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吗?自己是什么很重要的人吗?
如果不来救自己,他们也不会死吧。
苏离脑海中乱哄哄的,思绪飘飞。
作为一个现代人,他无法心安理得的接受有人为他而牺牲。
如果他再厉害一点就好了,再厉害一点,也许这次的伤亡就能更少了。
原来是因为这个,封三娘心中叹息,还是个孩子啊。
她捧起少年忧愁的脸,让对方的眼睛和自己对视,轻声道:“可是,你也救了很多很多的人,不是吗?”
“三千六百四十七人。”封三娘的声音从风中传入苏离耳中,“你救了他们。”
苏离怔住。
“如果不是你,这些人族和妖族,只怕会默默地死在这里,成为白莲教再一次掀起腥风血雨的资粮。”
“如果你没有用请神之术请下那么多仙人,死在这里的修士只会更多。”
“小离,”封三娘目光中带着疼惜,“你是个善良的好孩子,好孩子更容易苛责自己,你只顾着愧疚,却没认真看到自己做了什么。”
“小离,你救了大家,你是英雄啊,姨母为你而感到自豪。”
英雄?
苏离觉得眼睛有点热,他不觉得自己是个英雄,但封姨母的话确实让他心中好受了许多。
他将头埋入膝盖,温热的液体湿润了衣摆。
苏离保证,这是他最后一次软弱,接下来,他一定会变得更强,不再让悲剧发生。
一双温暖的手轻轻抚摸着他的头顶,无声的陪伴。
良久,苏离才抬头,对封三娘道:“姨母,我们走吧。”
少年眼眶红红的,像个小兔子,却不再有方才那股颓靡的暮气。
“好点了吗?”
“好多了。”
苏离搓了搓脸,有些不好意思。
“接下来打算做什么?”
“回京城。”苏离想到远在京城的亲人们,脸上流露出一丝怀念。
“科举考试快要开始了,我出来三年,也该回家了。”
修行不过短短三年,十几年锦衣玉食的贵公子生活,却仿佛已经遥远的像一个梦。
修行人的生命太过漫长,也太过孤独,不论怎样刻骨铭心的情感,在时间的冲刷下,最后都会变成过客。
他突然有些理解为什么修行中人总爱说红尘如梦。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短暂的休养后,待身体好了一些,苏离又忙了起来,花了足足三个月时间协助外公和舅舅将白莲教掳来的祭品们安顿好。
期间还专门跑去茅山和四方妖域,从私人宝库中选了礼品去此次牺牲的修士家赔罪。
即使对方家人并没有怎么怪罪他,但苏离还是尽可能的做出了补偿。
无他,人生在世,问心无愧而已。
一切琐事解决完之后,苏离和亲人们一一告别,终于踏上了返乡的路。
第84章
“吁~”
苏离收紧缰绳, 骑着马在城门口停下,望着眼前高大巍峨的城墙。
以他如今的修为,已经是名副其实的陆地神仙, 再用望气术看这个普通的城墙,远比之前看到的东西更多。
高墙之上,淡黄色结界笼罩着整个京城,虽然结界依旧存在, 颜色却是比之前暗淡了些许,甚至连城门口都出现了些许漏洞。
如果说京城之前是鬼怪勿进, 妖灵避路,而现在, 一些修为强大气息收敛的好的精怪怕是已经能混进去了。
苏离微微皱眉。
京城的结界与国运息息相关, 国运强则结界强,国运弱则结界弱,故而有国之将亡必出妖孽这么一说法。
是什么影响了国运,难道是皇帝舅爷爷那里出了什么变故?
怀着疑惑,苏离出示路引后, 牵马入了城。
“炊饼喽, 王氏炊饼~”
“卖花欸, 新鲜的茉莉花欸!”
挎着竹篮的小贩在街边叫卖,道路上络绎不绝的行人让苏离感受到了久违的红尘烟火气。
京城还是和之前一样热闹,老字号基本都在,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只是苏离一身道袍似乎是过于瞩目了,回头率颇高。
苏离也不在意, 一路闲庭信步, 走了大约半个时辰,终于到了丞相府。
门口的石狮子还是那样威武, 对门神轻轻颔首示意后,苏离敲响了大门。
开门的是王伯,三年不见,王伯看着倒是苍老了许多。
“道长好……不对,是三公子!”
王伯愣了一下,才认出是苏离,一张满是皱纹的脸笑成了花,“三公子长大了,老奴差点没认出来。”
又连忙转身地对前院内正在扫撒的仆人喊道:“三公子回来了!快去通知丞相老爷和长公主殿下!”
