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小夫郎是赚钱能手(古代架空)——西瓜啵啵柚

时间:2024-05-04 08:26:05  作者:西瓜啵啵柚
  --------------------
 
 
第9章 
  =================
  四月三十,是月笙回门的日子。
  李轻舟昨天撑船就顺便去镇上买了回门的东西——两斤烧酒,两盒糕点,给锦书的一刀纸(25张),还抓了两条鱼和一只大公鸡。
  吃了早饭,约摸巳时两人才出发。两个村子离得也不算太远,又没多少东西,两人便没有租牛车,直接走着过去。
  到江家时,李轻舟上前叩门,很快就有人来开了门,是江锦书。
  锦书自幼就和月笙亲近,月笙出嫁那日,锦书还大哭了一场。这会儿见了月笙回来,“噔噔噔”就跑来一把抱住月笙,也顾不得夫子教得那些礼仪规矩了。
  “哥哥,你可算回来了,我好想你。”
  月笙摸了摸弟弟的脑瓜,也有些感伤,“嗯,哥哥也想你了。今日不用去夫子那里吗?”
  锦书摇了摇头,“不用,爹爹昨日帮我告了假。”
  “锦书,是你哥和哥夫到了吗?怎地还没进门?”何芳兰正在厨房为“回门宴”做准备,见去开门的锦书迟迟没回,便高声问了下。
  锦书这才退开,忙回道:“是哥哥他们,这就进来,”又转过头红着脸对着李轻舟叫了声哥夫。
  李轻舟应了声,把包好的纸张递给锦书。
  “这是?”
  “知道你在念书,便给你买了刀纸。”
  “谢谢哥夫!”锦书十分惊喜,爱怜地摸了摸手中的包裹。纸张金贵,时下最次的也要五文钱一张呢。虽说他们家条件还算好,但纸张没法重复用,他平日里都很节省,只有做夫子布置的功课时才会用纸张书写,哥夫送的这些够他用好几天了。
  “月笙,轻舟,你们来了。”
  “娘。”
  “娘。”李轻舟也跟在月笙后面叫了声。
  ”哎,好好好,快进屋。”何芳兰见月笙面色红润,东西都由李轻舟或背或拿,稍微放下了心。但到底几日未见,不免还是红了眼眶。
  李轻舟见月笙也是眼眶红红的样子,便避开了何芳兰要接东西的手,“娘,你和月笙说说话,我去放就行。”
  “哎,好。鸡和鱼你拿后院去,你爹在后面杀鸡呢,其他的你先放灶房就行。”
  李轻舟便先去了灶房,把空间留给了娘俩儿。
  “在婆家可还好?住得习惯吗?”待李轻舟进了厨房,又把锦书支回房放纸张,何芳兰才小声问了月笙。
  月笙点点头,眼底浮出笑意,“好的,轻舟他待我很好,家里人也都很和气。”
  “那就好,那就好。”何芳兰一看月笙的神情,便知不是在哄她。“虽说你是嫁出去了,但若是受了委屈或是有什么困难,也不要一个人受着,尽管回来找爹娘,我们给你撑着。”
  “嗯,谢谢娘。”月笙声音哽咽。
  “傻孩子,都是一家人说什么谢不谢的。”何芳兰帮月笙擦了擦眼角,“都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还哭鼻子。待会儿轻舟见了,该以为我骂你了。赶紧把眼泪擦擦,去和轻舟给先祖们上柱香。”
  月笙这才破涕为笑,“嗯,我这就去找他。”
  上完香没过多久,月笙的大伯一家子也过来了,附近的几户人家也来坐了会儿。月笙和他娘、大伯娘去了厨房做饭,留了李轻舟和他爹陪着客人说话。李轻舟虽然跟这些人都不熟悉,但他撑船载客免不了要和人聊天,这么些年早就锻炼出来了,跟每个人都能聊得来。那些客人直夸江大柱找了个好儿婿,把江大柱哄得嘴角都要咧到耳后根了。
  午饭准备得很丰盛,饭菜摆了一大桌子,大白米饭、红烧鱼、酱猪肘、土豆烧鸡、凉拌猪耳朵、香煎豆腐、韭菜煎蛋、山药排骨汤......也许一开始江大柱夫妇是对这门婚事不太满意的,但现下倒是对李轻舟越来越满意了。席间江大柱和何芳兰一直在招呼李轻舟吃肉吃菜,江大柱还和李轻舟喝了点酒。
  吃完午饭,月笙和轻舟在江家又玩了会儿,直到申时才动身回家。
  回去的路上月笙便有些闷闷不乐。
  李轻舟知道这是舍不得呢,他攥紧了月笙的手,柔声哄道:“没事儿,反正也离得不远,想爹娘了就跟我说,我陪你回来。再者,爹娘还要在镇上摆摊呢,你可以天天去镇上看他们。还可以把锦书接回家过夜。”
  “这样会不会不太好?”出嫁的女子小哥儿若是经常往娘家跑,是会被说闲话的。
  “管别人做什么,只要你开心就好。还是说,你回了娘家就不要我了?”
