征召其为知州,也算是两全之宜。”
  赵钰有些古怪的看了眼裴远,不由得怀疑自己是怎么把他内定为下一任首辅的。这样的心计比起谢宁差远了,谁给他的自信让他以为自己很行?
  谢宁自然也看不惯自己想提拔女官,甚至先前想办个女学都以借口国库缺钱少粮堵回去了。但人家面上做得光鲜亮丽,也确实点出现实的困难,赵钰也就暂时不提此事。
  可这裴远,恨不得在自己脑门上贴着“我要跟陛下对着干”。还没当上首辅呢就想拉拢百官与自己对抗,可见不是个聪明的。
  赵钰不好直言反驳,略一思索便问道:“那你以为何人可前往建州?”
  现在建州可是个烫手山芋,但凡能扔出去的没有想搂怀里的,倒是极有可能想要陷害旁人。
  裴远垂眸道:“臣一向敬佩谢首辅,想必虎父无犬子。听闻谢大人长子在光禄寺,岂不是委屈贤士?他人又年轻,趁此时机锻炼一番也是我这个做世伯的心意。”
  赵钰:“......”
  谢宁那个不成器的儿子是什么样你能不知道?在这儿装什么,不就是想彻底将谢家打压下去吗?
  他险些没忍住,无语片刻后笑道:“朕不知晓其子的做派,一时也无法下定论。再有,裴卿家身为长辈,举贤还当避讳才是。”
  谢家自然并非只有谢宁一人在朝为官,要论避讳也轮不到裴远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避讳。赵钰如此说不过是为了刺裴远一下而已,提醒他要将目光放在别的地方。
  不过他也有些不明白,裴远能上位不只是因为他自身老实本分,也是因为谢宁大力举荐。老话都说过河拆桥,现在还没过河呢,裴远就忘恩负义。
  赵钰轻轻端起茶碗抿了一口茶水,心想:裴远此人薄情寡义,不可委以重任。只是剩下的一个楚思远性情暴烈,一个王治仪最擅和稀泥,都不算好人选。即将入阁的王常鸣倒是好的,但偏偏资历不够,不足以服众。
  裴远不知赵钰心中已经把他踢出首辅的人选,还在惊讶赵钰为何要自己避讳。旋即他便明白过来,谢家的根基从来都不在谢宁那个娇生惯养的独子身上,自己竟忽视了朝中其他谢家族人。
  他也知晓自己走了一步臭棋,背上忽然冒出许多冷汗来。
  赵钰平静一笑,见他不再吭声便道:“好了,既然百姓有主见,我们依从便是,总不好让百姓失望。你也下去吧,建州的事不能再出差错,谢宁抱病,你也要顶上才行。”
  “是,微臣遵旨。”
  裴远额头上冒出细细密密的小汗珠,背上已然全湿透了。他行至门槛处,喜春见他步态不似先前那般,有些好奇的打量了几眼。
  裴远察觉到喜春的目光,连忙挺直腰板,同喜春客气了几句后才离开。
  殿内柳安见裴远出去后才出来,微微蹙眉道:“裴远...变了好多。从前多谨慎的一个人,竟也有这般大意的一天。”
  裴远今日被这般敲打,定是心知肚明自己的恩将仇报已然被陛下看在眼中。在君上眼中落下这样的印象,日后前程必然多些波折。
  “玄泽,还是吩咐龙威卫多多关照裴府。他如今尝到当首辅的甜头,万一因着惧怕失去而做出什么,于咱们而言也并非好事。”
  赵钰闻言也点头,今日他也并非冲动行事,迟早都要有这一遭。毕竟人心难测,现在点出裴远的问题,总比日后他真正做了首辅后两人矛盾渐深好。
  柳安见赵钰将话听进去,便也放下心,径直道:“玄泽你瞧,我将太医院的名册上略有治疗瘟疫经验的太医都划出来了,咱们也好好瞧瞧。”
  赵钰接过纸张,看着上面的名字回忆一番。他求证一般的问道:“我记得张院正也曾治疗过瘟疫,当时也颇有成效。现在他的医术定然又高上三分,怎么不写他?”
  柳安颇有些不赞同的摇了摇头,直视赵钰道:“陛下莫要如此说,你还在京城,若有万一可怎么好?建州百姓是重要,可陛下身上却肩负着万万百姓,岂能因小失大?”
