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娇养病美人夫郎(穿越重生)——岁于朝夕

时间:2024-04-11 17:25:53  作者:岁于朝夕
  福崽一双乌黑的大眼睛滴溜溜转着,也不说话。
  叶安年有点着急,伸手去拉他抱着肚子的手。
  结果“吧嗒”一声,从福崽的衣服里掉出一个大大的,用荷叶包着的包裹来,还冒着热气。
  叶安年怔了一下,突然问道一股香喷喷的炖肘子味儿,捡起那荷叶包一看,里头包着的可不就是炖的软烂脱骨的大肘子嘛!
  叶安年:……
  “刚问你话怎么不说?”
  他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虚!”福崽伸出小手指,比在嘴边,“石头哥哥说了,吃席要搂桌的,搂桌得偷偷的,不能让人发现。”
  叶安年:……
  这都什么道理?
  “那你们就搂了个肘子?”江竹挑了挑眉,问道。
  福崽又不吱声了。
  倒是一旁的丁秋,慢慢从袖子里掏出一个包裹来,摸索着递给江竹。
  “石头还给我塞了一包咯吱盒。”
  叶安年:……
  却不想,江竹竟也从自己的袖子里顺出一壶酒来,道:“咳咳,虽然我觉得今天的饭菜一般,但酒还行。”
  叶安年:……
  好好好,就只有他一直被人拉着聊来聊去,什么都没拿。
  不过,这么多东西,若是叫吴香莲那抠门的知道,怕是要心疼坏了。
  他顿时心情大好:“走,咱们回家再吃一顿!”
 
 
第110章 中秋摆摊
  去老叶家吃了一趟席, 已经晌午过了,想着下午没啥事,江竹和叶安年便带上两个孩子一起, 去镇上看新铺子。
  今天是铺子竣工的日子,四人到西街时,张民匠领着那三个工人已经坐在铺子门口休息了。
  这会儿不是饭点, 钱婆婆也闲着, 坐在门口跟几人闲聊。
  见叶安年他们带了两个小孩过来, 钱婆婆喜欢的不行:“没想到你俩年纪轻轻的, 俩孩子都这么大了。”
  叶安年抿了抿唇,道:“是弟弟。”
  “哦。”钱婆婆松了口气, “我就说呢,你看着也不过才十七八。”
  叶安笑笑, 拍拍福崽和丁秋道:“叫钱奶奶好。”
  “钱奶奶好!”
  “钱奶奶好。”
  两个小孩都很听话,乖乖叫人。
  “哎,可真听话, 生的也好看。”钱奶奶喜欢的不行,“你俩等着,奶奶这有好吃的,给你们拿去。”
  叶安年要拦,却根本拦不住, 只得随她去了。
  趁着钱婆婆和两个孩子说话, 他跟江竹进去铺子转了一圈。
  张民匠站在铺子门口:“二位老板慢慢看,哪里不满意,咱们再修。”
  铺子已经整个都重新粉刷了一遍, 里间的灶台拆了,墙面、地面都刷的雪白, 门也换了新的,挺结实。
  外间也一样,收拾的干净整齐,中间那根柱子也给刷了新漆,就是新的柜台和架子什么的还没到,显得有些空。
  两人里里外外的看了几遍,都觉得没什么不满意了。
  叶安年对张民匠道:“挺好的,这几天辛苦你们了。”
  “应该的。”张民匠很客气,“咱们都是干了多年的老人儿了,那绝对包您满意。”
  叶安年便给他结了剩下的一半工钱,想了想又多给了一钱银子,就当小费了。
  张民匠和那三个工匠都很高兴,连连道谢后才离开。
  等四个工匠走了,西街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福崽和丁秋都好奇新铺子,叶安年就叫俩孩子自己进去玩,他和江竹在门口陪钱婆婆说话。
  他们来镇上时就不早了,这还没待多久,天色就暗了下来。
  不远处泥人巷的小摊小贩们开始收摊回家了,钱婆婆和青娘也把店里的灯烛点了起来。
  江竹招呼两个孩子上车回家。叶安年想了想,问钱婆婆道:“婆婆,明儿个就是中秋了,您怎么过?”