  “怎么会,只要,”月笙停顿了一下,声音变小了些,“只要你一直这样好好对我,我就不会不要你。”
  虽然声音不大,李轻舟还是听得清清楚楚,他心里很高兴,自动理解为月笙这是要跟他过一辈子的意思。李轻舟晃了晃两人握在一起的手,颇有些自豪地保证:“那肯定的,而且我还要对你更好,让你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我才行。”
  月笙却没顺着他的话继续,而是换了个话题,“过两天就是端午了,得去镇上买些雄黄、糯米、红枣之类的,还要去山上采些艾草回来。”
  “好,明天我们一起去镇上。”李轻舟也知道有些事儿光靠嘴说是不行的,他会努力证明给月笙看的。
  “端午那天我也想去镇上摆个摊,卖些东西。”端午节是清河镇比较隆重的一个节日,这天会有龙舟大赛,还有游船。到时除了清河镇,周边的几个小镇甚至县城的人都有可能过来玩乐,而且多是些小有资产的。所以这日也是赚钱的好时机,清河镇沿河边的地方交个六文钱就能摆摊,只要东西做得好,不愁卖不出去,就算是跟人家卖一样的东西也无妨。
  “好啊,你想做什么就尽管去做。打算卖粽子还是香囊和五彩子络呢?”端午节,这几样东西卖得是最多的。
  “唔,这些卖的人太多了,不太好赚钱,可以少做些。我还想做些别的吃食卖,不过现在还没想好。”
  两人就这样一路聊着天走到了家。
  第二日,月笙就跟着李轻舟去了镇上。先去药铺买了雄黄、薄荷、菖蒲等物,又去称了些红枣、红豆、咸鸭蛋、酱油。糯米和糖之前李轻舟给的聘礼里面有,江大柱夫妇全给他收过来了,就没有再买。
  至于端午要卖什么,月笙和李轻舟商量讨论了一番,最终决定做鱼丸、炸小鱼和虾饼。李轻舟会打渔,平日里也会在河边放些鱼笼,鱼虾这些于他而言很容易就能获得,而且这些东西都是不用花钱的,跟做其他的吃食比起来,成本就要低得多。
  --------------------
  麦子:五文/斤   大米:六文/斤
  面粉:六文/斤   糯米:7文/斤
  猪肉:15文/斤   牛肉:30文/斤
  鱼:八文/条(约四斤)
  鸡:50文/只
  麻布:100文/匹  棉布:150文/匹
  绢布:850文/匹  盐:50文/斤
  茶叶:70文/斤   酒:20文/斤
  为了方便计算,一斤=10两
 
 
第10章 
  ==================
  明日就是端午节了,今天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
  吃过早饭,月笙和李乔就约着一起去山上割了一大捆新鲜艾草还有粽叶。割回来的艾草分成一小束一小束的,用草绳扎好,明天一早就挂在各个门窗、床角上。
  李轻舟今日就去撑了半天的船,下午就去捞鱼了,捞了四五网。按照月笙的吩咐,挑了肉多刺少的大鱼和三四寸长的刁子鱼带回家,其余的都放生了。又把前些日子下的鱼笼全收了,弄了一小筐河虾。