  说着也有些不忍,叹息道:“凡大灾后必有大疫,偏偏没回都不太一样。我写上的刘太医曾经历过三次瘟疫,算是除院正外最精通除疫的了。若刘太医不行,张太医去了也只是白搭一条命而已。”
  赵钰张了张嘴却不知如何反驳,只能闷闷不乐的转到另一边,不愿看着柳安。理智上他当然知晓怎么做才是最好的,他作为皇帝,若是在重重保护下中招,恐怕天下都要大乱了。
  京城从来都不是万无一失。前朝时皇帝匆忙逃离京城,不正是因为有人在水中上游放上大量死老鼠,百姓喝下那些水后就有了疫病。
  那时候,堪称十室九空,街道上到处都是病人吐出的血水、百姓横死的尸身。他祖爷爷就是在那时趁机起义,这才有了今日的乾朝。
  但这是他的百姓,他如何能放心的下,明知有最好的太医却自己留下。
  赵钰闷声道:“当年我随舅父在东海时,为了防瘟疫每到一处就要掩埋横死百姓的尸身。那些人枉称为人,连刚出生的婴孩都能下得去手。那时我就想,等我当了皇帝,一定不要让百姓在战乱中颠沛流离、横死他乡。”
  柳安有些无措的看着赵钰,陛下少有这样脆弱的时候,他见陛下这般也是心中揪痛。但他也做不了什么,只能上前一步和赵钰紧紧抱在一起。
  赵钰没有再说下去,怔愣片刻后闭上眼道:“还是将张院正派出去吧,将刘太医留在京中。京中有没有问题还是未知,但建州现下却是最要紧的。”
  柳安有些沉默的点头应下,他也不再劝说。只是见赵钰心情平复后低声道:“我都听玄泽的,这些日子盯紧些也就是了,不妨事。”
  赵钰拉住柳安的手,两人静静依偎着。
  忽然,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传来,隐约听见什么“亲王”“自缢”等话。赵钰和柳安对视一眼,连忙坐正。
  随即喜春便进殿禀报道:“陛下,义忠亲王被发现在义忠亲王府自缢,发现时已经晚了。”
  赵钰大吃一惊,不由得问道:“发生了什么?”
  喜春有些难以启齿,犹豫一下才道:“说是亲王偶然知道南安郡主入京,想着前往南安王府拜会。只是路过南安王府花园时听到几个丫头在嚼舌根,说...说...”
  “别结巴,快说呀。”柳安有些急,连声催促着。
  喜春闭上眼,极为紧张道:“说亲王是个不中用的,王妃和郡主才瞧不上亲王。亲王不信邪,又去外头茶馆打听,发现市面上竟多出不少关于亲王的小册子。说亲王从前徇私舞弊,这是遭了报应,这才于子嗣有碍。”
  赵钰和柳安对视一眼,柳安轻声道:“既然提到徇私舞弊,应当是有人特意推波助澜。”
  毕竟一个皇室亲王受伤而已,又不是皇帝不能生了,百姓们看几天笑话也就散了。可偏偏有人将这种事与阴司地狱报应扯在一起,这下百姓们可来了精神。
  任谁要听个京城故事,百姓们都要神神叨叨的说说这个恶有恶报令人畅快的事。从此,提起义忠亲王,百姓们都知晓这是那个做了坏事遭报应不能生的男人。
  这其中关窍一项便知,况且能被人刷下去的学子定然是家境贫寒,说不得就有以写话本为生的。也怨不得他们将这话本写得绘声绘色,实在是这义忠亲王太过可恨。
  赵钰轻轻咳了一声,吩咐道:“命人好生安葬,详查死因。若真是自缢,给一副薄棺藏到乱葬岗去吧。”
  “是。”
  作者有话说:
  还差四千字啊,慢慢补叭QAQ
 
 
第119章 
  亲王的丧仪本该十分盛大, 只是恰逢建州瘟疫不可大办,他又是自缢身亡,便添了几分不可言说的意味。
  但凡皇室、宫中之人,可以失足落水、可以脚滑掉井, 却决不能自缢。皇宫乃是天下人尽皆向往的地方, 也是天子所在,在这样的地方还要自缢, 可见所受的冤屈有多大。
  这样的事传出去, 旁人免不了就要猜疑是否是因为昏君无道才惹出此事。
  赵钰漫不经心的想:幸好自己这好大哥立身不正, 徇私舞弊都被人摆到台面上,又有不能人道的传闻。他此番自缢, 虽打乱了他的计划,却也不会有什么大麻烦。
  柳安叫住奉命离开的喜春,转而劝道:“玄泽,虽说义忠亲王人已身死, 但他插手科举舞弊的事也被人翻出来, 是不是也当借机审理?”
  他见赵钰若有所思,便接着道:“学子们虽不曾明说, 但满大街上都在传这些话本, 咱们装看不见也不好。如今义忠亲王自缢本就是大不敬,倒也不必想着是兄长。玄泽何不借此安抚百姓, 又打压妄图舞弊之人的气焰。”
  赵钰拉着柳安的手,沉思片刻后说道:“景明言之有理, 是我思虑不周了。”
  如今这世道, 都说长兄如父、长姐如母, 又有孝悌之道。他虽然居嫡, 但在大哥面前也要客气许多。便是已经悄无声息的解决了父皇, 他也习惯了待义忠客气一分的态度。
  百姓当初受甄家荼毒,自然对甄氏所出的皇子没什么好印象。现下他科举舞弊的事又被查出来,更是民怨沸腾。
  现下正是了结此案的良机,又可收拢天下寒门学子,也算是好事。
  这般想着,他便道:“义忠...不,赵乘于御赐义忠亲王府自缢,坐大不敬,着削去亲王爵废为庶人,除名。”
  执笔郎中手一颤,一滴墨滴落在宣纸上,忙请罪道:“臣愚钝,请陛下恕罪。”
  他万万没想到陛下竟会如此果决,将自己的长兄逐出皇室。毕竟义忠亲王都已经死了,为了皇室的体统将此事压下才是正理。
  赵钰微一点头道:“无事,拟定圣旨后先传到宗人令,即刻去办。”
  他又补充道:“再拟一道圣旨,详查与赵乘有关的科举舞弊案,民间若有学子上言,都可送到大来书斋。礼部的朱墨卷就由...”他猛然发现身边可用的人都被自己派出去,一时有些犹豫。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