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这里,便已经只剩下了一个名额,却也没有听到陆秋成的名字,中榜的希望似乎很渺茫了……
陆秋成紧紧握住拳头,也是做好了落榜的准备。
今日上午的答卷,他不后悔。只是若是这次落榜了,两年又是一无所获,回去也不知如何向林晓寒交代,实在是让他心中惭愧。
第99章
最后一个探花的名额, 场上剩余的六十多人双目都一错不错的看向何公公。
何公公轻咳一声,扫射了一圈下面跪着的考生们才道:“一甲三名,点为探花——陆秋成!”
陆秋成心上一松, 长舒了一口气, 心道总算是没有辜负自己的苦读与林晓寒这两年的帮扶。
李枫闻言也是欣喜万分,有陆秋成与他一起留京,走起仕途来也互相有个照应!
余下没有通过的考生们, 则满脸失落,心知此次便是落选了。要想再试, 又得两年以后了!
“大家都起来吧。以上名单便是所有通过殿试的人了, 恭喜贺喜。明日一早, 圣上会面见此次入围的全部考生, 当场授官。”何公公此时也将皇榜收了起来,和颜悦色的说道。
他是晋文帝身边的人, 自是看得出晋文帝对这次考生里有几个人是十分器重的。
这等前途大好的青年, 日后还不知上限在哪里, 他自是会讨好一些。
特别是一甲头三名那几位,原本都是被淘汰掉了的考卷, 又被晋文帝点名捞了回来。
何公公特地将他们叫到身边, 耐心的交代了一些明日面圣的事务, 又让身边的小太监把三人的服装送到了他们的手中。
状元、榜眼、探花三人的衣服都是大红袍, 不过状元是双翅冲天冠、榜眼是宋氏长翅冠、探花是似锦平冠,以示区别。
孙书文、刘卓和陆秋成三人分别接过了自己的衣服, 谢过了何公公, 面上均是一片喜色。
“孙兄、陆兄, 恭喜二位!这次我们同为一甲,也是缘分!以后大家同朝为官, 记得互相照应啊!”刘卓是川渝人士,二十七八岁的年纪,一张圆脸,能说会道。
待何公公一走,便与自己身边的状元与探花交流起来。
刘卓态度热情,陆秋成虽是个慢热的,但一问一答之下,也很快与他熟识起来。
孙书文是京中的官宦出身,性子高傲。
但他对陆秋成的印象不错,再加上刘卓很会说话,因此交流的也颇为投缘。
这一次殿试,京中皇家书院中选十人,府城麓山书院中选十二人。剩下的几个名额才散落在大晋各地。
但皇家书院中选的十人,名次比麓山书院的十二人稍高一些,也算是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中了的考生一个个都十分兴奋,围拢在一起说话,彻夜畅谈。
直到翌日一早,一个个才十分困倦的起身,换上了早就备好的新衣服准备面圣。
一甲头三名自然是穿着御赐的大红袍,头戴帽冠,在一群考生之中鹤立鸡群。
特别是陆秋成,原本就长得好。如今穿上探花郎的衣服,瞧着简直风姿卓绝。
考生里连京城里见惯了世面的王孙公子们都忍不住频频朝他看去。
金銮殿上,文武百官也已经到齐,等待着会见这次过了殿试的考生们。
晋文帝十分端正的坐在龙椅上,看着神态自若。但心中对传说中的细雨斜风先生到底是什么模样也是十分好奇。
晋晏王爷站在殿上,目光早就忍不住频频看向殿门。
今日也是他第一次看到陆秋成,心中难免感到好奇,也不知这个细雨斜风先生到底生得是什么模样?
不一会儿,殿门口有侍卫通传,此次通过殿试的考生们已经全部来齐。
接着便有三列考生们按照顺序走上前来,为首的身穿红袍,便是此次问鼎三鼎甲的状元、榜眼和探花三人!
说来也巧,此次中选一甲的三位考生年纪都不大。其中榜眼刘卓稍大些,但还不到三十便已及第,也算得上年轻有为。
另外状元与探花郎的年纪都才二十出头,都是第一次春试便一举中第。特别是探花郎陆秋成,长得高大英挺,气质温润。
一时间,竟让朝堂上不少大人们都暗地里升起了招女婿的心思。
说起招女婿,每一年科考结束以后,及第的年轻考生们都是大人们争抢的女婿对象。
其实刘卓与孙书文的条件也已是人中龙凤,但论起皮相来,那还是探花郎更胜一筹。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找个好看些的女婿,自己看着也更加舒服。
晋文帝的目光也落在了陆秋成的身上。虽然早就对他有一定的了解,也知道陆秋成有一副好皮相。但真的见到本人的时候,晋文帝还是被他的模样惊了一下。
也并非是因为他五官长的如何精致,而是陆秋成这人的气质比他想象中还正,双目十分清透干净,一看就是个正直纯净之人!