不多时,苏离回家的消息就传遍了丞相府,他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就被长公主派来的丫鬟带走了。
长松院还是如苏离走时的那样清幽。
穿过垂花门,苏离远远就看见正堂中已经来了许多人,端慧长公主坐在主位。
“祖母,孙儿回来了。”苏离恭恭敬敬的行了个礼。
三年不见,端慧长公主鬓边多了几根白丝,一见到苏离眼眶就红了。
“平安回来就好,真是菩萨保佑。”她用帕子擦着眼泪,目不转睛的看着苏离,仿佛怎么也看不够。
“长大了,也瘦了,看来在外面吃了不少苦。”
苏离无奈,自己这哪里叫瘦,只是长开了脸上婴儿肥没有了而已,他身体可结实着,道袍下还有八块腹肌呢。
但他心中也清楚这是祖母关心则乱,没有争辩,而是笑道:“孙儿这不是回来了嘛,蜀山挺好的,风景好,同门也和善,孙儿现在本事可厉害了。”
他捡着这三年来老人家能理解又比较有趣的经历说了一些。
陆陆续续的,几位婶娘也到了,还带着几个小孩子,不过一会时间,小小的长松堂就已经满满当当的。
也许是苏离的故事太新奇,不论大人还是小孩都被吸引了,聚精会神的听苏离讲故事。
“后来呢?”小丫头脆生生的声音问道:“堂叔,那个吃人的坏老虎被打死了吗?”
苏离看向出声被大婶娘秦氏抱着的小家伙,粉嘟嘟的小脸玉雪可爱,眉心有一颗浅淡的红痣。
他记起来这是大伯家老二的孩子,走的时候还不会说话,现在竟然也这么大了。
苏离笑眯眯的点了点小丫头的鼻子,“是的,坏老虎最后被大侠打死了呢。”
小丫头这才松口气,口中念道:“老虎坏,大侠好。”
“堂叔,再给我们讲个故事吧!”一个小男孩一把抱住苏离的腿,眼睛亮晶晶的,“阿童想听剑仙的故事,哥哥姐姐们都说你被剑仙带走了,堂叔,你成剑仙了吗?”
也许是苏离如今气息纯净,格外吸引小孩子的缘故,原本在母亲身边的小家伙不知何时都悄悄跑到了他身边,一群或大或小的孩子将苏离团团围住,眼下都仰着头,眼巴巴的看着他。
苏离失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笑眯眯的道:“好,那我就给你们讲个剑仙的故事吧。”
端慧长公主慈爱的看着被孩子围住的苏离,悄悄对一旁的宋氏和秦氏咬耳朵,“看小离多讨孩子喜欢啊,这样看着比刚回来有生气多了。”
秦氏忍不住点头,“是啊,刚才见到小离,我几乎不敢认,还以为是哪个仙人下凡了。”
那种远离红尘,超凡脱俗的气质太明显了,让人不敢亵渎,她方才竟是连话都有点不敢说。
端慧长公主对苏离身上的道袍很是嫌弃,“回头你们多让小家伙找他去玩,给他沾沾人气,别整天和出家人一样冷冷清清的。”
宋氏心中一动,笑道:“三公子今年十八了吧,也是该成家的年纪了。”
端慧长公主连连点头,“是该相看了,过些日子我们先办几场赏花宴,帮他把把关,等到殿试结束有功名了,再说亲也不急。”
她一边说着,一边将身边见过的闺秀都想了个遍,竟是觉得一个都配不上自家孙儿。
长公主这边说的热火朝天,正在讲故事的苏离虽然口中没停,可他神识何等强大,对这边的动静一清二楚。
成家立业?他心中叹息一声,怕是要叫祖母失望了。
自从踏上修行这条路,红尘必然会离他越来越远。
长生,注定是孤独的。
苏离这次的回京,还是比较低调的,没有大张旗鼓,谢绝了各家的拜帖,只是在湖心亭设了宴和好友小聚。
温着黄酒,赏着荷花,在醉人的莲香中,和好友谈天说地,听着他们三年来的近况。
堂哥方言钦三年前已经中了进士,成家立业,孩子都出生了,正在正翰林院攒资历。
朱尔旦也中了进士,不过名次不太好,堪堪挂了个尾巴,目前在工部做了个小吏,每天忙的脚不沾地。
最让苏离惊讶的是陶望三,竟然已经和秋容成婚了,一听描述,让秋容还阳的还是熟人,就是当年让苏离一梦黄粱的那个老道士。
几个好友中,竟只有宁采臣和自己一样还未成家。
苏离悄悄问他:“你和小倩怎么样了?”