  “老婆子我就一个人,往年都是跟青娘一起,吃吃月饼,看看灯,赏赏月的,也就过了。”
  “那明日一起过吧。”叶安年道,“我们明日还来呢,到时咱们一起聚一聚。”
  “好啊,我跟青娘两个人也怪清冷的,咱们一起过还热闹些。”钱婆婆挺高兴。
  和钱婆婆告别,两人带着孩子赶着牛车回了家。
  夕食就在镇上买了些包子,江竹又煮了些粥,四人吃的简单,早早就收拾睡下了。
  主要明日要做的事很多,得养好精神。
  第二日一早,两人都没有赖床,江竹起来忙前忙后的做月饼,叶安年则在给他做好的花灯画画、题字。
  福崽和丁秋也醒的很早,两人按部就班的跟着石头去采了新鲜的兔草,喂饱了两只小兔子后,就里里外外的转悠,一会儿去看江竹做月饼,一会儿又去看叶安年画花灯。
  铜钱倒成了最闲的那个,如今长大了,也不喜欢跟着人脚后跟转了,独自趴在院里晒太阳,闭着眼睛小憩。
  做月饼皮的糯米粉江竹早就准备好了,就连月饼馅儿都准备了四种,一种黑芝麻的、一种枣泥的,一种果脯的,还有五仁的自然也少不了。
  他将面揉好,切成均匀的小块,赶成剂子,然后熟练的把馅料放进去,包好,在压进模具里,刷好油后,放到烤盘上,塞进特制的烤炉里烤制。
  每种馅料江竹都做包了十个,最后还剩下一些面,他眼睛一眯,塞了两颗山楂进去,做了两个特殊的月饼,当做彩头。
  而叶安年这边,工程也十分巨大。这几日他陆陆续续扎了一百来个花灯,把他的小木车都塞满了。
  什么兔子的,荷花的,锦鲤的,还有样式普通的六角和八角的花灯,但上面都花了不同的图案,题了诗句,或写了灯谜。
  奇巧的滚灯也做了一些,因为是做给小孩子的,叶安年特意用红纸剪了好看的花样贴在糊好的灯面上。
  这样等点燃里面的蜡烛,小孩儿推着灯在地上滚的时候,烛光照着贴在灯面上的花样,就会映的鲜红好看。
  两人忙活了大半天,半下午的时候,才装上东西,带着两个孩子,赶着牛车优哉悠哉的往镇上去。
  中秋这日的甜水镇着实热闹,就连周良的牛车,都还停在镇子一入口的大树下。
  一般赶上这种节日,他都会留的晚一些,等村里人在镇上逛够了再走。
  他们这小村小镇的,偏僻却也安逸,常年没什么匪盗,晚点回去,也不会不安全。
  两人先是去买了几只肥美的螃蟹,然后赶着牛车直奔西街,此时天色还亮着,相较于热闹的泥人巷来说,西街安静的有点冷清。
  不过钱婆婆和青娘已经在铺子门口都挂上了灯笼,大红的灯笼稍微提了些气氛。
  “过来啦。”钱婆婆笑眯眯的。
  今天过节,泥人巷的摊贩们都忙的没工夫来吃东西,钱婆婆这会儿也正闲着。
  隔壁的伞铺倒是紧闭着门,叶安年瞥了一眼,钱婆婆解释道:“青娘在的,她就是这样,平时也很少露面,等会儿吃饭时候,她就过来了。”
  “好。”叶安年点点头,“我们买了些螃蟹,待会儿蒸了吃,江竹还做了些月饼,给您和青娘尝尝。”
  江竹拎了装好的两包月饼走了过来,递到钱婆婆手里:“做了四种馅儿,您尝尝看合不合口味。”
  钱婆婆看着用油纸包的方方正正,上面还贴了一张红纸,写着“福”字的包裹,笑得合不拢嘴。
  “喜欢喜欢,你们俩待我这老婆子也太好了。”
  “是婆婆人好。”叶安年道,“平时对我们也多有照顾。”
  “都是邻居呢,应该的。”钱婆婆笑眯眯的,“这天色还早,你俩还有事要忙吧?”
  她瞧见牛车上拉着的小木车了,就知道叶安年肯定是要摆摊的。
  “嗯,”叶安年点点头,“做了些花灯,打算趁着节日卖一卖。”
  “你这手可真巧,什么都会做。”钱婆婆拉着叶安年,怎么看怎么喜欢,“那你们小两口去忙吧,俩孩子交给我看着就成。”
  “那就麻烦婆婆了。”想想泥人巷这会儿人正多,带着福崽和丁秋也不方便,叶安便答应了。
  福崽和丁秋都是听话的孩子,跟钱婆婆也熟了,从自家铺子搬了两个小凳子出来,坐在门口跟钱婆婆聊天闲话。
  江竹和叶安年则推着小木车去了泥人巷。
  本想着这个点了,泥人巷应该会有空位置,却不想因着过节,一整条街都被占满了,一点空地都没了。
  两人只好在泥人巷最里头连着西街的拐角处停下了车子,给管巷子的人交了钱。
  叶安年把小木车的木架子升起来,将赵楠他们做好的泥叫叫都摆了上去,然后挑了几个不同样式的花灯,将里面的蜡烛点燃,挂在小木车上。
  顿时,一个个造型各异的花灯都亮了起来,散发出暖黄色的光,将小木车照亮,摆在货架上的泥叫叫也都被映的鲜活灵动起来。
  天色渐渐晚了,泥人巷的人也多了起来,来逛的大都是领着孩子的一家三口,也有单独带着孩子的妇人和夫郎。
  今日中秋,泥人巷摆摊的也卖的多跟节日有关,卖花灯的不少,还有卖花环的,用真花编成花环,给小孩子戴;再有就是卖自己编的手绳、平安扣之类的小配饰;还有缝的布老虎、布贴画、小木偶人等玩意儿,看得人眼花缭乱。
  叶安年本以为他们的摊子靠里,生意怕是不会太好,却不想,因着他的车子醒目,没多久就被一群带着孩子的人给围了。
  他做的花灯花样多,又小巧精致,小孩子们都喜欢的不得了,大人们拗不过,想着大过节的,基本上都会给孩子买一盏。即便不舍得买的,也会买两个泥叫叫哄孩子高兴。
  “爹爹!我想要那个大鲤鱼花灯!”