  因着天气有些热了,便先用清水将鱼虾都先养在了木盆木桶里,明早再起来处理。不过做晚饭的时候,月笙做了些鱼丸面、炸小鱼和虾饼给大家尝了尝味道。
  做鱼丸需要取一条肉多刺少的大鱼,刮鳞、去除内脏,用刀将鱼肉片成片,然后放进木盆里用干净的木棒捣成泥。加入番薯粉、胡椒粉、盐、鸡蛋清和匀,烧上一锅开水,将挤出的一个个小丸子放入滚开的水里煮透捞出。番薯粉镇上有卖,但月笙是自己拿了家里的番薯剁碎,经过淘洗、过滤、静置、暴晒多道工序制成的。用番薯粉做鱼丸还是月笙以前在娘家时自己尝试出来的,比面粉要紧致有弹性的多。
  虾饼则是将洗净的河虾去头去尾、剥壳,然后剁碎,和面粉,加入葱花等调味,捏成圆饼状,下油锅炸至金黄。
  炸小鱼就更简单了,三四寸的刁子鱼处理干净后,用盐、姜丝先腌制一刻钟,然后用面粉、做鱼丸剩下的蛋黄调好面糊,腌制好的刁子鱼裹上薄薄的一层面糊,下油锅炸至金黄捞出沥一下就好。
  月笙做的东西获得了全家人的一致好评。
  “月笙不仅手巧,心思也巧,这鱼肉做成丸子,紧致弹牙,还不用挑刺,明天肯定能卖得好。”陈秀云对月笙是赞不绝口。
  月笙做得这些,李家人是都没吃过的。他们家吃鱼吃虾,多数时候都是拿来煮汤,一来是厨艺有限,二来也是受家庭条件限制。有得吃就不错了,又怎么会费那个心思去琢磨些花样了,更别说还要用面粉、油这些金贵东西了。其实也不单单是李家,乡下大部分人家都是如此,自己不会打渔的,买条鱼都得深思熟虑。原本陈秀云看着月笙又是面粉又是油的,还有些心疼,但尝了味道后觉着也没什么了。做得这样好,明日肯定是能赚钱的,也不用太在意这些本钱。
  李轻舟也点点头,他常常往镇上跑,又经常卖鱼,比陈秀云了解的还多些。整个清河镇都没有摆摊卖鱼丸和虾饼的,至于饭馆里面他就不太清楚,但就算有应该也是不太多的。清河镇虽然临河,但也不是人人都像他一样会自己打渔、编鱼网和鱼笼,多数人还是买鱼吃,饭馆里的鱼也是从鱼贩子手里收。寻常人家买条鱼回去,大多也就是清蒸、红烧、炖汤,怕是少有人会费那个劲儿去骨去刺,再捣烂捏成丸子后煮着吃。月笙做得丸子味道好,又不怕卡着喉咙,老人小孩都能吃,应是好卖的。
  “想好怎么卖了吗?”就是这价格还是要先定好。
  “我想想,一斤鱼肉约摸能做二十一二个丸子,里面差不多要加一两番薯粉,鱼肉算两文钱一斤,番薯粉五文钱一斤,还有鸡蛋、调料什么的也要算上。一斤番薯粉能做十斤鱼肉,这样算下来的话,一斤鱼肉的本钱有差不多三文钱。就卖一文钱五个丸子吧,一斤鱼肉赚个一文钱。至于炸小鱼和虾饼,都用了面粉和油,就卖小鱼一文钱三条;虾不易得,虾饼就一文钱两个吧。”
  李轻舟跟着算了下,也觉得可行。一条鱼少说也有个四五斤,这样算下来做成鱼丸子,一条鱼就能卖差不多十六文,就算去除本钱也比卖鲜鱼划算。而且若是不考虑要卖鲜鱼的问题,相当于是净赚了十多文。炸小鱼和虾饼也是,主要就是面粉和油费钱,但油明天用过了之后自家还能吃,也不算浪费,按着月笙说的,也有得赚。
  “就是明天要早点起,收拾鱼虾要费些时间,晚上要把粽子先包好,明天早上起来直接煮。而且家里好像就一个小泥炉和双耳小锅。”
