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老方一边带他去拿肉一边笑着说:“没想到你也有缺肉的一天,我可有一阵子没见着你了,还以为你河市那边干了呢!”
薛丰年没打算跟老方说实话:“亲戚家孩子考大学了,我跟着跑一趟,他们家感激我就给我找了点活儿干。”
“那是好事儿,”老方笑着说:“以后要是有啥好事儿别忘了你方哥就成!”
薛丰年将东西装好,这才赶回平安大队。
正值清明时节,跟南方的春雨润如酥不同,东北依旧刮着风,薛丰年把领口紧了紧,抓紧时间朝二舅家走。
才到村口就遇上了熟人:“是薛小子不?你这是回来了?”
“大爷!”薛丰年叫了一声:“您老这要下地?”
“去地里瞧瞧,不看心里不踏实!”
闲聊几句,等薛丰年赶到刘水生家时,村里人基本上都知道薛丰年回来了。
“瞧瞧,我就知道他得回来,”有人一脸瞧热闹的表情:“京市那是什么地方?他一个土老帽能在那留得住?还以为人家林知青有多器重他呢,忽悠几句就不知道东南西北了!”
“我看也是,薛小子之前不就是仗着救过林知青么,我估摸着人家也是不好意思才带他走,等到了人家地盘还能让他拿捏?没准是被撵回来的!”
“不过我刚看他身上背的包裹可不小,要我说回来也不吃亏,那包裹里肯定装了不少好东西!”
众人越想心里越觉得酸,薛丰年是什么人?那就是个把爹妈克死的光杆司令,要不是有他二舅照顾,现在肯定比村里二流子还不如!
可他二舅对他再好不还有李兰枝么,要不这么大岁数咋能不给他娶媳妇?
还不都是面上好看!
他们这会儿都忘了当初李莲花的事儿李兰枝跟李大柱家干架的情形了,不过人都是这样,远在天边的人多有钱他们不会嫉妒,他们只会嫉妒家门口这两三个。
薛丰年不知道这些人心中所想,或者即使知道了也不会在意,因为小知青告诉过他“不遭人妒是庸才”。
“年小子?”李兰枝正在院子里干活,看到大门外进来的人眼中满是不可置信:“年小子,你咋突然回来了?”
“二舅妈!”薛丰年笑着说:“我走这么长时间您想我没?”
“臭小子就会耍嘴皮子!”李兰枝高兴的接过他手里的包裹:“你该提前跟家里说一声,我让银蛋骑车去接你多好!”
“你先坐着,我让人去叫你二舅回来!”
她一边忙着给薛丰年倒水,一边喊了邻居家小孙孙去大队部叫刘水生回来,然后才问:“年小子,你这回回来是打算长住还是?”
“二舅妈没别的意思,你要是长住我得让银蛋先去帮忙把你家里炕烧烧,这都一个多月没住人了,那炕不能睡,你要是不打算长住就在二舅家这,桐花那屋子现在是铁蛋住,晚上你俩一起还能做个伴儿!”
“那成,我跟铁蛋住,”薛丰年也不客气:“二舅妈我带了点东西回来……”
等刘水生赶到家时看到的就是这场景,地上摆着半扇猪,薛丰年还在从背包里一样一样往外掏东西。
“年小子,你咋回来了?”刘水生显然比媳妇想的更多:“先别忙活这些,跟二舅说说,在京市那咋样?小林他们家人有没有为难你?”
薛丰年心想何止是为难,自己都成人家“儿媳妇”了!
当然,这话他不好说,便只能告诉二舅:“小林他爸妈人都特别好,因为之前的事儿认我当干儿子了!”
“好,这是好事儿!”刘水生放心的点点头:“有这个关系在以后也不怕他们家再说啥,那你这次回来是……”
“二舅,我想把户口迁走。”
迁户口?旁边的李兰枝都懵了,咋地年小子出去一趟连老家都不要了?他爹娘的坟还在这呢,咋就要把户口迁走?
刘水生听说他想迁户口倒是没说什么,毕竟年小子要是以后想在京市发展,没户口肯定不行。
“这个好办,明儿早上我就去大队部给你开证明,然后你再去公社办迁出就行了。”
“那我先去做饭,”李兰枝见自家男人这么说便没再说啥,不过她想着等晚上得问问老头子,到底咋回事。
等铁蛋回来看到自己的新书包小脸差点乐开花:“二哥,帮我谢谢小林哥,我就知道他肯定没忘了我!”
“你小林哥说了让你好好学习,以后也考去京市念大学,记住没?”
李兰枝听了在一旁笑:“他这么点小孩儿能记住啥?我就求他不给我惹祸我就知足了!”