宁采臣有些害羞,“小倩在家里照顾母亲,我娘很喜欢她。等得了功名,我就申请外放,去做个小县令,风风光光的娶小倩做娘子。”
他目光憧憬,提到爱人时脸上满是不自觉的温柔。
苏离轻笑,端起温好的黄酒,一杯下肚后,脸上泛起薄红。
他突然觉得,红尘也挺好的,就像这杯中酒,只要沉醉其中,当下就是幸福的。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亲友终将有化作白骨的一天,只有这天地和清风明月长久永恒。
不知百年之后,自己又在何方?
难得的,一向豁达的苏离生出一点怅然来。
第85章
为了准备明年三月的会试, 与好友小聚后,苏离就开始闭门谢客复习功课。
虽然已经三年没有碰过四书五经,不过作为应试教育磨炼下过目不忘的学霸, 苏离有自己的刷题技巧。
他首先派人搜罗了近二十年的会试真题及每年前十名的考生答卷,研究考点和考试范围。
看完后苏离才发现,每一年由于主考官的不同,出题的风格也有差别, 但总体上还是趋于保守。
苏离将每一年的真题都整理好答了一遍,写完后再拿着卷子去请教大伯和祖父。
大伯在户部任职, 每年会试考官几乎都是户部的同僚,大伯与其共事多年, 对这些人的文章风格和喜好信手拈来, 甚至能很清晰的告诉苏离中举考生文章哪一点骚到了对方的痒处,为什么会被录上。
而祖父不愧浸淫官场多年的老油条,政治嗅觉无比灵敏,对文章的分寸和火候堪称是炉火纯青,随口一句指点就让苏离十分受益。
也是这些指点, 让苏离意识到, 原来科举考试的录取与否, 除了文章出色之外,考官喜好、政治嗅觉、当下局势等考场之外的因素也很重要,很多时候甚至会严重影响名次。
例如,去年会试的前三,论文章, 其实第三名写的最好, 但其策论中一些观点略微激进,而当年的主考官性子却严肃保守, 不喜其中的锋芒,该考生的名次就被落到了第三。
还有一些很基础的避讳,如君主的名字,前朝的一些诗句,甚至某些敏感词汇,都是不能写的。
当然,运气也很重要,几年前有个状元,就是因为名字中有个带了个安字,和了陛下的眼缘被录取的。
而这些信息和其中关窍,如果不是有浸淫官场多年的长辈指导提点,恐怕很多普通考生一辈子都不会知道。
苏离不由感慨,难怪总说寒门难出贵子,寒门出一个状元,那真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的奇迹。
苏离沉浸在题海中,拿出了当年高三高考前的劲头,时间就在枯燥的刷题和写策论中一天天过去。
转眼间,就到了三月。
今日就是会试的日子,正值初春,天气还比较寒凉。
天还未亮,苏离就乘着马车出了门。
到了贡院已是晨光微熹,入口处满是等待查验的考生在排队。
苏离大略扫了一眼,来考试的考生基本都是已经蓄了须的中年人,白发苍苍的老者也大有人在,反而是自己这样的年轻人比较瞩目,不时有人看向这边。
“好了,你回去吧。”苏离接过石砚手中的包袱。
包袱很大,还有点沉,也不知道祖母和婶娘们往里面装了什么。
例行的检查结束后,苏离根据号签找到了自己的号舍。
考棚很小,只能放得下一张桌子,空间十分局促,还不如现代家中的一个厕所大。
不过苏离运气挺好,号舍在中段的位置,离厕所也远。
趁着卷子还没开始发,苏离拆开包袱,开始整理东西。
婶娘她们还是很有经验的,笔墨纸砚都准备的很全,包袱里面并没有容易弄脏卷子的熟食,只有一些干粮和肉干,还有一卷防水布,应该是为了防下雨的。
一件厚衣服,一个薄褥子,照明的蜡烛,药丸子……甚至还有茶叶和香片,可谓是应有尽有。
苏离心中涌起一股暖意,虽然他现在已经是地仙,不需要饮食和睡眠,但来自亲人的关心还是让他很是受用。
收拾了一番,待彻底天亮之后,考场终于开始发卷了。
拿到卷子,苏离先浏览了一遍题目,心中有了底。
总体而言,这份卷子的题目并不是很难,除了其中两道题出的有点偏外,其他都没超出这几年的试卷难度。
他没有着急下笔,而是在心底酝酿一番后,才开始答题。
为保险起见,他先将内容写在草稿纸上,再进行誊抄。
进入专注状态的苏离文思泉涌,刚劲挺拔的馆阁体行云流水般的出现在纸面上,还不到午时,竟然就答完了卷子。
笔停的一刹那,卷面突然放出异光,五彩的流光如洞庭湖面上蒸腾的水汽,直冲云霄。
52/60 首页 上一页 50 51 52 53 54 5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