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便拎着水壶离开,留下林晓寒一脸茫然的站在原地。
接下来几日,林晓寒索性把田哥儿的工钱涨到了四文,让他帮自己和陆秋成洗衣服。
毕竟陆秋成想要考学,就不应该把太多时间浪费在家务琐事之上,还是应该抓紧时间念书。
这几日,陈秀儿与陆夏苗之间的关系也并没有缓和。两人自新婚夜以后,竟没有在一张床上睡过。
李氏拿出了婆婆的架子,日日使唤陈秀儿干重活,就是想要让陈秀儿受不了了,低头服软,以后才能任她揉遍搓圆。
秋收时节,是农村里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
每家每户都有做不完的活,李氏每日让陈秀儿打水做饭洗衣,还让她把收回来的谷子都翻出来晒。
陈秀儿日日忙的脚不沾地,吃的却只有没营养的杂粮饭。
不过七八天时间,就瘦了一大圈,连走路都是飘着的。
这日,林晓寒正在认真写给郑家的帖子,听到一声巨响,探头往外一看,便瞧见陈秀儿晕倒在了院子里面,手上还握着翻谷子的木叉。
林晓寒赶忙跑到屋外,把陈秀儿扶到了她的房里。
他瞧陈秀儿脸色苍白,满脸虚汗,心念一闪,回到房间摸了几角糖渣出来给她含了。
吃下糖渣以后,陈秀儿的脸上才渐渐有了血色。林晓寒见状让她躺在床上,自己去厨房煮了两只荷包蛋端到了陈秀儿面前。
“快吃了吧,你这是低血糖了,不赶紧补充热量会挺危险的。”林晓寒说道。
陈秀儿听不懂什么是低血糖,但是她饿的狠了,此时闻到了荷包蛋的香味,也顾不上是林晓寒递给她的,就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待两只荷包蛋全吃完了,又把汤也喝了,才缓过劲儿来。再看向林晓寒,又哇的一声哭出了声。
这一次,她倒是没跑,而是趴在林晓寒的肩上,把他的衣襟都给哭湿了。
林晓寒无奈的拍了拍陈秀儿的背,待她哭的累了,才扶起她道:“哭也没用啊,解决不了问题,你还是想想以后的日子要怎么过吧?”
“我也不知道。”陈秀儿一想到这些就哭的更伤心了。她抽泣着说道:“都怪我自己,当初我爹就说陆夏苗是个不好的,是我猪油蒙了心了。”
在大晋朝,女人嫁了人就是夫家的人了。
林晓寒也没法说些什么,只能安慰她道:“好在你在陆家村还有娘家人撑腰。”
“对!”陈秀儿闻言睁大了眼睛,看着林晓寒说道:“我要回娘家!我要找我爹娘给我撑腰!”
随后,她便趁着大房没人收拾了包袱,把自己的带过来的嫁妆都拿回了家。
待大房一家中午回来,发现四处都没有陈秀儿的踪影,才知道自家的新媳妇就这么跑回娘家了!
新媳妇刚进门十日便跑回了娘家,在村里是一件十分丢脸的事情。
陆家村八卦传的也快,陈秀儿刚回到陈家,不过半日整个村里都知道李氏苛待小儿媳妇的事了。
“看她之前对大儿媳妇挺好的,没想到居然是这种人!”
“你懂啥,那大儿媳妇是她亲侄女,本来就是一家人。小儿媳妇是别家人,可不是一条心的。”
“看陆家大房之前连二房亲侄子的便宜也占,就知道不是个好的,如今不过是暴露出来了!”
……
李氏听到外面村民们的议论,气的直跳脚。忍不住埋怨起陆夏苗道:“当初你非要娶陈秀儿,我们还花了二十两的彩礼。如今你连个媳妇都拿不住,叫她跑回娘家,我们大房也被人指指点点,你自己去把她接回来!”
“那不是你自己太偏心,又要立婆婆规矩,才把人给气跑了?”陆夏苗被宠惯了,可听不得别人这样说他,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老亲娘:“要我说,这个错就该你去认!”
母子二人因为陈秀儿到底是因为谁跑的好一顿争论,中间又扯到了陆春央夫妻二人。
一顿撕扯以后,大房几人没有一个高兴的,各个都觉得自己才是受了大委屈的,竟没有一人低头去陈家接人。
再说,这陈秀儿跑回了陈家,把自己这几日在婆家的遭遇哭诉了一番,便已经让陈家夫妻十分生气。
他们一共就一儿一女,陈秀儿又是最小的一个,从小对她也是十分疼爱的。
只是姑娘毕竟是嫁了人的,成了人家的人。
老陈头与孙氏商量一番以后,便决定先让陈秀儿在家里多住段日子。就算陆家派人来求,也得让她养好了身子再回去。
结果让他们想不到的是,陈秀儿一连在娘家住了五六日了,陆家大房竟然连一个人影也没有过来!