晋文帝阅人无数,最是欣赏纯臣。又思及陆秋成第二日写的那一篇策论,句句发自肺腑,心中对他就更加欣赏了!
晋晏王爷此时也正看向陆秋成,觉得对方这高大英俊的形象倒是与自己心目中细雨斜风先生的形象十分吻合。
只是不知为何,他心中却又隐隐升起一股违和的感觉。
陆秋成的气质,实在不太像写出好几部话本子的细雨斜风先生。
从细雨斜风先生的故事看来,他应当是个胸中有成算之人,而不是面前这个一脸耿直的愣头青!
不过他也看过陆秋成的策论,知道他是个心系百姓疾苦之人,这一点倒是与细雨斜风先生十分一致!
因此晋晏王爷也未做过多猜想,便认定了面前这探花郎便是大名鼎鼎的细雨斜风先生,自己墨香阁的摇钱树!
晋文帝面见了诸位考生之后,便开始一一给他们授官。
新科进士们一般会被分配从九品到从六品之间的官职。像三鼎甲的三位一般都会被编入翰林院做个编修,主修文史记录,升迁极快,不得罪人也没什么风险。
剩下的考生里,二甲的则大多留在京中,做一个七、八品的国子监主薄、给侍郎等。
三甲的则外放到各州县,做个七品县令。若是分到富县还好,分到了穷县,便可能数年也做不出一点功绩,一辈子也无法升迁了!
晋文帝先从状元开始,给孙书文和刘卓两人,分别授予了正七品翰林院编修的官职。
然到了陆秋成的时候,却没有让他与孙书文与刘卓一样入翰林院,而是赐了个从七品的察院侍御史的官职。
要知道这察院侍御史与编修不同,可不是什么轻省的差事!
朝中一般五品以下官员未经传召无需天天上朝,像翰林院编修这种,只需要在翰林院做事就行。
但察院侍御史虽只有从七品,但却需要天天上朝,而且负责的还是监督朝臣的差事,格外得罪人。
若是发现高品级的官员犯错,侍御史可以越级弹劾他们。等干上两年,官位升上去了,还会被派去全国各地监督考核各地的地方官……
几年下来,侍御史就算是身居高位也是四面树敌,还需要时时警醒自身,免得被仇人反参一本,晚节不保……
听到晋文帝给陆秋成赐了个察院侍御史的官职,晋晏王爷也是吃了一惊。
他原本以为陆秋成会顺理成章的进翰林院,一路顺利升迁,没想到晋文帝却亲自给他设了个巨大的屏障!
待下朝以后,晋晏王爷留了下来,对晋文帝说道:“皇兄你怎么让陆秋成去做了侍御史?他本就草根出身,又已成婚,身后没有得力的倚靠。刚入仕途,便即将他至于御史台这样的地方,起点岂不是比同期的状元与榜眼低了一截?”
晋文帝看他一眼,笑笑道:“他没有倚靠?他背后的倚靠那么大,是你看不见。”
晋晏王爷一愣,过了一会儿才看着晋文帝道:“皇兄……你是故意的?”
“察院是最锻炼人的地方。”晋文帝不紧不慢的说道:“况且你之前不是对我说过,他在府城口碑很好,一言一行都十分规正。”
“再加上他草根出身,又已成婚,说明之后也很难被任何势力拉拢,更是得天独厚。御史台是最适合他的地方,我也需要这样一个纯臣,能直言进谏,帮我监督这些朝臣。这侍御史的官职,除了他以外,还有谁更合适呢?”
晋晏王爷无言以对,晋文帝是正确的。从朝堂的角度来看,把陆秋成放在御史台这个地方,是最合适不过的。
只是侍御史这个职位十分辛苦,靠弹劾别人升迁,怕是要把这朝中的众臣给得罪个遍了!
……
李枫也被分配到了从七品的官职,且运气很好的是司谏的职位。
司谏虽然官位不大,但负责给宫中选拔人才,中间的油水很大,是个肥差。
李枫与几位家世不显的人才都被分配到了这里,自然也是晋文帝特意的。反而是那些大家世族的子弟们被分到了一些国子监主簿等清闲的官职上。
从大殿中出来后,新进的进士们便找到自己将要去的部门的主官,与他们交谈。
陆秋成的领导是御史中丞胡启明,出了名的为人严苛又不苟言笑。
陆秋成同其他同期一样,与这位胡大人打了个招呼。胡大人却一脸严肃的摸了摸胡子说道:“身为侍御史,应当谨言慎行。你不过才刚入仕,便学着旁人巧言令色,想要讨好我这个上级了么?我是不会因此放松对你的监督的!”