  “没事儿,泥炉和锅我等会儿去借。”
  “好,你和重山再弄些竹子回来做些竹签子和竹碗吧,免得带自家的碗,磕磕碰碰的,弄坏了就不好。”
  “嗯。”
  吃完饭,李轻舟兄弟两就出去借锅炉砍竹子了。月笙和陈秀云两人收拾完碗筷,就开始包粽子。糯米早就淘洗干净泡得微微发胀了。清河镇所在的地界都是吃的甜粽,但月笙看书时发现还有地方是吃咸棕的,以往端午他也做过,家里人都很是喜欢。所以这次他也做了甜咸两种,甜粽就是糯米和红枣或者红豆加入少量糖混合之后用粽叶包上。咸棕则需要将糯米加盐和酱油拌匀,取五花肉切厚丁,加入盐、酱油、姜丝等腌制约一刻钟。粽叶里先放一层糯米打底,然后放入两块腌好的五花肉,再盖上一层糯米后包好就行。后来月笙还用买回来的咸鸭蛋做了几个咸蛋黄粽子。为了方便区分,每种粽子都用不同颜色的线绑好。
  第二日寅时,月亮都还没落,一家人除了嫣嫣就都起了。月笙起来后,就先把自己做好的香囊和五彩络子送了出去。每个拿到的人都难掩欢喜,每个人的香囊都不一样,李轻舟的绣了河流和一只小船,李重山的是连绵的青山,陈秀云的是片片祥云,嫣嫣的则是各种颜色的花,背面都绣了平安二字,一看就是用了心的。之后又把备好的艾草挂上,院里、墙角都撒上雄黄,才开始准备要出摊的东西。
  一家人分工合作,李轻舟兄弟两杀鱼、捣鱼,月笙和陈秀云就处理河虾、煮粽子、调面糊,天光微亮时,才把所有东西都准备好。李轻舟先带了李重山和锅炉等器具去了镇上交了租占了地方,又跑以及了一趟回来接了月笙、嫣嫣和李乔。李乔是月笙叫来帮忙的,他们家就只摆摊卖粽子,有他娘和嫂子看着,不用他帮忙。月笙这边却还要捏丸子、做虾饼,就他和李重山便有些忙不过来。
  李轻舟今日是没法帮着摆摊的,今日多得是客要过河,说不定还有那些富家子女想要体验小舟的乐趣,运气好说不定能得不少赏钱,一日下来得个几两银子都有可能,李轻舟自是不会错过机会。
  到了镇上,河边果然支起了不少小摊,粽子、米花糖、油果子、包子、面条、混沌、油酥饼......叫卖声起伏不断,街上多了许多穿着艳丽,举止贵气的男男女女,人人腰间都挂着香囊,腕上戴着五彩绳,河面上停了好几条有着龙头、刻着龙纹的木舟。
  月笙先去了摊位上放置东西,又去他爹的肉铺上送了香囊、五彩络子和粽子,才重新回到摊位。李重山和李乔已经架好锅炉、生好火了,一锅热油,一锅热水。
  “乔乔,等会儿你就帮着炸炸小鱼和虾饼,小鱼在这个面糊里滚一下,放油锅里炸成金黄色就好,虾饼也不用手捏,你就拿那个大铁勺,舀个大半勺放油锅里就行。重山你就帮着收钱和看火,至于嫣嫣只要乖乖坐着当我们的小福星就好了。”月笙给每个人都分配了任务。
  李乔吞了吞口水,有些紧张,“堂嫂,我怕我做不来。”
  “没事儿,别紧张,就和你在家里做饭是一样的。我先看着你做几个,你自己尝尝味道。”
  左右现在还没人过来,月笙干脆指导着李乔每样做了几个。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