老陈头与孙氏当下便凉了心,觉得陆家大房这是故意拿捏陈秀儿,他们这般对待陈秀儿,若是让陈秀儿回去了,以后还不知要怎么被婆家折磨。
于是陈家下定决心,索性去陆村长那里提了和离。说要与陆家解除婚约,说什么也不愿意让自家闺女过去受磋磨了。
直到陈家的和离书送到了陆家门口,陆家大房才是真正急了。
他们之前一直在陈秀儿面前摆架子,便是捏准了陈秀儿已经嫁入陆家,成了陆家的人。
村里嫁了人的女子哥儿,便是怎么受婆家磋磨,那也只能认下。
便是跑回娘家,住上几日也就乖乖回来了,从来没有这样提和离的。
到了这个地步,李氏才带着陆夏苗一起,提了筐鸡蛋上门,在陈家门外陪着笑脸说道:“亲家啊,我过来接秀儿回去啦!前些日子不是我们不来,实在是秋收太忙,你们也知道的,家里实在是挪不出人手啊!”
然而陈家却是个硬气的,孙氏站在屋里,连门都没开,隔着窗户对李氏喊话道:“不用了,你们陆家的大门我们高攀不起。”
“我们秀儿嫁过去这么些时日了,还是个黄花大闺女,也不知你儿子是不是有什么隐疾。就算是和离,我们也是不怕的!我们陈家说大不大,家里也有十几亩田,也不差多养一个人,不过是多一双筷子的事儿罢了。”
陆家大房没能如愿把陈秀儿带回去,却也不同意和离。陈秀儿可是他们花了二十两银子娶来的媳妇,哪能说和离就和离?
他们灰溜溜的回去了,准备拖着等陈家低头。
陈秀儿今年已经快十八岁了,再拖两年就成了老姑娘,又已经嫁过一次,这十里八村的,也没有人会再娶她了。
然而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孙氏是个狠人。
她在村里四处对人说陈秀儿嫁过去十日还没破瓜,还给陆夏苗扣上了一个不行的帽子。
没两日,就连邻村的人都听说了陆家大房的小儿子不行,新娶的媳妇子不愿意守活寡,要和他提和离的消息。
陆夏苗被说的抬不起头来,连门都不愿意出了。李氏也顶不住压力,最终还是又去找了孙氏。
她提出让孙氏帮陆夏苗正名,条件就是同意陈秀儿和离的要求。
孙氏这才改了口,对外说是陈秀儿嫁过去就病了,因此才没有和陆夏苗同房。
接着便火速与陆家签了和离书,一起去衙门里盖了章。
不过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再改口,村里人相不相信,那就没人会知道了。
大房在陆夏苗的婚事上吃了大亏,一时间偃旗息鼓。秋收结束了,陆家大房也整日窝在家里,连门都不怎么愿意出了。
林晓寒觉得陆家大房活该,若是当日待新媳妇好一些,两家也不至于闹到这个地步。
不过他也替陈秀儿感到幸运,多亏了她有一对真心疼爱她的父母,家中条件也好。若是换成个外村的媳妇,或是家中没有这么硬气的,怕是也只能被大房一家白白磋磨了。
第24章
秋收接近尾声,林晓寒的喜帖也全部写好了。
他这一次的写的格外认真,花的时间也多,确认喜帖没有一张有错漏瑕疵以后,才把它们全部交给了陆秋成,让他带去给郑院长。
中午的时候,陆秋成请了个短假从驿馆去了书院。
他站在书院外面,守着郑院长出来。
郑院长一看见他,面色就是一变。不过这一次他似乎早就知道陆秋成的来意,虽然咳嗽了几声,拿了拿架子,最终还是把他带到了书院里面。
关上房门以后,陆秋成才从怀中掏出一个包袱,放在郑院长面前道:“这是拙荆写的帖子,有八十份的数目,还请院长您过目。”
郑院长嗯了一声,打开包袱……他这些日子在家里,早就听自家夫人说了林晓寒写喜帖一事。
原本他是极不高兴的,也不想让林晓寒一个哥儿来写帖子。
但架不住郑老太太说了一箩筐林晓寒的好话,又说那林哥儿写的帖子真是整个大晋独一份的,找不到替代者。为了儿子的婚事能办的体面,才勉强接受了下来。
不过郑老太太那一通念叨,郑院长多少还是听进去了一些。比如陆秋成娶林哥儿是为了报恩一事。
郑院长虽然仍然不满陆秋成荒废学业,浪费了书院的名额,心里却多少舒服了一些。毕竟一面是曾经的恩人之子,若是不管不顾,为人也凉薄了一些。
包袱被解开,郑院长看向布包里的那些帖子。
大红色的纸面上绘了彩色的图案,上面用金线细细勾线。喜贴上的文字也是用金墨写的,是簪花小楷,字迹格外灵秀,笔锋干净利落,可见书写之人也定是个心思灵敏之人。
郑院长不免有些惊住了,虽然早就听内人说过林哥儿字好,但这帖子的好却又超出了他的想象。
他难免又想到了之前林哥儿在书院外舌战群儒之事。
那日的事情他也听说了,对于圣人言论,林哥儿见解犀利,句句直切重心,比许多书院的学子还要强些,可见他的确是有几分才华的。
郑院长虽然为人古板,但却是个惜才之人。林晓寒虽是个哥儿,但有才华傍身,郑院长对他也没那么厌恶了。
他一封封验看过那些帖子以后,想了想,便拿出了八十锭银子说道:“听闻您夫郎写一封帖子要一两银子。我原本觉得物非所值,可如今一看,倒也有价高的道理,这些银子你拿去,我们便银货两清了。”
陆秋成闻言却是连忙摆了摆手道:“郑院长万万不可,夫郎早就与尊夫人说过,这些帖子他是不收一文钱的。”
他顿了顿,便将林晓寒让自己学习刘豫州三顾茅庐,找郑院长道歉一事原原本本的讲了出来。
陆秋成老实,也不给自己揽功,反而不住的夸赞林晓寒。说若非林晓寒提点自己,自己还是榆木脑袋,也不能理解郑院长的一番苦心。
说到这里,他才愧疚的跪在地上,对郑院长磕了个头道:“是学生愚钝,竟如今才知道自己错在何处,辜负了郑院长您的一片惜才之心。如今聊表歉意,也不过是亡羊补牢,还请郑院长您成全了吧!”