“谁说我记不住?”铁蛋不服气的说:“二哥你让小林哥放心,我肯定好好学习,以后也去他那上学!”
除了铁蛋的书包,薛丰年还把奶粉给了刘丰收:“小林说小秋还小,他也不知道该给孩子买啥,想来想去还是觉着奶粉实在,这东西有营养让小秋多喝点!”
“替我谢谢林知青,”刘丰收不好意思的笑笑:“人家都成大学生了,还记着咱!”
他想把奶粉交给媳妇,又想到旁边还坐着爹娘,忍不住看了自己娘一眼,才刚要开口就听李兰枝说:“那是给小秋的就留着给小秋喝,我跟你爹吃你二弟买的肉就够了!”
那半扇猪可不少,李兰枝怕放不住赶紧切块抹盐晾晒起来,她还特意把肥肉都切下来等着炼荤油。
李兰枝的话原本没啥意思,可听在刘丰收耳朵里倒好像是他娘嫌弃他没给买肉似的,刘丰收不好意思的低下头,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
王三妮没在意男人跟婆婆之间的情况,她笑着给薛丰年盛了碗面条才问:“二弟,你现在在京市做啥呢?我听说京市住的都是有钱人,他们出门是不是都要开小汽车?”
第165章 京市见闻
听到王三妮的话薛丰年笑笑:“哪有大嫂说的那么好?京市跟咱省城也差不多,就是城市大点然后旧时候的建筑多点,我看那的老百姓过日子跟咱也没区别,到了冬天也得存秋菜腌酸菜的,对了,他们那冬天不能烧柴火,还得花钱买煤。”
“是吗?”王三妮一脸惊讶:“二弟,那要像你说的这样,咋大伙儿还往城里跑呢?肯定是他们那挣得多吧……”
刘水生觉得儿媳妇说话冒冒失失的,忍不住咳嗽了一声,但王三妮像是没听见一样,一双精明的眼睛就盯着薛丰年。
薛丰年来之前就想过这种情形,只不过他以为会这么问的是村里那些人,而不是自己这个大嫂。
“城里也有城里的好处,”薛丰年看了二舅一眼示意没事:“咱就说京市吧,那可是首都,祖国的心脏,整个心脏的运转还不都靠城里各行各业的工人劳动?从这方面来说能去那里工作那是建设祖国心脏,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
王三妮被薛丰年给绕糊涂了,什么心脏什么光荣?她就是想问问薛丰年在那找了什么工作一个月挣多少钱?咋就这么费劲呢!
见儿媳妇还要开口,刘水生连忙打断她的话:“年小子, 你这次户口迁过去打算落在什么地方?单位集体户还是……”
“我落在小林他们家。”
薛丰年觉得房子是买给林钰的,所以落在林钰家跟落在林家这么说也没区别。
“林钰有一套房子就在他们学校附近,林家爸妈就让我把户口迁到那里……”
“迁户口?”王三妮这会儿刚得知这个消息:“二弟你要把户口迁到京市去?那,那你以后可就是城里人了!”
“迁到林家……这事儿成吗?”李兰枝有些担心:“我知道现在城里那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我知道你跟小林知青关系好,但是户口要是落到他家那就得分他们家供应粮,我怕时间长了人家不乐意啊。”
“这个我们也商量过了,”薛丰年继续道:“小林他爸不是钢厂领导么,说给我安排个临时工,到时候我吃住都在厂里也就占不着他家供应粮了。”
“这还行,”李兰枝点头:“等你回去的时候舅妈给你多带点粮食,这年头大家都不容易,咱不能让人家吃亏。”
“娘,人家城里人还能看得上你这点粮食?”王三妮有点不乐意了:“再说林知青家条件那么好,肯定顿顿大鱼大肉的,二弟不是还救过林知青的命么,他们家咋地……”
“这没你说话的份儿!”李兰枝一拍桌子:“小秋在屋里哭了,赶紧过去看看!”
隔壁屋里传来小姑娘的哭喊声,王三妮这会儿再不乐意也得过去看孩子,刘丰收笑笑也跟着过去帮忙,两口子进屋就看到在炕上睡着的女儿此时正举着小胳膊哇哇哭。
“是不是饿了?”刘丰收说:“你赶紧给她喂奶。”
“吃吃吃,一天就知道吃!”王三妮一边说一边把小秋抱起来喂,小秋不吃还是哭,王三妮这才感觉手里不对劲:“刘丰收你赶紧过来帮忙,你闺女拉了!”