  一个奶软的童声响了起来,叶安年抬头一看,就见是个裹着斗篷的小女娃,被自家爹爹抱在怀里,水汪汪的眼睛一眨一眨的,小手指着他挂在木车上的鲤鱼花灯。
  “这个三十文。”叶安年道。
  抱着孩子的男人十分大方,拿了那鲤鱼花灯,还要了一个兔子灯:“我家婆娘属兔子,她今日病着不能出来,买个灯回去,也哄她开心了。”
  “心情好了,病也好得很快。”叶安年笑笑,收下了六十文钱。
  有一个人开头,后面的人便一窝蜂的涌上前来。
  江竹赶紧开口:“都不要挤,排好队一个一个来,花灯做了很多,都买得到!”
  有他帮着维持秩序,来买灯的人很快都安静下来,队伍一时排了好长,拐了个弯,都差点排出泥人巷去了。
  这边叶安年忙着给客人拿花灯,因着他做的花灯都是折叠的,打开之后,放上蜡烛,点燃了才会亮,有些许麻烦。
  他一个人忙不过来,江竹就负责收钱,两人配合得倒是不错,速度也快了不少。
  不过一个多时辰,他们带来的一百多个花灯就都卖光了。
  起先还都是带着孩子的大人来买,到了后来,排队的竟都是大人了,男女老少都有。
  卖到最后,还剩下最后三个,是叶安年留给钱婆婆、青娘、还有叶小梅他们的,自然不能卖。
  后面没排到的,都十分沮丧,叶安年便安慰他们道:“花灯今日是没有了,若你们喜欢,日后可以去西街的光阴小铺买,到时铺子里会上魔方、木陀螺、木蛙、鲁班锁,各种小玩意儿都有,花灯也会再做一些。”
  “光阴小铺?是你开的吗?”
  “我看西街现在就两家铺子啊,你这铺子什么时候开张?”
  “真的?这花灯我还想买回家挂着呢,做的真好看!”
  询问的人声此起彼伏,叶安年回答道:“三日之后吧,货会慢慢上,到时欢迎大家光临。”
  得了他的话,众人才安心离去。
  此时天色已经彻底黑了下来,他们的木车上的灯笼都卖了个精光,就连泥叫叫都卖掉了一大半。
  江竹把沉甸甸的钱袋子塞进叶安年手里,道:“年年,咱们今天的收获。”
  叶安年掂了掂,那钱袋子沉的压手:“这么多?”
  “晚上回去有事做了。”江竹调侃他,“饿不饿,该去跟钱婆婆她们吃饭了吧?”
  “嗯。”叶安年点点头,“走吧。”
  收了车子,江竹一手推着车,一手牵住叶安年,往西街的铺子走。
  没走出几步,身后却突然传来一声呼喊:“年哥儿!我就知道你们肯定在这!”
 
 
第111章 中秋团圆饭
  叶安年和江竹停下脚步, 就见是叶小梅拎着一尾鲜活的鲤鱼,并一纸包月饼,快步走了过来。
  “这几日有客来客人多, 我和你魏大哥不得空,本想着等明日过完节再回村去看你们的,听来酒楼吃饭的人说泥人巷这边好多人排队买花灯, 是一对年轻夫夫在卖, 我就猜到是你们。”叶小梅笑盈盈道。
  “安年前几日瞧街上有卖花灯的, 也手痒想做一些卖, 这不今日我们就趁着过节来这摆摊了。”江竹也笑了笑。
  “倒是省的我们再往村里跑了。”叶小梅说着,把手里的东西递给江竹, “给你们拿的。这鲤鱼可鲜呢,还有这香油月饼, 魏大哥做的,你们尝尝。”
  江竹接过来放在车上,叶安年道:“正好, 我们也有东西给你。江竹也做了些月饼,想着给你们拿点,还有我做的花灯。”
  他说着从小木车里翻出来一个荷花造型的花灯,打开后,点燃里面的蜡烛递给叶小梅。
  这盏荷花灯是用绢布和竹篾扎成的, 蜡烛一点燃, 暖红色的烛光将一片片花瓣映出好看的淡粉色,中间的花蕊部分是莹莹跳动的烛火,在漆黑的夜色中显得光彩夺目, 十分耀眼。
  “真好看,”叶小梅喜欢的不行, 拿在手里翻来覆去的看,“等我回去就挂屋里。”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