陆秋成:“……”
自己不过是打了个招呼而已……
还没来得及上任,他便感觉到自己的这个上级似乎很不好相处……
第100章
此次所有新进的进士们都是在宫中留用了午膳以后再出来的。
一甲头三名有官差护送, 穿着红袍骑着大马,敲锣打鼓的被送回各自住处。
林晓寒昨晚见有考生被放了出来,又见陆秋成没有回家, 便知他已经中了。
之后他又差人去府城学生居住的客栈里打听了陆秋成的名次, 知道了是探花以后,便提前就预备了庆祝用的炮竹,又让仆役去采购了一些红绸, 将紫宴街的宅子门口简单装饰了起来。一大早的,又让邵娘子去京里找个酒楼打包一些茶点。
邵娘子自是去了最为知名的醉玉楼, 要了香酥乳鸽、桂花酥茶、乳酪甜点等各色精美点心打包回府。
护送陆秋成的车马刚走到巷子入口, 林晓寒就让人把家门口的炮竹点了。
鞭炮响起, 噼里啪啦的好生热闹, 便连周边居住的人家也好奇的派了下人过来打探。
林晓寒也早就准备了茶水点心、铜板和碎银子等零碎打赏,来一个赏一个。
一时间, 附近过来凑热闹的各家婆子小厮不少, 将门口能并行两辆马车的街道都堵去了一半。
自搬到这紫宴街后, 林晓寒深居简出,附近的官宦家眷不知他们是何来历, 从来没有人上门来拜访过。
今日听说这家出了一个探花郎, 便也有脸生的邻居家眷携礼过来拜访了。
林晓寒早就有所准备, 十分热情的把人请入府中招待。
待陆秋成的车马进门后, 全京城的人都知道了新进的探花郎住在紫宴街上,便又有许多人从远处过来恭贺。
这些人大多都是比陆秋成品级低的小官或是与他同期的考生。陆秋成根本也不认识几个, 但也只能硬着头皮招待。
好在林晓寒是个会来事的, 府中的下人又得用。
来来往往的送走了一批又一批人, 直到过了酉时才再没有人登门了……
“真是富在深山有远亲啊,明日估计还要来一批!”林晓寒让下人们闭了府门, 才长叹了一口气对陆秋成说道。
陆秋成在宫中考了三日,今日才刚刚出来,刚又莫名应酬了一下午,累的两眼发直。
他靠坐在椅子上对林晓寒说道:“我假笑了一下午,脸都酸了。这比我在村里下地耕田还辛苦,到底还要来几日啊?”
林晓寒闻言哈哈大笑道:“再有两日也差不多了。你不是下个月后才上任么?后面再好好休息几日,我陪你好好逛逛这京城。”
朝庭为了让外地来的考生能够顺利安顿下来,会特地给他们一个月的时间做准备。
大多数外地考生会先回家报喜,之后再收拾行礼来京城置办住处。
这其中自是要花许多时间,若是家里特别远的,还可以另外再多批一个月的假。
然陆秋成家中人口简单,也不准备回去。于是只给家中去了信,剩下的时间便都是闲的,只需要在家中休息便可以了。
陆秋成闻言点点头,此时才算是放松了下来。
他褪去红袍,与林晓寒两人简单吃了顿。之后两人洗了澡,才回到房中。
躺在床上,两人是干柴烈火,好一顿翻云覆雨。
直到深夜了,云雨方歇。林晓寒此时才忽然想起来问道:“你这次得中探花,陛下封了你什么官职?是去翰林院么?”
这新进的一甲进士,十个里面有九点九个都会去翰林院做编修,其实就相当于现在机关里的文员,林晓寒自是不会觉得陆秋成有什么不同的。
“不去翰林院,陛下封了我做侍御史,监督百官言行。下个月我就要去上朝了,之后在察院当差。”陆秋成道。
林晓寒:“……”
侍御史……他虽对大晋的官职不太了解,但他以前看过电视,也写过相关的文,大致知道御史台是个什么地方。
真的是好得罪人的一样差事!林晓寒很是无语。
一想到陆秋成的性子,他就更是头大,陆秋成虽然谦和,但惯是个不会圆滑的。
这大晋朝如今的皇帝还真是很厉害,竟直接将陆秋成丢到御史台去了……
这不就是大晋朝的最高检察院么?皇帝是想让陆秋成做纪检的工作!
你还别说,陆秋成这般较真实诚的脾气,又没有后台关系,放到那里还真是格外得用!林晓寒心中不禁想到……
那皇帝既然有心将他放到这样一个岗位,想来也是想将他收为心腹。
只是对陆秋成来说,他哪里斗得过那些老狐狸,他的仕途之路,只怕是会荆棘丛生,比旁人更加艰难了。
在家中又忙了两日之后,登门拜访的人便少了下来。
70/125 首页 上一页 68 69 70 71 72 7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