这边两口子忙着给小孩儿换尿布洗屁股,另一边的堂屋里,薛丰年还在跟二舅和舅妈说着京市的事儿。
“我滴个乖乖,往地上吐口痰都要罚款?”李兰枝瞪着眼睛:“那这要是放在咱大队,还不得罚懵了!”
刘水生不在意那些,反而问外甥:“林家给你安排的是什么活儿,好干不?”
薛丰年看着二叔用只有两人能听懂的话说道:“我还是开车,往南边跑。”
刘水生一听这话顿时明白了,什么临时工都是骗人的,薛丰年去了京市干的还是倒买倒卖的活儿。
“要多注意安全,”刘水生叹了口气:“你也大了……”
“二舅放心,我们办了执照,”薛丰年说:“现在京市什么样的都有,但只要有执照那就合法,没人管我们。”
“那就行,”刘水生点点头:“铁蛋,去给你二哥烧一锅热水,等会儿让他洗洗解乏!”
“我自己来就行,”薛丰年有些不好意思:“我又不是外人。”
“我没拿你当外人,”刘水生拍拍外甥的肩膀:“二舅还是那句话,一定要注意安全。”
当晚一家人各自睡觉,李兰枝躺在炕上怎么想都觉得不对劲:“老头子,你跟年小子打什么哑谜呢?啥叫注意安全?他不是在钢厂……”
“钢厂多危险啊,”刘水生开始忽悠媳妇:“钢厂里头的炼钢炉好几米高,里面都是铁水,你自己说干活的时候是不是得千万小心?而且那些钢材都挺沉的,要是不注意砸一下子……”
“呸呸呸,有你这么说自己外甥的么,”李兰枝气的直打他:“这林知青他爸就不能给年小子安排个轻松的活儿?对了,他不说他开车么……”
“钢厂哪有轻松的?除非坐办公室,年小子有那两下子吗?咱乡下人除了出大力还能干啥,你以为开大车轻松?跑长途的司机有几个腰好的!”
李兰枝叹气:“也是,这好歹是安排了工作,等过两年年小子转正慢慢在京市扎根就好了,我也能对得起大妹他们了……”
刘水生最怕听媳妇唠叨过去的事儿:“好了好了,你说你提这干啥?往后年小子的日子肯定越过越好,到时候没准还能接你去首都享福呢!”
“那我倒是没想过,”李兰枝在黑暗中偷偷抿嘴:“小辈们自己能过好日子比啥都强,咱们老的除非不能动了,要不千万别往跟前凑,时间长了就是亲儿子都不行!”
刘水生听着媳妇的话嘿嘿一乐:“你想的还挺开!”
“大队长家属觉悟能低吗?”李兰枝笑道:“要我说年小子那你就不用操心了,有时间你还是操心操心你那好儿媳妇吧,没看今天在桌上拉着年小子问东问西的,她一撅屁股我就知道她要放什么屁!”
第166章 进钢厂
第二天一大早,刘水生就带着薛丰年去大队部开证明,薛丰年拿着那一张薄薄的纸骑上自行车去公社办理户口迁出手续。
薛丰年刚走没一会儿,李会计就知道这事儿了。
“年小子有本事,”李会计真心实意的夸赞:“能把户口弄京市去,可不简单。”
“这得亏有小林知青家帮忙,”刘水生笑着说:“要没有人家,这种事压根就不敢想!”
李会计看着笑容满面的刘水生,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瞧瞧人家薛丰年一个半文盲现在都把户口弄进城里了,自己那个“好女婿”费尽心思不就是为了回城么,到现在又怎样?这高考都恢复了,以后他那个工农兵大学生只能越来越不值钱!
回城?还是老老实实回来种地吧!
大队里没有秘密,这种事既然李会计知道了,没多久整个大队的人差不多都知道了。
村里人不少都是看着薛丰年从小长大的,谁能想到过去那个让人看不起的穷小子摇身一变就成了城里人,而且还是京市,那可是首都啊!
不少过去想给薛丰年介绍对象的人家现在都后悔了,这要是他们闺女嫁给薛丰年,现在不也是城里人了?
有些人耐不住性子便去找王三妮说风凉话:“三妮,你二小叔子这回可是城里人了,咋地,没说帮帮你老公公家啊?”
“这些年要是没有你老公公老婆婆,薛家那小子指不定都饿死了,他现在好了还不得拉帮你们一把?”
“我听说京市那些厂子里头都有好几万人,那么多人能没有空位?估摸着没准儿过段时间就给你家那口子安排进去了。”
王三妮闻言眼珠子一转:“咱乡下人哪有那么大本事,我听老二说就他这位置还是人林知青的爸好不容易给安排进去的,进厂这种事我不敢想……”
73/178 首页 上一页 71 72 73 74 75 7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