陆秋成是真心对郑院长感到抱歉,这话说的也十分认真。
郑院长当初能举荐陆秋成,对这个学生的性子也算是有一些了解。
他沉默了片刻,最终还是选择了与对方和解。长叹了一口气道:“我当初以为你误入歧途,鬼迷心窍才放弃学业娶了个哥儿。如今看来,抛开报恩一事,这哥儿也是个妙人,倒也能理解你为何一定要娶到此人。”
“罢了,名额浪费也已经是浪费了,从今往后此事一笔勾销。只是经过此事,我也不会再举荐你,你若是想要继续深造考举子,念麓山书院,那就自己去考吧!考不考的上,那就看你的造化了!”
郑院长话说到这里,实际上就已经是原谅陆秋成了。陆秋成十分高兴,起身朝郑院长道了谢。
郑院长点了点头,才又提点他道:“麓山书院是官府正经开设的书院,总是要比那些乱七八糟的私塾要好得多。书院每年春分都有小规模的考试,算算时间也没有几个月了,你回去好好准备吧,记得惊蛰的时候报名不要迟到!”
“是!多谢郑院长提点。”陆秋成点点头,大声答道。
他此次解决了一桩心病,走出书院之时,便觉得空气也是清新的,再看外面的风景,竟也觉得开阔了许多。
另一边,陆家村里。林晓寒家里的三亩田还没有人收。
这田一直是陆秋成在种,他时间不多,对庄稼打理的也少。田里的稻子长的不怎么样,比其他人家的收成又要少上一些。
眼见着其他人家的粮食都收完了,陆家二房这三亩地还没有动。
林晓寒还没着急,田哥儿却已经急了。
他刚把自家的粮食收完,就又主动找到了林晓寒,说要帮他收粮。
林晓寒自然十分乐意,索性便让田哥儿去帮他收。当然也不能让人白白帮他干活,林晓寒决定一亩田给他五十文钱的报酬。
五十文钱的价格,也不是乱定的。村里的富户家里的田收不过来,找人帮忙是一亩田三十文的价格。
田哥儿帮林晓寒收的更仔细,还帮他翻晒好了,又省了不少事情。因此林晓寒才一亩地多给了他二十文钱。
便是如此,田哥儿日日帮着林晓寒洗衣做饭,也攒下了几百文钱。再加上伙食上沾了林晓寒的光,日日有肉有蛋,竟也成了村里不少人羡慕的对象。
不过田哥儿心中有数,现在他虽然不愁吃喝,但给柱子上学的钱却是没有的。
而且他之前听林晓寒说过,以后总有一天要搬去京城里生活。
若是村里的其他人这么说,田哥儿是不信的。但他对林晓寒能搬到京城里却是深信不疑。毕竟林晓寒可是一日便能赚二百两银子的人!
到了那个时候,他也不可能跟着一起搬到京城,现在的好日子可就享受不到了。
田哥儿心中有了危机意识,便也开始思索起林晓寒之前对他说过的话。
现在秋收也结束了,他手上的事情轻省了不少,田哥儿思量之后,决定还是去找林晓寒学识字。
毕竟和林哥儿学识字不要钱,为了柱子,他硬着头皮也要多学一些。到时候柱子能多识几个字,以后的日子也能好过许多。
田哥儿主动和林晓寒提出学习识字,林晓寒自然十分乐意。
毕竟助人也是有限度的,不可能一直单方面的给予。田哥儿若是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还是需要自己争气。
只是陆家的院子田哥儿现在是不愿意进的,于是林晓寒便只能去田哥儿家里教他。
田哥儿家中买不起纸笔,林晓寒便教他用清水和树枝在地上写字。先从最简单的名字开始认起,王柱子也跟在旁边一起学,学会了再学下一个。
16/125 首页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